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明清繪畫與長三角地區(qū)畫派的融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百家爭鳴繪長卷 四方薈萃領(lǐng)風騷
—安徽明清繪畫與長三角地區(qū)畫派的融合

2022-10-17 11:46:24劉暢
書畫世界 2022年8期

文_劉暢

安徽博物院研究館員

安徽位于長三角地區(qū)西部,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東接江、浙兩省,連同上海形成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達區(qū)域之一,三省一市有著歷史和天然的聯(lián)系。安徽與江蘇原同屬江南省管轄,清康熙六年(1667)始建省,徽州文化與吳越文化、海派文化交相輝映,多元并存,歷史淵源深厚。

安徽地處江、浙、滬之間,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yōu)勢。商業(yè)發(fā)達的江、浙一帶,又是“兩淮”“兩浙”鹽場。明清之際徽商作為中國最大的商幫之一,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而長江中下游更是成為徽商云集之地,形成“無徽不成鎮(zhèn)”的局面。徽州是“程朱闕里”,有“東南鄒魯”之稱。徽商賈而好儒,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往往知曉詩書,粗通翰墨。他們在各地進行商業(yè)活動時,資助扶持地方藝術(shù)發(fā)展,傳播自身文化,又吸收各地文化精華,衍生出獨特的商業(yè)文化,為長三角地區(qū)文化交流、區(qū)域融合和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明清時期,中國書畫藝術(shù)進入重要發(fā)展時期,長三角地區(qū)畫派、名家迭出。如明代以杭州為中心的“浙派”、以蘇州為中心的“吳門畫派”、以上海為中心的“華亭派”等,清代以徽州為中心的“新安畫派”、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畫派”、以揚州為中心的“揚州畫派”、以上海為中心的“海派”,以及分布各地的“武林派”“松江派”“婁東派”“虞山派”“常州派”“西泠八家”“海上畫派”等,流派紛繁,各成體系。其中不乏安徽畫家與之交流互融,與時俱進。明代中后期汪肇、朱邦追隨“浙派”,吳門畫家沈周、周天球等曾來徽州游賞,與地方名士多有交往;程嘉燧、李流芳流寓嘉定,與畫壇領(lǐng)袖董其昌、卞文瑜等并稱“畫中九友”。清初“新安畫派”獨領(lǐng)風騷,開創(chuàng)者漸江為“清初四僧”之一,查士標在揚州有“家家畫軸查二瞻”之譽;“黃山畫派”戴本孝與“金陵畫派”之首龔半千交情甚厚,互有影響;江蘇淮安人僧雪莊居黃山30年,借鑒徽州版畫,成就斐然。方士庶、汪士慎、羅聘等居揚州,方士庶受徽商汪令聞扶植,得“婁東派”黃鼎親授;汪士慎、羅聘更是超逸不群,并稱“揚州八怪”之列;吳昕、汪琎等移居浙江,受“浙派”影響在情理之中;汪淇僑居之地常熟正是“虞山畫派”發(fā)源地,其自然難脫“四王”窠臼;汪恭、汪埰僑寓常州,花鳥自帶南田沒骨秀腴之色;僧虛谷、程璋、汪琨等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以上海通商口岸區(qū)位優(yōu)勢,融匯中西,形成多元化格局;黃賓虹中年寓居上海,晚年定居杭州,開創(chuàng)了“渾厚華滋”的現(xiàn)代審美境界,鞏固了“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

吳越爭輝 華亭繼起

中國書畫源遠流長,明代是其發(fā)展史上重要階段,出現(xiàn)一些地域性的名家、流派。明初以戴進、吳偉為代表的“浙派”盛極一時;中葉以沈周、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興起,從學者甚眾,影響深遠;后期董其昌創(chuàng)立的“華亭派”活躍于畫壇。流派紛呈,各成體系。

明代初期,朱元璋打著“反元復(fù)宋”的旗號,而南宋“院體”剛硬蒼勁的畫風正符合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戴進開“浙派”先河,承繼南宋遺風,與“院體”繪畫關(guān)系密切,同時又具職業(yè)畫家的特點,畫藝精湛,技法全面,號稱“院體”第一手。吳偉將簡率豪放推向新的高峰,追隨者張路、蔣嵩、鄭文林、汪肇、朱邦皆有時名,然難掩“浙派”后期粗簡草率之習。明末藍瑛繼起,有畫派殿軍之稱,然“浙派”已成衰微之勢。

吳偉(1459—1508),字次翁,號小仙,江夏(治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qū))人,畫院待詔,孝宗時授錦衣衛(wèi)百戶,賜“畫狀元”印章,“江夏派”創(chuàng)始人。山水受戴進影響,承襲南宋院體馬遠、夏圭遺風,筆意簡括迅疾,酣暢淋漓,對明晚期“浙派”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其《踏雪尋梅圖》(圖1),筆墨挺勁恣肆,頓挫跌宕,氣勢磅礴,從早期南宋院體變化而來,形成晚年粗細兼?zhèn)洹⑸耥嵕悻F(xiàn)的風貌。

圖1 吳偉 踏雪尋梅圖182cm×101cm安徽博物院藏

汪肇,字德初,自號海云,生卒年不詳,明末休寧人。早年受業(yè)于詹景宣,后游歷江浙,筆墨豪放不羈,出入戴進、吳偉間,花鳥自成一格,饒有新意,為“浙派”后期名家之一。其《風雨歸舟圖》(見扉頁)采用半邊式構(gòu)圖,以迅疾遒勁的大斧劈皴刷出赤壁,再以粗簡之筆點簇枝葉,水中行舟、漁夫皆以鐵線勾繪,筆墨一氣呵成,加強畫面動勢。

明 汪肇 風雨歸舟圖 146cm×74.5cm 安徽博物院藏

明代中期,蘇州經(jīng)濟發(fā)達,人文薈萃,士大夫雅集交游,以畫自娛。他們繼承和發(fā)展元人筆墨,崇尚文人“士氣”,以沈周為首的“吳門四家”最負盛名。文徵明、唐寅、仇英各領(lǐng)風騷,子侄高徒成就斐然,豐富了“文人畫”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徽商崛起也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融合。吳門畫家游覽于黃山白岳之間,與徽州名士多有交往,筆墨遺存對楊明時、江益、鄭重、孫逸等新安畫家皆有影響。

圖2 文徵明 木涇幽居圖25cm×74cm安徽博物院藏

孫逸(1604—1658),字無逸,號疏林,休寧人。山水學倪、黃,又得吳門遺韻,或近弘仁,枯筆瘦硬、疏簡寒荒,或師法文徵明,筆墨閑雅,骨格松秀,有“文徵明后身”之譽;后流寓蕪湖,與蕭云從并稱“江左二家”。《溪橋覓句圖》(見扉頁)是孫逸49歲時作品,青綠、淺絳相融,設(shè)色淡雅清逸,深得文徵明蘊藉文雅之風韻,工整中又帶有徽州版畫裝飾意味,與蕭云從影響不無關(guān)系。

明末清初 孫逸 溪橋覓句圖 150cm×56cm 安徽博物院藏

以董其昌為首的“華亭派”,承吳門余緒,遠宗董、巨、倪、黃,講求筆墨趣味,倡導仿古。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將南宗歸屬于文人畫派,視為正統(tǒng)。“新安前賢”程嘉燧、李流芳僑居嘉定,有“嘉定四先生”之稱,與董其昌等有“畫中九友”之目,交往甚密。徽州收藏家吳廷等與董其昌時有往來,徽商江一鶴之子江必名則為董其昌、陳繼儒入室弟子,得以親授。“歙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程邃也曾拜陳繼儒門下。董其昌在徽州或雅集游賞,或開課授徒,或鑒賞名跡,他推崇的“元四家”繪畫風格極大地影響了新安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徽商收藏的價值取向。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上海松江人,“華亭派”領(lǐng)袖。善畫山水,提倡摹古,遠師董、巨,尤致力于倪、黃,又能以書入畫,筆意安閑溫和,拙中帶秀,清雋雅逸,曾游徽州,與徽商、新安畫家多有交往。《煙渚晴巒圖》(圖3)是董其昌79歲時的作品,在師法傳統(tǒng)基礎(chǔ)上追求筆墨意趣,煙云流潤,筆墨柔中有骨,蒼勁渾樸,秀拙相生。

圖3 董其昌 煙渚晴巒圖17.4cm×52.8cm安徽博物院藏

程嘉燧(1565—1644),字孟陽,號松圓、偈庵,休寧人,僑居嘉定(今上海),與李流芳、婁堅、唐時升并稱“嘉定四先生”,與董其昌等有“畫中九友”之目。工詩詞,精音律,山水宗倪、黃,參以“吳門畫派”筆意,筆墨簡凈枯淡,意境蕭然。晚年重歸故里,為“新安畫派”先驅(qū)。《柳橋山寺圖》(圖4)是程嘉邃76歲時的作品,受董其昌影響,取法倪、黃,畫風簡淡秀逸,空疏荒寒,顯示出程嘉燧晚年絕塵世外、皈依佛門的意愿。

圖4 程嘉燧 柳橋山寺圖18cm×51cm安徽博物院藏

除蘇松地區(qū)外,晚明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不少地區(qū)性的山水畫派,如藍瑛“武林派”,蕭云從“姑孰派”,項元汴、項圣謨“嘉興派”,鄒之麟、惲向“武進派”等,統(tǒng)屬于文人畫體系,與新安畫家互有影響。

安徽明代畫家以山水為主要繪畫題材,承繼吳門余緒,繪畫思想多受董其昌影響,以“元四家”作品為代表的文人畫是他們?nèi)》ǖ闹饕侗荆渲幸膊环Α罢闩伞钡淖纺。换B畫傳承“院體”遺風,兼取吳門以工帶寫的筆韻;人物畫以佛像題材為主,而肖像繪制仍延續(xù)傳統(tǒng)“江南法”,特點鮮明,人才薈萃,對清初“新安畫派”的產(chǎn)生具有重要意義。

清代繪畫延續(xù)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畫創(chuàng)作取向更具有個性化特征,意識形態(tài)的烙印也更為明顯,與復(fù)古模擬之風分庭抗禮,表現(xiàn)隱逸山林的山水畫以及花鳥水墨寫意畫尤為盛行,派系林立,風格多樣,異彩紛呈。

清初,“四王”受統(tǒng)治者扶植,被推為“正統(tǒng)”,崇尚摹古之風,講究筆墨趣味,影響整個清代畫壇;以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重視師法自然,抒發(fā)真切感受,以扎實的功力突破陳規(guī);而以“四僧”為代表的明末遺民,個性張揚,寓意深刻,作品中融入倔強不屈的民族情懷,其中以漸江為代表的“新安畫派”尤為突出。

清代中期,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畫壇亦是名家輩出,以“揚州八怪”作品為代表的花鳥畫成就尤為突出,他們多寫梅蘭竹石,繼承青藤、白陽潑墨寫意之風,標新立異,個性鮮明,注重筆墨情趣,開創(chuàng)了花鳥畫新境界。其中新安人汪士慎、羅聘更是神韻獨具。方士庶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歸屬“婁東畫派”,被譽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

清代后期,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內(nèi)憂外患之下繪畫風格也出現(xiàn)新的變化,怡情養(yǎng)性的士大夫文人畫日漸衰微,而上海、廣州等通商口岸取代揚州,成為畫家新的聚集地,任伯年、吳昌碩、新安人虛谷等以書法金石入畫,創(chuàng)造出雅俗共賞的繪畫形式,開拓了文人畫的新途徑,傳遞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時代風貌。以黃賓虹為代表的新安畫家,推陳出新,重振新安寫意精神,開創(chuàng)了“新安畫派”又一個時代。

人文薈萃 百年清暉

(一)新安風骨 遺民情操

安徽繪畫始于唐代,宋元明清,代有傳人,尤以明清之際徽州地區(qū)最為繁盛。時值徽州商業(yè)興盛,徽商賈而好儒,古徽州文化底蘊豐厚,歷來就有崇儒興文、鑒藏尚古的文化傳統(tǒng),再加上徽州獨特的自然風光,為畫家“外師造化”提供了天然藍本。以漸江、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為代表的“海陽四家”,尤重倪瓚繪畫理念,且以師法自然為旨歸,運恬淡幽靜筆墨呈現(xiàn)自我,或通達禪境,或顯文人畫遺韻,洗滌塵囂,表現(xiàn)山川之姿,將禪機逸趣發(fā)揚光大,體現(xiàn)出超塵拔俗、蒼涼孤傲的高貴品格。他們的遺民思想、創(chuàng)作理念和品格操守,不僅影響了新安后學,也與周邊畫派形成輝映,綿延百年,蔚然成派。“新安畫派”對中國畫筆墨的傳承、意境的表現(xiàn)以及個性魅力的完美呈現(xiàn),在17世紀的中國畫壇異彩獨放。

漸江與石濤、八大山人、髡殘“清初四僧”,借畫抒情,表達強烈的遺民情懷。漸江“受性偏孤”,八大山人“憤世嫉俗”,石濤“激蕩張揚”,髡殘“剛直不阿”。他們在藝術(shù)上主張借古開今,沖破當時畫壇摹古樊籬,創(chuàng)造出恣肆豪放、風采奇異的畫風,振興了清初畫壇。以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遁跡山林,以書畫相酬唱,江蘇淮安人僧雪莊居黃山30年,師法“新安畫派”,成就斐然。

漸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韜,法號弘仁,自號漸江學人、梅花古衲,歙縣人,明亡后在武夷山出家為僧,后云游四方,回到故里,寄興黃山、白岳之間。他是“清初四僧”之一,“新安畫派”的奠基人。他的山水畫師法倪、黃,并將主觀情感融入大自然實景,以富有變化的方折體來呈現(xiàn)黃山的奇異風姿和內(nèi)在精神。構(gòu)圖簡潔明快,筆墨蒼勁凝練,風格靜穆荒寒,代表了清初遺民畫家的最高水平。漸江52歲時,好友吳伯炎乘船赴揚州經(jīng)商,漸江以浦口實景入畫,作《曉江風便圖》(圖5)相送。此作用筆方折瘦硬,骨力內(nèi)蘊,樹木枝疏葉落,畫面簡約疏曠,給人以清雋冷峭、滌人心塵之感,表達出作者孤傲的情懷,正如石濤跋中云“筆墨高秀,自云林之后罕傳”,而“風骨冷然生活”道出了漸江書畫藝術(shù)的骨性,堪稱其成熟時期經(jīng)典之作。

圖5 漸江 曉江風便圖24.5cm×248.5cm安徽博物院藏

雪莊,法名悟,號雪莊、惺堂,別號鐵鞋道人、黃山野人等,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康熙年間,江蘇淮安人。雪莊自幼出家,后云游江淮兩岸,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太平入黃山,繪畫30余年。他的繪畫題材主要是黃山真景和奇異花卉,善用枯筆焦墨,以中鋒勾勒,有徽州版畫的獨特效果,塑造黃山原始險峻奇異之姿,是對自然的真情感悟。其《丹臺春曉圖》(圖6)以濃重跳動的線條表現(xiàn)黃山氤氳奇崛的氣象,畫中山骨錚錚,磊落蒼莽,卻又不失云霧的縈繞縹緲、強烈的黑白對比,以沉郁濃重的筆墨營造出群峰排山倒海之勢。作品借用版畫刀法表達出特殊的激情與畫面裝飾效果,通達神韻,非久居黃山者不能及。

圖6 雪莊 丹臺春曉圖117cm×48cm安徽博物院藏

(二)“四王”吳惲 百年正宗

清代以來,以“四王”為首的摹古之風逐漸占據(jù)了中國畫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翚、王原祁追求蘊藉平和的意趣,符合朝廷粉飾太平、社會穩(wěn)定的政治需要,深得康熙皇帝賞識,至乾隆時期被尊為“正宗”,延續(xù)著元明以來文人畫發(fā)展趨勢。他們以“元四家”為師矩,講究筆墨趣味,技巧功力頗深。以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為首的“婁東派”和以王翚為首的“虞山派”地位顯赫,追隨者眾多。另有常熟人吳歷、“常州畫派”惲南田,開一代新風,影響百年。新安畫家方士庶師法“婁東派”黃鼎,被譽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汪淇僑居“虞山畫派”的發(fā)源地常熟,吳元澄得石谷、麓臺指授,戴思望、程鳴居揚州,皆染“四王”之習,而追慕南田沒骨者更是貫穿有清一代。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幼承家學,得王鑒、王時敏指授,擅摹古,初學黃公望,后師法唐宋元明諸家,加以發(fā)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其筆墨功底深厚,又能不為成法所囿,成就斐然。《春山煙靄圖》(圖7)為王石谷78歲時仿黃鶴山樵精品佳作,畫面峰巒雄厚,林木蔥郁,筆墨蒼勁純熟,工整謹密,氣韻渾成,得王蒙、北苑遺意而自出機杼,王時敏贊其“集古人之長,盡趨筆端,故能妙絕千古”。

圖7 王翚 春山煙靄圖49cm×529cm安徽博物院藏

方士庶(1692—1751),字循遠,號環(huán)山,又號小獅道人,齋號天慵,祖籍歙縣,居揚州。早年為諸生,后屢試不第,轉(zhuǎn)游翰墨之間,能詩善畫,出入宋元各家,受業(yè)于黃鼎,間受“四王”影響,取法自然,不拘一格,有出藍之目,是“婁東派”卓有成就的代表畫家。《摹黃鶴山樵山水圖》(見扉頁)是方士庶44歲時作品,采用解索皴、披麻皴,勾、染并施,結(jié)構(gòu)繁密而條理清晰,盡得王叔明厚潤深邃、大癡蒼茫松秀,又不乏“二王”生拙醇厚筆韻。

清 方士庶 摹黃鶴山樵山水圖 59cm×35cm 安徽博物院藏

(三)邗上寫意 文人雅趣

清代中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徽商往來各地,新安畫家隨之游走他鄉(xiāng),促進了文化藝術(shù)的交流。揚州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交通便利,鹽商云集。他們熱衷于收藏書畫作品,附庸風雅,常常會集文人、畫家舉行詩畫之會,其中最著名的馬氏玲瓏山館、程氏篠園、鄭氏休園等形成了以徽商為中心的士商互動群體,大大促進了當?shù)匚幕囆g(shù)的發(fā)展。早期揚州徽商鐘情鄉(xiāng)梓文化,以云林作品定雅俗,新安畫家查士標、程邃等備受推崇,后來程鳴、方士庶、吳麟、程士鑣等也相繼活躍于揚州畫壇。

隨著時代發(fā)展,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師造化”“用我法”等繪畫主張,給揚州藝壇帶來清新空氣。同時,人們審美取向發(fā)生變化,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揚州畫家順應(yīng)時代要求,突破了傳統(tǒng)文人畫在意蘊上的局限,繼承陳淳、徐渭、石濤、八大山人等水墨寫意,蘊妍于樸,不受成法束縛,用筆奔放,個性鮮明。他們以書入畫,寫意傳情,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其中新安人汪士慎、羅聘更是超逸不群,展現(xiàn)出獨特異趣,與金農(nóng)、黃慎、高翔、李鱓、鄭板橋、李方膺等并稱“揚州八怪”。后有新安人程培、葉達人、程鶯、吳榕、“揚州十小”的閔小白等承繼“八怪”筆墨余韻,雖有貌合神異之別,為漸趨衰弱的揚州畫壇增添了一抹亮色。

汪士慎(1686—1762?),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左盲生等,休寧人,流寓揚州,以賣畫為生。精篆刻、隸書,擅畫花卉,尤擅畫梅,筆墨疏落勁秀,瘦硬奇崛,金農(nóng)評其:“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lǐng)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墨梅圖》(圖8)是汪士慎50歲時作品,梅花枝繁花茂,瘦枝挺健,淡墨濕筆寫干,濃墨點苔,墨色掩潤,穿插錯落有致,花朵用揚補之圈白法,氣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自然天成,與金農(nóng)相伯仲。作品冷香四溢,具有人格化的寓意,是他清高孤傲、安貧守素品格的寫照。

圖8 汪士慎 墨梅圖 131.5cm×41cm 安徽博物院藏

清 羅聘 修竹蘭石圖 140cm×62cm 安徽博物院藏

(四)海上墨彩 四方薈萃

清代中后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人畫也需要適應(yīng)市場的需求,廣大市井階層更鐘愛吉祥喜慶題材的作品。“海派”畫家以趙之謙、蒲華、吳昌碩、任伯年以及新安人虛谷為代表,順應(yīng)時代,小寫意出自南田、新羅,大寫意則在青藤、白陽間,繼承發(fā)揚“揚州八怪”傳統(tǒng),以書入畫,沉酣恣肆,元氣淋漓,同時吸收西方繪畫元素。居滬皖籍畫家吳淑娟、程璋、胡璋、汪蓉等人的作品也能各具形態(tài),洋溢著新的生機。

晚清時期,山水畫多延續(xù)道光年間湯貽汾、戴熙師法“二王”之路,以“海派”吳滔、何維樸、陸恢、汪琨等,“京津畫派”懷寧人姜筠、陳庶等為代表,在筆墨意境上雖有所突破,但構(gòu)思布置大同小異,作品因襲模仿,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畫風更加嚴重,已是文人畫強弩之末。新安畫家黃賓虹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外師造化,以獨特的筆墨語言打破了山水畫形式結(jié)構(gòu)的固定程式,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畫一個新時代,傳遞出濃郁的安徽特色和人文精神。

虛谷(1823—1896),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等,歙縣人,居揚州。早年曾任清

政府參將,太平軍起義后出家為僧,以畫自娛。虛谷往來于蘇滬之間,與任伯年、蒲華、吳昌碩并稱“海上四大家”。其工山水、花鳥,造型生動別致,筆墨老辣奇崛,獨具一格。《牡丹梅石圖》(圖9)是虛谷68歲時與海派畫家朱偁、胡璋珠聯(lián)璧合的佳作,畫中胡璋寫石,朱偁寫牡丹、桃花,虛谷補梅竹,所作梅花爛漫怒放,用筆如“錐畫沙”“折釵股”,線條勁峭方折,瘦硬奇崛。從胡璋峻利的小斧劈到朱偁揮灑自如的沒骨寫意,再到虛谷頓挫跌宕的亂柴之筆,酣暢灑脫,率真自然。作品在保持整體風格一致的同時,又保留了每位畫家的個人風格,煥發(fā)出“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shù)生命力。

圖9 虛谷、胡璋、朱偁 牡丹梅石圖63cm×371cm安徽博物院藏

黃賓虹(1865—1955),名質(zhì),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祖籍歙縣潭渡村,生于浙江金華,擅長山水、花卉,并注重寫生。早年師法新安前賢,后移居上海,臨習唐宋元明各家,60歲以后師造化,飽游飫看,從真山水中證悟晚年變法之理。抗日戰(zhàn)爭期間,黃賓虹滯留北京,專研書畫,將“五筆七墨”雜然并陳;后定居杭州,開創(chuàng)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現(xiàn)代審美新境界。黃賓虹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黃氏有傳統(tǒng)的筆墨功力、豐厚的藝術(shù)學養(yǎng)以及廣博的游歷。在創(chuàng)作中,黃賓虹融匯西方印象派繪畫元素,取精用宏,知白守黑。其獨特的筆墨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對中國書畫的傳承發(fā)展具有承前啟后的里程碑意義。《臨安山色圖》(圖10)是黃賓虹88歲時的代表作品,山石刻畫運金石扛鼎筆力,沉厚凝重,遒勁老辣,無任何板滯之筆,與墨氣融為一體,筆蒼墨潤,意境深邃,顯示出匠心獨具的表現(xiàn)力。

圖10 黃賓虹 臨安山色圖110.5cm×38cm安徽博物院藏

無論是明代的蘇州、杭州,還是清代的揚州、上海,都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鎮(zhèn),吳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各具歷史脈息和地域特色,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碰撞激烈的重要區(qū)域,藝術(shù)淵源盤根錯節(jié),至為深厚。時代變遷,伴隨著長三角地區(qū)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加強各地文化融合,拓展思路,整合資源,共享發(fā)展成果,拉近空間距離,利用安徽天時、地利、人和的發(fā)展機遇,增強地域吸引力,擴大文化影響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必將帶動藝術(shù)繁榮,推進文化經(jīng)濟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拍拍拍|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日韩在线1| 伊人蕉久影院|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a毛片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麻豆另类AV| 激情综合激情| 香蕉伊思人视频|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久久五月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制服丝袜 91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视频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一级裸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91在线|日本|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av无码DVD|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91人妻在线视频| 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91亚洲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成年人片|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天天爽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2区|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777|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1区2区3区| 伊人久综合| 天天综合亚洲|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