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飛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在讀研究生
指導老師:劉霞 天津科技大學省部共建食物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食品包裝是食品的外衣,不僅能刺激消費行為,還能夠保護食品——讓食品在離開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過程中,避免被外來因素損害,方便消費者食用。傳統、常見的食品包裝形式有罐、瓶、包、袋、卷、盒、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塑料、塑封、泡沫塑料、新印刷技術的發展,使食品包裝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很多更為人性化的食品包裝方式面世,大大提高了生活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進入21 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包裝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部分產品融合了VR(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技術、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技術、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功能,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產品品質保障,提高消費者生活的便利性,還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趣味性。
兒童的好奇心強,面對花花綠綠的瓶瓶罐罐時,很可能會想打開它們,看看里面是不是糖果或玩具。更讓人擔心的是,孩子們有時難以區分糖果和藥品,可能因此誤飲退燒藥、漱口水,發生危險。針對這種情況,1967年,兒科醫生布勞爾特、醫療器械制造企業ILT 集團的創始人彼得·赫奇威克,共同開發了防兒童開啟的壓旋式瓶蓋。
壓旋式瓶蓋顧名思義,使用者需要先按壓瓶蓋,再進行旋轉才能將其打開。這種壓旋式瓶蓋,通常是以聚丙烯注塑的內蓋和外蓋疊合制成,其內蓋外蓋上有一一對應的凹塊和凸塊。消費者在開啟瓶蓋時,首先需要將外蓋內蓋壓緊,使瓶蓋上的凹凸塊緊密貼合,嵌在一起,然后同時轉動,才可以打開瓶蓋。需要旋緊瓶蓋時,只需按照正常方式將瓶蓋套上瓶口旋緊即可。
這種壓旋式瓶蓋多被應用于藥物和保健品。例如,很多人家中常備的兒童退燒藥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美林(布洛芬) ,如果被兒童誤服,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這類藥物配有壓旋式瓶蓋,能夠大大降低兒童誤食的危險,可謂是“熊孩子保護盾”。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瓶蓋“防”不了年紀稍大的機靈的小朋友,家長務必要注意藥品的存放位置,不可掉以輕心。
不知您是否有飲用過期牛奶的經歷。如果沒有留意保質期,而飲用變質的牛奶或其他飲品,很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一款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智能牛奶包裝解決了這一問題。
運用這種包裝的牛奶在剛生產上市時,包裝上的“Milk”(牛奶)這個單詞是藍色的,且十分清晰。隨著時間的推移,字母藍色的一部分會發生變化,單詞“Milk”會隨著有效期的臨近逐漸變成“ill”(生?。W帜浮癕”的全部和字母“K”的一部分消失,包裝盒上只留下一個清晰可見的“ill”。這說明牛奶已經超過了保質期——牛奶變質了,應該被處理掉。
該包裝通過指示標簽技術,實現了牛奶新鮮度改變的可視化。指示標簽由特定的指示劑和基質膜組成。當牛奶中的微生物生長并伴隨產生還原性物質時,還原性物質會與指示標簽產生化學反應,令指示標簽的字母顏色發生改變。
2017年,農夫山泉與網易云音樂進行跨界合作,將礦泉水瓶身處原本的“山水圖”,設計為“黑膠唱片”圖形。當用戶用手機掃描黑膠唱片圖案后,手機界面會變成星空,用手敲擊星星就會彈出隨機音樂,還可跳轉至對應的歌單。
該設計將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技術與智能包裝技術相結合。AR 技術可以將包裝商品的信息進行三維化展示,將食品外包裝上的信息從2D 升級到3D 立體形式,并融合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讓消費者更全面地了解商品,甚至是實現聽音樂、看視頻等智能功能,使消費變得更有趣。
目前不少商品運用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包裝。消費者只需打開智能手機的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信)功能,將手機接近包裝盒表面,便可以讀取商品信息。
與傳統條形碼技術相比,RFID 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人力和物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條形碼印刷上去之后就無法更改,RFID 標簽則可以重復新增、修改、刪除其中的數據,方便信息更新。傳統條形碼的載體是紙張,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較強的抵抗性。由于RFID 承載的是電子式信息,其數據內容可經由密碼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變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