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瓏
(濱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推廣應用掛籃作為懸臂澆筑施工的主要設備,如今我國懸臂澆筑施工中應用的掛籃已不斷向高強、輕型、大跨發展,從最初的平行桁架式,發展出菱形、三角形、全錨式等眾多形式,日趨多樣化,結構更加簡便,安裝使用更加方便,結構受力更加合理,應用也更加廣泛。
雖然各種形式的掛籃大量應用于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但現有技術資料大多偏重于前期的設計計算,或是具體的施工過程,很少有結合成橋后橋梁檢測以驗證掛籃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本文以施工方案和相關規范為依據,確定掛籃結構在掛籃預壓、混凝土澆筑以及掛籃行走階段的荷載組合,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對三角掛籃在不同工況下各桿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驗算,并結合后期大橋荷載試驗檢測驗證分析橋梁承載能力,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并為類似工程實踐提供有益經驗。
K33+126.9徒駭河大橋位于S247樂胡線改建工程新建段,跨越徒駭河,橋梁中心樁號為K33+126.9,橋梁全長667 m,橋梁正交水流方向。主橋橋跨組合為50 m+80 m+50 m,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變截面連續箱梁結構。
主橋主要的施工工序,首先采用支架現澆0梁段,然后采用8套掛籃于9、10墩左、右幅同時對稱澆筑懸臂梁段。其次利用支架澆筑邊跨現澆段,最后采用掛籃澆筑中跨合攏段。
本橋掛籃選擇三角形掛籃。優點是自重較輕,結構簡單,行走方便,計算簡便。主要由五個系統組成,即主桁、錨固、提吊、行走、模板和張拉作業平臺。
荷載包括混凝土重量、掛籃自重和施工荷載。
梁段混凝土最大重量為1 285 kN(1號節段),懸澆長度為3.5 m。
掛籃自重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得350 kN。掛籃與梁段混凝土重量之比均小于0.5。
振搗荷載采用4 kN/m;人群和施工荷載可采用2.5 kN/m;基本風壓采用W=0.55 kN/m。
本橋掛籃利用有限元法輔助相關專業軟件構建結構模型,依據合理的施工方案對其進行工況分析。
采用的荷載組合及其分項系數見表1。

表1 掛籃預壓階段設計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及分項系數
強度計算考慮采用基本組合。由軟件分析計算可得,其計算結果見圖1所示,構件最大應力為129MPa,小于Q235設計強度215MPa;螺紋吊桿內力最大為353MPa,小于設計強度770MPa,所以構件強度滿足規范規定。

圖1 掛籃預壓應力圖
由軟件計算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2所示,在沒有安裝內外導梁并以1.2倍最大梁段重量進行預壓時,下橫梁最大豎向撓度為20 mm,滿足規范規定。

圖2 掛籃預壓撓度圖
錨固安全計算采用標準組合。掛籃設計每根主梁上設置兩組分配梁,每組分配梁上的后錨上設置4根φ32高強精軋螺紋粗鋼筋。
由軟件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3所示,后錨抗拔力單根最大為N=215 kN,

圖3 掛籃預壓后錨應力圖
已知φ32鋼筋允許軸向拉力為550 kN,并且P=215 kN<Q=550 kN。
內側掛籃后錨安全系數為:K=550/215=2.55>2,符合規范的規定。
所以掛籃后錨在預壓階段安全。
依據GB 50017—2017《鋼結構設計規范》(以下簡稱《鋼規》)規定,兩端簡支的箱形截面壓彎Q235構件,如果h與b之比小于或等于6時,且l與b之比不超過95時,可以不驗算構件的整體穩定性。

采用的荷載組合及其分項系數見表2。

表2 掛籃混凝土澆筑階段設計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及分項系數
強度計算采用基本組合。由軟件計算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4所示,鋼構件最大應力為126MPa,小于Q235設計強度215MPa;螺紋吊桿內力最大299MPa,小于設計強度770MPa,滿足規范規定。

圖4 混凝土澆筑應力圖
抗剪計算:連接斜拉帶鋼銷采用40Cr號,鋼銷直徑為60.5cm,根據連接情況可知為雙剪,其計算結果見圖5所示,故作用在剪切面上的剪力為Q=N/2=836/2=418 kN。

圖5 主桁架軸力圖(KN)

由軟件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6所示,掛籃后錨單根最大抗拔力N=200 kN。

圖6 后錨應力圖
已知φ32鋼筋允許軸向拉力為550 kN,
并且P=200 kN<Q=550 kN,
內側掛籃后錨安全系數為K=550/200=2.7>2,符合規范的規定。
所以掛籃后錨在混凝土澆筑階段安全。
掛籃變形驗算采用標準組合。由軟件計算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7所示,砼澆筑狀態下,橫梁撓度為19 mm,掛籃前端的撓度(包括吊桿變形)小于20 mm,滿足規范規定。

圖7 撓度圖
同上文4.5,依據《鋼規》規定,可以不驗算構件的整體穩定性。
采用的荷載組合及其分項系數見表3。

表3 掛籃行走階段設計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及分項系數
強度計算采用基本組合。由軟件計算分析,構件最大應力為106MPa,小于Q235設計強度215MPa;螺紋吊桿內力最大88MPa,小于設計強度770MPa,強度滿足規范規定。掛籃向前行走2.5 m,不僅可以滿足梁端長度的要求,同時可以保證掛籃具有足夠的安全系數,建議采用2.5 m的限位。圖8是向前行走2.5 m的桿件應力圖。

圖8 掛籃行走階段桿件應力圖
錨固安全采用標準組合。
由軟件分析,其計算結果見圖9所示,掛籃后錨抗拔力單根最大為N=62 kN。

圖9 掛籃行走階段后錨應力圖
已知φ32鋼筋設計允許的軸向拉力為550 kN,
并且P=62 kN<Q=550 kN。
內側掛籃后錨安全系數為K=550/62=8.9>2,所以符合規范的規定。
所以掛籃后錨在行走階段安全。
同上文4.5,依據《鋼規》規定,可以不驗算構件的整體穩定性。
徒駭河大橋在成橋后,對其進行了橋梁荷載試驗,檢測內容包括橋梁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通過測定橋跨結構在試驗荷載作用下的控制截面應力和撓度,對試驗現象和試驗數據綜合分析,以判定橋梁技術狀況。
主橋及引橋的靜載試驗結論:其靜力荷載試驗主橋和引橋荷載工況的試驗效率值最大為1.04,最小為0.92,均介于0.85~1.05之間,試驗結果能夠反映結構現有的技術狀態;主要測點應變校驗系數均小于1.0,主橋和引橋的強度均滿足設計要求,主要測點撓度校驗系數均小于1.0,主橋和引橋的剛度滿足設計要求;試驗殘余應變統計值的最大值為13.9%,殘余撓度統計值的最大值為14.1%,均小于20%,說明主橋和引橋的整體結構基本接近彈性工作狀態。
主橋及引橋的動載試驗結論:經自振模態檢測,主橋和引橋的實測一階自振頻率均大于其理論頻率計算值,主橋和引橋符合設計要求;經行車試驗檢測,主橋及引橋的實測沖擊系數均小于其理論沖擊系數,主橋和引橋符合設計要求。
因此橋梁荷載試驗檢測徒駭河大橋主橋、引橋承載能力符合設計荷載公路-I級要求。
通過設計驗算以及成橋后橋梁荷載試驗的結果分析驗證,掛籃結構在最不利工況的作用下,桿件的強度、穩定性、剛度均滿足有關規范的規定,適合本工程的施工要求,并且掛籃重量與最大梁段自重比值,掛籃前端的豎向變形(包括吊桿變形),掛籃的抗傾覆后錨安全系數等各項技術指標也滿足規范規定。故本項目掛籃設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