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花
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放射影像科,江西贛州 341000
子宮肉瘤是一種早期癥狀隱匿的子宮惡性病變,本病發病率較低但危害性極強,受子宮肉瘤惡性程度較高、反復性較強、早期診斷困難等的綜合影響,患者的5年生存率平均僅為20%~30%。病理檢查是臨床診斷子宮肉瘤的金標準,但子宮活組織病理取樣位置隱私性強且存在創傷,因此臨床檢查者接受度較低,使得其難以成為子宮肉瘤的常規篩查診斷方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空間結構顯像效果好、層面外干擾小、掃描方位多等優勢,在動態增強掃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DCE)、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DWI)等技術的加持下還能對子宮腫瘤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提高診斷準確率?;诖?,本研究探討DCE-MRI聯合DWI-MRI診斷子宮肉瘤的臨床價值,旨在為子宮肉瘤的早期診斷提高方法借鑒。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1年12月贛州市婦幼保健院的26例子宮肉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另選取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同期29例變性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檢查與手術治療,并最終經手術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其中子宮肉瘤患者年齡22~78歲,平均(47.62± 5.59)歲;體重指數20~29 kg/m,平均(24.13±3.26)kg/m;腫瘤直徑1.5~3.5 cm,平均(2.15±0.33)cm。變性子宮肌瘤患者年齡37~66歲,平均(47.90±5.79)歲;體重指數19~28 kg/m,平均(24.01±3.35)kg/m;腫瘤直徑1.7~ 3.8 cm,平均(2.30±0.41)cm。子宮肉瘤與變性子宮肌瘤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贛州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倫審臨第4號)。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子宮肉瘤或變性子宮肌瘤診斷標準;②患者術前均接受超聲、DCE-MRI及DWI-MRI檢查;③患者在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手術治療與病理檢查;④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清晰。排除標準:①合并失控性出血者;②合并生殖系急慢性感染者;③合并嚴重內分泌疾病者。
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常規彩超檢查及MRI檢查:①超聲檢查:陰道彩超,采用彩色超聲診斷系統(美國GE公司,E10型)對受檢者盆腔進行掃描,探頭頻率7.0~12.0 MHz,應重點對受檢者子宮肌層連續性、子宮形態、子宮內回聲、子宮內膜形態、子宮內膜厚度、膀胱壁等進行掃描檢查,并疊加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子宮血流情況進行詳細觀察。②MRI檢查:患者取仰臥位,配腹部聯合相控陣線圈,采用1.5 T MRI掃描儀(GE公司)對患者盆腔子宮區域進行多方位掃描,先行MRI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序列掃描,參數設置:T1WITR500ms,TE12ms;T2WITR4800ms,TE 90 ms,層間距1 mm,層厚4 mm,矩陣256×256,視野40 cm×40 cm;DWI b=0、800 s/mm,TR 3000~ 4000 ms,TE 60~70 ms,FOV 30 cm×30 cm,矩陣256× 256,層厚3 mm,層間距1 mm;前期掃描完成后行DCEMRI,選擇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快速注射釓噴酸葡胺(Gd-DTPA),劑量0.1 mmol/kg、速度3.0 ml/s;采用三維容積式內插法屏氣序列行多期掃描,參數設置:層間距0.8 mm,層厚4 mm,矩陣256×192,視野34 cm× 34 cm,翻轉角15°;動態掃描獲取圖像,然后采集延遲期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圖像;原始數據導入對比增強定量分析軟件(GE公司),選擇腫瘤實性成分最明顯區域(避開大血管、出血區、囊變及壞死區)為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取3次測量平均值繪制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并計算最大對比增強率(maximum 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MCER)、達峰時間(time to peak,TTP),同時結合DWI掃描數據計算表觀彌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③影像學診斷:所有患者的超聲及MRI掃描數據均由兩位專業醫師采用盲法閱片并共同作出影像學診斷,若遇分歧則由兩位醫師共同協商;本研究以患者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
比較子宮肉瘤與變性子宮肌瘤患者的MRI定量參數(ADC、MCER、TTP);分析超聲、MRI(DCE聯合DWI)診斷子宮肉瘤的漏誤診率及符合率,計算超聲與MRI診斷子宮肉瘤的靈敏度、特異度,建立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超聲與MRI診斷子宮肉瘤的效能并計算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

子宮肉瘤患者的MCER高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TTP短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ADC低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子宮肉瘤和變性子宮肌瘤患者MRI定量參數的比較(±s)
常規彩超診斷子宮肉瘤的符合率為70.91%(39/ 55)、漏診率為38.46%(10/26)、誤診率為20.69%(6/ 29);MRI(DCE聯合DWI)診斷子宮肉瘤的符合率為78.18%(43/55)、漏診率為19.23%(5/26)、誤診率為24.14%(7/29)(表2)。

表2 常規超聲與MRI診斷子宮肉瘤的結果
常規彩超診斷子宮肉瘤的靈敏度為61.54%(16/ 26),特異度為79.31%(23/29);MRI(DCE聯合DWI)診斷子宮肉瘤的靈敏度為80.77%(21/26),特異度為75.86%(22/29)。ROC曲線顯示,MRI(95%CI=0.845~0.926,AUC=0.911,約登指數=0.566)診斷子宮肉瘤的效能高于常規彩超(95%CI=0.881~0.927,AUC=0.898,約登指數=0.409)(表3,圖1)。

圖1 超聲與MRI診斷子宮肉瘤的ROC曲線

表3 超聲與MRI診斷子宮肉瘤的效能分析(%)
子宮肉瘤在臨床上較為罕見,約占子宮惡性腫瘤的2%~7%,其中又以宮體部肉瘤較為常見,占總體子宮肉瘤患者的90%以上,而宮頸部肉瘤占比低于10%。子宮肉瘤在人體淋巴細胞與血液循環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宮外轉移,所以治療極為不易,患者預后質量相對較差,因此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并進行針對性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F階段,我國子宮肉瘤臨床術前診斷率不足40%,患者疾病篩查意識薄弱、早期癥狀隱匿、易與子宮良性腫瘤混淆等因素均對子宮肉瘤的術前準確診斷帶來了不利影響。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高精度無創影像學診斷方式的臨床應用給子宮肉瘤的早期診斷帶來了技術支持。其中超聲具有價格低廉、可重復性好、無輻射、操作簡單、實質器官成像效果好等優勢,但超聲檢查易受腹內氣體偽影干擾,對于子宮肉瘤的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而MRI檢查對組織早期生物化學變化敏感性強于超聲,且不受氣體偽影干擾,利用DCE、DWI等技術還可對病變組織進行詳細探查分析,對子宮肉瘤的診斷價值較高。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選取易與子宮肉瘤混淆診斷的變性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照病例,分析常規彩超與DCE-MRI聯合DWI-MRI診斷子宮肉瘤的臨床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子宮肉瘤患者的MCER高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TTP短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ADC低于變性子宮肌瘤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DCE-MRI、DWI-MRI定量參數可為子宮肉瘤的診斷提供科學參考依據,這一結果與徐冬煜等的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還顯示,DCE-MRI聯合DWI-MRI診斷子宮肉瘤的靈敏度(80.77%)、特異度(75.86%)、符合率(78.18%)均高于常規彩超,且ROC曲線也顯示MRI(AUC=0.911)診斷子宮肉瘤的效能高于常規彩超(AUC=0.898),提示DCE-MRI聯合DWIMRI對診斷子宮肉瘤的準確率較高,對子宮肉瘤的術前篩查與診斷均具有重要價值。分析其原因,常規彩超主要是基于聲波的反射原理實現組織成像,因此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易受到層面外組織的干擾進而影響其診斷精度;而MRI是一種利用磁共振原理獲取組織圖像的斷層成像技術,MRI對人體軟組織具有極佳的顯像效果,而且可以提供清晰豐富的血流圖像,DCE、DWI等技術的應用更使得MRI可以對子宮腫瘤病灶進行定量參數分析,對于子宮肉瘤的診斷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DCE-MRI聯合DWI-MRI對子宮肉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結合MRI平掃可對病變組織進行定量參數分析,從而為子宮肉瘤的定性診斷提供科學參考依據,MRI操作簡單且敏感性好,可作為子宮肉瘤的術前診斷選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