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籃球運動作為世界上受眾群體最多的運動項目之一,具有獨特的項目本身的魅力,深受廣大球迷的喜愛。籃球運動是體力與腦力的結合,是身體素質與智力的完美體現,將身體素質、技術、戰術以及團隊配合融為一體的緊張、激烈的同場類對抗性運動項目。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動作包括:跑、跳以及投等,并需要運動員在激烈的對抗中完成各種技術動作,是一種臨場發揮的隨機應變運動。在籃球訓練中,攻守雙方激烈的碰撞是在所難免的,出現損傷也是難免的。高校籃球特長生的損傷風險極高[1-3],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學以及訓練的影響較大。因此,本文根據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評分,針對性地設計高校籃球特長生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方案,對高校籃球特長生身體各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進行增強,對學生錯誤的動作進行糾正并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提升高校籃球運動的教學質量[4],為學生預防運動損傷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從某體育類院校2020級與2021級籃球班中隨機選取50名學生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并從中選取30名FMS評分較低的學員進行身體糾正性訓練。
利用標準的FMS測試套件進行測試。
1.3.1 實驗測試法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包括: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總共由7個測試動作所構成[5-6]。對2020級以及2021級籃球班的學生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7個動作總分為21分,每個動作的分值從0-3分進行判定,當進行左右的動作測試時,兩側分值不同取較低一側的得分為該動作的最終得分。FMS測試的評分標準:①測試的過程中,任何地方出現疼痛,則該動作判定為0分;②沒有完成該動作的測試,同時并沒有疼痛的伴隨,則對該動作的評判分值為1分;③完成了該動作的測試,但在測試中出現晃動、肌肉代償以及兩端不平等現象,則該動作判定為2分;④沒有出現晃動且動作標準,判定該動作為3分。
1.3.2 實驗法
對2020級以及2021級所選取的50名籃球特長生的FMS評分進行排序,選取最后30名學員,對其進行6周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詳見表1,表2),6周后對其再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了解糾正性訓練的效果。

表1 關節靈活性訓練

表2 關節穩定性訓練
1.3.3 統計分析法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均值±標準差來表述分值,雙方對比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P<0.05表示差異顯著。
對所選的學生進行FMS功能性動作測試,學生FMS評分13.28±2.59,將個單項的數據進行了數據統計,深蹲與旋轉穩定的動作評分較低,評分分別是1.66±0.66,1.7±0.46;軀干穩定俯臥撐與肩部靈活性動作的評分最高,評分為2.24±0.59,2.26±0.59;跨欄步與直線弓箭步的評分較為相同,分別是1.78±0.61,1.78±0.73;直腿主動上抬的評分為1.86±0.60(詳見表3)。

表3 糾正性訓練前50名學生測試情況(n=50)
從50名學生中選擇30名FMS評分最低學生,并且對30名學生的FMS評分進行統計。結果表明,FMS評分僅為11.7±1.74,李慧的對籃球運動損傷閾值進行預測,將14分定位籃球運動員的損傷閾值[7]。其中深蹲與直線弓箭步的得分僅為1.4±0.49與1.43±0.57,跨欄步與旋轉穩定評分為1.53±0.51,1.5±0.51,軀干穩定俯臥撐與肩部靈活性的評分為2.1±0.52與2.01±0.56,直腿主動上抬評分為1.7±0.59。

表4 糾正性訓練前后30名學生測試情況(n=30)
對30名功能性動作篩查評分較低的學生進行為期6周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訓練后效果顯著,6周后對30名學生重新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將兩次FMS評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進行糾正性訓練后學生FMS評分上漲較多,為13.87±1.33,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經過功能性糾正訓練后各單項動作有顯著提升,如深蹲、跨欄步、肩部靈活性、直腿主動上抬以及軀干穩定性俯臥撐的FMS評分也有明顯的提升(p<0.05);直線弓箭步與旋轉穩定動作測試評分雖有提升,但t檢驗后p值>0.05,表明這兩個動作訓練前后的評分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

表5 糾正訓練前后情況(n=30)
FMS的各個動作的評分是按照1-3分的形式進行的,其中有五個動作涉及身體左右兩側的篩查,分別是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直腿主動上抬以及旋轉穩定,左右兩側的動作篩查中,學生普遍存在“右強左弱”的現象,因左右兩側的動作篩查的評分取較低一側為最終評分,因此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以及旋轉穩定的評分僅為1.78±0.6、1.78±0.73、2.26±0.59、1.86±0.60以及1.7±0.46。此情況同時也提示,在訓練中應加強弱側的訓練,尤其是左側,強化弱側鏈。
篩選出來最后30名學生的FMS評分,評分僅11.7±1.74,低于12分的及格線,表明選取的學生身體功能性較差,需進行重點強化訓練,尤其是直線弓箭步與深蹲這兩個涉及下肢的動作。深蹲中大部分學生下蹲時無法使全腳掌接觸地面,有一部分學生在下蹲時膝關節或換關節出現了疼痛,因此得分較低。籃球運動員膝關節與踝關節是常見的運動損傷,在運動中需加強膝關節與踝關節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有效地強化身體功能,降低損傷的風險[8]。
對學生進行為期6周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后,訓練效果顯著,訓練前后FMS評分分別為11.7±1.74與13.87±1.33,將兩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明本研究中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對學生的身體功能的改善具有明顯的效果[9-10]。
3.2.1 深蹲動作篩查分析
深蹲的動作篩查是對學生動作模式的判斷,可以評價學生下肢力量以及肩關節的活動度,同時也可以反映學生協調性、核心穩定性以及髖關節的活動度。經過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深蹲動作評分1.7±0.46,大部分受試者能夠完成該項動作的測試,但存在肌肉代償,在測試中受試者深蹲動作姿態相對進步明顯,存在的問題造成評分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在下蹲時雙腳腳尖略微向外;②在深蹲的動作中,膝關節有內扣的情況出現;③髖關節或胸椎靈活性較差。
3.2.2 跨欄步動作篩查分析
跨欄步動作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相對較少,但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經常會運用到相似的動作。跨欄步的測試也可以評價受試者代償動作以及雙側的非對稱性,在進行跨欄步的測試中,需要受試者左右兩側的髖關節協同發力完成該動作。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后,學生的跨欄步得分為1.93±0.36,主要出現的問題是:①高校籃球學生身體控制能力較差;②髖關節的靈活性相對較差;③左右兩側不對稱。
3.2.3 直線弓箭步動作篩查分析
直線弓箭步動作是日常運動以及訓練的動作之一,直線弓箭步要求動作的控制比日常活動時所需的控制力要高,但直線弓箭步可以為基本的動作模式提供左、右兩側功能評估。直線弓箭步要求兩腳的距離很窄,在髖關節左右兩側不對稱的情況下,使髖關節左右兩側均衡發力,同時仍需保證核心的穩定性。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后直線弓箭步評分1.53±0.57,與訓練前的FMS評分相比有所增長,但p>0.05,表明訓練前后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因直線弓箭步也涉及左右兩側的篩查,所以測試結果取較低一側的結果為直線弓箭步的最終得分。直線弓箭步評分較低的原因:①前后雙腳的踝關節、膝關節以及髖關節的活動度較差;②核心穩定性較差,尤其是在動態下的控制穩定性方面較差;③胸椎的關節功能存在限制。
3.2.4 肩部靈活性動作篩查分析
肩部靈活性的動作測試可以檢測上肢(肩關節、胸椎以及胸廓)的活動度,雖在日常生活中雙手背后反向抓取的動作并不常出現,但此動作模式不易出現代償現象。在測試中,高校籃球學生不能完成該動作主要是由于:①胸椎的靈活性較差;②出現雙肩前傾、圓肩;③肩胛部位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較差。
3.2.5 直腿主動上抬動作篩查分析
直腿主動上抬的動作可以測試髖關節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評估出受試者持續的穩定性和髖關節另一側的柔韌性。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后,高校籃球學生FMS直腿主動上抬的評分2.1±0.51,在測試中大多數學生出現以下情況:①髖關節活動度較差;②髖關節周圍肌肉以及胭繩肌伸展性不足;③骨盆的控制力較差。
3.2.6 軀干穩定性俯臥撐動作篩查分析
軀干穩定性俯臥撐是進行一次伏地起身的動作,可以用來評估高校籃球學生的核心穩定性。但在進行軀干穩定性俯臥撐的動作測試中,肌肉代償是出現頻數最多的動作,出現代償的現象就說明學生在完成該動作測試中先進行了力量后使用了穩定肌群,這也是因為學生上半身與下半身動作不同步,核心力量較差的原因。在籃球運動中,有非常多的技術動作都需要核心的穩定性來控制身體,使身體上下的肌肉群可以起到傳遞作用。
3.2.7 旋轉穩定動作篩查分析
旋轉穩定主要是對高校籃球學生的上肢與下肢配合情況進行評估,觀察學生核心穩定性、肩胛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是一項中和性的動作測試,需要有較強的肌肉神經協同能力,此動作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嬰幼兒在發育過程中的爬行動作,后延伸為匍匐動作。徐娜轉穩定的測試的意義:①展現橫向平面的穩定性,突出中心移動能力;②從攀爬的動作中,觀察受試者靈活性與穩定性[11]。
本文對高校籃球運動員進行了FMS功能性動作篩查與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通過FMS功能性動作篩查檢驗糾正訓練的效果,為基層籃球教練員以及運動員提供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的思路。經過6周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高校籃球運動員FMS評分有明顯的進步(p<0.05);在單項對比中,深蹲、跨欄步、肩部靈活性、直腿主動上抬以及軀干穩定性俯臥撐的FMS評分也有明顯的提升(p<0.05),直線弓箭步與旋轉穩定動作測試評分雖有提升,但這兩個動作訓練前后的評分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在7各動作的測試中,高校籃球運動員都表現出肩部、腰部以及膝關節的問題,因此,在平日的訓練中應以核心力量的訓練為主導,強化踝關節、髖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膝關節的穩定性,并且還需根據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