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麗,封宇飛,黃 琳,王文沛
(1.沈陽藥科大學研究生院,遼寧沈陽 110016;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藥劑科,北京 100038;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北京 100044)
兒童是特殊的用藥群體,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具有對疾病的易感性強,應激能力低,對藥物反應不敏感等特點,故對藥品的用法和用量有其特殊要求[1]。中成藥是根據中醫藥的理法方藥和辨證施治的規律總結出來的有效方劑,保留了中藥療效獨特、毒副作用少等特點[2],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清熱解毒類中藥具有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3]。本研究統計篩選北京地區醫院2016年至2020年門診中兒科中成藥使用的相關數據,以了解兒科門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使用情況,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從醫院系統中抽取、篩選2016年至2020年北京地區兒科門診中成藥使用的相關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藥品規格、藥品單價、取藥數量、銷售金額等,具體見下文結果。
1.2 評價指標①用藥頻度(DDDs),以限定日劑量(DDD)為標準計算用藥頻度,DDDs=藥物的年消耗量/該藥品的DDD值,反應藥品使用頻度的高低。DDDs越大,說明該藥的使用頻率越高,臨床傾向越大。通過比較DDD和DDDs可以選出性價比較高的藥物。②日均用藥費用(DDDc)=該藥品年總銷售金額/該藥的DDDs,反映藥品的價格高低,表示患者使用該藥的平均日費用,DDDc越小表示該藥日均費用越低,藥品越便宜,患者越容易接受。③排序比(B/A)=某藥物銷售總金額排序序號/該藥DDDs排序序號,客觀反映藥品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是否同步。B/A值等于1或接近1(0.8~1.2),說明同步情況良好,表明該藥品的價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一致;B/A值越大,表明該藥品的價格便宜,患者易于接受;比值越小,表明該藥品的價格偏高,患者接受程度低。④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現在數值/原來數值)^(1/年數)-1]×100%。CAGR反映的是幾年間的平均增長率。
1.3 統計學分析運用Access、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回顧性統計并分析。以DDD、DDDc為指標,分析各種藥品的使用情況,采用頻度分析、B/A、年銷售金額增長率、CAGR等,統計分析北京地區兒科門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使用情況,判斷合理用藥水平。
2.1 兒科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年銷售金額、年增長率及占比2016年至2020年使用藥品品種基本不變,年累計銷售金額在2017年出現大幅度下降,2017年之后又呈現小幅度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又呈現下降,見表1。
2.2 兒科門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DDDs及其排序2016年至2020年連續五年DDDs排名都在前十位的有7種中成藥,分別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健兒清解液、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復方魚腥草顆粒、藍芩口服液、肺力咳合劑、小兒白貝止咳糖漿。連續5年排名在前三位的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健兒清解液、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見表2。

表2 兒科門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DDDs及其排序
2.3 兒科門診DDDs排名前十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DDDc及B/A對比2016年至2020年各年DDDs排名前10的兒科口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品種相對穩定,日均用藥費用(DDDc)自2017年以后基本在10元左右,DDDc大于20元的品種有藍芩口服液、復方雙花口服液、金銀花口服液。B/A基本都趨近于1,見表3。

表3 兒科門診DDDs排名前10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DDDc及B/A對比
2.4 DDDs連續排名前三且同步性好的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劑量使用情況分析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健兒清解液、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這三種中成藥為使用頻率較高的清熱解毒類中成藥,2017年至2019年使用量基本屬于穩步上升趨勢,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使用量上升趨勢較明顯,見表4。

表4 DDDs連續排名前三且同步性好的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劑量使用情況分析
本研究顯示,2016年至2020年,兒科門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銷售金額呈穩步增長趨勢,占所有兒科中成藥使用金額的30%左右,表明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在臨床使用中有較大的需求;本研究中,2017年藥品銷售金額比2016年下降24.76%,說明2017年北京市實施的藥品零加成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醫改政策對藥品使用情況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中,2018、2019年清熱解毒類中成藥銷售金額出現小幅度回升,說明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改革政策效果好,其延續性也很好;本研究顯示,2020年清熱解毒類中成藥銷售金額下降較明顯,推測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兒童基本很少外出,患兒大大減少,去醫院就診的人數也大幅降低,但清熱解毒類中成藥使用比例仍然很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至2020年銷售金額、DDDs前10的有7種為清熱解毒類中成藥,連續5年DDDs排名在第一位的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其主要價值作用分別為抗炎消腫以及清熱解毒等,當前,常被臨床用于治療扁桃體炎、腮腺炎或者咽炎等疾病患者[4-5],但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并非兒童專用中成藥,有可能存在不合理給藥現象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統計資料表明在所有中成藥不良反應中,有30%是由口服制劑引發[6-7]。因此,臨床對于兒童服用口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仍需謹慎。
本研究顯示,大部分清熱解毒類中成藥費用相對合理,藥品的同步性也較好,用藥頻度較高的藥品中只有藍芩口服液、復方雙花口服液和金銀花口服液的DDDc較高,在20元左右,致使其治療成本較高,且同步性稍差,但有些藥品的DDDc很低,如進入醫保目錄的健兒清解液,治療成本較低,患者經濟負擔小,應該更多地推廣使用。另外,本研究中,用藥頻度較高的三種中成藥2017年至2019年的使用量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的平均年增長率較高,其在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中推薦使用,因此該藥使用量大。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議企業研發更多的兒童專用中成藥;另外建議在劑型方面,增加除口服液和口服混懸劑之外更多兒童專用的藥品劑型;在規格方面,增加更多的小規格,細化到可以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使用。醫生用藥除了考慮安全、有效的因素,也應考慮經濟因素,避免加重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使其更好地供患兒使用。建議建立兒童用中成藥基本藥物目錄、兒童中成藥臨床應用手冊等,按照日齡、月齡、體質量等對兒童用藥進行限制說明,使廣大的患兒能獲得更好的醫療保障。另外要重視中成藥和西藥聯合使用時的相互作用,使用過程中要多關注不良反應,醫院也要加強對臨床用藥的監督,確保兒童中成藥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