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友飛,周玉雙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渭南 714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機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是高職高專鐵道機車及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新興學科,它涉及機車檢測技術、傳感器技術、故障診斷技術等多門技術。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在特色專業課中,如何將德育融入專業性很強的鐵道機車類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是當前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問題之一。本文通過深入挖掘“機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課程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并將這些德育元素按照一定的方法有機融入專業課教學,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是保障機車安全運行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對機車故障的發展作出早期預報,對出現故障的原因作出判斷、提出對策建議,從而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
鐵路機車作為國家戰略性裝備,其質量的可靠性直接關乎自身的行車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危,因此關于機車運行安全的課程——“機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是鐵道機車類學生德育的良好切入點,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將德育元素與專業課教學知識點相融合,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良好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培養和塑造學生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并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力爭實現立德樹人。
在學習檢測誤差理論時,可以引入中國古代對誤差理論的認識,如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說林訓》指出: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寸雖齊,必有詭。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正曲直,用規矩準繩者,亦有規矩準繩焉。這段話反映了古人對誤差認識有了重要進展:在測量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秦始皇一統天下后統一度量,保持測量工具的統一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減少測量誤差。引入中國歷史,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人對檢測理論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學習自動檢測技術時,以我國自動檢測技術的奠基者楊嘉墀科學家為引線,講述他為了導彈和原子彈自動化測試系統以及人造衛星控制系統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的實現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正是培養學生大國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并通過描述他的生平事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科創熱情。
在學習溫度傳感器的選用時,要讓學生理解作為一個理想的溫度傳感器,應具備許多條件,如測溫范圍寬、精度高、可靠性好、小型而且響應速度快、價格便宜等,但是同時能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溫度傳感器是不存在的,應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測量對象及不同的測量范圍,靈活選用溫度傳感器。同樣,要讓學生認識到溫度傳感器雖然很強大,但也有其局限性,進而可以引導學生要充分認識自己,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未來工作的選擇,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學習傳感器應用與發展趨勢時,可以播放2021 年神舟十二號、十三號成功發射并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的畫面,給學生講授溫度、濕度、壓力、速度、加速度和紅外等傳感器在航空裝備中的應用,讓學生理解傳感器在現代科技裝備中發揮的作用。正是有了裝載各種傳感器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才能實現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引導學生要居安思危,刻苦學習,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
在機車輪對檢測過程中,所用到的專用測量尺具有一定的重量,長時間的測量會讓人手臂發酸,而且機車運行中殘留在輪對上的污漬會弄臟衣物,檢測過程既臟又累,而這也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檢測實踐過程中,需要兩人合作完成檢測并實時記錄檢測結果,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實事求是地進行記錄,因為這直接涉及輪對質量和列車行車安全。
在機車受電弓檢測實踐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檢測前要求受電弓禁止帶電、人員穿戴絕緣防護用品、檢測工量器具擺放到位等,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安全意識。檢測時要求兩人配合檢測并如實記錄,以培養學生的誠實守信精神、協作意識、質量意識。檢測結束要求將工量器具放回原位,清理現場雜物,保持現場干凈整潔,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崗位職業素養。
在講授機車交流牽引電機檢測時,以檢測與故障診斷的規范和標準為德育切入點。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正確按照電機檢測標準和操作規范,檢測結果才會被認可。同樣,無論是當下的學生還是未來崗位上的工作者,我們都要遵守學校和單位的規章制度,如果破壞規則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從而培養學生規則標準的意識。
在講授氣敏傳感器的應用時,可以巧妙地利用酒精檢測儀檢測的規則為切入點,將專業知識與法律知識相結合。例如,通過播放醉酒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及酒駕引起的交通事故畫面,并根據道路安全法規定的酒駕醉駕處罰標準,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引起學生對身邊法律法規的重視,勸誡學生要增強法律意識,遵紀守法,爭做合格公民。
在講授紅外傳感器應用時,以“紅外測溫槍”為德育元素切入點。在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多少“戰士”堅定值守一線,全力以赴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通過融入疫情中令人感動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到疫情防控就是責任,培養學生的無私奉獻和責任擔當精神。面對當前國內點狀爆發的嚴峻疫情,測溫工作人員需全副武裝,手持測溫儀,在額頭部位停留幾秒,有時還需要二次測試,人員密集型公共區域需排隊進行檢測。近距離操作很容易交叉感染,而且測溫數據也不能提示、預警和記錄。引導學生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疫病預防,提升篩查效率,減少交叉感染,保護志愿者的安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每節課前,應以問卷調查、走訪詢問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德育元素,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穿插德育元素的目標教學活動導引。教師采用云課堂、微信群、QQ 群等線上手段以視頻、圖片、文檔等形式提前發布學習資料,學生可自主進行在線學習,并完成相關測驗和任務。在任務測驗中圍繞目標教學活動導引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圍繞挖掘的德育元素將問題擴展至相關最新的趣聞軼事,讓大家在平臺暢所欲言,積極探討交流。課前準備雖然耗時煩瑣,需要教師傾注大量的心血,完成以德育為基礎的教學設計,但卻是德育元素融入專業教學課堂內容最有效的途徑。既可以引發教師對德育元素和教學內容的深入思考,為實現教學目標主動尋求改進教學手段,從而提高了教學能力,同時,學生在平臺上自由地交流思想也會啟發教師對德育元素的優化,成為基于德育元素專業課教學創新的亮點。
課中以項目化學習為主,以課前平臺交流的具體問題為導向,通過BOPPPS法、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活動,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指導講解、補充總結并輔以德育。通過設計基于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環節,可以將德育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課堂教學內容,發揮了課堂育人主渠道的引領作用。例如,在粉塵傳感器的學習中,可以采用BOPPPS 教學法與小組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以PM2.5 檢測儀為切入點。在課前,完成導入B、學習目標O 和前測環節P,讓學生自行查找機車內粉塵顆粒物的檢測原理,并通過播放城市霧霾天氣和青山綠水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對比畫面,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科學創新意識。在課中,以課前前測環節P 產生問題為導向,結合小組討論法完成參與式學習P與后測P 環節,并讓兩個環節交叉進行,提升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小組辯論等方式完成總結S,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機車的每個模塊都可設計檢測的實訓項目,如機車走行部檢測、高壓電器檢測、牽引變壓器檢測、牽引變流器檢測和牽引電機檢測等。實訓項目完成后,教師可以按照實訓室6S管理原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要求小組成員將檢測儀器、設備恢復原狀,擺放整齊,打掃好衛生,保持實訓場所干凈、亮麗,關好電源、氣源和水源以及門窗方可離開,并通過云課堂上傳實訓視頻和照片,進一步鞏固實訓過程,提升學生對課堂活動的理解,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教學各個環節,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讓其接受德育,為走向工作崗位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機車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課程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機車檢測與故障診斷的技術性人才,確切地說是為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培養的新興領域檢測與故障診斷科技型人才。在本課程教學中,結合學生和課程特點,深入挖掘德育元素并對其融入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內容設計。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讓學生掌握良好的檢測與故障診斷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并行的教學模式,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