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靜(江蘇: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
所謂思維能力,就是讓人們在觀察事物時更加科學、全面、客觀。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必要的,而學習數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對一道數學題,大多數學生會用保守的但計算量相對大的計算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學生會用更加簡潔的方法解題,解題快、用時少、效率高,就是因為這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這樣的邏輯思維應該面對全體學生,這樣,學生考試時也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試卷,留下時間檢查,提高試卷的準確度。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最直接的體現形式就是其在說話時會更嚴密準確,考慮事情會更加全面。
小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闊思維和發展智力的寶貴時期。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當數學教師的數學教育理念過于落后和片面時,就經常會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小學生做數學題時,教師往往只單純講解這道題的解題方式步驟,而忽視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及其做題時解題的思維能力,長此以往,學生遇到相似類型的題目,仍會缺乏解題思路,還是沒有真正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由于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雖然也有實用性,但卻無法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如果數學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會擾亂學生數理邏輯思維的基本訓練原則,從而無法對學生有效進行邏輯思維方法的培養,若處理不當,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學生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做更多的數學嘗試,逐漸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會得到提高。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尚沒有得到很好發展,教師如果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沒有明確的規劃,會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視野的擴大,阻礙其對數學的認知,最終限制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無法以最合適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學課程。
例如,某些數學教師為了減少自身工作量,只是簡單地利用電子課件或從網上下載的課件進行教學,沒有參考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隨機應變;有些教師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加上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些,都是影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成長的原因之一。教師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不正確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無法幫助學生實現解題思維的靈活轉換。如果教師用傳統的黑板教學法,則應教會小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通過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學習數學,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可以不斷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實踐作業,讓學生完全自主地解決問題,以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的本質之一是展示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對知識充滿好奇,從而吸收更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小學生相對活躍的天性讓他們很難長時間專注于某一特定點。所以,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思路,注重數學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往往無法自己獨立取得進步,但是許多數學教師經常忽視學生自主思維的發展,模塊化的數學課堂教學雖然讓學生較容易回答教師的問題,但是新穎性不足,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思維,從而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敏捷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很大阻礙。也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布置相當大的作業量,搞題海戰術,這種做法實在不可取。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層布置作業,靈活布置作業,科學布置作業,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對教學節奏把握得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速度,但是,即使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長時間對數學保持好奇心,也無法解決學生的思維定式問題。就學生個人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無法給自己帶來積極的反饋,會嚴重影響學習成果的獲得。
例如,五、六年級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穩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高年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可通過演繹與歸納等方式,讓學生逐漸掌握清晰的分析邏輯以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有一種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是分類與比較,這一思維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證明學生思維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新課程的重組大大改善了學生小組討論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互相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保護學生的個性化意識和想法的差異化。教師可以在學生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注意不同個體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應鼓勵學生對不同的問題類型進行分析以便更輕松地解決問題。通過適當的課后練習使他們能夠清楚地了解這些問題類型的主要特點成為學生討論的核心。另外,通過討論和思考優化思維使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理解別人的想法。
例如教師經常使用分類比較法改變學生的思維視角,在計算方法和小學應用題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意識使用分類比較方法,利用學術變革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開放的教學方式可以根據給定的分類信息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以進行分類來簡化計算方法,不斷學習和使用探索性教學法。學生可以展示對這些數學應用題進行分類和比較討論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在他們的生活中結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融入自身的思維方式,使用分類和比較解決問題。
小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需要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因為45 分鐘的數學課很難讓小學生一直保持精力充沛。無論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鼓勵學生向同齡人學習,都需要教師加強課堂教學鍛煉,保持高度的專注。心態的形成需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形成思維習慣的關鍵是要改善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教師可以長時間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方法來練習,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多種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習效率,養成思考的習慣。合理的作業準備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總結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讓學生能夠產生思維和認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建設者,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感,經常使用基于特定數學知識的推理和歸納使他們能夠運用邏輯思維解決現實世界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生課后思考題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客觀發展規律進行演繹推理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課堂教學的進展。而且利用課堂問題可以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業負擔相對較輕,因此,通過這些方法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用小學算法和相關定理設置理性思考題和在線練習題,可以讓教師以不同的方式繼續發展演繹歸納等思維方式。
在數學教學中,強化類的教學方法涉及很多邏輯思維,教師通常會總結相關知識,利用數學課堂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更適用泛化和抽象,大多數數學問題包含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的思維方式,只要掌握了相應的數學公式或規律,就可以將相關抽象問題形象化。泛化和抽象會使小學生的思維結構更加完整,教師可經常使用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抽象性。合理設計數學題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必須從教師的教導中學習這種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經驗,養成獨立思考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和指導引導學生解決各種創造性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個人數學知識的印象,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幫助。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習興趣,還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實例逐漸學會學習和思考問題,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通過簡單的數學題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教師要有不同的邏輯思維培養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訓練,以免陷入邏輯思維培養的誤區。學習知識不能死記硬背,在做題時就要養成邏輯思維能力,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構成一個知識體系,從而快速定位知識點。教師不能只在講授新的知識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在平時的作業講解中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培養。
總之,在解決小學數學問題時,鼓勵學生從小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更靈活地思考數學問題,利用已有的知識概念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為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應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采用觀察法等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更多培養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引導。新時代新要求,只有在教育上不斷創新,對教育理念不斷完善,養成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的人才。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課。所以,教師要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練運用在學校所學知識,實現教育的最本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