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霞
思維導圖側重以圖片、邏輯、線索、關鍵詞等內容,呈現出與物理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理解方式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正確意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重視創新物理授課方式,在凸顯物理重難點的過程中確定物理教學重點,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需要做好教學策略、教學結構的調整,通過拓寬學生的眼界和學習思路,可以讓他們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物理學科素養。
思維導圖主要以圖示、網狀結構體現,過程中學生可自行理清物理學科的信息存儲、組織規劃、內容輸出的方向和計劃,以個性化的圖片體現出物理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可以進一步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工具刺激學生的大腦,通過塑造出結構視覺化的實踐內容,再使用關鍵詞、邏輯的方式進行表現,可讓學生根據信息特征進行思考,延伸學習核心主題的理論特征,構建系統的樹狀圖模型。另外,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學生可使用圖像、線條、色彩、關鍵詞等進行輔助描述,可以讓畫面更為系統、完整。
將高中物理教學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在串講物理知識點及其聯系的過程中說明知識點的實際應用,可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框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以此構建思維導圖模型,幫助學生在記憶中進行認知學習,也能在鞏固舊知識點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點內容,轉變自身對相關理論的認知度。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教師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通過運用不同顏色的關鍵詞及線條構建起相關知識脈絡,可以讓學生自行嘗試思維導圖的完善方式。總之,思維導圖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點的印象,還能在分層學習、實踐過程中意識到各類知識點的實際應用,以期完善學生的思維邏輯,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物理學習過程相對被動,如果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可能會導致整體教學過程相對沉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思維導圖可在梳理知識點理解方法和理解技巧的過程中滲透可視化的元素內容,從而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快速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動態化的案例呈現出物理教學中相應的重難點,可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及有效性。
思維導圖可將各類知識點的聯系及重點進行體現,特別是部分知識點相對抽象,如果學生沒有細致分析出知識點的內涵,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的形成。因此,教師應當利用思維導圖收集零散的知識體系內容,鼓勵學生透過表象看待問題的本質,可加深學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快速完成核心知識的建構過程。
思維導圖不僅可融入與知識點相關的基本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在基礎學習過程中進行題型訓練,并在技巧訓練中理清各類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確定思維導圖的應用技巧,通過標識出問題的理解方向,并將該內容作為解題的突破口,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分析、自主學習、實踐解題中舉一反三。此外,教師需要說明各類知識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可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還能讓學生理清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在融入相關學科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構建一個可視化的教學氛圍,積極展現與知識點相關的細節和理論,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求學生自行展開問題、知識點的分析與總結,可以提升物理授課的有效性。
物理新課引入過程中,教師需要建立起系統的思維導圖框架,鼓勵學生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在完善框架導圖內容、細節的過程中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期間,認知物理知識點的思維邏輯、思維方式、思維技巧,并在過程中思考與課堂情境相關的內容,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直觀體驗中掌握學科的思維方式,也能在可視化教學中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物理復習課程與新知識點教學存在一定差異,尤其是在教學總結中,教師需要理清所涉及的知識點和重點,要求學生聯合復習舊的知識點,并記憶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也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整合零散化的碎片內容,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回顧,闡述與物理學科定義、概念相關的內容,再使用微課進行呈現,可以讓學生明白概念的脈絡關系。完成知識點的復習后,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以期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實踐能力,理清各個知識點、概念的聯系。
物理學科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教師要盡可能體現出理論和實踐教育的針對性,通過開發學生的思辨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教育,有利于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確定教學重點,設計出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問題,再使用思維導圖串講與物理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提高相關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和開發物理學科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摩擦力》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說明常見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然后使用思維導圖呈現與摩擦力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摩擦力的定義和內涵。為此,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思維導圖,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以下幾方面問題的分析:①如果世界上沒有摩擦力,人們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②我們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中學會了任何力是相互作用的,有了向下的重力,那勢必會有向上的彈力。那么摩擦力突然失去時,哪些變量會突然變化呢?③如果我們想增加自己的摩擦力,需要做哪些改變呢?④我們可以用哪些辦法來證明摩擦力是真實存在的?在上述問題的探索中,學生需要全面了解摩擦力的基本定義,在思維拓展、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教學工具,指導學生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模擬實驗,并在實驗分析、實驗探索的過程中解析所涉及的知識點。學生在解析問題③時,模擬了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然后對其進行了猜想。有的學生想到:“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主要與物體本身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比如,在沖浪過程中,人們需要站在相對光滑的滑板上,原因是為了減少海水與滑板的摩擦力;如果人們要增加自己的摩擦力,我們可以換一雙花紋復雜的鞋底,這其實就是防滑的原理。當人們在雪地上行走時,如果鞋底不防滑,此時人的摩擦力就比穿防滑鞋底時的摩擦力小。”有的學生還想到:“沼澤中如果使用雙腳行走,那么一定會深陷沼澤,如果在沼澤中使用木船或者是一塊巨大的木板,就可以相對安全地渡過沼澤。”總之,學生需要在不斷總結、不斷認知、不斷學習過程中掌握與摩擦力相關的知識點,并結合教師的思維導圖進行拓展學習,認識到常見課外知識的實際應用,可以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意識到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措施,這對學生總結能力的培養是有利的。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在提出問題、觀察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并在學習中學會自主總結,掌握思維導圖的實際應用價值。
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創新授課方式,通過所涉及的思維導圖進行教育指導,可以讓學生不斷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并掌握當前學習、實踐、實驗學習的不足之處。由于高中物理知識點相對抽象,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思維導圖的匯編與創作,通過完善思維導圖內容,重視理論內容的修改、評價與完善工作,可以讓學生深層次地意識到所涉及知識點的重難點,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度。因此,教師要總結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及問題,通過發現高中物理學科的不足之處,創新授課方案和教學內容,盡可能凸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要利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問題討論,不僅能夠改善物理教學氛圍,還能提高思維導圖的應用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曲線運動》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說明曲線運動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曲線運動基本定義、和運動和分運動、運動軌跡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明白曲線運動中位移、速度以及運動條件方面的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運動明過程的認知度。其次,教師可要求學生3人一組,根據曲線運動規律自行完成曲線運動的思維導圖,并從中明白曲線運動的特點。比如,學生A小組探討中,發現曲線運動包括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實例分析、離心力、曲線運動規律、運動合成分解以及平拋運動方面的內容,這些知識點都是本課的重點。此時,學生B小組提出,“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品高運動的例子,比如打籃球時投擲三分球,將水邊的石頭扔進水中等”,這些案例都體現了平拋運動,學生C小組還提出,如果在講臺旁邊放置一個垃圾桶,站在講臺上將一個廢棄的粉筆頭扔進垃圾桶中,其實就是平拋運動。總之,教師要善于運用思維導圖,在不斷拓展教學案例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建議,可以讓學生全面、系統地認知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的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印象,以期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融入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不僅能讓學生細致詳細全面地感受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資料,還能在過程中進行想象與分析,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科的思維技巧和學習方法,這對學生學科的能力的提升是有利的。另外,教師應當創新物理教學方式,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進行思維與探究,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