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艷
(武漢工程大學醫院兒科,湖北武漢 430074)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兒童高發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病因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病后患兒有肺部炎癥、咳嗽等表現,如未及時治療可致患兒多個器官功能異常,甚至進展為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現階段,臨床治療支原體肺炎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生成降低或削弱細胞活性實現治療效果。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是指同種藥物間不同劑型轉換運用,有資料顯示,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有助于降低或避免長時間靜脈滴注所引發的感染及靜脈推注所引發的疼痛等不適感[2],但也有研究發現,單一采取阿奇霉素治療持續高熱患兒,其癥狀改善效果欠佳,且易出現耐藥性問題[3]。鹽酸氨溴索兼具抗氧化和高溶解的作用,可加速痰液排出,提高抗菌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兒童耐藥性[4]。本研究分析小兒支原體肺炎采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武漢工程大學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男患兒17例,女患兒14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52±1.34)歲;病程3~10 d,平均病程(6.52±1.07)d。觀察組男患兒16例,女患兒15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7.12±2.14)歲;病程3~11 d,平均病程(6.96±1.2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武漢工程大學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中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②存在持續性發熱、咳嗽表現,胸部X線可見顯著陰影;③無先天性心臟病。排除標準:①因細菌或病毒所致其他肺炎;②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③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④免疫缺陷疾病、先天性肺不張;⑤近1周內接受對癥治療。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輔以祛痰、平喘及止咳等基礎性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第1~4天,患兒采用阿奇霉素(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20269,規格:0.5 g/瓶)治療,10 mg/kg,將阿奇霉素溶于2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靜脈滴注,1次/d;第5~7天,采用阿奇霉素顆粒(山西千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77,規格:0.1 g/袋)口服治療,5 mg/kg,1次/d。連續用藥3 d后暫停4 d。11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患兒采用鹽酸氨溴索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其中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與對照組一致,另輔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73,規格:2 mL∶15 mg )治療:患兒年齡<2歲者,5~7.5 mg/次;2~6歲者,10 mg/次;>6歲者,15.0 mg/次,將鹽酸氨溴索溶于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靜脈滴注,2次/d,連續用藥3 d后暫停4 d。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結果。顯效:體溫正常,無咳嗽,胸部X線可見炎癥徹底消失;有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有緩解,經胸部X線檢查可見炎癥較治療前明顯好轉;無效:未滿足上述指標[6]。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包括咳嗽消失、退熱、肺啰音消失時間和住院天數。③比較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待檢,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與γ-干擾素(IFN-γ)水平。④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不良反應包括皮疹、頭暈、嘔吐等。⑤比較兩組患兒中性粒細胞功能。于治療第7天,采集患兒空腹肘靜脈血5 mL,抗凝后加入至兩個流式管,并且在兩管中分別置入二氫羅丹明(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09244-58-8,規格:10 mg),混勻且于37 ℃避光孵育;在其中一管中置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其視作靜止細胞管,另一管加入佛波酯(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貨號XFSJ9695,規格:1 mL),視作刺激細胞管,混勻且于37 ℃水浴避光孵育,添加紅細胞裂解液,同時予PBS洗滌,采用流式細胞儀(天津市瑞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CYFLOW)測定細胞活化率及平均熒光強度。細胞活化率=(細胞總數-死細胞數)/ 細胞總數×100%,刺激指數=佛波酯刺激細胞熒光強度幾何平均數值/PBS靜止細胞熒光強度幾何平均數[7]。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退熱、肺啰音消失時間與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組別 例數 咳嗽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 肺啰音消失時間 住院天數觀察組 31 4.26±1.12 2.15±0.52 5.33±1.26 6.72±1.48對照組 31 6.23±1.33 3.42±0.66 7.04±1.41 7.56±1.44 t值 6.308 8.416 5.035 2.265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TNF-α 及IFN-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CRP:C反應蛋白;IFN-γ:γ-干擾素;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組別 例數 CRP(mg/L) IFN-γ(μg/L) TNF-α(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1 14.45±2.31 7.11±1.12* 14.12±2.85 6.68±1.42* 3.84±0.43 1.62±0.23*對照組 31 14.25±2.24 9.13±1.65* 14.21±2.86 7.45±1.36* 3.83±0.41 2.62±0.38*t值 0.346 5.640 0.124 2.180 0.094 12.5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2.5 兩組患兒中性粒細胞功能比較 觀察組患兒刺激指數、細胞活化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中性粒細胞功能比較()

表5 兩組患兒中性粒細胞功能比較()
組別 例數 刺激指數 細胞活化率(%)觀察組 31 8.95±3.23 95.46±4.31對照組 31 5.71±1.96 35.66±3.81 t值 4.775 57.879 P值 <0.05 <0.05
肺炎支原體是兒科呼吸感染疾病發生的關鍵致病菌,能夠引起多樣且廣泛的肺內、肺外感染[8]。肺炎支原體感染具散發、流行性特征,患兒發病后易反復、持續性感染,當下臨床對支原體肺炎常用藥物治療,如抗生素等,但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效果不佳。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較長的半衰期,具有組織滲透性強等優勢,可以通過阻斷支原體蛋白合成、抑酸,加速巨噬細胞轉運為炎癥細胞,以此達到拮抗支原體的目的[9]。采取序貫給藥方法,可提高患兒耐藥性。有研究指出,單純運用阿奇霉素治療,患兒癥狀改善速度慢,且易受喘息、耐藥性等因素影響,無法達到預期效果[10]。鹽酸氨溴索為黏液溶解劑,可抗炎、抗氧化及抗細胞凋亡,促進黏液腺體分泌進程阻斷,提高支氣管纖毛活性,從而降低痰液黏度,促進其排出[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有效率比對照組高,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氨溴索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可提高臨床療效,促進癥狀改善。與費新等[12]研究結果一致,考慮是鹽酸氨溴索經降低或阻礙呼吸道黏液分泌、促進黏液漿液腺體分泌,使黏液黏度下降,并且鹽酸氨溴索可加速肺泡上皮細胞形成表層活性物質,使支氣管纖毛擺動幅度、頻率提升,加速痰液咳出,進而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CRP、TNF-α及IFN-γ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阿奇霉素序貫與鹽酸氨溴索能抑制肺炎支原體,阻礙機體免疫應答效應,同時阿奇霉素可聚集于吞噬細胞內,經吞噬細胞抵達炎癥部位,進而在炎癥位置發揮抗菌作用。鹽酸氨溴索不僅能夠減輕患兒咳嗽及喘息等癥狀,且強效抑制花生四烯酸活性,從而下調炎癥因子水平。當前,支原體肺炎致病機制尚處于研究階段,研究表示,細胞因子對于肺炎支原體發生、進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13],且有文獻指出,支原體肺炎患兒進展至急性期時,其體內細胞因子水平較正常兒童高,病情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14]。本研究結果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刺激指數、細胞活化率高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氨溴索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可加強中性粒細胞殺菌的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及防御力,從而達到治療目標。阿奇霉素于組織中藥物濃度較高,特別是在炎性部位肺細胞中,藥物濃度較高,因此,具有高生物利用性,通常用藥3~5 d后可停藥,停藥后依舊存在抗菌活性,經糞便排泄,對肝腎無明顯影響[15]。
綜上,支原體肺炎患兒采取鹽酸氨溴索與阿霉素序貫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增強中性粒細胞殺菌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小、研究時間短等,未來還需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