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祥,馮莉琴
(東營勝利勝東醫院中醫科,山東東營 257100)
腺樣體位于鼻咽頂壁和后壁交界處,兩側咽隱窩之間。腺樣體肥大是耳鼻喉科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是指腺樣體發生病理性增生肥大,然后引起患兒相關癥狀[1]。腺樣體肥大最常見的病因為急性或慢性鼻咽炎反復發作,或由患兒的鼻腔、鼻竇、扁桃體等部分發生炎癥所引發[2]。腺樣體肥大病發可能會引起周圍組織的炎癥、頜面發育的異常等問題,臨床癥狀表現為鼻塞流涕、中耳炎、咽喉不適或頜面發育異常,同時在病發時還可能伴隨吞咽困難和食欲不振等癥狀[3]。腺樣體肥大在中醫上一般被認為是脾胃虛弱、脾胃失調引起的痰飲內停、痰瘀互結導致的。此外肺脾氣虛的兒童一般偏瘦弱,容易感冒、出汗,臨床常用健脾補肺的原則治療。臨床在治療腺樣體肥大的過程中,需考慮用藥對患兒生長發育的影響,應謹慎用藥,選擇安全性更高、治療效果更好的用藥方案,減少長時間服用藥物對患兒機體功能的影響[4]。本研究將使用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腺樣體肥大患兒,以對其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旨在為腺樣體腫大患兒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式,現將結果報道 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東營勝利勝東醫院收治的腺樣體肥大患兒7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治療方法將采用自擬通竅湯進行治療的39名患兒納入對照組,將采用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進行治療的39名患兒納入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1名,女性患兒18名;年齡3~7歲,平均年齡(4.41±1.05)歲;體質量22~29 kg,平均體質量(26.42±2.62)kg。研究組中男性患兒20名,女性患兒19名;年齡3~8歲,平均年齡(4.62±1.08)歲; 體質量22~29 kg,平均體質量(26.74±2.36)k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東營勝利勝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腺樣體肥大的診斷標準[5],并確診;②患兒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有腎臟等器官重大疾病的患兒;②先天心腦血管類疾病患兒。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自擬通竅湯。自擬通竅湯的藥物組方:麻黃6 g,桂枝6 g,清半夏6 g,細辛1.5 g,黃芪8 g,白術6 g,防風6 g,白芷8 g,川芎6 g,浙貝母7 g,夏枯草5 g,干姜3 g,赤芍8 g,辛夷5 g,炒蒼耳子5 g,路路通6 g,醋五味子6 g,甘草3 g。上述藥物加入500 mL水進行煎煮,收汁至400 mL,再加水100 mL繼續煎煮,收汁至300 mL后關火。300 mL/劑,1劑/次,1次/d,直至患兒癥狀消失后停藥,最長治療時間不超過2周。
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進行治療。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將冰片、白芷、細辛、白芥子、路路通等藥物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碾磨混合,用水調至粘稠的濃度,用紗布進行包裹,貼附于患兒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位中,貼敷時間為1~1.5 h。在貼敷的過程中配以適當的穴位按摩,每隔3 d穴位貼敷1次,直至患兒癥狀消失后停藥,最長治療時間不超過2周。若兩組患兒在治療中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停止治療,并進行緊急處理。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有效情況。顯效:患兒經過治療后,臨床鼻塞、流涕等癥狀出現頻率明顯降低或消失,在治療的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有效:患兒經過治療后,臨床鼻塞、流涕等癥狀出現頻率減少,在治療的過程中很少出現不良反應;無效:患兒經過治療后,狀態及病情無任何好轉情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②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其中癥狀選擇包括咽喉不適、鼻塞、流涕、打鼾。③比較兩組患兒滿意度。治療滿意度包括對用藥結果、用藥安全性等內容,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得10分為滿意,7~10分表示滿意,4~6分表示一般滿意,0~3分表示不滿意。臨床治療的總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s )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使用[例(%)]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情況比較研究組患兒的總有效率(97.44%)高于對照組(79.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研究組患兒咽喉不適、鼻塞、流涕、打鼾等癥狀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組別 例數 咽喉不適 鼻塞 流涕 打鼾研究組 39 6.73±2.16 5.63±1.15 6.63±1.68 5.96±1.06對照組 39 8.84±2.63 8.29±1.39 7.95±2.58 7.92±1.59 t值 -6.874 -6.378 -6.348 -5.934 P值 0.003 0.005 0.005 0.009
2.3 兩組患兒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兒的總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82.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滿意度比較[例(%)]
兒童的抵抗力較差,受季節及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咳嗽、流涕等癥狀,容易引發扁桃體炎等炎癥,導致咽喉部受影響,刺激腺樣體組織增生,長時間、高頻次發病,可能會造成兒童出現腺樣體肥大。腺樣體疾病常發生于兒童,部分成人也可能發生。由于腺樣體位置的隱秘性和特殊性,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通常采用藥物治療,針對部分極其嚴重的患兒,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6]。手術治療對患兒機體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臨床在對腺樣體肥大患兒的治療中應秉承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以提高治療的有效性,減少疾病及手術等帶給患兒的影響[7]。從中醫角度分析,腺樣體肥大是肺虛、胃火盛、痰飲內停、痰瘀互結等導致的,可以選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燥濕化痰等功效的中藥內服來進行調理也可以選擇藥物進行局部熏蒸,上述治療方法都能明顯緩解鼻塞、呼吸不暢等癥狀。另外,穴位的按摩或理療等方法,也可以明顯緩解癥狀。
腺樣體肥大病變多涉及肺脾二臟,系肺脾氣虛而致。肺開竅于鼻,鼻為肺所主,肺氣虛弱,則鼻的功能失調;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濁陰不能下降、濕濁聚積。中醫在對腺樣體肥大患兒治療的過程中,藥物的選擇以補虛、化痰為主。本研究中采用的自擬通竅湯中,麻黃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的功效;白芷具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的功效;細辛則具有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8]。諸藥合用益氣健脾、清熱化瘀、芳香開竅,有寒熱并用、補瀉并施之特點,共奏標本兼治、補虛瀉實之效。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自擬通竅湯用藥溫和,通過行氣通絡、活血化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腫脹,疏通鼻竅而使鼻竇口暢開,以利排膿引流,利用祛濕活血類藥物的使用對患兒起到消腫的作用[9]。
穴位貼敷是中醫外治中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是中醫中藥與經絡理論相結合的治療手段。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四診合參,采用具有祛風止癢、散寒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滋補陰陽等不同功效的中藥或方劑制成藥丸,將其貼敷于患者經絡穴位之上,進而起到調整氣血、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的作用[10]。穴位貼敷采用直接穴位貼敷方式進行治療,通過穴位將藥物吸收,此療法所用藥為外敷中藥,所用藥本身無副作用,再加上用藥不經胃腸給藥,因此不會給胃腸道造成損害、減少機體內代謝。穴位貼敷方式直接貼敷于人體的穴位上,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與調節作用,促進藥物吸收,能有效疏通患兒氣血[11]。自擬通竅湯通過體內藥劑攝入的方式,能通過機體吸收,使藥效作用于患兒機體各組織中。攝入藥劑不僅能治療腺體腫大病癥,還能通過機體對藥效的吸收以達到恢復患者機體各組織功能的作用,具有“治本”的效果。穴位貼敷作用于外在治療,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病灶位置的方式,提高治療的針對性,便于患兒腺樣體直接吸收藥物,減少藥物在患者機體內的代謝時間,保障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將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方式進行使用,通過內外相互作用,已達到對內“治本”,對外“治標”的協同作用,提高治療的效果。此次研究中,癥狀消失時間方面的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用自擬通竅湯治療,采用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方式進行治療的研究組患兒在經過治療后,咽喉不適、鼻塞、流涕、打鼾等癥狀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證明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腺樣體腫大,能夠顯著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癥狀快速消失。在對患兒的治療中,癥狀消失時間越短,病情和用藥對患兒造成的影響更小。此外,對用藥安全性及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相較于單用自擬通竅湯治療,采用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方式進行治療的研究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總滿意度(97.44%、100.00%)均高于對照組(79.49%、82.05%),證明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腺樣體腫大,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使患兒對治療的滿意度升高,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方式進行治療,通過內用藥及外敷方式進行共同作用,有效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在治療的過程中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用藥保障作用。本研究通過對照研究,為臨床治療腺樣體腫大患兒提供了有效的治療參考,以促進提高治療腺樣體腫大的效果及安全性。建議在對患兒用藥的過程中,應強化加減用藥的理念,以提高治療的個體針對性。
綜上所述,在對腺樣體腫大患兒的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應用自擬通竅湯聯合穴位貼敷方式進行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癥狀好轉時間縮短,患者對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的滿意度較高,值得在臨床治療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