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漢友(教授),趙 靜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作為微觀主體如何通過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作為一種財務轉型和組織創新變革的產物——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能使企業財務成本有效降低、服務質量與運營效率穩步提升、風險管控加強落實。伴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優勢日益得到認可。2013 年財政部在《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中鼓勵分、子公司數量多,分布類型廣的大型企業集團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集中處理會計工作,并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近年來,國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呈爆發式增長,根據2020 年12 月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和廈門國家會計學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截至2020 年底國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已超1000 家。本文關心的問題是: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具有提升作用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機制具體是什么?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本文選取我國滬深A股上市企業2011 ~2019年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否提升企業發展質量這一問題。此外,本文在基準回歸模型的基礎上引入調節效應模型,對內部控制質量及行業競爭程度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發展質量之間的調節效應進行理論闡述和實證分析。在進一步分析中,本文探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可能影響機制。
本文可能的貢獻為:第一,不同于以往文獻的定性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滬深A股上市企業數據實證檢驗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財務共享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豐富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文獻;第二,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普及率不高,這為管理者如何通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與本文密切相關的研究文獻主要有兩類,分別為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經濟后果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研究,依次梳理如下:
關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經濟后果研究,學者們多從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增強企業管控以及提升企業績效等方面展開。早期的專家學者認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主要提供財務的集中核算服務,注重服務效率、服務質量等企業服務能力的提高[1,2];另一類專家學者則關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所帶來的企業組織能力的提升,如增強特殊業務的靈活性、提高組織的管控能力,進而改善企業經營成果。但以往學者大多采用案例分析等定性方法展開研究,只有少部分學者采用實證方法研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經濟后果[3,4]。
學者們主要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測度方式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展開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就內涵而言,高質量發展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質態,是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背景下提出的[4]。與此類似,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傳統只重視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方式不同,其是一種將實現高水平、高層次的企業發展質量作為目標的新型發展范式[5,6]。就測度方式而言,一部分學者從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個層面構建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多指標評價體系[7-10];另一部分學者則采用LP 法、OP 法、ACF 法等方式測算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因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包含的信息豐富和綜合性強等優點而被學術界廣泛用作評價企業發展質量的指標[11,12]。就影響因素而言,部分學者從外部視角探討了城市文明、媒體關注、政府補貼以及減稅降費等因素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13-16];另一部分學者則從內部視角研究了企業創新投入、內部控制質量以及融資約束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17-20]。
綜上所述,以往研究多從外部視角及企業內部視角探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而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動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背景下,少有文獻研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且,現有關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研究成果多是采用案例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得出,僅有何瑛等[2]、劉婭等[3]以及李聞一等[4]少部分學者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帶來的經濟后果。
1. 財務共享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財務共享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重新整合企業基礎財務工作流程并將其標準化,促進企業內部信息共享,業務財務交融協作。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和決策質量,助力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立足于規模經濟理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借助“大智移云物區”等數字技術,依據統一、標準化的財務處理方式,集中處理集團內部具有規模效益的財務業務,進而有效降低成本,發揮知識效能最大化作用;基于流程再造和流程優化理論,財務共享服務的本質是通過集中處理集團內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各分支機構的財務工作,對企業內重復的經濟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及優化設計[20],進而有效加強集團風險管控、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對企業財務流程、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統一信息管理、流程管理、員工管理等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企業財務組織架構,使得財務各價值鏈環節與企業相關部門相聯合,實現了財務和業務的高度協同,高效優化了企業運營效率,這有利于企業打造協同共贏的流程型組織,有效解決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出現的“組織失靈”問題。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方面使得整個財務管理流程得到優化,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對各分支機構財務信息的把控,有效提升了信息披露質量,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財務支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作往往依托高度規范化的信息化系統,隨著感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OCR技術、票據真偽查詢系統也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得到普及運用。這能有效降低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利用票據舞弊的可能性,提升財務數據來源的可靠性以及相關會計憑證的質量。此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需要重塑財務架構和流程,企業也會新設獨立性更強的內部監督機構。因此,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利于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透明性、有效性。這一方面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實時準確把握企業運營狀況,做出理性戰略經營決策;另一方面使得相關利益者能夠獲取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從而準確判斷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優質的信息披露質量還會向潛在投資者釋放積極信號,從而優化企業融資結構、降低融資錯配風險,為企業提升發展質量保駕護航。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2. 財務共享、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內部控制作為企業內部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及時向管理層反饋企業現存問題,并從內部環境、合規經營等多方面有效促進企業治理。集團企業由于內部組織結構復雜,導致各個分支機構間信息系統雜亂多樣、業績指標不一。所有者和管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也導致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所面臨的風險進一步加大。而風險管理正是內部控制的核心,當企業內部控制質量高時,有助于強化對全體職工的把控,保證企業有序開展各項經營活動[21]。首先,良好的內部控制使得企業管理者能及時獲取企業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進度、合理評估潛在風險,做出相應決策以管理應對風險,從而保證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順利落地[22]。其次,內部控制通過提升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信息透明度,能夠有效制約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代理成本,從而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此外,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越高,越能緩解企業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企業就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這使得企業在系統規劃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過程中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企業往往具有較好的內部管理機制,可以提升企業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將資金運用到最有價值的領域,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內部控制質量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3. 財務共享、行業競爭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伴隨著“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發展,中國網絡財務也得以蓬勃發展[23]。很多企業為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對自身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進行變革與創新,進而引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4]。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利于幫助企業增強資金的流動性管理、統一資金收付、集中管理銀行資源,進而強化對資金的管控[25]。在企業所處行業競爭激烈時,穩定的現金流對企業提升發展質量至關重要;當行業競爭更為激烈時,其將促使企業從更為廣闊的視角審視自身運營發展的可優化之處。基于戰略管理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企業為占據持續競爭優勢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關注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動態要求,對外釋放企業運營發展的積極信號。此外,競爭充分信息假說認為,當行業競爭更激烈時,可以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更加全面透明的信息環境。管理決策者可以通過比對行業標桿,及時優化自身運營發展決策。因此,當行業競爭更為劇烈時,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促進作用可能會被增強。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行業競爭程度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11 ~2019年我國滬深A 股上市企業的數據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根據研究需要對初始樣本進行了如下處理:①剔除金融行業的觀測值;②剔除被ST或PT的上市企業;③剔除變量觀測值缺失的觀測樣本。經過篩選后,本文得到23441 個企業—年度數據。企業財務共享數據基于企業年報、企業官網、《2018年中國財務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2019 年中國財務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泛微、金蝶、元年科技等服務商官網以及其他公開媒體報道手工整理上市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年度。企業財務數據、治理水平來自CSMAR數據庫,內部控制質量數據來自迪博DIB數據庫。本文使用Stata 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為減少異常觀測值對結果的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水平的Winsorize處理。
2. 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現有文獻主要通過多指標綜合評價法或是基于中間變量的單指標法來刻畫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全要素生產率因具備包含信息豐富和綜合性強等優點而成為評價發展質量最流行的指標。基于此,本文借鑒段姝等[26]、陳昭和劉映曼[27]等的做法,選取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從整體上衡量企業發展質量的指標。測量全要素生產率的方法大致有LP 法、OP 法、OLS 法和ACF 法。本文參考魯曉東和連玉君[28]的半參數估計方法,運用LP法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估計。
(2)解釋變量。解釋變量為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依據手工整理的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相關數據,若企業當年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
(3)調節變量。本文采用迪博DIB 數據庫發布的內部控制指數測度內部控制質量(Incontrol)。該指標為正向指標,數值越大表明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越好。本文將標準化處理后的內部控制指數作為最終衡量指標,以保持數據可比性并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此外,本文參考劉曉華和張利紅[29]、陳志斌和王詩雨[30]等的做法,采用能夠反映市場中壟斷力量強弱的行業勒納指數來衡量行業競爭程度(Lerner)。
(4)控制變量。本文所選取的控制變量主要是考慮到當企業基礎條件、原始特性以及財務狀況越強時,企業將投入越多資源到生產經營中,進而促進其高質量發展。因此,本文選取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盈利能力(Roa)、償債能力(Lev)、股權集中度(Top1)、是否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Big4)、董事會規模(Boardsize)以及企業成長性(TobinQ)作為控制變量。同時,本文還控制了年份(Year)和行業(Industry)變化對回歸模型的影響。變量的具體定義和衡量方法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
3. 模型構建。
(1)基準回歸模型。為檢驗H1,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其中:i表示企業;t表示年份;Controls表示控制變量;Year 和Industry 分別表示年份和行業虛擬變量;εit表示隨機擾動項。
(2)調節效應模型。為檢驗H2 和H3,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1. 描述性統計。表2 報告了主要變量的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及最大值。從表中可以看出,高質量發展(Tfp_lp)的最小值為6.207,最大值為11.33,標準差為1.031,這表明我國滬深A 股上市企業的發展質量存在較大異質性;同時,Tfp_lp 的均值為8.391,說明企業發展質量整體水平不高,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提升上市企業發展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的均值為0.021,表明研究所選樣本內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年度樣本比例約為2.1%。企業規模(Size)和企業年齡(Age)的平均值分別為22.13 和17.4,表明平均而言滬深A 股上市企業規模較大、成立時間較長。盈利能力(Roa)的均值為0.039,最小值為-0.268,最大值為0.192,這表明樣本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負債能力(Lev)的均值為0.421,說明樣本企業總體經營理念傾向于穩健型。企業成長性(TobinQ)均值為2.005,遠大于1,表明企業整體上成長性良好。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2. 基準回歸結果。表3報告了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影響的總體檢驗結果。表3 第(1)列只加入核心解釋變量FSSC,未控制年份和行業效應,結果表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顯著為正。表3 第(2)列只加入核心解釋變量FSSC,且控制年份和行業效應,結果表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也顯著為正。表3 第(3)列加入控制變量但并未控制年份和行業效應,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仍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提高了企業發展質量。從控制變量來看,規模大、成立年限久、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強的企業,其發展質量表現也相對更好。而當企業成長過快時,其發展質量會受到負向影響。表3 第(4)列加入控制變量且控制年份和行業效應,FSSC 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依舊顯著為正。另外,相較于第(1)列,第(2)、(3)、(4)列的調整R2也明顯增大。

表3 財務共享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回歸結果
3. 調節效應檢驗。表4 第(1)列交乘項(FSSC×Incontrol)的系數為0.593,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內部控制質量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發展質量的關系中起到正向調節作用。即隨著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更強。表4 第(2)列交乘項(FSSC×Lerner)的系數為0.856,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行業競爭程度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發展質量的關系中起到正向調節作用。即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會被增強。

表4 調節效應檢驗
4. 穩健性檢驗。為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對表3的回歸結果進行如下穩健性檢驗:
(1)更換被解釋變量測度方式。本文進一步采用OP 法、FE 法測算的全要素生產率替代被解釋變量來進行相關檢驗。回歸結果如表5 第(1)、(2)列所示。由FSSC 的系數可以看出,在OP 法及FE 法下,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顯著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表5 更換被解釋變量測度方式及調整樣本期
(2)調整樣本期。《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中明確提出大型企業集團應當逐步探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此后國內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步伐加快,數量明顯增多。本文參考李衛兵等[31]的做法,將樣本期間調整為2013 ~2019年重新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5第(3)列所示。可以看出,在調整樣本期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依舊在1%的水平上顯著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3)僅保留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行業。考慮到本文所選研究樣本區間內存在部分行業的企業一直未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更準確地比較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否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本文參考李聞一等[4]的做法,將樣本中一直未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行業剔除,依據模型(1)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6 第(1)列所示。FSSC 的系數為0.149,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研究結論仍然成立。

表6 僅保留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行業及傾向得分匹配
(4)傾向得分匹配。考慮到研究樣本區間內A股上市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比例較低,另外,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能是受到地區因素、行業因素以及企業自身特征影響。為了進一步緩解樣本自選擇偏差等內生性問題,本文借鑒已有研究,利用傾向得分匹配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基于企業財務和公司治理特征,本文選取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盈利能力(Roa)、償債能力(Lev)、董事會規模(Boardsize)、企業成長性(Tobin Q)作為特征變量,采用“一配一,無放回”的最近鄰匹配法匹配對照組,結果如表7 所示。匹配后處理組和對照組的特征變量均值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標準偏差小于10%,即實證估計選擇的匹配方法和匹配變量均有效。基于匹配后的樣本,對模型(1)重新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見表6第(2)列,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仍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企業發展質量。這與主回歸部分的結果一致,進一步驗證了該結論的可靠性。

表7 變量匹配前后差異對比
(5)內生性檢驗。考慮到本文的實證過程中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帶來的內生性問題,即發展質量高的企業更傾向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企業發展質量的提高可能是原因而不是結果。因此,本文選用核心解釋變量的一階滯后項L1.FSSC作為工具變量,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內生性檢驗,具體結果見表8。在表8第(1)列第一階段回歸結果中,L1.FSSC 的系數為0.969 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表8 第(2)列第二階段回歸結果中,FSSC 的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在考量內生性問題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仍顯著正向影響企業發展質量。這進一步驗證了研究結論的穩健性。

表8 內生性檢驗
1.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機制。前文已經檢驗了財務共享有利于提升企業發展質量,但是其中的影響機制還停留在理論層面。接下來,本文借鑒溫忠麟等[32]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三步法”構建回歸模型(4),從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以及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兩條可能的中介路徑來實證檢驗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機制。本文采用流動資產周轉率(Turnover)即“營業收入/流動資產期末余額”測度企業運營效率。依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企業信息披露考評等級,對企業信息披露質量賦分(Score),其中:A 級賦4 分,B 級賦3 分,C 級賦2分,D級賦1分。

其中,Interit為中介變量。
表9 第(2)列的估計回歸結果表明,隨著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企業的運營效率得到提升。這是因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流程再造與集中處理提升了財務效率,實現了財務人員的轉型,提高了企業的資金集中管控能力與經營決策支持能力,進而使得運營效率得以提升。由表9第(3)列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企業運營效率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提升企業發展質量之間發揮著中介作用。企業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實施進行資源整合,為企業的業務流程、內部服務工作流程的標準化及各種管理數據的統一與綜合提供了平臺。這促使財務各價值鏈環節與企業相關部門聯合、實現財務和業務高度協同,進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表9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機制檢驗(一)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作往往依托高度規范化的信息化系統,例如費用報銷系統、云核算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稅務系統等。這些信息系統不僅可以幫助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高效完成費用報銷、會計核算、報表編制等工作,而且進一步規范了相關經濟業務的票據格式、填列內容等。表10 第(2)列的估計結果也表明,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提高企業信息披露質量。表10第(3)列報告了信息披露質量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可以看出,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高了企業發展質量。隨著“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企業可以借助這些新興技術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挖掘這一信息中樞的潛在價值。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透明化等特點一方面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實時準確把握企業運營狀況,做出理性戰略經營決策,另一方面使得相關利益者能夠獲取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對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做出準確判斷。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優質的信息披露質量還會向潛在投資者釋放積極信號,從而有助于公司獲得公開市場債務融資、優化公司融資結構,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表10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影響機制檢驗(二)
2.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影響的異質性檢驗。
(1)基于企業規模及媒體關注的異質性分析。從表11的第(1)、(2)列可看出,大規模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財務共享服務的本質是通過集中處理集團內分布于不同地點的各分支機構的財務工作,對企業內重復的經濟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及優化設計。因此,當企業規模越大時,財務共享的規模經濟效益越明顯。從表(11)的第(3)、(4)列可看出,媒體關注度高的企業中,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也更為顯著。媒體報道作為資本市場中的重要信息中介,一方面能減輕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能發揮企業外部監督機構的作用。當企業受到更多媒體關注時,其更傾向于借助財務共享所提供的信息提升企業發展質量,進而向利益相關方傳遞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等信息,發揮“信號傳遞效應”。

表11 基于企業規模及媒體關注度的異質性分析
(2)基于企業所屬行業的異質性分析。本文參考肖曙光和楊潔[33]的做法,根據要素密集度將樣本劃分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回歸結果見表12。由表12 的估計回歸結果可知,無論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均顯著提高了企業發展質量。具體來看,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提升運作效率。而資本密集型企業在傳統有形資產基礎上進一步依靠數據、信息系統、技術等無形資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賦能企業發展質量。

表12 基于企業所屬行業的異質性分析
1. 結論。本文以2011 ~2019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作用。同時,運用調節效應模型檢驗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及行業競爭程度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和企業發展質量之間發揮的調節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財務共享促進企業發展質量提升可能存在的機制路徑。在進一步分析中,本文從企業微觀特質、企業所屬行業特征等角度分析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異質性影響。研究發現,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大規模企業發展質量提升較小規模企業更為顯著;媒體關注度高的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媒體關注度低的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大于技術密集型企業。
2. 啟示。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第一,從企業層面而言,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助于其提升發展質量。而目前我國滬深A股上市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比例仍然偏低,上市企業應當加快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第二,運營效率、信息披露質量在財務共享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作用。企業在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應當注重提升運營效率、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切實保障財務共享發揮應有效能。第三,企業實施財務共享以提升企業發展質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特質以及所處行業特征,構建適宜自身發展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依據實際工作實時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