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賀琪
2020年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沖擊,各國制造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制造業也受到了一定沖擊,在出口方面受到了限制。疫情防控大幅度拉低了國際貿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里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戰,而制造業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急需出口升級。
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投入產出表,可以看到一共有42個部門,為便于后續的分析以及計算,將其分為六個部門。根據國家統計局《投入產出部門分類》目錄,將42個部門分為六個部門,六個部門分別是制造業、服務業、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建筑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10、2015、2018年4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構建現價序列模型。將總產出與總投入根據相應的六部門分類法進行加總,其他部分也進行相應的加總,分別得到2010、2015以及2018年的六部門現價序列投入產出表。

表1 2018年制造業可比價投入產出模型 (單位:億元)
本文以2010年為基準年,因此2015年和2018年的現價投入產出表都需要通過轉化變為以2010年為基準年的可比價投入產出表。首先確定好價格換算指數,然后將2015、2018年的現價投入產出表中與2010年相對應的量對應轉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應查詢,得到以上一年價格指數為100測算的2010-2018年的工業部門價格指數、農林牧漁業價格指數、建筑業價格指數與服務業價格指數。其中,工業部門價格指數包括制造業價格指數,采礦業價格指數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價格指數。
由于篇幅原因,這里僅列出計算出的2018年制造業可比價投入產出模型。
根據可比價投入產出模型的構建,建立制造業出口升級的路徑評價體系,并使用熵值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首先,對所有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將數據標準化,令P為標準化后的數據,也就是第i個年份第j個指標標準化后的數據,對正向指標來說,計算方式為:

對負向指標來說,計算方式為:

計算出各指標的熵值

各指標權重

三大評價指標包括科技發展力、產業發展力、勞動發展力。

表2 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評價指標體系
所得結果如表3。

表3 制造業綜合評價指數
根據表中2010、2015、2018年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綜合評價指數的變化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綜合指數是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的。2010年的綜合評價指數為0.5855,2018年的綜合評價指數為0.4835,從2010年到2018年,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綜合評價指數總體下降了17.42%。從科技發展力指數來看,2010年的科技發展力指數為0.1977,2018年的科技發展力指數為0.0407,從2010年到2108年,科技發展力指數下降了79.41%,下降幅度較大;從產業發展力指數來看,2010年產業發展力指數為0.329,2018年產業發展力指數為0.3904,總體增長了18.66%;從勞動發展力指數來看,2010年勞動發展力指數為0.0588,2018年勞動發展力指數為0.0524,從2010到2018年,勞動力發展指數下降了10.88%,下降幅度較小。由此可知,產業發展力指數及勞動發展力指數的總體變動幅度較小,對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的綜合評價指數的影響也比較小,科技發展力指數對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的綜合評價指數的影響較大。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2010到2018年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綜合評價指數呈現下降趨勢。可以看出我國制造業出口升級路徑還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一是產業發展力的發展勢頭較為充足,制造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程度較強。二是科技發展力及勞動發展力路徑急需優化。
由上,做如下政策建議:(1)技術升級。制造業要想真正升級,應當腳踏實地從基礎開始升級,也就是從制造業的根源著手,向價值鏈頂端尋找道路,利用中國互聯網的優勢,減少中間損耗以及剝削,點對點、面對面地了解客戶實際的需求,根據需求進行設計生產,釋放過剩產能。(2)產業融合升級。應當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探索的研究經費投入,以新興和火熱的產業為主,進行試點測試,利用稅收、財政政策工具推廣能源管理及融資租賃等服務業與制造業,進一步融合發展新型商業模式。由于目前服務發展勢頭良好,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實施,積極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有效融合。(3)人才升級。人才引進是制造業發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要改善人才發展環境,然后逐步優化制造業人力資源結構,最后形成人才聚集高地。三管齊下,綜合引進人才,才能夠使制造業從根本上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