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粉 申 建
(1.昆明市東川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市東川區工業和科技信息化局,云南 昆明 650000)
農村經濟發展是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提升農村經濟水平,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立特色化鄉村產業才能讓廣大農村乘上世界發展快車并進一步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靠攏。在參與回鄉規劃鄉村振興調研中發現,基層人才短缺是制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問題。從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求層面來講,當前鄉村基層人才結構、人才規模等尚無法滿足較大的鄉村建設需求,因此我國在未來鄉村發展過程中,將更加重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提升人才隊伍規模,也要增加鄉村人才的吸引力。為達成鄉村振興戰略中關于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的目標,必須在當前工作需求下進一步加強鄉村基層人才建設工作,保障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科學穩定推進。
當前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對農村經濟建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相應的基層管理干部缺乏創新精神,在政策執行落實過程中固守舊規、循規蹈矩導致相關地區錯失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機遇,這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當前鄉村建設發展過程中急需大量創新型人才,當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基層干部加入農村建設發展工作之中,才能進一步發揮地區特色優勢,瞄準前沿產業,提升經濟效益。此外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不論是種植業、養殖業還是其他新型農業經濟項目在經營運行過程中都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持。種植業發展需要具有病蟲害防治技能的農技人員,養殖業發展也需要具備獸醫專業知識的技能型人才。此外包括鄉村基礎教育,鄉村文化傳承等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也都需要相當一部分技能型人才。此外,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大量新型職業農民,這些農民有別于傳統意義上文化層次較低、專業技能掌握程度較差的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往往掌握農業生產專業技能,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農業經濟經營資源資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急需的人才。由于農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人才需求量相對較大,需要的人才種類也比較多,因此在當前鄉村基層人才隊伍較為薄弱的情況下,想要妥善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明確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結合實際需求,壯大基層人才隊伍。
在國家充分重視鄉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前提下,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鄉村人才建設的扶持政策,不同地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結合黨中央相關精神、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拓展基層人才隊伍、提升基層人才隊伍質量的推動性政策。環顧我國農村建設發展情況可以了解到,各地區雖然發展方向和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卻有著統一的基調,這說明當前鄉村基層人才短缺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推動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是保障鄉村全方位現代化發展的普適性策略。雖然當前各地均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人才培養計劃,但在相關工作實際落實過程中仍存在較大阻力。當前鄉村基層人才不利局面并非一朝一夕所致,在較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村建設發展速度較慢,加之工作生活基礎條件較差,所以農村人才吸引力嚴重不足,而多數群體對于農村狀況的認知一時難以改變,這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造成了一定影響。
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人才規模相對較小。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速率不斷加快,這也導致我國農村人口總量有所下降,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在各項優勢之下,許多農村人口流向城市。有數據調查研究顯示,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超八成,當前農村人口在我國總人口中的占比跌落至四成左右,而且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下降,農村人口基數下降是導致當前鄉村基層人才隊伍規模不足的重要原因。此外,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的人才種類相對較多,但多數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回鄉建設意愿相對較低,甚至一些與農村建設發展對口的專業人才,回鄉就業也是其最后選擇。最后在當前農村常住人口中擁有相應專業技能的人群比例相對較小,絕大多數農村常住居民對于農業技術和經濟建設發展認知度仍舊較低。
在鄉村建設發展過程中,受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影響,城市就業生活條件和長期發展機遇普遍優于農村,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年輕一代農村居民在完成學業后選擇留在城市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城鄉人才流向失衡的情況比較嚴重。學歷層次相對較高的年輕農村居民多數流向城市,導致鄉村基層人才后備力量嚴重短缺,很多鄉村基層管理干部年齡相對較大,不僅經歷方面不及年輕人,而且在專業水平上也相對較差。雖然每年有相當一部分高水平人才進入鄉村參與建設工作,但其中多數人在一定任期后,仍會選擇離鄉返城,不少農村地區其基層人才數量隨時間推移波動較大,這種情況正是由于鄉村基層人才外流所致。此外,多數農村地區基層人才待遇相對較低,這極大的削弱了各類專項人才建設鄉村的熱情,橫向對比各種條件后多數人才會選擇城市生活。
當前農村基層人才相對緊缺,為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妥善實施,要采取相應的人才引進措施,通過外部人才補充來保障鄉村各項基礎建設工作正常開展。但是從目前鄉村人才引進整體情況來看,不僅引進的人才數量相對較少,而且留鄉工作周期也相對較短,這說明當前鄉村人才引進機制仍不完善。很多地區雖然依托相應的特色產業開展人才引進工作,但是其對于人才未來發展空間規劃不足,相關工作只能在短期內滿足人才發展要求。而且很多地區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重視程度不足,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僅重視各項產業的經濟效益,沒有切實滿足人才在生活工作方面的需求,忽視人才決定產業效益,忽視人才對于各產業效益的重要影響。從鄉村基層管理人才的引進機制來看,不僅薪資待遇相對較低,而且工作量大、工作繁雜,引進的青年人才基本都用于從事黨務等基礎工作,沒有為人才提供合適的發展空間、不重視人才資源的留存,這些都是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的表現。
為了提升鄉村基層人才數量,很多地區都在大力推進鄉村人才培養工作,想要采取人才自產自銷的形式,擺脫或降低對外部人才引進的依賴,從目前鄉村人才培養整體情況來看,很多地區并未結合自身人才需求,采取科學的培訓工作。舉例來講,不同地區其人才需求方向差異較大,但很多地區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前瞻性,在某類型人才需求已經十分迫切時才開始著手開展人才培訓工作,如:需要發展電子商務,才培訓電商人才、需要發展文化旅游業才來尋找文化傳承人等,而這類人才培養需要一定周期,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此外,部分地區鄉村人才培養內容與實際需求并不相符,人才培養工作流于表面,接到相應的人才培養政策要求后,不考慮自身實際人才需求,只針對熱門培養方向開設培訓課程,這導致大量接受專業培訓的人員在結業后無用武之地。鄉村人才培養是鄉村基層人才發展的重要策略,但培養工作與實際需求脫節仍是擺在人才培養工作上的重要問題。
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明確自身優勢,只有充分借助先天優勢,才能在更短時間內取得更好的經濟建設成果。更好的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不僅能夠吸引大量專業技術人才,而且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能吸引較多基層管理人才,但從目前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地區自我認識不準確,沒能抓住當地優勢特色,這導致其特色產業發展較差,缺乏特色產業,意味著相關地區發展前景不明確,相關地區人才吸引力自然較低。
想要進一步擴大鄉村人才隊伍規模,首先就要重視鄉村人口保留,只有鄉村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保障鄉村人才隊伍規模,尤其是年輕一代鄉村人口,應為其創造良好的回鄉背景,進一步增多外出求學畢業后回鄉建設的人口數量。此外在人才引進方面要注意提升農業農村吸引力,做好相應的基礎建設和宣傳工作,重點展示人才引進過程中的本地亮點,打造特色項目吸引人才加入。此外想要擴大人才隊伍規模,一定要注意廣開引才渠道,不能單純依靠政府相應的引才項目,要結合自身人才需求根據相應的人才政策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引進方案。在人才引進過程中采取多種手段并行的模式,以鄉土之情、親情、友情等從情感角度提高人才引進成功率,從待遇條件、鄉村當前建設情況、未來良好發展前景等經濟待遇角度提升地區人才拓展人才引進范圍。
促進人才回流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當前鄉村基層人才短缺與鄉村人才流失量較大有關,在促進人才回流的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本地人才需求情況,從多方向促進多種類型人才回鄉就業。一方面要進一步保障外出務工的鄉村優勢,勞動力能夠以鄉村家園為主,進城打工為輔,改善鄉村人口狀態,增加鄉村人才后備力量。另外應注意為應用型人才以及退伍軍人等提供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提高其回鄉創業就業意愿,促進人才回流。另一方面應重點調整從外回流的人才待遇政策,對于能夠將外部優勢技術、優勢產業、優勢技能帶回鄉村,促進鄉村經濟生態等方面建設的要給予良好的就業環境和相應的政策補助。對于從鄉村走出的應用型人才應與其保持積極聯系,了解其回鄉創業就業的可能性并介紹當前鄉村優勢創業政策和就業崗位。
在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的過程中,應重視兩方面問題,一是如何吸引人才返鄉,二是如何保障返鄉創業就業基層人才能夠長期留存。從吸引人才返鄉方面看,因為返鄉創業就業人員制定良好的政策保障,包括創業過程中的各項扶持政策以及鄉村基層就業方面的生活保障。針對本地籍貫在外人才進行分類梳理,針對青年人才開展“鄉村振興好青年”人才引進工作,從回鄉就業創業保障承諾再到家人的統籌幫扶安排,從多角度消除在外人才的回鄉顧慮。針對其他人才,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制訂以“認可人才價值”為導向的相關機制,表達對在外人才的認同感,為其構建美好的回鄉就業創業藍圖,以感情牌、發展牌為主,以相應的人才引進機制幫助在外人才認識到回鄉就業創業的優勢。另外,制訂相應的人才引進機制,應以本地區人才結構為基礎,分析當前緊缺的人才類型,在人才引進機制制定過程中,明確重點引進的人才方向,面向社會各界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最大限度健全鄉村基層人才類型。
在人才培養方面應重視制訂相應的人才培育機制,逐漸完善區域內的人才培育體系,以政府政策為核心,通過各地區支援的科研院所、有相應建設投資意愿的企業以及鄉村居民來構建相應的協同培養模式。根據地區緊缺人才情況及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應進一步健全周邊縣市的中職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將其辦學目標設定為幫助家鄉培育基層人才。在鄉鎮內組織開辦相應的培訓學習班,重視培訓內容的研究設定,以涉農專業技術為核心,結合地區產業發展情況保障培訓知識的實用性。在進行人才培養工作前,應對本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入調查,了解當前農村普通居民急需的種植養殖或經營專業知識,采取分組分批培訓的形式來保障培養的有效性。有意愿進行投資的企業可根據本地區投資建設的用人需求開展專項技能培訓,既幫助鄉村提升人才素質,同時也在培訓后滿足其就業創收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之下具有本地特色的相關產業是匯聚各方人才,提升基層人才隊伍質量的重要策略。目前來看,不同地區企業,自然生態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各不相同,比較常見的農村特色產業,包括生態旅游業、生態經濟林業、自然養殖業、有機種植業等。發展特色產業需要較為完善的調研工作,并非有相關自然資源就能夠保障其未來發展態勢,在敲定具體發展項目之前,應充分針對本地自然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情況、周邊地區相同產業配置等問題進行充分研究,既要切實利用本地區優勢發展資源,同時也要保障相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有良好的配套基礎。只要保障相應的特色產業,適合于鄉村生態及經濟發展的產業必然為鄉村帶來較大的人才吸引力。一項科學穩定的鄉村特色產業其既能夠吸引鄉村基層管理干部來鄉就職,而且能夠創造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就業崗位,因此發展特色產業是匯聚各方人才,提升基層人才質量的關鍵策略。
加強鄉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現代化發展是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鄉村當前基層人才隊伍現狀及推動鄉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及鄉村整體發展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