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恩施 445000)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的惡化、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加,還有新冠疫情的持續,民眾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提高,集運動、健身、休閑、度假、養老、養生、醫務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康養旅游逐漸受到民眾青睞,迅速發展起來。鄉村逐漸成為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以民宿為載體的體驗式旅游逐漸受到旅游者青睞,住民居、吃農家菜、體驗鄉村生活方式、和本地人聊天等成為游客爭相選擇的項目。恩施位于鄂西南山區,依托恩施地區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少數民族風情,康養旅游和鄉村民宿發展迅速。研究如何在康養旅游背景下發展恩施州鄉村民宿,對于恩施州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外對于康養旅游和鄉村民宿都有著深入研究,但在知網,進行康養旅游與鄉村民宿關聯研究的搜索文獻卻很少,目前比較缺乏康養旅游市場中鄉村民宿開發方面的研究,但結合康養旅游的特點和鄉村民宿的內涵,鄉村民宿朝著康養方向發展是趨勢,“康養旅游”和“鄉村民宿”必然融合。本文在國內外康養旅游和民宿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的方式進行康養旅游背景下鄉村民宿產品開發探討,在細分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更加注重讓研究深度契合應用。
2016年1月,旅游局發布《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定義康養旅游為: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在人們日益關注健康的當今,康養旅游得到了迅速發展,結合恩施州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民俗文化風情濃郁的特點,筆者認為,恩施州適合發展康養型鄉村民宿,以“吸氧洗肺森呼吸、民族風情硒生活”的形象定位鄉村民宿,在具體的產品開發方面,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民宿不只是一個住宿的地方,而是融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甚至還可以集文、商、養、學、閑、情、奇于一身。作為一個民宿綜合體,民宿提供的產品不再局限于住宿與餐飲服務,還可以有更多附加功能,這些服務甚至可以成為民宿的主要吸引物。
根據調查顯示,雖然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對康養的需求各有特點,但總體而言,對于入住鄉村民宿所提供的除住宿與餐飲外的服務需求,親近自然的需求排在首位,包括親近森林、感受陽光、親近田園等。其次是運動養生類需求,包括自行車服務、跑步、爬山等。緊接著還有休閑養生、文化養生、享受養生、調養養生、戶外親子、醫療養生、護理養生和養老服務等。依據康養旅游者對鄉村民宿的服務需求,結合恩施州的資源狀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設計鄉村民宿服務項目。
田園康養服務是指依托鄉村田園生活空間,以田間勞作、農事農活體驗為活動項目,達到修身養性、康體修養的目的的一種休閑生活方式。鄉村民宿可以修建在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民宿庭院,利用就近農田開設農產品種植體驗項目、農產品采摘項目、農產品制作項目等,讓民宿客人能夠深入田間地頭,感受鄉村人民的勞作方式,同時還可出租小塊田地給常年來旅居的客人,讓他們認領自己的責任田,每年來住宿時親自參與勞作,在農產品成熟之際寄去屬于他們自己的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住宿的參與體驗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穩住客人,增加復住率。
在田園生活類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將自然與審美融入田園。在田園的設計中應盡可能保持田園的原貌,不過度進行開發與裝飾,減少人工痕跡,體現出田園的天然性,同時還要使田園的設計融入美學,符合大眾游客的審美,讓其具有美感。如圖1所示為恩施市屯堡鄉田鳳坪村的油菜花田,盛開之際吸引了無數游客前往游覽;第二,將養生融入田園活動中。恩施天然的富硒環境使得恩施土地生長的農作物都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硒元素,在恩施鄉村民宿的田園活動項目中,可以主打種植富硒產品,獲得富硒的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將健康理念融入田園勞作之中;第三,田園活動項目要注重趣味性。游客體驗勞作和真正的農民種植農作物之間是有區別的。以采茶為例,農民采茶需要講究速度和質量,但游客在進行采茶體驗時,就要弱化速度和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感受采茶的樂趣,了解恩施茶葉的知識,體驗一定的勞動鍛煉,并在此之中獲得成就感。
圖1 恩施市屯堡鄉田鳳坪村油菜花
恩施以山地為主的地形和廣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這里豐富而奇特的地貌,近70%的森林覆蓋率又給這里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恩施,不論哪里,推開門遠眺,都能看見翠綠的山巒。以此為依托,可在鄉村民宿設計親近自然的運動項目。民宿可給游客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釣魚項目,當地向導帶領爬山、徒步活動,尋找最佳觀賞點看星空、看日出日落。再者,在民宿內可以安裝一些健身器材,設置專業的健身房,還能放置臺球桌、乒乓球桌,修建羽毛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如建始縣高坪在發展鄉村民宿時,周邊就有專業的飛拉達攀巖項目(見圖2),這為建始縣鄉村民宿客人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當然,一家民宿的力量是弱小的,集體的力量更強大,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這就需要政府在大環境上營造氛圍,政府應投入資金營造適合旅居的大環境,投資修建體量較大、投資較大、可以共享使用的體育文化場館,例如,在鄉村地區修建籃球場、足球場等供民宿客人使用,修建養生步道供民宿客人散步消食等。
圖2 建始縣飛拉達攀巖
森林中富含豐富的負氧離子,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同時,森林是天然的消音器,可以消除自然環境中一切噪聲,步入森林,只聞鳥語花香,大片的綠色還能讓人穩定情緒,是天然的鎮定劑。陽光對人體也有著重要作用,可以促進骨骼生長,消滅病菌,提高自身免疫力。鄉村民宿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推出森林浴、陽光浴等養生服務,游客能夠親近自然,陶冶情操,享受野外生活的情趣,領略賞心悅目的湖光山色。但要注意的是,森林浴和陽光浴的活動本身過于單調,可疊加其他活動同時進行,如動態的爬山、徒步,靜態的禪修、看電影等。
由于身體狀況、個人愛好等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參與有運動強度的活動,部分人更愿意體驗休閑放松式的養生,全家出游的更適合參加一些老少咸宜的活動,考慮到這部分游客,鄉村民宿可以推出野營、燒烤等服務,使游客能夠全員參與,在田野間、在森林里,享受陽光,回歸自然。
恩施地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富,這里有西南土司文化、有紅色抗戰文化、有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在鄉村民宿開展文化養心服務尤為重要。據調查顯示,大部分人選擇入住民宿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體驗當地特色文化。恩施鄉村民宿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就要融入恩施地區特色文化,設計開發體驗性項目,讓游客親身參與,滿足游客體驗式旅游的需求,達到文化養心的效果,實現康養目的。
筆者對恩施的特色民俗文化進行了總結,認為適合運用在鄉村民宿體驗項目中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蘭卡普的制作工藝體驗;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土苗刺繡技藝體驗;以女兒會為代表的土家族節日習俗的體驗;以龍船調為代表的土家族民歌的學習體驗;以擺手舞為代表的土家族舞蹈的學習體驗;恩施鄉村地區勞動工具的制作體驗。在此基礎上,可以邀請少數民族文化愛好者、研究者來民宿與游客進行交流溝通,舉辦專業性講座,可以用恩施民族特色文化產品舉辦小型的少數民族風情展覽等,以此拓展游客的知識面,滿足其開闊眼界、學習文化的目的,也可以豐富民宿活動,提升鄉村民宿的文化氛圍。同時,政府應出資修建一些利于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場所,如展覽館、文化館等,還可以組織舉辦一些與恩施地區民俗文化相關的會議、會展等,豐富旅游者的文化體驗。(見圖3)
圖3 土家織錦西蘭卡普制作
“世界硒都”和“華中藥庫”的資源稟賦使得恩施開展食療康養項目具有天然優勢。恩施鄉村民宿可以開發食療養生服務,為游客烹飪藥膳,如恩施盛產的黃連,黨參等,通過科學的手段,合理地運用到食物之中,達到康體養生的功效;鄉村民宿還可主打天然無污染的富硒食物,為客人提供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打造富硒飲食品牌,包含熟食和新鮮食物,等游客離開以后,還可以線上銷售,郵寄給游客,打造恩施富硒健康食物品牌;恩施是茶葉重要生產基地,在恩施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恩施玉露和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川紅茶、鶴峰宜紅茶。習近平總書記與印度領導人莫迪在武漢東湖敘事時,喝的就是恩施玉露和利川紅茶(見圖4)。除此之外,宣恩縣伍家臺貢茶在乾隆時期就被御賜為“皇恩寵賜”。恩施茶葉資源豐富,品質上乘的茶很多,在鄉村民宿中,可以進行茶療養生服務,喝富硒茶,食富硒餐。
圖4 恩施玉露和利川紅
在鄉村民宿中,還可開展美容SPA、健身瑜伽、推拿按摩、足療保健等康體養顏項目,這類產品能夠讓人放松身體、心情舒暢。據調查顯示,此類產品更受女性消費者青睞。
若鄉村民宿的游客定位是老年群體,主要客源是前來恩施旅居的老年人,那么這類鄉村民宿可以開設醫療養老類的康養服務項目,如健康檢查、康復訓練,在鄉村民宿中配備專業醫生,為每位游客提供護士護理和生活照料的服務(見表1)。
表1 恩施州康養型鄉村民宿產品開發統計表
依據環境養生理論可知,居住環境與個人健康息息相關,在游客進行康養旅游過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民宿度過的,民宿整體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游客的身心狀態,民宿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干濕度合適是建造鄉村民宿要考慮的基本問題,在一個舒適清凈、優美融洽的居住環境中,人的心情也會變得愉快。
被稱為巴楚文化“活化石”的恩施土家族特色建筑吊腳樓經過祖先的不斷優化、自然的不斷選擇流傳下來,是最適宜恩施鄉村地區的建筑風格。吊腳樓多依山而建,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居住,下層堆放雜物。上層設有走廊,屋頂蓋上小青瓦或者杉樹皮。這樣的建筑風格適合恩施山區不平整的地面,下層懸空,減少屋內的濕氣,同時隔離毒蛇猛獸,走廊處亦可享受陽光浴。整個建筑由木材構成,構架由榫卯相連,無釘無栓,不僅純天然無污染,對人體健康無害,同時也體現了土家族工匠們精湛的建筑技術,吊腳樓別致、協調地點綴在大山之中,與自然融為一體,也體現了環境養生理論中人與天地相應、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見圖5、圖6)。
圖5 恩施地區吊腳樓近景
圖6 恩施地區吊腳樓建筑群
目前恩施州鄉村地區保存著很多原始的吊腳樓,還有很多現代修建的吊腳樓,恩施在修建鄉村民宿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吊腳樓這一建筑形式,傳承和發揚土家族傳統建筑風格,建立起具有恩施特色的鄉村民宅民宿形象。例如,在安徽西遞宏村發展民宿的過程中,就充分利用徽派建筑,在原始的徽派建筑基礎上進行現代化的設備設施改造,在不改變建筑外觀的基礎上,修舊為舊,保護遺留的徽派建筑,讓人談到西遞宏村民宿,就聯想到黛瓦粉壁馬頭墻的水墨畫。恩施發展鄉村民宿也應以土家吊腳樓建筑為載體,展現地域建筑特色,讓游客談到恩施鄉村民宿,就想到臨水而立,依山而筑,掩映在大山中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吊腳樓。如果游客對大城市的奢華和浮躁感到厭倦,那么入住恩施鄉村民宿,體會土家族吊腳樓所呈現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能讓人放松身心,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養神養心。
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游客在外出旅游的過程中,除了安全需求以外,還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特別是老人,伴隨退休的還有社交圈變窄、社會地位下降等一系列變化,在心理上容易出現較大落差,可能會變得無所事事,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現在的養老服務把重點放在了老人的身體健康上,卻忽視了老人退出社會圈后對于社交、需求、尊重的訴求。
在鄉村民宿的內部設計上,多設計開放式的活動區域,設置寬敞的公共空間(見圖7),公共區域的布置要溫馨舒適,給人溫暖的感覺,游客不自覺地想要到公共區域活動;在公共區域擺放一些適合共享使用的設施,如臺球桌、電影投影機、書架、咖啡機、茶藝設施等,讓游客在享受這些的同時能夠溝通交流,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室內環境,讓人放下煩惱、放下疲憊,和來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交流,分享人生故事,讓人感受到有人愿意認真傾聽,從而感覺到被需要。充分利用鄉下淳樸親密的人際關系,營造出真誠和諧的人際關系,找回被城市高樓大廈阻隔掉的人情與溫暖,滿足游客社交需求,讓客人感到被需要、被尊重,放下都市壓力,放松自我。
圖7 筱宿民宿公共區域
同時,室內環境也非常重要,在民宿的內部裝修上,所有材料必須講究天然無污染,以節能、環保、衛生、安全為標準進行。同時,可把恩施特色民俗融入其中。例如,把西蘭卡普元素運用到酒店內部裝飾上,使其體現民俗文化特色;把恩施州首個文旅IP卡通形象——王老虎作為文化符號,廣泛運用在鄉村民宿裝修上,讓可愛的白虎成為恩施鄉村民宿的推廣大使。
恩施州康養型鄉村民宿的產品開發,以體驗性項目為主,包括田園、運動、休閑、文化、食療、享受與醫療七大類,通過特色民宿產品的開發,提升民宿產品競爭力,打造康養民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