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洋 丁忠華
(1.臺華高新染整(嘉興)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11;2.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11)
中國作為一個紡織品制造大國,國際紡織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提高了紡織品企業的采購以及生產成本。在此國際形勢下,企業為了保證客戶的利益,壓縮企業的整體利潤,這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然而作為企業只有勇于面對困難,善于利用機遇,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實現銷售的逆增長,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競爭力和發展力。
近年來,紡織品行業的原材料面對新的世界經濟發展環境,其各種原材料的價格在不斷攀升,尤其是紡織品行業中常用到的棉紗以及短纖等原材料的價格在一路上漲。為了更好的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這就需要深入的挖掘其上漲的具體原因。首先,社會經濟大環境影響。在全球市場經濟萎靡的情況下,國際物流價格也在增長,紡織品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不斷上升,致使原材料整體價格上漲。然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了紡織品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增加了對紡織原材料的需求,致使各類原材料銷售緊俏。由相關數據可知,各類紡織行業的企業訂單增多,紡織行業在不斷回暖。中國紡織品行業的出口增量明顯,這也就明顯帶動了紡織原材料的上漲。其次,國內的棉花種植面積在不斷減少。我國很多棉花種植地區,因為棉花銷售價格偏低,導致棉農的種植熱情不高,這種情況下使得棉花種植面積嚴重縮小,從而使得棉花量少,導致價格上漲。同時棉花種植與氣候有著緊密的聯系,因為氣候不穩定造成棉花減產等都會出現棉花價格上漲的情況。再次,國際紡織品原材料的上漲。依然以棉花為例,國外棉花出口大國像是印度以及美國等國家,因為棉花的現貨減少,使得全球的棉花價格都十分堅挺。最后,資本運作的影響。紡織品原材料的上漲也會與社會中大量資金進入到原材料市場有著重要關系,資本的運作會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并且在一段時間內使得原材料整體價格居高不下。不良的資金投機炒作對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有著重要的 影響。
由以上內容可知,紡織品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多種多樣。然而價格的上漲給紡織品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為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原材料的漲價使得企業在接單過程中壓力巨大。目前我國很多紡織品企業的訂單也相對充足,但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不穩定會使得企業在接單中較為謹慎,很多企業因為價格上漲過后使得其不愿進行大量囤貨,這就導致企業不能應對一些生產時間比較緊張的訂單;另外價格上漲過快,使得很多企業剛按照當時價格接收訂單,第二天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為了避免客戶利益受損,只能選擇自降利潤還會耽誤訂單交付期。以上這些情況都使得紡織品企業在接單方面比較謹慎。還有的企業在原材料上漲的過程中只選擇接收一些小單或者是短單,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工廠的生產周期,促使企業運行成本增加,降低企業的整體利益。其二,整體原材料緊俏,使得企業在采購中較為困難,導致其庫存儲備不足。以原材料中的棉花為例。棉花因為種植面積減少或者是因為氣候等原因導致棉花產量減少,供需失衡就會使得棉花價格出現波動。比如:現階段我國對于高質量的棉花有著較大的需求量,但是因為相應的棉花供應不足,企業的庫存減少,尤其一些小型紡織品企業幾乎沒有高質量的棉花儲備,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在有訂單且有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因為缺乏相應的原材料導致訂單流失,這對于企業的規模性穩定生產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其三,國內外的政策對于紡織品的發展影響。很多情況下價格的上漲與國際市場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像是原材料的進口配額問題,很多時候進口的配額數量較少,并且還伴隨這發放不及時的情況,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另外就是人民幣在國際環境中的變化,會間接削弱紡織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出現,這對于企業而言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價格的上漲就會促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進行不斷進行創新和優化,從而促進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理,紡織品行業在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就需要從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和優化,從而加強企業在原材料上漲的市場環境中能夠保持良好的競爭力。
目前,紡織行業中眾多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供需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紡織品企業都出現了惜售的現象,單純依靠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難以實現短期內的價格穩定,這就需要借助于政策等相關措施進行調控,以實現紡織品原材料價格的穩定回落。比如:我國相關政府可以提高原材料的配額發放,增加國家自身的原材料的儲備,在必要的時候放進市場實現價格調控目的。另外還要嚴厲打擊非法的原材料價格操控,禁止進行資本控制原材料價格,擾亂市場的正常運行。作為紡織品行業的龍頭企業要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積極配合相關政府做好原材料的價格管控措施。將原材料價格管控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進行科學有效的結合,從而實現紡織品原材料價格的整體穩定健康發展,從而為紡織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還要在原材料的源頭進行管控。在紡織業中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其中天然纖維就包含了常見的棉、毛、絲、麻。另外還有化學纖維又分為再生纖維和合成纖維,主要是利用物理和化學方式對原材料進行再加工制作。其中天然纖維中的棉這種原材料的源頭就是棉花,為了實現棉花的價格穩定,政府可以通過政策鼓勵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進行棉花種植,通過增加棉農的收入提高棉農的種植積極性,從而提高棉花產量,為實現棉花供需平衡提供基礎。同時為了提高棉花的種植質量,當地政府要為農民開展專業的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科學有效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從而增強棉花的種植質量以及產量。通過多種方式從源頭管控原材料價格。另外,天然纖維中的毛多數是指羊毛。羊毛本身就可重復生長利用的資源。政府可以引導養殖戶開展羊群養殖,通過上門收購羊毛等方式鼓勵養殖戶進行羊毛的收集和定期修建,從而為紡織品行業的羊毛需求提供保障。因此,只有從多個方面制定原材料的調控政策,才能有效實現原材料價格的有效管控,從而促進紡織品原材料價格的穩定,從根本上為紡織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基礎。
在我國紡織品制造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單純依靠國內的原材料供給難以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這就需要我們要將眼光放到國外,通過進口紡織品原材料的方式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目前我國每年的分配給紡織品行業的今后配額相對較少,企業在進口相關原材料過程中出現量小難以維持生產需求的情況。另外我國在進行原材料的進口配額發放中不及時,這就導致很多企業不能及時把握原材料的價格低洼區域,從而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生產效率,縮小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為了滿足企業在原材料進口過程中實現利潤的增長,就需要國家相關的進出口部門要從紡織品行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結合紡織品企業的相關人員,制定短期以及長期的原材料進口目標。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原材料進口目標,準時發放原材料的進口配額,便于企業能夠順暢在國外進行原材料的采購。另外相關部門要建立靈活的配額申請以及備案制度,便于企業能夠在原材料價格變動的關鍵時刻進行科學有效的采購,從而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比如:相關的政府部門可以定期邀請紡織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管理人員就原材料的進口采購問題進行商討,從而根據企業現階段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進口配額。同時將按照大中小不同企業規模分配相應的原材料進口配額,以促進紡織品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避免部分企業在行業中出現壟斷現象,從而影響原材料價格的長久穩定和行業的發展。另外,進出口要取消相應的關稅,以促進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能夠穩定健康的發展,結合我國的人員資源優勢,擴大紡織行業的利潤,減少價格上漲對行業發展的不利影響。利用進口原材料的方式彌補我國紡織品原材料的供應不足問題,從而提高我國紡織品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保證。
為了更好的穩定紡織品的原材料價格,就需要企業要拓寬原材料的采購渠道,積極與國內外原材料的供應商進行產能合作。通過有效利用原材料的期貨市場提高對原材料價格的控制能力。同時鼓勵紡織業中有能力的企業要積極合理的應用期貨以及期權等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幫助企業更好的應用原材料價格波動。像通過科學的套期實現原材料的保值,還可以運用多種貨幣來進行階段或者是鎖匯等操作來降低外匯風險,從而實現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因為原材料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另外,紡織品行業中的企業要緊密關注紡織原材料的價格變化,從而制定靈活的采購以及產品價格。我們仍以原材料中的棉花為例。紡織品的企業要隨時關注當地棉花協會所發布的相關信息以及政策變化,同時也要關注國際市場中棉花的價格變化,另外也要關注客戶對于棉花價格變化的反應,以便于能夠及時開展相應的生產和價格調整,科學進行棉花原材料的采購和儲備,從而提升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實力。只有不斷完善紡織產品的定價體系,才能幫助企業更加靈活的應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為企業在價格上漲中獲得利潤,抓住企業的發展機遇,從而幫助企業在原材料上漲的科學經營中實現逆勢增長。比如:企業可以根據以往原材料的價格進行數據分析,為相關紡織產品的定價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在此基礎上調整并完善產品定價的過程以及內容,促使其價格體系更加完整,從而不斷增強企業的運營能力,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以及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幫助企業將困難轉變成機遇,將困境轉變成逆風翻盤的機會,促進企業的長期健康 發展。
原材料上漲直接導致紡織品的成本上升,從而使得紡織品產品的價格上漲。為了降低原材料上漲對產品成本的影響,紡織品行業的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管理效率,創新生產技術增強原材料利用率等多種方式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對紡織產品價格的影響。創新生產技術是企業環節成本壓力的重要途徑,企業利用數字化以及智能化的生產方式,不僅能夠降低人為操作帶來的失誤,同時還能提升生產效率,從而提升紡織產品的生產效率。另外企業也要積極的開發新產品以及新工藝和新技術,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來增強本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了使得原材料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紡織品的企業要開展循環經濟模式,通過合理運用原材料提升使用率,并將可利用的廢棄原材料進行科學的收集和再利用,提升企業的總和產能,減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費,促使企業能夠得以長足發展。還要通過加強企業管理以及產品運輸等方面進行成本管控,從多個方面降低紡織產品價格,對沖原材料的上漲。比如:紡織品企業可以通過優化企業內部人員管理,增強各個崗位人員的綜合業務和技能水平,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建立企業內部的技術和產品創新部門,鼓勵員工要不斷進取開展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縮短紡織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使得技術、工藝以及產品做到行業中的領先水平,從而提高企業自身對產品的定價權。企業還要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定期組織不同崗位的員工學習先進的技術,不斷提升員工的綜合技術水平,為最大化原材料價值奠定基礎。總之,紡織企業在面對原材料的漲價中,只有不斷的進行創新以及提升產品的檔次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不僅要將眼光放在產品的生產上,還要開展自主品牌的研發,實現規模化以及專業化的發展方向。比如:很多生產家紡用品的廠家都在積極的創建自主品牌,其產品更新較快,能夠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有的廠家還在銷售方式上進行轉變。像是有的廠家會直接選擇線上直播賣貨實現從廠家直接到用戶的快捷方式,從而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這樣也為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是一項一舉雙的銷售方式。另外我國的紡織品企業不僅要在國內進行銷售,同時也要放眼國外,將中國紡織品制造業推向世界,通過積極的開拓國外紡織品市場,從而保持對紡織品的定價優勢,為企業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作為生產紡織產品的企業要積極的延伸產業鏈,提高對原材料上漲的應對能力。例如,有的企業就會直接與棉花種植地區簽訂合作意向,棉農不僅實現了訂單式種植,便于棉農在棉花收獲的時候可以直接進行售賣,從而保證棉農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能幫助企業減少在棉花市場高漲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從而減少企業的損失。
綜上所述,我國的紡織品行業在發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原材料漲價。但是因為原材料的漲價因素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辦法,促進紡織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作為紡織品的企業也要積極地進行內部改革,通過拓寬采購渠道,提升企業的管理以及技術、銷售等創新能力,從而削弱原材料上漲對紡織產品價格的影響,使得紡織品價格能夠控制在一個相對健康的波動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