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超,馬興雙
功能性訓練最先應用于康復醫學領域,而體能訓練功能訓練則是隨著體育訓練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訓練模式。Gray Cook所設計的功能性動作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簡稱FMS)是制定體育訓練與計劃的切入點,是實施體育訓練的參考依據,可以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1]。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共7個動作組成,是用來評價受試者動作模式的有效方法[2],其優勢是測量的工具與測量方法都非常簡單,尤其是動作模式的選擇,從人體基本運動模式中融入日常生活與體育訓練的動作。FMS功能性動作篩查不僅可以檢測出受試者身體存在的功能障礙,而且還可以依據其制定科學的功能性身體糾正策略。
2018年起,我國消防員正式走向了職業化的道路,目的是建立一支全面的消防員隊伍。我國消防應急出警次數逐年上升,對消防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消防員群里中經常出現損傷,程金新等學者通過對750名消防員的損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11名消防員在不同階段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損傷,占據總人數的94.8%[3]。邵輝研究顯示湖南消防隊的消防員運動損傷率高達76.65%[4]。基于此,為降低消防員群體的損傷風險,提高戰斗力水平作出貢獻。
從長春市消防總隊中隨機抽取21名消防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其結果與損傷原因為研究對象。
利用標準的FMS測試套件進行測試。
1.3.1 實驗測試法
測試內容:共7個動作構成:深蹲、跨欄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腿上抬、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用七個動作評價受試者機體的基本功能[5-6],其中肩部靈活性、軀干穩定俯臥撐、旋轉穩定各附帶了排查測試。
測試評分標準: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分值總分為21分,評分范圍是0-3分。①完成動作時,出現了疼痛感覺,即為0分;②不能完成該項動作模式的測試得1分;③完成動作模式的測試,但身體出現晃動或肌肉代償的現象,得分為2分;④能夠準確完成動作模式的測試,得分為3分。7個動作測試中,有5個動作需要對受試者左右兩側進行測試,左右兩側的評分最低的一側,既是該動作的最終得分。
在所有的動作測試中為保證測試的一致性,均有本文完成所有測試。測試結束將數據錄入數據庫。
1.3.2 統計分析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消防員的FMS得分進行數據分析,結果以均值±標準差(M±SD)來表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消防員FMS評分結果
對選取的21名消防員進行FMS功能性動作篩查后,將數據進行整理后發現消防員群體,動作模式的測試中,深蹲動作的評分為22±0.82;跨欄步的評分分為左右兩側,分別是2.7±0.42和2.3±0.52;直線弓箭步的測試中,左側評分為2.6±0.32,右側評分為2.2±0.71。關節靈活性的動作測中,肩部靈活性左右兩側的評分分別是2.5±0.62和2.1±0.21,主動直腿上抬左側評分是2.0±0.68,右側是2.2±0.39。關節穩定性的動作測試中,軀干穩定俯臥撐的評分最高,評分為2.7±0.91;旋轉穩定的動作測試,左側的評分為2.0±0.12,右側的評分最低為1.9±0.33,詳見表1。

表1 消防隊員FMS篩查評分(n=21)
2.1.2 消防員FMS評分分布情況
所有21名受試消防員的FMS評分中,最高得分為19分,且僅有1人;得分為18分的有且僅有1名消防員;FMS得分為17分的有2名,占比9.5%;16得分段沒有人;評分為15分的也有2名;得分為14分的消防人員最多,為5名占比24%;13分次之,共4名;12分為3名,11分2名消防員;得分最低的是10分僅1名人員,詳見表2。

表2 消防隊員FMS評分分布情況(n=21)
將對稱性動作的左右兩側評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跨欄步、直線弓箭步以及肩部靈活性的左右兩側評分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表示為p<0.05。主動直腿上抬左評分為2.0±0.68,右側為2.2±0.39,雖左右兩側的評分不同,但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后p>0.05,表明左右兩側沒有明顯的差異性;旋轉穩定的動作左側評分為2.0±0.12,右側為1.9±0.33,同樣p>0.05,左右兩側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詳見表3。

表3 左右兩側對稱性動作評分(n=21)
根據消防人員的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結果以及對21名消防員進行跟蹤調查,發現43%的消防員存在膝關節的損傷,還有29%的消防員腰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肩部受傷的消防員占到所有人數的19%,出現其他部位傷病的消防員占比9%,詳見圖1。

圖1 消防人員運動損傷部位分布
3.1.1 消防員FMS評分分析
消防隊員FMS評分從功能進行分析,深蹲、跨欄步以及直線弓箭步3個動作模式的測試,評分最低的為深蹲僅2.2±0.82,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消防員在平日的力量訓練中過度地將精力放在力量的增長,而忽視了肌肉激活以及肌肉的放松,長期的錯誤訓練就會導致身體功能受限,甚至極有可能出現大的運動損傷。靈活性的兩個動作分別是肩部靈活性以及主動直腿上抬,其測試結果也表明消防員的肩部靈活性得分較高于主動直腿上抬的得分,主要是由于在日常訓練中對于肩部的運動激活動作較多,而對于髖關節的活動度相關動作了解較少,甚至有個別人員覺得髖關節不是足夠的重要,訓練后僅對上肢進行放松整理,髖關節的放松整理幾乎沒有進行。軀干穩定俯臥撐以及旋轉穩定這兩個穩定性動作測試,軀干穩定俯臥撐得分是最高的2.7±0.91,主要是由于軀干穩定俯臥撐對于力量要求較高,而旋轉穩定測試動作相對難度較大,是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7個測試中最難得一項測試,因此得分較低。
3.1.2 消防員FMS評分分布分析
將消防隊員FMS評分進行分布統計,研究進一步揭示了21名消防隊員評分最高的僅1名且為19分,值得注意的是消防隊員FMS評分大部分隊員主要集中在15分-11分之間,尤其是得分為14分的消防隊員達24%,13分占比19%。14分及以下的消防隊員達到15人,封旭日陽將14分作為損傷的截斷點[7],朱佳華對特種兵進行FMS功能性測試,同樣認為14分以下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因此,FMS評分為14分及以下的消防隊員在日常的運動訓練以及任務執行中存在極高的潛在損傷的風險,15分-16分的消防隊員也同樣具有較高的受傷風險。由此可見,對于消防隊員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刻不容緩,繼續針對消防隊員的身體薄弱環節進行訓練,從而降低消防隊員損傷的發生概率,確保消防隊員的戰斗力,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
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7個動作中,有5個動作涉及了左右兩側的對稱性測試,因此對21名消防隊員左右兩側對稱性動作測試的數據進行整理發現,消防隊員左右兩側對稱性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跨欄步、直線弓箭步以及肩部靈活性左右兩側的對比均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表現為p<0.05。而主動直腿上抬與旋轉穩定動作的左右兩側評分雖也有略微的差別,但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p>0.05,表明主動直腿上抬與旋轉穩定這兩個動作左右兩側沒有明顯的差異性。由此可以看出,21名消防隊員由于常年的專業化訓練,大部分隊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肌肉或關節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性會加速身體功能的弱化,極易出現運動損傷。
由于消防隊員常年的專業化訓練,使得一些消防隊員出現的不同程度和不疼類型的運動損傷。其中出現疼痛或損傷最多的是膝關節的損傷,占比43%,其次是腰部損傷占比29%,第三是肩關節的損傷,占比19%。膝關節損傷的原因可能由于消防隊員常年的專業化訓練以及技能技術的影響,消防隊員無論是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或是攀爬訓練,尤其是在進行有氧耐力的負重跑訓練時對膝關節的損傷是最大的。根據消防任務,消防隊員還會經常進行下蹲式地探索行走訓練,以及在移動中的各種跳躍,都是對膝關節磨損的動作。腰部損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防隊員長期的過度負重訓練所引起的腰骶關節疼痛,由于消防隊員需要經常進行負重的行走與奔跑,使得消防隊員的出現大面積的腰肌勞損現象。肩關節的損傷主要是由于長期的專項訓練使得身體姿態出現非對稱性,根據訓練情況看出消防隊員在參加訓練前幾乎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功能性激活與訓練,主要表現為靈活性不足或高低肩等癥狀。
因此,盡快加強損傷部位的功能性身體康復訓練刻不容緩,研究并設計出針對消防隊員的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動作,具有獨特的專業融合動作模式訓練,強化消防隊員的身體薄弱環節,提高各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提高髖關節的動力鏈傳遞效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消防隊員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從而提高消防隊員的即戰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
本研究基于消防隊員FMS功能性動作篩查的測試結果,對消防隊員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消防隊員FMS評分主要集中在11-15分之間,左右對稱性動作測試中,跨欄步、直線弓箭步以及肩部靈活性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直線弓箭步與旋轉穩定的動作測試發現左右兩側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結合損傷部位消防隊員膝關節損傷率最高,其次是腰部損傷發生的概率。因此急需對消防隊員進行功能性身體糾正訓練,強化消防隊員的身體薄弱環節,提高各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提高髖關節的動力鏈傳遞效能,有效降低消防隊員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從而提高消防隊員的即戰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