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霞 席文娟 徐葉果 譚美春
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護理的核心能力之一[1]。近年來,醫療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患者對于被尊重、被關懷等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文護理理念逐漸影響護理行業趨勢[2]。護生作為護理行業儲備力量,其人文關懷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護理質量的發展[3]。因此,本研究通過調查南昌市高校不同特征的“護理專業大學生”(簡稱護生)人關懷能力水平現狀及影響因素,旨在為高校在開展人文護理教育提供參考。
2021年6月選取南昌市3所高校(江西科技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醫學院)438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3所院校均包含本、專科護生,且辦學類型、辦學條件、辦學環境方面均不相同。
本次調查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和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兩個部分。
(1)一般資料情況調查:包括性別、學歷層次、是否為班干部、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對專業的喜愛程度、人文知識來源等內容。
(2)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采用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該量表是由黃弋冰[4]編制,包括8個維度,即灌輸信念和希望(S1)、健康教育(S2)、人道利他價值觀(S3)、科學解決健康問題(S4)、協助滿足基本需求(S5)、提供良好環境(S6)、促進情感交流(S7)、幫助解除困難(S8),共45個條目。該量表理論模型由人性關懷能力(S1、S3)、人際關懷能力(S7、S8)、臨床關懷能力3個層面(S2、S4、S5、S6)構成。量表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計1~5分,其中10個條目采取反向計分,“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計5~1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其人文關懷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759。
調查問卷以電子問卷形式由各班級學委組織發放,發放前調查小組(各班級學委)統一問卷填寫要求,并對調查對象進行研究目的說明。問卷回收后,對單個問卷填寫時間小于5 min的問卷進行剔除。本次問卷共發放441份,回收有效問卷438份,有效率99.32%。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描述;計量資料中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不同特征護生護理人文關懷能力得分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護生人文關懷水平得分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護生人文知識來源主要包括在校期間的相關人文課程、閱讀相關書籍、醫院相關培訓等。護生認為學習過的人文課程主要包括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人際溝通、思想政治類課程等,見表1。

表1 護生人文關懷知識來源比例
438名護生護理人文關懷能力總得分為173.46±19.24分,見表2。

表2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情況(分)
不同學歷層次、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對專業的喜愛程度、從事護理工作的意愿、對專業的喜愛程度;是否為貧因生、接受過護理人文關懷相關培訓(如講座、培訓)、人文關懷學習對今后發展有重要影響、聽過“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醫學人文”等相關概念的得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擔任班干部、參加過社團活動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比較
以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評估量表總得分作為因變量,以學歷層次、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對專業的喜歡程度、從事護理工作的意愿、是否聽過“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醫學人文”等相關概念、對今后的發展是否有重要影響、是否接受過護理人文關懷的培訓(如講座、培訓)5個條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表見表4。結果顯示,學歷層次、專業喜愛程度、是否聽過“人文關懷”“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醫學人文”等相關概念、人文關懷對今后的發展是否有重要影響是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因素,詳見表5。

表4 變量賦值表

表5 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調查438名南昌市高校護生的結果顯示,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水平得分為173.46±19.24分,低于呂巖巖等[5]的調查結果,尚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得分存在一定差異。調查發現,護生人文知識來源最主要是校內人文類課程(占比89.47%),護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了一定的人文關懷知識,然而大多數護生在校期間社會關系較簡單,接觸不同狀態的醫療患者、服務對象的機會極少,不能有效將人文知識進行運用與實踐,導致整體人文關懷能力水平并不高,且人際關懷能力、臨床關懷能力部分維度能力較弱。因此,高校可結合自身已有學科特點,凝練人文課程內容、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如對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人際溝通、思想政治類課程、護理禮儀等人文課程進行相互滲透、融合內容,并增設案例導入、情景演練、個案研究等實際操作項目。同時,在實習、見習項目中增加人文素養能力考核指標,將其作為護生評優評先、專業競賽、雙創競賽等人員選拔的評價指標。多方位地提供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引導護生提高人際關懷能力和臨床關懷能力。
3.2.1 專業喜愛程度 結果顯示,護生專業選擇為“自主自愿”的比例為44.3%,對專業表示“非常喜愛”占10.7%。相關研究[6]表明,護生對護理職業社會地位、工作強度、工資待遇的滿意度偏低,導致護生學習興趣、動力不足,降低了護生對專業的喜愛程度。研究結果顯示,“非常喜歡”護理專業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水平得分為184.13±20.08分,高于整體水平,說明護生對專業喜愛程度越高,其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越高,與呂貞囡等[7]、韓月等[8]研究結果一致。筆者認為,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應注重對學生多元文化能力的培養[9],專業教師授業時不忘傳道,教學中應引導護生客觀、真實、理性地對待護理的歷史源流、專業趨勢、行業現狀及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課堂融入護生職業認同感、專業信念教育。同時,建議通過增設藝術文學、音樂治療、舞蹈康復、氣功理療、中醫熱敏灸等人文課程,豐富護生自主選擇的課程類別,增加學科趣味性,提高學生專業喜愛度。
3.2.2 學歷 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層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較專科層次護生低,人文關懷能力得分為170.98±17.88分,與張金華等[10]研究結果相似,表明本科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亟待提高。其原因如下:①部分高校在本科護理專業培養方案設計上,并未將人文類課程列為主干課程[11],課程設置方面還相對比較保守[10],且人文課程學時少[1,12-13]、課程內容重疊、教授方式缺乏新意、課程考核形式大于內涵。②筆者在與本科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本科護生對專業主干課、專業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考研等方面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對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等人文類課程的學習重要性缺乏關注。本科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筆者認為,本科護理培養目標應擴充護理人文素養內容,在本科護生重視的專業主干課、證書培訓、英語通識課等課程中積極開展以護理人文素養培育為目的的“課程思政”改革,使人文素養課、專業課、思政課等同向同行,協同育人[11],全面提高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整體水平。
3.2.3 人文知識 研究結果顯示,認為“很清楚”人文相關概念的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最高,具體得分178.70±20.58分,且認知程度越低,得分越低。其原因可能是護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人際溝通、思想政治類課程、護理禮儀等課程的學習接觸了人文知識,通過閱讀相關書籍、醫院相關培訓、網絡、人文講座等方式了解了人文護理實踐的意義后,能將人文關懷作為自身護理實踐的信念,繼而賤行人文關懷。鑒于此,筆者建議在開發人文課程時,可與現有的人文類學科(如文化與傳媒類、藝術類、人工智能類、中醫康復類、心理類、思想政治類等)進行合作開發人文課程,鼓勵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結合自身科研特長開設人文選修課,提供多樣化的人文社科類課程供護生選擇。
3.2.4 個人發展 結果顯示,護生認為人文關懷學習對今后發展“很有”重要影響,其人文關懷能力得分為178.29±18.76分。筆者認為,護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抱有良好憧憬與期待,重視護理專業價值和個人職業形象的實現,堅信人文關懷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就會從態度、行為上不斷地去加強自身人性關懷、人際關懷和臨床關懷的能力,以期使自己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型護理人才。據此,護理人文教育應連貫校內、臨床兩個學習階段,從環境熏陶、榜樣激勵、教師引導三方面,借助專業教師、輔導員、臨床帶教三線教師力量,圍繞人文知識傳授和護理價值引領兩大主題開展護生理想信念教育[14]、職業情感培養和人文關懷能力培養,樹立其職業理想[15],成就其精彩職業生涯。
本次調查南昌市3所高校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處于中等水平,能力亟待提升。我國護理人文教育起步較晚[16],護理人文關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系統化的過程。護理教育同人們應首先從教學理念上重視護理人文關懷;其次,教學技巧上應通過科學化的課程設置、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巧妙滲透地融入課程思政開展人文關懷教學實踐;同時,護生管理上應協同專業課老師、輔導員、臨床老師三條線在護生整個大學生涯中滲透人文關懷影響,分階段、多措施并舉地提高護理人文教育質量、提升護生人文關懷水平。本研究僅對南昌市3所高校(江西科技學院、江西中醫藥大學、南昌醫學院)護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可開展多中心調查,進一步了解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水平,為高校開展人文護理教育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