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冰,張美雪
(鄭州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鄭州 450000)
十九大報告將健康中國戰略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在國務院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格外重視老年人等社會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這也說明國家的扶貧重心也由絕對貧困轉向相對貧困。經過2020年脫貧攻堅戰之后,我國人口已經實現絕對貧困的脫貧,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及國務院對60 歲以上老年人的粗略估計,得出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健康水平處于較低的狀態。關于扶貧對象,我們進入現代化建設之后,農村老年貧困群體將是重點關注對象;年輕貧困人口可以通過產業扶持、就業扶貧和提高教育水平等方式脫貧,但在老齡化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如何讓勞動能力喪失、體弱多病的老年群體擺脫貧困依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難題。老年貧困問題逐步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規律性,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以及收入減少,老年人相較于青壯年更易陷入經濟貧困;作為重病、慢性病等疾病的高發群體,老年群體相對于青壯年更容易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健康中國以及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以農村老年貧困群體為例,對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健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本文采用的數據是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執行的大型長期追蹤調查項目《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1 年該項目最初是對甘肅和浙江的調查,2013 年完成對全國的第一次調查,之后每兩年進行一次追蹤調查,此次研究采用的是全國的第三次追蹤調查數據,根據研究的需要以及對數據質量的要求,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樣本4 622 人,樣本涵蓋各個省份的農村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老年人的健康貧困。對老年人健康貧困的衡量采用數據庫里的追蹤數據,健康貧困指標以問卷中的健康狀況自評為基礎建立,建立很好、好、一般、差、很差5 分量表,并將回答為差、很差的定為健康貧困。
2.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解釋變量采用的是年齡組,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究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健康貧困的影響因素是否一致,以及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解決。將年齡組作為主要的變量,將其分為60~69 歲、70~79 歲、80 歲以上三個不同的年齡段,并對其賦值。
控制變量方面,這主要是考慮到模型中有遺漏變量,為了降低因遺漏變量而帶來的估計偏差,選出可能影響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的因素,現有文獻主要是從個體特征、健康和家庭經濟狀況、區域環境狀況及政策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了考察的全面性及結合老年貧困研究的特點,分別從家庭特征、個體特征、社區環境及宏觀政策等四個方面選取對老年貧困影響較大的變量。同時將控制變量中老年人的經濟貧困和精神貧困做了比較細致的處理,經濟貧困是采用沈揚揚、李實提出的,新時期相對貧困縣應根據呈現居民收入中位數的40%確定。對于經濟貧困的衡量設定是低于2018 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 066 元的40%,以人均5 226 元/年為標準對樣本數據進行賦值,將低于此標準的定義為相對貧困,賦值為1,否則為0;精神貧困的衡量同樣采取主觀標準衡量,將被訪者上周感到情緒低落和孤獨的天數大于等于3 天定義為精神貧困,具體的變量描述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樣本數據的變量描述統計
式中,P表示陷入貧困概率,i 表示樣本編號;S 表示解釋變量年齡組,β為自變量回歸系數,表示年齡組對老年貧困影響的程度和方向,β為正數時表示年齡越大的農村老年人越容易陷入健康貧困,為負數時,說明該變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年人健康貧困;X表示其他控制變量,α 表示回歸截距,具體選用的是逐步回歸法。
下頁表2 是年齡組與老年健康貧困的Logistic 回歸結果,模型1 是基礎模型的回歸,主要是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回歸,模型2 是在模型1 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降低因遺漏變量帶來的估計偏漏,為了進一步地提升統計結果的穩健性,模型3 運用2SLS 估計方法,估計統計結果,看是否依然顯著,若顯著,說明結果是可靠的。
表2 模型統計回歸結果
模型1 中,與低年齡段的老年人相比,中高等年齡段的老年人,更加容易陷入健康貧困,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也在不斷地降低,模型2 加入控制變量之后,顯著性仍然沒有變,兩階段估計模型(2SLS)的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數,但是仍然在1%的基礎上高度顯著,統計結果具有可靠性。
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經濟、精神貧困的老年人也會增加其健康貧困,兩階段估計模型(2SLS)的系數有所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健康貧困也是影響經濟、精神貧困的重要因素;教育、飲酒對健康貧困顯著呈負相關關系,在教育方面,學歷越低,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工作的可能性越大,從而降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飲酒方面,在人們的認知中,飲酒(區別于酗酒)也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習慣喝酒的老年人往往是飯后喝少量的酒,這樣是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保健作用的;會上網的老年人會了解更多的健康信息和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注重養生。統計結果顯示,獨居會降低老年人的健康貧困,從常識角度來說,能自己獨立居住生活的老年人,身體狀況也會相對來說比較好;社區活動雖然能緩解老年人的健康貧困,但是統計結果并不顯著,說明社區活動提升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的作用還未發揮;相對于有配偶的老年人,喪偶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會差一些,因為年紀大的老人能相互照顧,從而降低老年人的健康貧困;參加養老保險可以緩解老年人的健康貧困,有養老金的老年人,可以緩解經濟上的貧困,從而可以間接地緩解健康貧困。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重點關注老年人等社會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而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國家的扶貧重心也由絕對貧困轉向相對貧困,農村老年貧困群體成為今后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CHARLS2018 年的數據,運用Logistic 模型分析不同年齡段下農村老年群體健康貧困的影響因素,并選擇合適的兩階段估計模型(2SLS)進行穩健性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第一,與低齡老年群體相比,中高齡老年群體更容易陷入健康貧困,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也在不斷地下降;第二,經濟、精神貧困以及喪偶的農村老年群體會更容易陷入健康貧困;第三,適量飲酒,會上網,經常參加社區活動以及擁有養老金會顯著地緩解老年人的健康貧困。根據實證結果,結合健康中國以及老齡化的背景,提出降低農村老年健康貧困的措施及相關政策建議。
統計結果分析可知,不同的年齡段陷入健康的貧困概率不同,相比于低齡老年人,中高齡老年人更易陷入健康貧困。因此,對于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健康優勢,盡可能多地創造社會價值,從而減輕國家以及年輕子女的負擔。同時也可以以社區為單位,開展低齡老年人幫扶高齡老年人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幫助高齡老年人緩解健康和精神貧困,另一方面也可體現中高齡老年人自身的價值。同時,國家也要加大對農村特殊貧困群體的養老補助,利用政策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充分發揮子女對老年人照顧責任,老年貧困群體自身參與等方式,保證農村老年人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參加社區活動可以緩解老年健康貧困,但是在農村,很多地區還沒有完善的公共社區。政府作為提供基礎公共設施服務的主體,應集中力量推進農村社區公共基礎設施服務。要加大對農村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提升農村社區公共服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在我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要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團體、鄉鎮廠礦企業、事業單位、慈善公益組織與個人等社會資源參與農村社區公共設施建設之中。同時,政府也可以鼓勵農村的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既可以接受社會資本的參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財政壓力。
受過教育、會上網,以及參與社區活動是緩解老年健康貧困的重要方式。隨著科學技術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更多的老年群體通過智能化的AI 系統加強自身的鍛煉,“互聯網+老年健身”的發展模式也越來越受老年群體的歡迎。但是老年群體的教育水平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處于較低的狀態,政府應通過技術的創新降低“互聯網+老年健身”的操作難度,逐步提升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提高老年人對互聯網的認識,以社區活動為單位積極搭建宣傳平臺,打造宣傳陣地,提高操作學習能力;同時國家也要加大利用互聯網對老年人進行欺詐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快形成并完善以“互聯網+老年健身”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