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王北斗
(邳州市中醫院腫瘤內分泌科,江蘇徐州 221300)
由于高齡原因,老年人器官組織會出現功能衰竭,老年肺癌患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高齡、肺癌雙重特點,所以,老年肺癌患者常會合并存在身體機能減退、心理狀態不良等問題[1-2]。目前,臨床在對老年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多采取姑息治療,這種方式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3-4]。但在姑息治療操作中,由于治療時間較長,且患者長期臥床,加之操作性質為侵入性,患者可能會出現氣道分泌物較多等問題,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質量產生不良影響[5]。因此,在對患者展開姑息治療過程中,應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加快康復速度。傳統在對老年肺癌患者展開基礎康復護理時,雖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效果不甚理想,患者依舊會發生肺不張、高熱等并發癥,并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對后續康復訓練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6]。排痰護理以患者為導向,重視患者康復護理時的排痰情況,利用各類護理措施,加強患者術后痰液排出,從而改善患者術后癥狀[7-8]?;诖?,本次研究選擇70例老年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排痰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邳州市中醫院接受診治的70例老年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66~84歲,平均年齡(74.27±1.32)歲;病程0.5~10個月,平均病程(4.38±1.07)月;TNM腫瘤分期:Ⅲ期、Ⅳ期分別有15例、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8~86歲,平均年齡(74.33±1.16)歲;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4.12±1.15)月;TNM腫瘤分期:Ⅲ期、Ⅳ期分別有12例、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經邳州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研究予以開展。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診斷標準[9]。排除指標:①合并肝、腎等基礎型功能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③合并其他腫瘤疾??;④合并精神意識障礙,無法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
1.2 護理方法所有患者采取姑息治療。對患者開展積極、全面的醫療照顧,監測患者疼痛閾值,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重視患者心理、社會及精神問題。兩組患者由入院后開展護理,直至出院或死亡結束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基礎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借助具有激勵意義的書籍和電影對患者展開鼓勵,幫助其建立自信心;此外,可以通過選擇既往成功改善的病例進行闡述,重建患者自信,緩解疾病給患者帶來的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扮演好傾聽角色,與患者勤溝通,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發泄渠道,為其紓解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各項基本生命體征的監測,針對其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康復護理方案。②病房護理。護理人員有義務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復環境,具體來講,病房需要保持溫馨和整潔,醫護人員應尊重患者的隱私;指導患者規律飲食、運動,促進患者腸功能恢復;在日常查房中,護理人員應注重病房環境的維持,每天按時開窗通風,保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使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條件下接受治療。③家庭支持。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全面關注,滿足患者的相應合理需求,叮囑患者家屬盡可能增加陪伴患者的時間。
觀察組患者應用排痰護理,具體包括:①呼吸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在查房時,應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疾病發展情況及對疾病的認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其家屬展開呼吸功能訓練培訓,指導患者加強呼吸訓練;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采取半臥位或平臥位,指導患者通過鼻深吸氣,直至無法吸氣時,進行1~2 s屏息,隨后緩慢經口呼出,呼吸時間的控制比例在2∶1;另外,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進行呼吸三球儀訓練,呼氣與吸氣時利用空氣盡可能將3個球向上移動,每次訓練時間為15 min,每天進行2~3次鍛煉。②體位引流護理。護理人員在對長期臥床休息患者開展護理時,應及時進行翻身叩背排痰,在必要時可利用體位引流方式,例如指導患者采取側臥位,將床頭搖高30 °,保障患者頸椎保持水平位,將軟枕置于患者背部、胸部與臀部位置進行支撐,利用重力排出痰液。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床旁觀察,若患者發生心悸、涌出大量分泌物時,應馬上停止。③叩擊及拍打排痰。護理人員在開展叩擊及拍打排痰操作前,應首先用20 mL生理鹽水及2 mL沐舒坦混合液對患者開展霧化吸入治療,每次時間為15 min;隨后護理人員應明確患者痰液駐留區域及排痰操作區域,護理人員應五指并攏,將指關節彎曲至120 °,利用腕力由外至內、由上至下對患者背部及胸骨處進行叩擊與拍打,使患者氣管內的痰液松動,排出體外;注意在叩擊時應拍打均勻,避免用力過猛。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應對患者呼吸、脈搏、面色及表情進行觀察,在患者出現異常表現時,需及時停止操作。④有效咳嗽練習。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采取半坐位,利用胸帶對患者胸部固定后,指導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使氣體能夠快速由呼吸道中排出,加快患者呼吸道痰液排出。若患者無力咳嗽,護理人員應開展刺激性咳嗽訓練:即患者在咳嗽時,護理人員利用食指與無名指對患者胸骨切跡兩側進行按壓,氣管前壁則應利用中指按壓,給予患者適當刺激,加快患者咳嗽反射,排出在氣管處聚集黏附的黏稠痰液。⑤吸痰護理。若在護理人員利用扣背護理、患者咳嗽反應較弱情況下,患者依舊較難排出痰液時,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時利用吸痰管、利用負壓吸痰;開展吸痰前,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高濃度吸氧操作,隨后進行快速吸痰;在吸痰時,護理人員應操作穩定、快速,避免在患者呼吸道中反復提插吸痰管;另外,護理人員還應利用食指與拇指對吸痰管進行反復揉搓,加快痰液吸出,每次吸痰時,時間應控制在 15 s之內。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使用肺功能檢測儀(日本美能公司,型號:AS-507)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氣量(IC)水平。共進行3次檢測,取檢測平均值作為最終統計值。②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出現肺不張、肺部感染、高熱。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EV1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FEV1也高于治療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FVC、IC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EV1、FVC、I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IC:深吸氣量。
組別 例數FEV1(%) FVC(L) IC(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47.85±11.26 58.24±10.12* 1.59±0.41 3.15±0.75* 1.58±0.42 1.89±0.43*對照組 35 47.43±11.35 50.08±8.29 1.51±0.53 2.13±0.68* 1.59±0.43 1.62±0.48*t值 0.155 3.690 0.706 5.961 -0.098 2.479 P值 0.877 <0.001 0.482 <0.001 0.922 0.016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姑息治療是臨床當前治療老年肺癌患者最常用的措施之一,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0]。而排痰護理是當前對老年肺癌姑息治療中的重要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排痰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將痰液排出,提高患者的肺部通氣質量,對氧合水平進行提升的同時,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諸項呼吸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由此可見,臨床在使用排痰護理后,能夠促進老年肺癌患者排痰,可以在提高護理效果的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分析具體原因:首先,利用排痰護理,能夠加強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有利于改善其呼吸功能,擴張患者肺泡、胸廓,從而降低患者出現呼吸道并發癥的概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次,利用體位引流、叩擊拍打及咳嗽排痰等措施,及時將滯留在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體外,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問題[12],能夠有效縮短患者排痰時間,減緩呼吸頻率。蔣秋媛[13]、劉鈺[14]的研究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但本次研究依據存在研究樣本數量較少的問題。因此在后期開展進一步研究時,應增加研究樣本數量,提高研究可信度。
綜上所述,對老年肺癌患者采取姑息治療時,利用排痰護理可促進患者排痰,且其呼吸功能能夠取得較為顯著的改善,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