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初級中學 江 輝
作文教學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初中作為承上啟下的教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等。教師需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接受程度,運用層遞式教學法,讓學生從基礎的詞匯積累開始,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地掌握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從而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各種網絡平臺語言輸入功能逐漸加強,新的詞匯層出不窮,學生要學會借鑒和運用,用好、用巧網絡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摘錄好詞佳句,為寫作奠定良好的詞匯基礎。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學習在寫作過程中借用或套用閱讀中掌握的表達技巧或寫作手法,為作文增添光彩。教師要鼓勵學生描述文章中某些特定的書面語言,讓學生多寫多說,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部編教材初中三年級上冊《談生命》,作者冰心用很多經典詞句將這篇散文描寫得非常唯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好詞佳句,例如摘錄文中對“生命”描述的相關語句。作者用江流入海的句式,表達生命需要流動,否則就像不流動的江流一樣,最終成為死湖。還有一句關于快樂和痛苦的描述,突破常人的思維模式,用“固然”和“何嘗”形容快樂時的興奮和痛苦依然美麗的情形。教師可以借助該句式,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語句可以用在什么類型的文章中,如在寫有關“如何面對困難”或者“如何面對逆境”的文章時可以運用該句式。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好詞佳句的能力,幫助學生高效整理和積累詞匯素材,為之后的寫作奠定文字基礎。另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作者用生命做比喻的語句,并探討作者的寫作思路。作者將生命比喻成“江水”和“小樹”,分別從時間的流逝和四季的變化比喻人生,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人生短暫又豐富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比喻手法的特點,加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和領悟,并摘錄和記憶相關的語句,為日后借鑒和使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做好鋪墊。
對學生的詞匯積累能力進行一定時間的培養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入層遞式教學的第二個階段,創設有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抒發真情實感,從而發散寫作思維,提升對生活情境的認知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寫作特點,指導學生仿寫或者創新。仿寫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真正領悟作者筆下蘊含的情感,從而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寫作中,繼續作者的思路進行創作。這個過程是發散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建立具有自己特點的寫作體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戶外體驗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培養讓學生養成發現美、感受美的好習慣。在學生進行戶外體驗的同時,教師可以播放諸如《朗讀者》或者《見字如面》等相關節目,讓學生在用身體感受自然的同時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為了幫助學生理性認識事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描述自己對某物或某事的看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用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去感動讀者。另外,寫作思維的培養應從仿寫開始,教師可以選出文章中的某些片段,讓學生探討和仿寫。如部編教材八年級課文《背影》中描述父親背影的片段,作者用“黑布做的小帽和大馬褂、深青布材質的大棉袍”,描寫父親的著裝;用“蹣跚”“慢慢探身”形容年邁父親的動作,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作者描述父親外貌的語句,對文章主旨的表達有什么作用,體會并感受作者形容父親著裝顏色的詞匯,蘊含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繼而讓學生學習借鑒作者的寫作邏輯和方法,描寫生活中的某個人物,并融入感情。這種以讀促寫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
提升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應細化教學階段,遞進式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層遞式作文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教師應通過拓展和延伸,將寫作實踐融入到課堂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寫作拓展訓練,從而提升作文水平。寫作時,寫作框架的安排非常重要。教師應結合所學文章,規范引導學生寫作不同題材的創作文章,讓學生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教學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教師可以適當延伸和拓展課堂內容,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加深對名著《三國演義》的理解。教師將《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引入課堂,安排不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延展文本內容,比如可以摘抄好詞佳句,仿寫某個片段;選擇某一章節,讓學生進行故事改寫或者續寫;圍繞某個章節中的人物或者主題,自行編寫微小說等。通過不同形式的拓展和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難度的寫作練習中找到突破口,并運用積累的寫作素材,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教學部編教材七年級《城南舊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別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規范,保證學生按要求寫出合格的作文,讓學生思考并討論記敘文的六要素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跟著作者的思路尋找“寫作框架”,找出人物、地點和情節分別對應文中的哪些地方,故事的開端、發展和結果又是什么。
在作文層遞式教學中,教師應帶著目的安排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對寫作充滿興趣和信心。教師應運用情感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安排教學活動,而不是用條條框框限制學生,降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應為了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而一味地提高課堂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質量,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對文章的看法及評價,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敢于表達真情實感,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學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濟南的冬天》,教師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習課文詢問學生是否有難忘的經歷?有哪些感受?最留戀的是哪個地方?《濟南的冬天》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深深的眷戀,把無風、響晴、溫暖的濟南的冬天十分傳神地展示出來。合格的教師不應只講課堂知識,還應通過情感的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感的推動下寫作。教師不應在題目或題材上進行限制,而應針對學生的寫作特點以及寫作特長安排相應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寫作中,避免學生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在層遞式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還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情感互動,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讓學生愛上寫作。
仿寫練習主要是針對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結構、文章的整體脈絡安排仿寫活動,仿寫活動不應局限于某一段落的仿寫,應拓展到整篇文章。通過多種仿寫練習,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讓學生熟練運用學到的詞匯和修辭等,在原文的基礎上仿寫,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對“風是調皮的,一會兒把那朵悠閑的云趕得滿天跑,還不斷變化,它一會兒卷起地上的落葉,讓它們打著旋舞蹈”中運用的比喻句以及擬人句進行仿寫。例如,可以仿寫成:“云朵是悠閑的,一會兒和風賽跑,還不斷地變化著陣容?!痹诜聦懹柧氈?,學生對修辭的運用更加準確。在常規的仿寫訓練中,由于教學時間較短,教師為趕進度,預留的仿寫訓練時間也較短。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供充足的寫作時間,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從而有效地積累寫作知識,提高核心素養。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鼓勵學生交流,通過交流互相學習、借鑒,以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知識,改進不足。同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產生豐富的寫作情感,提升寫作效率,豐富作文內容,拓寬寫作的廣度和深度。在教學中,師生要進行良好的互動與溝通,要激勵和肯定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發掘寫作潛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寫作,提高寫作能力。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層遞式教學法,讓學生從基礎的詞匯積累開始,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能力,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多寫多說,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學是九年義務教學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影響深遠。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將層遞式教學融入寫作教學中,從積累詞匯和素材開始,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寫作的基本思路;還要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真切的感受,寫出真情實感;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拓展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