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羽毛球職業運動員和業余愛好者運動損傷發生率及特征比較研究

2022-10-16 08:48:56趙文悅莫仕圍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羽毛球

相 依,趙文悅,薛 松,秦 毅,莫仕圍

前言

羽毛球因易學易練、老幼皆宜等諸多優點,一直是不同年齡人群首選的體育鍛煉方式之一[1]。調查顯示,羽毛球是我國居民參與率最高的球類運動項目之一,僅次于“國球”乒乓球[2]。在國外,羽毛球同樣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項目。因球速快(羽毛球是球速最快的球類運動),參與者需在極短時間內處理高速飛行的來球,因此,羽毛球同時也是一項隔網對抗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另外,羽毛球動作技術包括高遠球、挑高球、殺球、吊球、撲球、搓球、推球、勾球、抽球、反手放網前球等;基本步法包括上網步法(跨步上網、墊步加蹬步上網,前交叉加蹬跨步上網,后交叉加蹬跨步上網、蹬跳步上網等)和后退步法(正手后退、頭頂后退、反手后退、正手后退并步加跳步、頭頂側身加跳步等),所以,羽毛球還是一項技術動作復雜、靈活多變、對參與者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體育運動。

羽毛球運動的以上諸多特點使其成為一項損傷發生率較高的體育運動。據調查,業余羽毛球愛好者的損傷發生率為88.0%[3],職業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更是高達93.4%[4]。研究還發現,羽毛球運動損傷主要發生于肩、膝、踝關節等部位[5];與參與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密切相關[6-7]。另外,訓練量過大是職業運動員受傷的主要誘因,而不規范技術動作被認為是導致業余愛好者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8]。盡管以上這些調查研究有助于了解羽毛球運動損傷特點,并為損傷預防和干預措施研究提供了依據。但是,這些調查研究或開展于30年以前,或樣本量小、不具群體代表性,抑或是涵蓋內容片面、直接證據不足。近年來,隨著居民對健康日益關注,越來越追求科學運動。同時,伴隨著現代化科技的引入,羽毛球這項運動也在不斷改變。鑒于此,羽毛球運動損傷發生情況是否隨之得到改善有待調查研究。另外,由于缺少研究對職業羽毛球運動員和業余愛好者的損傷發生率及損傷特征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導致在指導和制定損傷干預策略時缺乏針對性。

因此,本研究通過在線發放調查問卷收集不同羽毛球參與者的特點及羽毛球相關運動損傷發生情況,目的是掌握羽毛球職業運動員和業余愛好者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對損傷特征及誘因進行全面比較與分析,為羽毛球運動損傷的積極預防和主動干預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各年齡段的羽毛球業余愛好者與職業運動員,通過免費在線問卷調查平臺(問卷星)面向全國居民及境/海外華人進行問卷發放和回收。本研究中,業余愛好者定義為規律從事羽毛球運動及相關訓練人士(如每周1次,每次1小時),職業運動員定義為以參與體育比賽為職業,并依靠參賽獲得生活收入的運動員。所有參與者在填寫問卷之前,閱讀知情同意書,并承諾自愿參與本調查研究。

1.2 問卷制定、發放、回收與統計分析

參考國內外關于羽毛球運動損傷調查研究[2,9],并咨詢訪談國家羽毛球隊退役運動員(如薛松)及長期從事羽毛球培訓的教練,最終確定問卷調查內容,具體包括:參與者基本信息(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職業、運動等級等)、運動習慣和特點(周運動量、持拍手、落地腿等)、比賽情況(賽事級別、單打賽、雙打賽等)、運動損傷情況(損傷部位、類型、嚴重程度、誘發因素等)及其他(損傷預防措施、方法等)。調查問卷初稿制定后,通過問卷星在線發放并回收50份問卷,針對反饋意見和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最終確定并編制“羽毛球相關運動損傷調查”問卷(詳見附件)。

制定好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在線發放和填寫。發放方式是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面向全國及境/海外華人發布問卷二維碼和鏈接,并通過參與者進行轉發和擴散。調查問卷于2021年8月17日開始發放,9月5日截止,共計20天。所有參與者進行在線填寫和提交。

首先,對回收問卷進行初步篩查,剔除信息填寫不完整、非目標人群填寫等無效問卷;然后,對有效問卷進行分類整理,計算運動損傷發生率等。另外,按照性別、年齡、體重、運動等級等進行分組,分別計算各組別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并利用卡方檢驗比較不同組別之間的差異是否顯著,顯著水平設定為P<0.05。所有統計分析均在SPSS統計分析軟件完成。

2 研究結果

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回收443份問卷,其中,431份問卷通過微信渠道回收,占97.3%;少量問卷通過網頁鏈接渠道回收(2.7%)?;厥盏膯柧碇?,排名前3位的省/直轄市分別為廣東省(31.6%)、重慶市(9.5%)和江西省(8.4%),來自全國其他省份的問卷占比1%到6%不等;另外,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國外占比為7.5%,其中,中國香港占5.9%。

回收的443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413份,回收問卷有效率達93.2%。有效問卷中,271份來自男性,占比65.6%;142份(34.4%)來自女性;年齡分布在13歲至70歲之間,參與者的平均年齡、身高和體重分別為25.3±7.3歲,170.8±8.0 cm和63.9±10.7 kg。

絕大多數參與者為羽毛球業余愛好者,約占總人數的86.2%(356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以在校學生為最,占總人數的57.4%(237人);其次為教師和企事業單位職員,分別占11.4%(47人)和5.1%(21人);其他從業人員(如工程技術人員、醫務工作者、商務人員、自由職業者等)的參與率不高,各自占比均少于5%。

職業運動員57人(44男13女),占總人數的13.8%。他們當中共有18名運動健將(國際健將3人,國家健將15人),17名一級運動員和4名二級運動員,另有三級以下的運動員18人。

2.2 羽毛球運動損傷發生率分析

共有236人(159男77女)曾發生羽毛球相關運動損傷,整體損傷發生率為57.1%。另外,業余愛好者(356人)的損傷率為52.2%(186人),職業運動員(57人)的損傷發生率為87.7%,兩者之間差異顯著(χ2=25.2,P<0.001)。

業余愛好者中,122名男性和64名女性曾發生過運動損傷,男性和女性的損傷率分別為53.7%和49.6%,性別之間無顯著差異(χ2=0.56,P=0.45)。將業余愛好者按年齡分為小于18歲組、19-44歲組、大于45歲組,損傷發生率依次為62.5%、52.4%和41.7%,呈逐漸遞減趨勢,但是各年齡組之間無顯著差異(χ2=0.56,P=0.45)。另外,體重偏輕者(身體質量指數BMI<18.5)的人數為26人,體重正常者(18.5 ≤ BMI ≤ 24)為275人,體重超重者(BMI>24)為55人,各組對應的損傷發生率分別為42.3%,51.6%和60.0%,呈逐漸遞增趨勢,但三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χ2=2.4,P=0.30)。學生群體損傷發生率為51.0%(110人),教師群體的損傷發生率為占55.6%(25人),企事業單位職員運損傷發率為42.9%(9人),其他從業人員的損傷發生率為56.8%(42人);四類群體之間的運動損傷發生率無顯著差異(χ2=1.69,P=0.64)。大多數業余愛好者(194人)有羽毛球參賽經歷,其中,135人曾發生運動損傷,占總人數的69.6%;無羽毛球參賽經歷的162人中,51人曾發生運動損傷,損傷發生率為31.5%;業余愛好者的參賽經歷顯著影響損傷發生率(χ2=51.38,P<0.001)。大部分業余愛好者(125人)都曾參加非正式比賽,他們的損傷發生率為68.8%;少部分曾參與省/市等不同級別賽事,損傷發生率為78.6%。

職業運動員中,共有50人發生過運動損傷,其中包括37名男性運動員和13名女性運動員,損傷率分別為84.1%和100%,性別之間無顯著差異(χ2=1.11,P=0.29)。不同運動等級運動員的損傷率分別為:運動健將100%(18人);二級以上90.5%(19人);其他級別72.2%(13人);不同運動等級之間有顯著差異(χ2=5.98,P=0.04)。根據羽毛球賽事級別分類,9人曾參加國際比賽,全部發生過運動損傷,損傷率100%;31人曾參加國家級羽毛球賽事,僅1人不曾發生運動損傷,損傷率為96.8%;曾參加省/市級賽事和其他較低級別賽事的人數分別為21人和19人,損傷發生率為85.7%(18人)和78.9%(15人);不同賽事級別間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無顯著差異(χ2=5.60,P=0.13)。

2.3 羽毛球運動損傷特征

發生損傷的236人共報告各種類型損傷489例,平均每人發生2.1種損傷;其中,羽毛球業余愛好者為2.0種,略高于職業運動員(1.9種)。羽毛球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均為肌肉/肌腱類損傷為主,如肌肉拉傷和勞損,分別為71.3%和61.8%;其次為關節/骨損傷,分別為17.9%和20.9%;其他種類的運動損傷(如手/腳起水泡、腰部損傷等)占比相對較小,分別為10.8%和17.3%(如表1);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的損傷類型組成比無統計學差異(χ2=4.39,P=0.11)。

表1 不同類型羽毛球運動損傷發生情況分析

發生損傷的236人共報告533處損傷,損傷部位遍及全身各處,以下肢和手臂為主,其中,羽毛球業余愛好者上、下肢損傷的占比分別為36.5%和52.4%,職業運動員分別為24.3%和52.3%(如表2);兩類人群損傷分布部位組成比差異顯著(χ2=16.8,P=0.001)。羽毛球業余愛好者中,排在前五位的損傷部位分別為膝關節(16.1%)、踝關節(16.6%)、肩關節(13.5%)、手腕關節(11.4%)和腰部(8.5%);職業運動員中,前五位分別為:膝關節(20.7%)、腰部(20.7%)、踝關節(17.1%)、肩關節(13.5%)和大腿部位(7.2%)。另外,4名業余愛好者曾發生頭部(包括眼睛)損傷,職業運動員無相關損傷。

表2 不同身體部位發生羽毛球運動損傷情況分析

左手持拍者共26人,占總人數的6.2%,損傷發生率為34.6%,略低于右手持拍者(58.6%);左、右手持拍者之間的差異顯著(χ2=4.06,P=0.044)。羽毛球業余愛好者中,左手持拍者的損傷率為15.8%,遠低于右手持拍者(54.3%);職業運動員中,左、右手持拍者的損傷率分別為85.7%和88.0%,差異不大;兩類人群左、右手持拍者的損傷率構成比差異顯著(χ2=15.7,P<0.001)。

另外,我們發現,持拍手與運動損傷發生部位密切相關,如左手持拍者,損傷多發生于左側上肢。調查還發現,50.6%的人起跳后左腿先落地,25.9%為右腿先落地,9.4%為兩腿同時落地。單腿落地者的損傷發生率相對更高(左腿先落地者為63.2%;右腿先落地者為57.0%)。對比分析單腿落地者下肢損傷發生情況,發生于落地腿同側損傷率為49.2%;業余愛好者中,同側損傷率為51.6%,職業運動員中為40.0%。

2.4 運動損傷防護與處理分析

準備活動(94.4%)和放松整理活動(93.0%)的重要性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少于5%的人認為準備、放松整理活動可有可無,其中主要為業余愛好者(分別為23人和29人)。

此次調查中,主動佩戴護具的人數為125人(30.3%),不佩戴護具人數占69.7%。主要以護膝(36.1%)、護腕(21.3%)、運動貼布(14.8%)為主,無人佩戴護腰。業余愛好者的護具佩戴率為27.8%(99人),以護膝(41.5%)、護腕(25.9%)和護踝(11.9%)為主;職業運動員的護具佩戴率為45.6%(26人),以運動貼布(50.0%)、護踝(17.6%)和護膝(14.7%)為主。另外,佩戴護具者中,76.0%的人曾發生運動損傷,未佩戴護具者為49.0%,差異顯著(χ2=26.0,P<0.001)。對比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70.7%佩戴護具的業余愛好者曾發生運動損傷,96.2%佩戴護具的職業運動員曾發生運動損傷,差異顯著(χ2=7.3,P=0.007)。

參與者中,90%以上的人會采取措施積極預防羽毛球運動損傷,只有極少數人(21人)不重視積極預防損傷,均為業余愛好者。無論是業余愛好者,還是職業運動員,他們最常選擇的預防措施為:充分的熱身準備活動(23.7%)、適當的力量練習(17.8%)和放松整理活動(15.7%)。此次調查還發現,54名業余愛好者(29.0%)和一半的職業運動員(25人)發生運動損傷發生后需要就醫處理,就醫產生的費用超過千元者分別為22人(40.7%)和12人(48.0%)。

3 討論

據統計,羽毛球運動損傷約占全部運動損傷的5%,在所有運動項目中排名第六[10]。此次調查研究發現,羽毛球運動整體損傷發生率為57.1%,高于網球[11]、乒乓球[12]等常見小球類運動的損傷發生率,再次證明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損傷發生率較高的運動項目。

3.1 業余愛好者的損傷發生率

根據以往的研究報道,業余愛好者發生損傷的原因可能是:①運動前,不重視準備活動,導致運動時肌肉未能完全激活;②運動后,拉伸放松活動不充分,導致肌肉持續緊張和疲勞累積;③不注重正確技術動作的練習,錯誤的擊球動作和步法會增加運動損傷風險;④不注重對已發生的運動損傷進行正確專業的醫療處理,這會增加運動損傷復發率,且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留下長久隱患。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業余愛好者的損傷率為52.2%,遠低于以往相關研究報道的損傷發生率(88.0%)[3]。當今羽毛球愛好者的損傷率呈下降趨勢可能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第一,隨著大眾健身科學性的普及,大眾對準備活動、放松整理活動有了正確的認識,日常鍛煉和訓練中,越來越重視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活動;第二,隨著羽毛球技術的發展和羽毛球運動的推廣普及教育,大眾較以往更注重羽毛球正確技術動作的練習和提高,如聘請專業羽毛球教練進行技術動作指導;第三,科技在體育領域的應用為大眾主動防護運動損傷提供更多選擇,如不同功能的護具、不同性能的球拍、良好緩沖功能和抓地力的羽毛球專項運動鞋等。

3.2 職業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

此次調查中,職業運動員的損傷率為87.7%,與以往相關調查研究報道的損傷率相當(93.4%)[4]。這可能與羽毛球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特點有關,職業運動員發生的損傷主要是訓練負荷強度大而造成的過勞性損傷。在訓練和比賽中,高頻和大幅度的關節活動會使關節負荷顯著增加。處于放松狀態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突然受到較大的關節應力,可能會發生損傷[13]。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肩部、腰部、大腿、膝關節和踝關節是職業運動員損傷率較高的部位,且多以肌肉拉傷、肌腱損傷為主。另外,職業賽事更激烈,比賽時長更長,這是導致職業運動員發生損傷的另一主要原因。

3.3 運動損傷誘發因素分析

此次調查發現,損傷發生率并無男女性別差異,這與已發表的研究結果一致[14]。理論上,女性身體素質相對弱于男性,更易發生運動損傷。此結果可能與女性相對較低的參與率及比賽和訓練時運動強度相對較低有關。另外,有學者曾指出,損傷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15]。此次,我們發現,損傷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趨于逐漸下降,但無統計學顯著性。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此次參與調查的年長者(大于45歲)人數相對較少(12人,占比4.9%);另一方面可能是年長參與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參與過程中注意避免危險系數較大的動作。此次調查還發現,損傷發生率雖與身體質量指數呈正相關,但無統計學顯著性。這可能與體重偏輕和超重者樣本量相對較小有關。羽毛球比賽時,運動員需要快速進行前后移動,并伴有較多的跳躍、跨步、蹬地等動作。我們發現有賽事參與經歷者損傷發生率更高,而且,賽事等級越高,損傷率越高。羽毛球比賽相較于平常鍛煉更為激烈,并且賽事級別越高,參與者的水平越高,相應地對身體的消耗越大。因此,建議業余愛好者,尤其是體重超重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及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羽毛球賽事,并減少參賽次數,降低損傷風險。

復雜的技術動作也是導致羽毛球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16]。此次調查中,下肢損傷在所有的羽毛球損傷中占52.3%,其中,膝關節是損傷率最高的身體部位。研究發現,頻繁使用跨步步法是造成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的直接原因,而過多的起跳殺球是引起半月板損傷的直接原因[17]。因此,在羽毛球訓練和比賽時尤其要注重膝關節的保護,通過內旋用力伸展膝關節。同時,加強踝關節韌帶周圍的肌肉,最大限度地提高關節間的協調性,預防下肢損傷的發生[18]。此外,起跳后,落地腿不同于下肢損傷有關,尤其是對業余愛好者。起跳落地時下肢非優勢側的緩沖效果不佳,較優勢側更容易造成損傷[19]。從人體運動鏈理論可知,擊球時,腰部運動起著力量傳導的作用,力量從最先接觸地面的足部依次傳導到小腿、大腿、骨盆、胸腔、其中骨盆和胸腔是軀干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旋轉發力時,如果軀干不能流暢地協調上下肢,很有可能會發生動作代償或者造成損傷。因此,平時應加強腰、腹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同時可通過佩戴護具等進行積極防護。例如在不影響腰部活動范圍的情況下,佩戴有支撐帶的軟護腰能顯著降低腰部扭傷風險[20]。另外,我們發現。業余愛好者的上肢損傷多發生在持拍手同側,這可能是持拍手的擊球動作錯誤導致[21]。因此,業余愛好者應注重練習和掌握正確的擊球動作技術以降低相關損傷發生的概率。職業運動員的上肢損傷多發生在肩關節,這與肩關節長期反復處于外展狀態下作快速運動有關[22]。建議職業運動員通過加強肩部肌肉的力量訓練來預防此類損傷。

3.4 運動損傷預防意識分析

大部分業余愛好者和所有職業運動員都比較重視對運動損傷的預防。研究指出,人們對于護具的選擇往往與自身發生的運動損傷有著密切的關系[23]。此次調查中,佩戴護具者損傷發生率更高,這可能說明參與者多是在發生損傷后才選擇佩戴護具來減輕疼痛、加快恢復,而不是提前通過佩戴護具來預防損傷。鑒于功能性護具不僅可以在損傷后減輕疼痛而且能夠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20],我們建議無論是業余愛好者還是職業運動員應重視護具的佩戴,做好主動防護。另外,在護具功能研發方面,可以通過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以強化護具的防護性能和穿戴舒適性,或達到對損傷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目的。在調查中,所有職業運動員均認識到了準備與放松整理活動的重要性,而仍有一小部分業余愛好者對此不以為意。積極的準備活動可以快速熱身,降低肌肉黏滯性,放松整理活動能夠使人從緊張狀態過渡到安全狀態[14]。在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后及時放松,是預防損傷發生的最有效手段。這應當引起羽毛球參與者,特別是業余愛好者的重視,也是今后開展科學健身普及活動的重點。業余愛好者在損傷發生后進行專業醫療處理的占比較低,職業運動員則更注重醫療處理方案的專業性。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目前國內運動醫學發展相對滯后,缺少專業的運動醫師、理療師等;另一方面,業余愛好者可能缺乏對運動損傷的科學認識。研究證實,既往損傷病史與新的損傷發生率顯著相關[24]。因此,在損傷發生后,應及時停止運動,主動就醫,進行專業的治療和護理。

4 結論

羽毛球運動損傷整體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職業運動員。業余愛好者的損傷發生率無性別、年齡、體重、從事職業等特異性,但與參與賽事經歷、賽事級別顯著相關;職業運動員的損傷率亦無性別特異性。但與運動等級、賽事級別有關。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發生的損傷類型相近,但不規范技術動作、忽視準備和放松整理活動等是導致業余愛好者損傷的主要誘因,而高強度訓練及劇烈賽事等是誘發職業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

針對業余愛好者,我們建議:①思想上重視運動損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采取積極措施(運動前后進行充分的準備和放松整理活動、佩戴護具、適當進行力量訓練)以降低損傷風險;②注重提高動作技術的規范性,如請專業的羽毛球教練進行指導和培訓;③合理安排鍛煉和比賽,量力而行,避免過度疲勞,損傷發生后及時進行專業醫療處理。針對職業運動員,我們建議:①除了提供專業醫療服務之外,還應通過開展科普講座等方式提高運動員的自我防范意識;②加強賽前賽后的科學化監督與管理,如引入科技手段(智能穿戴設備)對運動員進行實時監督、反饋訓練效果、身體狀態等。

猜你喜歡
羽毛球
足球還是羽毛球?
羽毛球
打羽毛球
羽毛球
幼兒100(2018年35期)2018-12-29 12:32:22
飛行的羽毛球
羽毛球男子單打技戰術分析
羽毛球PK賽
小主人報(2016年2期)2016-02-28 20:46:35
我和爸爸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
新型“羽毛球”比賽
小主人報(2015年4期)2015-02-28 20:42: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在线| 午夜精品区|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久久免费视频6|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嫩草国产在线| 97在线碰|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第一页亚洲| 丁香婷婷激情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天天综合网色|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日本在线国产|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毛片网站观看| 青青极品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欧美中文一区|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日本91视频|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