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媛媛,孫 微
(邳州市中醫院心血管病科,江蘇徐州 221300)
慢性心力衰竭為復雜臨床綜合征,當前,該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給家庭和社會增加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縮短其壽命[2]。在給予該病患者積極治療和同時,還要輔助以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預后。基于常規護理的自我護理彌補了常規護理不足,有助于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自我護理行為,能幫助患者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3-4]。“九宮格”本質上是一種“矩陣”,基于循證醫學,以某項中心內容為核心,組織實施護理和管理[5-6]。基于此,為分析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以64例患者作為探討對象,分析研究其經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12月于邳州市中醫院接收治療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按照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1.01±3.32)歲;心臟基礎疾病:冠心病19例,擴張性心肌病8例,其他5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7],Ⅱ級8例,Ⅲ級21例,Ⅳ級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71.01±3.01)歲;心臟基礎疾病:冠心病17例,擴張性心肌病9例,其他6例;心功能分級,Ⅱ級9例,Ⅲ級19例,Ⅳ級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邳州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慢性心力衰竭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中的相關診斷標準[8];②病歷資料較為完整者;③肝、腎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聽覺障礙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治療及護理干預方法①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強心劑、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常規治療,同步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聯合應用環磷腺苷葡胺、單硝酸異山梨酯進行靜脈滴注治療。②干預方法。施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組織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疏導患者不良心理,以電話形式對患者進行出院隨訪。觀察組患者基于對照組常規護理的的基礎上,以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以科室護士長為九宮格中心,領導八個格中的護理人員開展工作。護士長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不同資歷護士護理干預的側重點有區分,彼此合作和監督,合理分配護理崗位需求,發揮各個護理人員的作用。以醫護為中心,加強不同年資護理人員之間的協同配合,做好互相監督,并依照崗位需求進行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及職業素質的匹配,及時和醫生溝通臨床問題,協助主治醫生完成各項工作。以患者為中心,進行整體護理。通過科學、簡潔的語言為患者介紹疾病的誘因、癥狀、防治及護理。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患者運動指導,以臥床休息為主,向床邊扶床慢行,每天步行500~ 1 000 m(逐漸向遠距離過渡)。組織患者觀看健康宣教相關視頻,讓患者能自行記錄呼吸、血壓、體質量、服藥情況等,適當補充蛋白質,戒煙酒。構建隨訪小組,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出院后,登記隨訪記錄,邀請患者進入微信群,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并給予指導。兩組護理干預均至患者出院,出院后隨訪3個月。
1.3 觀察標準①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行為。通過自擬自我管理量表評估自我護理行為,量表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1分為從不,2分為有時,3分為經常,4分為總是),量表涵蓋4個維度,分別為藥物管理、飲食管理、心理自我調節及社會交往、癥狀自我處理;得分越高,說明研究對象自我管理行為就越好。②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明尼蘇達州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9]評價生活質量,量表涵蓋4個維度,分別為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及癥狀;數值越大,表明生活質量越低。③比較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以超聲心動圖測量)及6 min步行距離(6 MWT)。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行為比較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在藥物管理、飲食管理、心理自我調節及社會交往、癥狀自我處理上的自我護理行為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行為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行為比較(分,±s )
注:與護理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 藥物管理 飲食管理 心理自我調節及社會交往 癥狀自我處理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32 13.80±2.91 15.25±1.74*9.12±1.24 13.04±1.10*11.69±2.47 16.24±3.12*12.29±1.66 17.90±2.13*對照組32 12.65±2.88 13.69±2.13*9.02±0.52 10.86±1.33*11.72±2.84 13.24±2.66*11.16±3.62 13.88±2.34*t值 1.589 3.209 0.421 7.145 0.045 4.139 1.605 7.187 P值 0.117 0.002 0.675 <0.001 0.964 <0.001 0.114 <0.00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在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及癥狀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
注:與護理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 體力限制 社會限制 情緒 癥狀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32 14.26±2.31 12.26±1.05*5.83±0.88 5.18±0.33*11.28±1.80 7.25±1.04*10.13±1.24 7.55±1.05*對照組32 15.13±3.11 14.13±1.41*6.05±1.01 5.88±0.92*11.20±1.22 10.43±0.62*10.36±1.15 8.96±1.32*t值 1.270 6.017 0.929 4.051 0.208 14.857 0.769 4.729 P值 0.209 <0.001 0.356 <0.001 0.836 <0.001 0.445 <0.001
2.3 兩組患者LVEF及6 MWT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LVEF及6 MWT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LVEF及6 MWT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LVEF及6 MWT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LVEF及6 MWT比較(±s )
注:與護理干預前比較,*P<0.05。LVEF:左室射血分數;6 MWT:6 min步行距離。
LVEF(%) 6 MWT(m)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32 45.72±3.47 62.19±5.33*377.59±43.41 524.29±51.26*對照組32 45.81±3.35 58.63±5.27*379.24±43.18 482.61±50.84*t值 0.106 2.687 0.152 3.266 P值 0.916 0.009 0.879 0.002組別例數
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各種器質性原因或功能性原因所致,是心臟疾病嚴重和終末階段,患者心輸出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該疾病發病率高、危害性大,會加劇患者恐懼心理,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10]。該病需要盡早進行治療,而積極的治療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以穩定患者病情,延緩心力衰竭進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1-12]。常規護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當中,可一定程度上糾正患者不良自我護理行為,而效果不佳[13-15]。
不同于傳統護理工作及護理人員配置的“平臺式”管理,九宮格體系是一種可容納空間等級、功能系統、結構框架等各種關系的簡化空間模型,對中心及四周、水平及垂直等形式結構關系進行了客觀反應,是“中心式”護理管理的體現。在完整的九宮格中,在各項護理工作以護士長為中心的基礎上加強對整體護理工作的統籌管理,并堅持以醫護、患者為中心,開展對患者的全方位、專業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幫助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管理能力,同時,維持滿意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在整體護理干預中對九宮格思維的應用,分別以科室護士長為中心、以醫護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在強化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明確了護理側重點;同時加強醫護之間的有效溝通,確保患者對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有效掌握。本研究和陶虹等[16]研究有類似之處,在其研究中觀察組經干預后自我護理行為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且生活質量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比對照組獲得了較高藥物管理、飲食管理等自我護理行為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待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持續為患者提供延續護理,通過電話與家訪等各種形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增強患者自我照顧意識,及時為患者提供指導和幫助。在這種護理模式下可以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及其家屬信任,讓患者獲得較高的自我護理能力。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比對照組獲得較低體力限制、社會限制等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是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圍繞患者開展護理工作,可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生活行為,端正生活習慣,積極配合醫囑,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LVEF及6 MWT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則表明實施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借助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護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特別是自我心理調節及社會交往情況改善后對疾病康復的期望水平有所增加,有益于促進其日常健康生活行為及日常運動訓練習慣的養成。本研究樣本量少,觀察和研究時間較短。后續應加大樣本量,增加實際研究的難度,延長研究周期,進一步證實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積極干預作用。
綜上所述,九宮格思維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有助于促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護理行為及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心功能,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