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劉文艷,謝春雨
(大慶龍南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黑龍江大慶 163453)
慢性支氣管炎主要是由于機體的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度炎癥引起,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程較長,若不給予治療,易發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與工作。臨床上多采用莫西沙星靜脈滴注合并沙丁胺醇霧化給予治療,但莫西沙星易導致患者反應遲鈍、室性心律失常、白細胞減少癥等不良反應的出現,沙丁胺醇易導致頭痛、惡心、肌肉痙攣等[1]。鹽酸氨溴索具有止咳排痰的作用,從而減輕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咳嗽、憋喘、咳痰等癥狀,其用于治療支氣管類疾病效果比較顯著,且有抗菌的作用[2]。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討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對患者肺功能以及對其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大慶龍南醫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60.55±6.10)歲;病程4~13年,平均病程(7.23±2.1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1.18±6.25)歲;病程4~13年,平均病程(7.18±2.2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慶龍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項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依據《上-下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聯合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3]中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具有典型的咳嗽、咳痰的臨床癥狀者;③經X線片影像檢查,下肺明顯有肺紋理紊亂增粗者。排除標準:①對所研究藥物過敏者;②長期酗酒者;③除本研究疾病外,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心、肝、腎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39,規格:20 mL∶0.4 g)靜脈滴注,400 mg/次,1次/d;沙丁胺醇氣霧劑(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545,規格:14 g/瓶, 含沙丁胺醇28 mg/瓶)2 g+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超聲霧化,2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福安藥業集團慶余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035,規格:4 mL∶30 mg)4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次/d。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7 d。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癥狀包括:喘息、咳痰、咳嗽。②血清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后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靜脈血約5 mL,靜置凝固后,采用3 500 r/min轉速,離心15 min,然后取上層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IL-8水平。③血氣指標。血液采集同②,使用血氣分析儀(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T2000)檢測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SpO2)、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④肺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合肥健橋醫療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型號:FGY-200)檢測兩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水平,并計算其比值FEV1/FVC。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于治療期間,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其主要包括:惡心、嘔吐、皮疹。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惡心發生率+嘔吐發生率+皮疹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喘息、咳痰及咳嗽)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組別 例數 喘息 咯痰 咳嗽觀察組 50 2.89±0.67 3.96±1.33 5.29±1.16對照組 50 5.52±1.19 7.85±1.51 9.61±2.03 χ2值 13.618 13.670 13.065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s )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IL:白細胞介素。
組別 例數 TNF-α IL-6 IL-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33.55±8.12 22.47±10.28* 16.28±2.35 3.91±1.25* 26.89±8.15 16.49±8.06*對照組 50 32.47±8.09 27.34±10.24* 15.55±2.42 10.55±1.98* 26.87±8.09 23.81±7.07*t值 0.666 2.373 1.530 20.052 0.012 4.8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SpO2、PaO2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SpO2:血氧飽和度;PaO2:氧分壓;PaCO2: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SpO2(%) PaO2(mmHg) 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79.76±7.09 96.44±9.15* 59.79±9.46 78.71±10.23* 53.17±5.65 36.22±4.71*對照組 50 81.45±7.12 87.47±7.23* 59.27±9.55 69.42±11.97* 52.15±5.63 46.42±5.21*t值 1.189 5.439 0.274 4.172 0.906 10.2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VC水平及FEV1/FVC值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

表4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
組別 例數 FEV1(L) FVC(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04±0.06 2.46±0.17* 1.72±0.15 3.43±0.21* 55.48±5.94 72.65±7.87*對照組 50 1.05±0.07 1.67±0.11* 1.78±0.17 2.51±0.18* 55.25±6.01 68.92±6.25*t值 0.767 27.588 1.871 23.520 0.192 2.6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慢性支氣管炎近年來發病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主要是細菌反復感染所致,故而臨床治療多以抗菌為主要目的。臨床多采用莫西沙星,其具有抗菌的作用,但是因其易導致皮疹、驚厥、肌無力、白細胞減少癥等,故其使用受到限制[4]。
鹽酸氨溴索有排痰的作用,其通過溶解分泌物,促進黏液排出來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呼吸狀況,進而使得肺功能和血氣水平得到改善,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此外鹽酸氨溴索藥性較為溫和,副作用小[5]。PaO2、PaCO2、pH值為機體主要的血氣指標,肺泡通氣不足會使得機體PaCO2水平的升高,其上升到一定水平會使得機體PaO2水平降低,從而影響機體的呼吸狀況,使得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產生呼吸困難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出現心搏驟停等癥狀,加重患者的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6-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患者FEV1、FVC、SpO2、PaO2、FEV1/FVC比值較觀察組相比,均明顯處于較低水平,對照組PaCO2水平較觀察組相比,明顯處于較高水平;對照組喘息消失時間、咯痰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均長于觀察組。上述結果提示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以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水平,促進臨床癥狀的恢復,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與羅盛榮[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TNF-α、IL-6、IL-8為主要的炎癥因子,其能通過刺激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來參與機體的免疫應答,從而促進炎癥反應發生,損傷內皮細胞使組織壞死,進而造成器官損傷,最終引起支氣管炎的發生,其中TNF-α屬于由T淋巴細胞等生成的出血性壞死物質,其可刺激下丘腦、巨噬細胞等促進IL-6的分泌,而IL-6若在血清中高表達,會使得B細胞被大量的激活,進而加重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使得患者臨床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IL-8屬于一種由巨噬細胞等分泌產生的趨化因子,其與中性粒細胞相互作用可使得中性粒細胞發生變化,導致機體的局部出現炎癥反應,此外,其還具有較強的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進而導致氣管出現囊性纖維化等,加重機體的炎癥反應,促進疾病的進展。鹽酸氨溴索通過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及呼吸液的分泌,從而來增加呼吸道纖毛的擺動頻率,然后通過患者呼吸狀況的改善使得呼吸道清除黏液的能力增強,最終有效地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較觀察組相比,均明顯處于較高水平,提示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減輕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炎癥反應,進而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與張永明[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以改善患者機體炎癥反應,調節血氣指標水平,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同時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缺乏對于機體免疫指標的分析,臨床上需采取多樣本、多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