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正
訪談者:俞子正,男高音歌唱家,《歌唱藝術》常務副主編。
嘉賓:李鰲,低男中音歌唱家,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授,“國際頂級藝術家培訓計劃”梅羅拉和阿德勒高級訓練班成員,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青年歌唱家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師從男中音歌唱家魏凡儉教授;先后成為美國舊金山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芝加哥抒情歌劇院、西雅圖歌劇院、猶他歌劇院、北卡羅來納州歌劇院,比利時國家歌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歌劇院,韓國國家演藝中心等劇院簽約歌唱家;曾主演過《魔笛》《女人心》《唐璜》《卡普萊蒂和蒙太奇》《愛之甘醇》《盧克萊齊亞·保爾加》《塞維利亞理發師》《卡門》《管家與女仆》《費加羅婚禮》《葉甫根尼·奧涅金》《唐·帕斯夸勒》《諾爾瑪》《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茶花女》等歌劇。2008年獲“第八屆文化部‘文華獎’全國聲樂比賽”銅獎;2011年獲“臺北世華聲樂大賽”頭獎、“最佳藝術歌曲演唱獎”和“最佳歌劇角色詮釋獎”;2013年獲“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男聲組第一名;2014年獲“大都會歌劇院歌劇比賽”冠軍;2015年獲“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之聲樂比賽“最受觀眾喜愛歌手獎”;2017年獲“日本靜岡國際歌劇大賽”亞軍;2018年獲“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皇國際聲樂大賽”第三名;2019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比賽美聲唱法第一名(金鐘大獎)。
(下文中,俞子正教授簡稱“俞”,李鰲教授簡稱“鰲”。)
李鰲好!好久不見,歡迎來到《歌唱藝術》的“午后會客廳”做客。
俞老師好!非常高興能接受您的采訪,這是我的榮幸。確實好久不見了,但我們在線上一直互相關注。
是的,我常訪問你的“抖音”賬號,也會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你的狀態。記得我倆第一次見面是在日本靜岡吧?2017年“第八屆日本靜岡國際歌劇大賽”,你差一點點就獲得冠軍,遺憾地拿到亞軍。比賽結束當晚你在我房間喝“大”了,據說是第二天下午才醒。
是的,我和您第一次見面確實是在日本靜岡的濱松,那是一次難忘又奇妙的美好回憶,是“第八屆靜岡國際歌劇大賽”。其實那天晚上很晚了,先是賽事組委會的酒會,然后又在您房間喝“大”了,第二天回國,第三天就是我的婚禮!嘿嘿,拿這個獎也是我給太太最好的結婚禮物,所以對我來說特別難忘。那天特別高興,和您一見如故,亦師亦父;又獲獎了嘛,見到您那種親切的感覺,讓我一下子干了大半瓶威士忌,然后徹底“斷片”了,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12點多了。
那天晚上的酒會,評委會主席木村俊光說他心中最優秀的選手是你,但不知為什么那個女翻譯沒翻給你聽。嘿嘿,是不是你沒搭理她,她心里不快?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木村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說的是日語,我聽不懂。我確實沒有不搭理那位女翻譯的意思,可能是我見到女士都比較害羞吧,嘿嘿。我想可能是她心中比較好的歌手不是我,于是她就選擇性地不翻譯這句,哈哈,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性?
木村教授是我的好朋友,1987年我們在東京演《托斯卡》,我演卡瓦拉多西,他演斯卡皮亞,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從來不說假話。我當過幾個比賽的評委,我覺得靜岡的比賽難度很大,它不是一個聲樂比賽,而是歌劇比賽,只比唱歌劇。據我所知,好像我國選手只有戴玉強得過第二名、楊光進入過決賽,進入第二輪的選手也很少;“上音”的張龍在第七屆比賽中表現很好,我覺得應該進決賽的,但不知為什么沒進。這個比賽在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的賽事中也屬于難度很大的比賽。
是的,如您所說,“靜岡國際歌劇大賽”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比賽,我參加過很多的國際聲樂比賽,個人認為這個比賽在亞洲是難度最大的,不管是選手的水平,還是評委的嚴格程度,抑或是比賽的規則。即便是在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中,應該說也是難度非常大的比賽。

李鰲與俞子正教授在“第八屆日本靜岡國際歌劇大賽”后合影(2017)

與女高音高曼華、女中音宋曉花、男高音范競馬共同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擔任男低音領唱(美國加州圣荷西音樂廳,2017)
你在第二輪的角色是費加羅,你的表現得心應手,在舞臺上游刃有余,準備了多長時間?
這個比賽,我剛才說它難度很大,其實最難的就是它的半決賽,也就是第二輪,第二輪要求唱一個歌劇的完整角色。這里所說的“完整角色”,并不是說簡單地唱幾個詠嘆調,或者唱幾個主要的段落,而是在整部歌劇里只要有這個角色的地方,哪怕是一個獨白,哪怕是在一個大的合唱中僅僅處于一個很不顯眼的地方,你都得會唱,而且在臺上只有你自己唱。我是下午比的,上午才拿到我要唱的“段子”。所以說,如果不是在這個比賽之前就已經做好案頭工作,是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去準備好這些段落的。當時,我選擇的是《費加羅婚禮》。因為在比賽之前,這個角色我演過兩個版本,美國一版,中國一版。對于我來說,角色還是比較熟悉的,也跟藝術指導、指揮一起工作過。但是,我在比賽中抽中了六重唱,我要自己一個人完成。您知道像這種男低音聲部,在重唱中,一般是負責最底下,基本上就屬于配和聲的,所以有很長一個段落我就只唱個小字組的a(范唱),大概有一分鐘。如果其他五個聲部都進來的話,會聽著很棒、很和諧,但只有我一個人唱,就會顯得很尷尬、很無助,這就是這個比賽難的地方。我當時被選中了六個“段子”,其中最難的是《費加羅婚禮》第二幕開場的宣敘調,我一共要在臺上“說”將近四分鐘。因為也有兩三年沒演這個戲了,抽到這段時,心里還是“咯噔”了一下,那幾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一直在玩命地練這一段。幸好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平穩地渡過了第二輪。
是的,我坐在二樓評委席上也是替你捏了20分鐘冷汗,比自己唱還緊張。這些年,你差不多把國際重要聲樂比賽的獎都拿回家了,能介紹一下都拿了哪些獎嗎?

與女中音歌唱家喬伊斯·迪多納托(右)共同演出歌劇《卡普萊蒂和蒙太奇》,(美國舊金山歌劇院,2012)
非常樂意聽到您這樣說,您說我基本上把大比賽的獎項都拿回家了,但其實還是有很多想比但遲遲沒有比的比賽。比如說“BBC卡迪夫”“挪威宋雅王后”,還有慕尼黑、日內瓦的聲樂比賽等,這些都是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的A類國際比賽?,F在感覺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我已經超齡了。我最早比的是在臺北舉辦的“世華聲樂大賽”,那是我第一次通過比賽掙到了獎金,將近5萬元人民幣啊,對于當時大學二年級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實際上,我最早可以去比的是“瑪利亞·卡拉斯國際聲樂比賽”,在希臘雅典。當時,還搞了個中國賽區選拔,“文化部”選了三個人,其中第一個選的就是我,我是第一名;但因為那時剛到美國演歌劇,時間上跟“卡拉斯比賽”的第一輪沖突了,所以我沒去。臺北比賽之后就是“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我拿了第一名。那年的“德國新聲音比賽”,我也進入決賽階段了。因為時間靠得太近,我怕兩個比賽最后都“掉地上”,所以就放棄了“新聲音”。結果看來還不錯,“多明戈比賽”我拿了第一名,也是迄今為止男聲組里僅有的兩位獲得第一的中國選手,第一位是在我之前16年的廖昌永院長,然后是我。從2013年至今,九年過去了,沒有人再去改寫這個歷史,期待著我國的更多年輕歌者能夠在這個比賽中創造更多好成績。之后,我又比了“柴科夫斯基聲樂比賽”,您肯定也知道,這也是我參加的眾多比賽中為數不多的沒進決賽的比賽,但是那次比賽讓我領悟到了很多。雖然沒有進決賽,但俄羅斯人非常反常地把“最受觀眾喜愛歌手獎”頒給了我,這也是對我心理上的一種安慰吧。
后來,參加“日本靜岡歌劇大賽”拿了亞軍,也是在您的見證下。然后,就是比利時“伊麗莎白王后聲樂比賽”,這是“文旅部”鼓勵推薦的聲樂藝術賽事中A類排名第一的比賽,非常難。我一共準備了24首曲目,最終拿到了第三名,這也是中國歌者參加這個比賽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國際比賽就這樣了。
中國的比賽也比了很多,我大二的時候就拿過“文華獎”銅獎。當時“文華獎”還排名次的,現在改成展演了。然后是“青歌賽”,我也進過全國前十強,那是第14屆,2010年。2019年的“金鐘獎”,我拿了總決賽第一名。
你拿了那么多獎,必然能在國外歌劇界爭取到足夠的機會大顯身手,甚至成為國際知名歌唱家,為什么不在國外發展,也沒在北京、上海發展,而是回到山東教學?
其實在“疫情”之前,我還是處于兩邊跑的狀態。為什么沒有一直留在國外?因為我是大三就去了美國,到2015年已經在美國待了六年。還有經紀人、經紀公司的問題,之前我換了一個韓國的經紀人,所以我跟著他在韓國演了三年。雖然韓國也屬于國外,但已經離中國很近了。我是個比較戀家的人,所以跟他的合同(三年)到期之后,就沒有再續簽。但是并沒有完全待在國內發展,其中也是半年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因為我還是有一個紐約的經紀公司在幫我運作,都在演著?!耙咔椤敝?,就沒有辦法出去了,您也知道,國外的情況跟國內不大一樣。
說實話,可能是在國外待的時間有點長,我就是想回來感受一下,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我是大學都沒上完,就直接到國外工作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怕您笑話,確實有一點點使命感,就覺著“師夷長技以自強”,我想把在國外學到的、看到的東西回來教給更多國內的學生們,進而為我國整體的聲樂水平提高盡微薄之力。只有這樣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我才會真正感到快樂和滿足。至于說為什么沒去“北上廣”,而是留在了濟南?是因為我覺得“北上廣”的人才太多了,不差我一個,但在山東、在濟南可能我的價值會更大一些。我對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這片土地發現了我、培養了我,我想回來為家鄉做點事情。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是認為我應該為這片生我養我、培養我的土地,再盡自己一分力,做更多我能做的事情。
我常常對自己也對學生說:“人可以驕傲,但不能自滿?!币驗槟阆腧湴粒捅仨毑粩嗯Α⒉粩喑晒?,這樣才有驕傲的本錢。但如果你自滿了,就不會再獲得新的成功,也就無法驕傲了。在外人看來,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一定會為自己感到驕傲,但是我相信你一定吃了不少苦,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辛苦,才有今天的成就,能談談你的學習經歷嗎?
學習的經歷,其實我不只是對家里報喜不報憂,即便是平時接受采訪,我也都不太喜歡說。我這人喜歡把好的一面,比較積極、陽光、輕松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所以有的時候會給大家造成一種好像我特別順的感覺,就好像天上掉了個餡餅砸我腦袋上了一樣,但您肯定知道這世界上怎么可能有這樣的好事呢?就算有這樣的好事,也不可能砸到一個不努力、想“躺平”的人身上,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這種好事,那也一定是最勤快、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好運。
我覺得我的學習之路上比較辛苦和不容易的地方,就是我能依靠的比較少,比如家庭。我家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工薪階層,家里也沒有人從事音樂這個行業??忌洗髮W之后,雖然我的母校山東師范大學非常棒、非常好,但它畢竟是一個綜合類師范大學,所以不能說是起步多么高的平臺。我的老師魏凡儉教授也不是我們通常說的特別知名的人物,可以靠著老師的影響力迅速到達一個新的層次。再說長相,站到人群里,我除了胖之外,別的沒有任何特點能被發現。
在人生道路的一些重要時刻,誰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與男高音歌唱家哈維耶·卡瑪萊納(左)共同演出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美國舊金山歌劇院,2013)
其實在我生命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會有貴人出現。您剛才說的我的老師魏凡儉教授,是個非常明白的人,也是我一輩子的老師,魏老師對我恩重如山、亦師亦父。還有馬華老師、欒峰老師、戴玉強老師,這三位都是我的前輩、我的老師。我一直說,我們這一代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代,他們為我們的成長毫無保留地付出心血。就像一座火山,如果說我是噴發出來的烈焰,那么他們就是在地下推動烈焰噴發的能量。他們是真正的巨人,默默無私的巨人!現在的“00后”,我覺得他們又是站在我們肩膀上一代,所以我相信中國聲樂一定會越來越好。作為我自己來講,我也一定不會辜負前輩們的期望和培養,向前輩們學習,把優良品質傳承下去,為中國的聲樂事業貢獻綿力。
你很活躍,在各種媒體都有你的演唱和報道,我也看到你在“抖音”上和大家互動交流,那個從小字組的c唱到High C的視頻,“?!钡?!你是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充滿激情的浪漫藝術家。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年輕歌唱家,就像費加羅唱的那樣,“你的前程很遠大”,你對自己有什么規劃?
謝謝您對我的鼓勵,這會給我很大的動力,我肯定會一直唱下去。我其實對自己是有想法的,到什么年齡該唱什么,是有規劃的,在這兒就不去說那些特別繁瑣的東西了??傊?,我會一直唱下去,也會讓大家看到不同時期全新的我。說實話,“疫情”這三年對我影響很大,國外的很多合同要么被取消,要么就是“疫情”原因去不了。因為我們的“疫情”防控模式,以及國外“疫情”的惡化,好多因素摻雜在一起,導致我在國際舞臺上的表演處于一個停滯狀態。
今年,我有幾場獨唱音樂會的安排,大概要唱四場,濟南有一場,其他三個省份的保利劇院有三場,我是想安安靜靜唱一些“綠色”“低碳”“環?!钡那浚栽缙诎吐蹇藭r期的作品、德奧藝術歌曲及其他藝術歌曲為主。我想獨唱音樂會既是對自己定期的總結,也是向大家匯報我最近的學習情況,同時還希望對高校的同學們起到一些引導作用——讓大家知道不是男高音只有《冰涼的小手》、男中音只有《斗牛士之歌》、女高音只有《人們叫我咪咪》《漫步街上》,還有很多好聽的藝術歌曲,而這些可能才是青年歌者們最需要的養分。
“綠色”“低碳”“環?!鼻?,說得真好,確實是這樣的情況。好像我國的歌唱家都喜歡戲劇性、力量型的作品,都把自己“撐”大了,聽起來是很激情、很“唬人”,但往往不是自己的聲部,明明是羅西尼風格的嗓音,卻唱得跟“威爾第”一樣。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風格,也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導致的吧。所以,你說要去唱一些巴洛克時期的作品非常好,“巴洛克”才是真正的“美聲”時期。
其實,最近這一年我特別想去做的事情還是要傳遞這種正確的歌唱審美。我認為對于目前的中國聲樂,尤其是年輕的歌者來講,這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因為沒有高雅的品位,就無法發出美妙的聲音。我特別希望“疫情”過去,能夠有一部專門唱我們中國人的歌劇,能夠在世界上唱響的這樣的歌劇。當然,現在我們看到有很多歌劇,如《紅樓夢》就在美國、歐洲演過幾次,但并沒有達到我理想中的效果。
現階段,我們唱的歌劇基本上都是西方作品,真正講我們中國的歌劇很少,其中也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語言。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國際的視角、國際的語言來唱中國的故事,那將是多么棒的事情。希望在將來,能夠看到有這樣一部關于中國故事的歌劇作品呈現。我也期待著能夠參與到這部歌劇的創作和演唱中,這是我心中最大的夢想。
另外,因為我現在已經超過了各種比賽的年齡限制,所以我很期待能有更多年輕的中國歌唱家在國際重大音樂賽事上嶄露頭角,能夠獲獎。因為這樣,他們才更容易被國際的經紀公司、經紀人發現,才會有更多的中國人站到國際舞臺上。這樣的人越多,我們中國聲樂以后的發展前景才會越好。
山東涌現過很多優秀的歌唱家,相信你在他們身邊會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相信你還會有更多的成就,為中國的聲樂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陽光燦爛的李鰲!
跟《歌唱藝術》的緣分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我在《歌唱藝術》上發表過文章。當然,這次要特別感謝您,讓我能有機會說一說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心情。這是一個特別難得的機會,感謝我最親愛的良師益友——俞子正老師對我多年的支持、關心和幫助,也期待著以后有機會能夠更多地參與《歌唱藝術》的活動。如果有需要的地方,一定會隨叫隨到。感謝《歌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