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張兵 □ 實習生 薛邦熠
如今的北京,空氣清新、透亮。圖為北京市東五環馬家灣公園。
“如今,藍天白云在北京幾乎是常態,不再是奢侈品?!?022年9月中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
這份成績單來得并不輕松,我國作為第一個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全球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10年左右的時間,北京空氣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觀,北京市民司光近感觸最深。
10年前,司光近患上了支氣管哮喘,原因不明。
據醫生介紹,這是一種“很要命”的病,發作性咳嗽、喘息,稍不注意,很容易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嚴重時能因窒息而亡。
病發原因是什么?司光近無家族遺傳史。家人攜司光近跑過北京多家醫院,驗血、拍片、檢測過敏原、輸液、住院,始終查不出原因。
后來發現,凡是遇到空氣質量不好的天氣,司光近的反應尤為明顯。醫生推薦了一種支氣管擴張藥,這是一種吸入劑,供急性發作時使用,可以迅速緩解胸悶、喘息、缺氧等癥狀。
“怪嚇人的!聽說這種藥會有依賴性,直到過期我也沒敢用!”司光近解釋道。他忘不了,不少電視劇里有這樣的場景,患者一發作,呼吸困難抽搐,命懸一線,必須馬上拿出藥,猛吸幾口,才得以緩解。
司光近還記得,2013年1月13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北京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霾預警信號的最高等級,北京市有地方PM2.5濃度瞬間值超過了1000微克/立方米,整個污染過程的質量濃度水平達到了沙塵暴的污染過程。
“霧霾天氣比香煙更易致癌!”當晚,司光近的目光被這條信息緊緊抓住。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強調,霧霾中的可吸入顆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僅能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此以往,還會誘發肺癌;一個官方統計,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里,北京的肺癌病例增加了60%。
2013年1月,北京兒童醫院曾在一天內接診7000多位患兒,其中大部分都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創下了5年內的新高;中國衛生計生委發布報告稱,2013年年初的霧霾危機,輻射范圍達140萬平方公里,影響了6億多人。
怎么辦?咳嗽、喘息,司光近難受得直抓腦袋,他急忙購買了3臺空氣凈化器在家里,一到霧霾天就緊閉門窗,全天候開機,每個房間一臺;他還在網上找了一份食譜,包括黑木耳、白蘿卜、豆腐等食材,并反復告誡家人減少出門,出門則一定要戴口罩,還買了幾包口罩備用。
但是,誰又能阻止空氣的流動?數據顯示,從2013至2017年,空氣凈化器在市場上爆火,年銷售量從317萬臺增加到680萬臺,同比增長114.5%;年銷售額從69.8億元增加到168.5億元,同比增長141.4%。
司光近知道,這些辦法都不是長久之計,他也想過南遷,但考慮到工作和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他還是決定留在北京。
相比之下,譚勇則決絕得多。
2001年,譚勇來北京上大學。畢業后,他留在了北京工作,和妻子戀愛、結婚、生子。經歷了幾次嚴重的霧霾后,他開始關注空氣污染對家人身體的影響。
2013年,譚勇的兒子得了嚴重的肺炎。雖然不舍,但譚勇意識到,必須離開北京了,便舉家搬到了深圳。
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值為89.5微克/立方米,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標準值35微克/立方米約1.5倍,平均每周一天重污染,全年優良天數僅有176天,不足全年總天數的一半。
北京的天空,“病”了。
2013年9月,北京市發布《北京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正式向PM2.5宣戰。
司光近看到了擺脫哮喘的曙光,但他知道,北京的空氣污染積疾已久,想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談何容易?
北京市的決心顯而易見。自2010年出臺《關于加快構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熱體系有關意見的通知》,北京市總投資近500億元,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關閉四大燃煤電廠,實現新增清潔發電能力724萬千瓦,相應每年減少燃煤920萬噸。
司光近敏銳地發現,煤煙在慢慢消失。以前,每當他路過一些平房,煙囪里躥出的黑煙都讓他退避三舍,現在別說黑煙,連堆在院子里的煤都不見了。
劉影楓家住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玉林東里三區,幾十年來,冬天一直燒煤取暖。
2016年,豐臺區進行煤改電,劉影楓將燒了40年的小鍋爐換成了兩排電暖器。“屋里屋外干凈多了,晚上也不用起來看爐子,熱烘烘的,能睡個好覺?!眲⒂皸髡f,政府補貼后,這套設備只花了她370塊錢。
5年來,北京通過清潔能源改造等措施,共計淘汰燃煤鍋爐4923家、8312臺、39165.5蒸噸,可實現年減煤量近300萬噸,年減排煙塵約5500噸、二氧化硫約6600噸。
“綠色越來越多了?!彼竟饨老∮浀?,小時候,每到冬天、春天,北京市區常常是黃澄澄的,沙塵遍布,綠色大多遠在山區。可近幾年,許多綠地公園像雨后春筍一樣,從北京各處冒出,孩子經常嚷著要去公園玩。
換作以前,司光近肯定會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先不說油錢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光是堵車、停車,就得浪費小半天的時間。但現在,他能隨時登上家門口的公交,和一家人開心出游。
2012年起,北京大力推廣綠色出行,10年來,公交線路從1107條增加至1633條,運營線路長度從33279公里增加至42726公里,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地面公交線網體系。
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寬闊的人行步道、柔軟的草坪……徜徉在綠色海洋里,司光近盡情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哮喘也沒那么嚴重了,他漸漸喜歡上了逛公園。
北京市經過連續兩個5年的兩輪百萬畝造林,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41.9萬畝,新增309個城市休閑公園、609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
2021年底,北京市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2.83%提高到44.6%,城市綠化覆蓋率由20.08%提高到4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6平方米。
2021年,北京全年PM2.5 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從58天下降至8天,PM2.5和臭氧同步達標。
至此,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創造了世界特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奇跡。
司光近發現,他好久沒用空氣凈化器了,家里的窗戶總是大開,送來清新的空氣,曾經如視珍寶的凈化器,在角落里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自2018年起,空氣凈化器的熱潮逐年消退。2022年上半年,空氣凈化器銷售量僅有129萬臺,零售額21.3億元。
“空氣凈化器能解決封閉室內的污染,卻不能增加含氧量,長期待在室內會出現頭暈等癥狀?!蹦惩馄篑v北京代表處銷售總監德勇軍分析說,“隨著中國空氣質量的提升,開窗通風便能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目的,人們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自然大大下降?!?/p>
更讓司光近興奮的是,困擾他多年的哮喘病,癥狀竟然消失了。前幾年,一遇到嚴重的霧霾天,頻繁的咳嗽都讓他直不起腰,深夜更是難以入睡,每年還得住兩三次醫院。
前不久,司光近和家人一起參觀了攝影展,他驚訝地發現,竟有人在故宮午門正上方,拍到了星軌。
司光近了解到,星軌拍攝與空氣質量密切相關,一般需要在光污染較少、海拔位置較高且天氣通透的野外地區拍攝,在市區內并不易拍攝到。
“北京的空氣質量真的越來越好了?!彼竟饨锌?,“終有一天,霧霾會徹底離開北京!”
同時,司光近清楚,霧霾還沒有徹底銷聲匿跡,2021年,北京多次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即便霧霾天為數不多,仍然還有。
年,全國地表水 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4.9%。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2%,比2012年降低了9.7個百分點。
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源水質達標率達94.2%。
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87%,與2013年相比,2021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下降56%。與2013年相比,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從58天下降至8天,創造了世界特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奇跡。
全國累計淘汰鋼鐵產能近3億噸、水泥近4億噸、煤炭超10億噸。從年至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增加27%,企業數量減少20%,平均規模提升56%。
年,全國清潔能源占比25.5%。10.3億千瓦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93%,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累計完成農村散煤治理2700萬戶,減少散煤6000多萬噸,平原地區冬季取暖散煤基本清零。
新能源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連續實施重型車國四至國六排放標準,新生產重型車污染物排放水平下降90%以上;車用油品從國三升級到國六,硫含量下降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