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恒
渭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內容提要:元統治者對宗教采取了兼容的政策,對佛教尤為尊崇。《裕公和尚道行碑》贊頌廣裕法師的功德,趙孟為此碑撰文并篆。廣裕法師在元代是一名高僧,圓寂后才可以讓趙孟這樣一位書法大家為其撰文并書丹。此碑書法為元代書法大家趙孟所作,通過將其與趙孟中晚期其他書跡進行對比,可了解趙孟楷書對后世的影響。


碑文載:“世祖皇帝設資戒大會,師于大內說法,默契圣心,賜以袈裟。”《元史·世祖記》亦載:“辛酉,車駕幸上都。設資戒大會于順德府開元寺。”在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主持召開的辯論大會上,“當時來自山西的廣裕法師亦參與了辯論,因精通佛法,辯才出眾,而為忽必烈賞識”。“廣裕法師”(裕公和尚)在皇宮大內為元世祖講經說法,得到元世祖的贊許,并獲賜袈裟。












左右結構的字有兩種,一種是左邊偏旁占據空間較大的字,一種是右邊偏旁占據空間較大的字。如是左邊偏旁占據空間較大的字,在結構的處理上,左邊的偏旁大都高于右邊,如“乾”“觀”“歡”“郝”等字;如是右邊偏旁占據空間較大的字,左邊的部分在結體的處理上理應收縮,使右邊的部分伸展出去,做到左收右放,如“繼”“理”“翰”等字。
左中右結構的字,在結構的處理上,中間部分必須平正,不得傾斜,如“逝”“湖”“辯”等字。
上下結構的字,在上半部分筆畫長的情況下,下半部分筆畫的長度不可超過上半部分長橫的長度,如“言”“青”等字。
上中下結構的字,上下部分的伸縮不宜太夸張,否則會導致字的結構和比例不和諧。另外,上中下結構的字筆畫都較多,不可太長,如“翼”“寧”等字。
半包圍結構的字,一般字的左右有豎畫,在結構的處理上,左邊的豎短,右邊的豎略長,使得字形不呆板,如“門”“閣”等字。
撇捺交叉的字,撇畫收、捺畫放,稍稍延展,如“人”“又”等字。






圖1 趙孟裕公和尚道行碑(局部)

圖2 趙孟壽春堂記(局部)
《壽春堂記》書寫時間較《裕公和尚道行碑》早,后者單字較《壽春堂記》更為挺拔,用筆更為老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