肖 翔(博士生導師),徐 穎,喻子秦,葛 格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雖經歷了令人矚目的高速發展,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不斷減緩,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1]。站在新時代的節點上,尋找拉動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成為我國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代表著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經濟合作的深化,同時其也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效應備受世界關注。
目前,在已有的對“一帶一路”經濟后果的研究中,從宏觀視角進行探討的文獻較為豐富。學者們主要從國際經濟效應[2]、產能合作[3]、出口潛力[4]、區域貿易[5]等角度進行探究。作為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出和執行無疑深刻影響著經濟產出。而微觀企業的產出是經濟產出的重要組成部分[6],因此,進一步從企業視角探究“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宏觀政策的經濟效應,也有利于后續政策的優化。近年來,多位學者嘗試從微觀企業的角度考察“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研究發現,“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提高企業對外投資水平[7]、推動企業升級[8]、提高企業創新水平[9]、降低對外投資風險[10]、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效率[11]、緩解企業融資約束[12-15]、提高企業產能利用率[16]等。通過對既有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關于“一帶一路”倡議是否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的研究格外豐富,而且已有研究基本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緩解了企業的融資約束。不過,這也引發了新的思考:企業在獲得資金支持后是否對資金進行了有效的配置?換言之,企業的投資效率得到了提高嗎?這也是本文試圖回答的主要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與現有的產業政策相似,都可以通過政府政策的干預優化資源分配,實現國家宏觀戰略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對部分企業的投資效率產生積極影響[17]。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涉及亞太、歐洲經濟圈,是一項跨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協議,參與“一帶一路”共建投資必然會面臨諸多風險[10,18],而這些宏觀環境上的差異也會對企業的投資環境產生影響,從而降低投資效率。在已有的研究中,劉曉丹和張兵[17]以及王欣和陳鑠[19]都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了企業的投資效率,不過前者指出其實現路徑是“一帶一路”倡議減少了企業的過度投資,但沒有明顯改善投資不足[17],而后者認為其實現路徑是“一帶一路”倡議緩解了企業的投資不足,同時加劇了企業的投資過度[19]。針對這一問題,現有研究仍未得出統一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本文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一帶一路”倡議是如何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目前,僅有韋琳等[20]提出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的企業通過化解國內的產能過剩,使產能得到充分利用,繼而提高投資效率,那么是否還存在其他作用機制?本文嘗試從信息透明度角度出發,探究“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作用路徑。在信息透明度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方面,學界普遍認為,增加信息透明度可以提高企業投資效率。袁知柱等[21]指出,信息透明度越高,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越少。姚立杰等[22]發現,管理層能力高的企業提高信息透明度將對投資效率產生積極影響。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是否提高了企業信息透明度,朱杰[11]指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通過改善信息披露質量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效率,而信息披露質量是影響信息透明度的重要因素[23],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也意味著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了企業的信息透明度。
總結起來,近年來關于“一帶一路”倡議微觀經濟效應的研究越來越豐富,不過在探討“一帶一路”倡議對企業投資效率影響的文獻中,關于二者之間作用路徑的研究還較為匱乏,尚沒有文獻關注到“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影響企業信息透明度進而影響企業投資效率這一作用路徑。此外,目前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是通過緩解企業投資不足還是投資過度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問題還沒有明確定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選取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形成的準自然實驗場景,通過建立雙重差分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回答上述兩個研究問題。此外,本文還基于產權性質、規模和行業對樣本進行分樣本回歸,進一步分析“一帶一路”倡議對不同類型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
本文可能的貢獻在于:首先,現有研究在宏觀層面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的積極影響做出了豐富討論,而本文基于微觀層面的探討豐富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后果研究,進一步拓展了“一帶一路”倡議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影響的路徑研究;其次,現有研究表明,政府干預[24]、環境不確定性[25]、會計信息可比性[26]、會計穩健性[27]等因素都將影響企業投資效率,本文通過考察“一帶一路”倡議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表明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本文基于企業異質性的檢驗有利于揭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的政策效果,為未來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部署提供一定參考。
“一帶一路”倡議以“五通”為主要內容,積極鼓勵企業進行對外投資貿易。不過,在企業的投資活動中,投資效率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以不同的視角推導宏觀政策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本文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給企業外部投資環境和內部經營環境兩個方面帶來的變化進行分析。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可以降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和成本,進而提升投資效率。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投資通過提高企業國際多元化程度,降低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經營風險[28]。在投資國和東道國之間開展友好的外交活動也有助于兩國政策的協調,降低投資合作的不確定性[29]。同時,友善的外交活動可使被投資國政府減少對投資國企業的不當干預,進而減少公司的不利條件和外部成本[30]。此外,為改善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投融資環境,政府成立了絲路基金以及亞投行等資金平臺,為企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撐,進一步優化了區域投資環境。張亞斌[31]指出,投資貿易便利化已經成為改善投資環境、提升投資效率的重要路徑。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提升投資效率。有效的生產要素流動是企業減少非效率投資進而提高投資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7]?!耙粠б宦贰背h有助于企業資源在區域內的流動,把投資母國的比較劣勢資源轉移到共建國家,充分利用企業的相對優勢,合理配置各種生產要素,有利于國內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2]。此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具有發展空間的新興經濟體,交通基礎設施、通信、制造業等產業市場廣闊,由政府牽頭的各項合作倡議不僅為企業開辟了巨大的市場,優化了生產要素在區域范圍內的配置,而且降低了企業的搜尋成本,從而有助于提升投資效率。
最后,“一帶一路”倡議能夠通過政策支持緩解企業的融資困境,進而提升企業投資效率。Acharya等[33]發現,受到融資約束的企業難以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國內學者韓元亮和鄭曉佳[34]也指出,企業在受到融資約束時,可能放棄一些原本可以獲利的項目,導致企業的投資效率下降。作為深化改革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倡議在推行之初就得到了政府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已有研究證明,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當地的信貸支持[35]。證交所、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通過鼓勵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和提供稅收優惠等方式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此外,企業積極參與相關項目的投資無疑能向市場釋放響應國家號召的積極信號,更有利于吸引外部資本進入企業,緩解其融資約束,提高投資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一帶一路”倡議提高了企業的投資效率。
代理理論認為,代理人與委托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委托人對代理人進行有效監督的重要因素[36]。現有研究表明,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以降低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減少投資不足和過度投資行為[37]。此外,提高信息透明度不僅能夠幫助公司股東更加了解公司經營狀況,而且有利于降低經理等管理層人員道德風險和過度投資的可能性[38,39]。不僅如此,高質量的財務報告能夠提供更準確的評價投資項目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更好地幫助管理層做出決策。事實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往往會更多地披露企業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進而實現投資效率的提升。
首先,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有動機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一方面,“一帶一路”項目多涉及能源、電信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周期長的產業,企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要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12],存在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布跨越亞太和歐洲經濟圈,我國和東道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10]。并且,近年來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局動蕩不安,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7]。因此,為防范和應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中存在的各類潛在風險和威脅,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必須披露重要事項[11]。作為影響企業信息透明度的重要因素,更高質量的風險披露文本增加了信息的供給,有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程度[40]。因此,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的企業會更積極地披露而不是隱瞞公司內部的風險消息與防范措施[41],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
其次,我國政府和東道國項目合作方都有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的動機,促使企業提高其信息透明度。為了使“一帶一路”倡議經濟效益最大化,政府會加大對參與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42],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2018 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對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的企業做出了詳細的監管規定。同時,在東道國,項目合作方也有動機要求企業提高信息透明度。根據“中國一帶一路網”披露的項目合作信息,中企參與的海外項目中很多涉及能源、交通、電信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合作方為避免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有動機要求企業披露更多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等相關信息[11]。我國監管機構和東道國貿易合作伙伴構成的雙重監管,有利于進一步促使企業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增加價值創造活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企業的信息透明度會提升,從而其投資效率將得到提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2:“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提升企業的投資效率。
1. 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界定?,F有文獻中,對于企業是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界定有四種方式:一是通過判斷企業的注冊地所屬省份是否處于“一帶一路”重點對接的18個省份來認定[7];二是根據商務部網站公開的《境外投資企業(機構)備案結果公開名錄》,將其與上市公司名稱和代碼進行匹配加以確定[10];三是根據是否位于同花順(iFinD)提供的“一帶一路”概念板塊來認定[12];四是通過對年報進行爬取,獲得提及“一帶一路”的文本信息,再通過人工篩選進行確認[11]。本文參考徐思等[12]的研究,選取是否位于同花順的“一帶一路”概念板塊來界定企業是否參與了“一帶一路”倡議。
2.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11 ~2019
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作為實證研究的樣本。在使用雙重差分模型進行估計時,除了對“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企業的界定,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選擇政策沖擊時間。本文參考孫楚仁等[43]的做法,由于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規劃“一帶一路”,將其作為一項國家政策實施,因此,本文將2014年作為政策沖擊節點。此外,參考既有研究,對數據進行如下篩選:剔除ST 類股票;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樣本(根據證監會2012 年行業分類);剔除數據缺失的樣本。此外,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1%的縮尾處理以避免極端值的影響。最終,得到17727 個樣本數據。本文所用的數據均來自同花順(iFinD)、國泰安(CSMAR)和萬得(Wind)數據庫。
現有關于“一帶一路”倡議微觀經濟后果的文獻基本采用的是雙重差分模型,因此本文根據雙重差分模型的基本假定,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abseff 表示企業i 在t 時期的投資效率。treat 為“一帶一路”參與企業虛擬變量,在同花順“一帶一路”概念板塊中的上市企業為“一帶一路”參與企業,取值為1,其余為非參與企業,取值為0。time 為時間虛擬變量,2014 年及之后年度為1。β3是本文關注的重點,如果該系數顯著為負,則表明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的投資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具體來說,各變量定義如下:
1. 投資效率。對于投資效率的衡量,目前大多數文獻均采用Richardson[44]構建的計量模型,因此本文也參考這一模型進行衡量,公式如下:

其中,模型殘差ε的絕對值為投資效率的代理變量,用abseff 來表示。abseff 的值越小,表示樣本企業的投資效率越高。其余變量定義為:invest 表示投資水平,用“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凈額-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進行衡量,并以期初資產總額進行標準化處理;growth表示成長機會,用營業收入增長率表示;size 表示公司規模;lev 表示資產負債率;cash 表示現金持有量,用年末貨幣資金除以總資產計算;age 表示公司成立年限;roa 表示資產收益率。為了緩解本文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將以上變量滯后一期,并加入年份(year)和行業(industry)虛擬變量以控制時間和行業效應。
2. 主要變量定義。除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外,本文還參考張新民等[6]、潘越等[45]的研究,選取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等為控制變量,具體見表1。此外,本文還加入了行業(industry)和年份(year)虛擬變量。

表1 主要變量定義
表2是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梢钥吹剑瑃reat的均值為0.076,說明樣本中有7.6%的公司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刂谱兞恐校簊ize 的均值為22.1922,標準差為1.2877,說明樣本中公司規模差異較大;lev的均值為0.4326,即企業平均負債水平為43.26%,但標準差為0.211,波動較大,表明不同企業的負債水平有明顯差異;growth 的均值為0.1857,說明樣本中大部分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表2 描述性統計
模型(1)的回歸結果如表3 所示。表3 第(1)列沒有控制行業趨勢,第(2)列進一步控制了不同行業對投資效率影響的差異??梢姡瑹o論是否控制行業影響,time×treat 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表明,與未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相比,“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顯著提升了參與企業的投資效率,估計結果與預期一致,H1得到驗證。
1. 傾向匹配得分。本文采用傾向匹配得分的方法來消除公司特征差異所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具體做法是:首先,根據被解釋變量為“一帶一路”參與企業的虛擬變量,解釋變量為主檢驗模型中所選擇的控制變量,進行Logit 估計,計算得到每個樣本的傾向匹配得分。然后,在控制組中選取一組得分與實驗組最為相近的樣本,按照1∶1的比例進行近鄰有放回的匹配。匹配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協變量均值上不存在5%水平上的顯著差異,說明匹配結果良好。最后,利用匹配樣本重新對模型(1)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 所示。交互項的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本文主檢驗結論不變。

表3 基準檢驗

表4 匹配后回歸結果
2. 安慰劑檢驗。本文通過設定虛假倡議年份進行安慰劑檢驗,假定投資效率的改善并不是由“一帶一路”倡議引起的,而是由于經濟環境和企業發展階段變化而引起的,即假定2012 年為“一帶一路”倡議年份,回歸結果如表5 所示。可以看到,time×treat的系數雖然為負,但并不顯著。而只有表3 第(2)列基準檢驗取2014 年為倡議年份時,投資效率才得到顯著改善。這表明,之前的分析結果并非時間推移或隨機因素導致的。

表5 安慰劑檢驗
3. 替換因變量。盡管Richardson[44]認為托賓Q值并不能完全反映成長機會的市場期望,但目前已有研究在使用模型時,將營業收入增長率和托賓Q值兩個變量作為代理變量計算投資機會。為進一步保證本文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本文以托賓Q值作為成長機會(growth)的代理變量,重新計算投資效率,記為abseff2,并再次進行實證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交乘項的系數依然為負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本文的主檢驗結論保持一致。

表6 替換因變量
4. 其他穩健性測試??紤]到企業投資效率可能會受到各省份出臺的政策以及各省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參考潘越等[45]的做法,進一步加入省份和年度的交乘項,控制省份年度差異,再次進行回歸,其結果與主檢驗結論保持一致(見表7)。

表7 其他穩健性測試
在模型設計上,本文參考溫忠麟[46]、王桂軍和盧瀟瀟[9]的研究,構建如下模型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其中,信息透明度(TRANS)參考辛清泉等[47]的研究,用包含五個指標的綜合指標來衡量,分別為:調整的Dechow和Dichev[48]模型計算的盈余質量乘以-1(DD)、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對各年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分值(DSCORE)、分析師跟蹤人數(ANALYST)、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度(ACCURACY)和是否聘請“四大”(BIG4)。TRANS的值為以上五個變量的樣本百分等級的平均值,TRANS值越大,表示企業透明度越高。
按照本文主檢驗的做法,模型均控制了行業和年度固定效應,從表8第(2)列對模型(4)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到,交互項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確實提高了企業的信息透明度。進一步地,從第(3)列對模型(5)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到,交互項和TRANS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與第(1)列相比,交互項系數的絕對值有所降低,中介效應顯著,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確實可以通過影響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提升其投資效率。

表8 影響機制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到底是通過改善企業的投資過度還是緩解企業的投資不足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尚不明確,本文參考陳運森和謝德仁[49]的做法,對樣本進行分組檢驗。表9 第(1)列報告了投資過度組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到,交乘項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確實提高了企業的投資效率,且是通過改善企業的過度投資實現的。表9第(2)列報告了投資不足組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到,交乘項的系數并不顯著,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對投資不足組的投資效率并沒有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這與劉曉丹和張兵[17]的結論一致。關于企業投資不足產生的原因,Richardson[44]指出,當企業預期融資能力不足時,就可能出現投資不足。而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時,往往需要負擔更高的固定成本及可變成本[50]。由于“一帶一路”倡議合作伙伴大多為發展中國家,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的不確定性較高[51],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很可能更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對投資不足組的投資效率沒有起到改善作用可能是因為企業在資金獲取上還存在著困難,現有的金融支持尚沒有完全滿足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

表9 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
本文進一步從企業性質、規模和行業特征出發,探究“一帶一路”倡議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羅長遠和曾帥[14]的研究指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后,民營企業融資約束加劇,這表明產權性質的差異影響了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企業的資金獲取狀況。那么,在不同的資金獲取情況下,企業產權性質的差異又將如何調節“一帶一路”倡議與投資效率的關系?本文根據產權性質的不同將樣本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并進行分組回歸,結果如表10所示。其中,第(1)列為國有企業的估計結果,第(2)列為民營企業的估計結果??梢?,“一帶一路”倡議在5%的水平上顯著提高了國有企業的投資效率,但對民營企業投資效率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江偉和李斌[52]指出,我國銀行業的改革由政府主導,政府的干預對銀行的貸款偏好有重大影響。所以,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擁有政府信用擔保的國有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后更容易獲得政府和銀行的資金支持。另外,面對對外投資的巨大風險,民營企業可能要承擔更高的代理成本,從而影響了其投資效率的提高。不過,也有可能是由于“一帶一路”倡議對非國有企業的影響效果尚未顯現出來,隨著政策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應越來越明顯。

表10 基于產權性質的分樣本檢驗
企業規模的大小深刻影響著企業融資和風險抵御能力[13],因此,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不同規模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可能也有所差異。為了考察投資效率和企業規模之間的關系,本文以企業總資產自然對數的均值作為劃分標準對樣本進行分組,均值以上為大規模企業,反之為小規模企業,分組回歸結果如表11 所示。其中,第(1)列為大規模企業的檢驗結果,第(2)列為小規模企業的檢驗結果??梢钥吹剑笠幠F髽I的投資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而“一帶一路”倡議對小規模企業的投資效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相比于中小企業,市場勢力更強、資金更充裕的大企業更容易“走出去”。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大企業具有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因此其投資效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這表明,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政府應加快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同時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支持,提升其投資效率,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以期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表11 基于規模的分樣本檢驗
進一步地,本文還將考察行業差異如何調節“一帶一路”倡議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關系,其中行業是根據《“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投資促進研究》確立的三大產業領域,即新興優勢產業、富余能源產業和配套性支持產業。本文樣本剔除了配套性支持產業中的金融業,所以重點對新興優勢產業和富余能源產業兩個產業進行檢驗,結果如表12 所示。從表12 第(1)列可以看到,富余能源產業中交互項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一帶一路”倡議顯著提升了富余能源產業企業的投資效率;但同時第(2)列的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對新興優勢產業企業投資效率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研究結果表明,“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提升重點行業的投資效率,對富余能源產業(包括鋼鐵、建材等)企業的投資效率有顯著影響。

表12 基于行業的分樣本檢驗
十九大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總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動能從“規模驅動”轉向“效率驅動”是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聚焦于企業投資效率,試圖用實證檢驗的結果回答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后企業投資效率是否得到了提升以及如何提升兩個問題,得到如下結論:“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參與企業的投資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機制檢驗證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通過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的方式提升企業投資效率;進一步將樣本分為投資不足和投資過度組進行分析,發現“一帶一路”倡議減少了企業的過度投資,而對投資不足的改善效果不明顯;基于企業的產權屬性、規模和行業的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對參與企業投資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國有企業、大規模企業、富余能源產業中更為顯著。本文結論具有一定的穩健性,不僅從信息透明度角度補充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企業投資效率的相關研究,而且為企業提升投資效率、政府部門更好地推進政策執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基于研究結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 國內企業應因利乘便,積極參與到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投資中?!耙粠б宦贰背h開辟了巨大的海外市場,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國內的產能優勢和技術優勢,將其與國際市場的廣闊前景結合起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整合。此外,隨著“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理念的推進,不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已經在綠色發展方面不斷加碼加力,這也為企業拓展了新的市場空間。
2. 政府監管部門應鼓勵上市公司更多地進行特質性信息披露。本文的中介檢驗結果表明,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可以提高企業投資效率。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降低投資者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監管部門應鼓勵企業在年報的“管理層分析與討論”部分或者在業績說明會中更多地對“一帶一路”項目投資建設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增強投資者信心。此外,監管部門可以進一步規范文本信息披露要求,讓資本市場中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評估公司資源配置情況及潛在風險等。
3. 政府應繼續釋放政策紅利,增強不同類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意愿。目前企業仍然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政府有必要繼續加強政策性金融支持,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獲取渠道,滿足企業投資過程中存在的資金需求。另外,針對異質性檢驗結果,政府有必要繼續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加強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新興優勢企業的扶持,緩解其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可能遭遇的融資約束、政治風險等問題,幫助更多的企業“走出去”,促進企業與共建國家在更多新興領域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