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輝(甘肅:玉門市鐵人希望小學)
具有創造性品質是現代人才的核心特征,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人才培養離不開學校,學校的發展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對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升其數學素養有很大幫助。而這種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引導、鼓勵學生勤動腦、多動手,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主人翁”作用,對于能激發學生興奮點的問題適時引導,要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其想辦法找到突破口。針對一些難點如數學概念的總結,教師要善于引導,變枯燥為生動有趣,問題提出后,讓其獨立思考,不能因某些內容稍難,便先入為主直接講授,幫學生解決。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會讓學生養成一種依賴和懶惰的心理,不利于其學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巧引妙啟,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索,教師適時點撥即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
小學應用題的學習實際上是以語言理解為基礎,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運用多種數學元素促進學生創造性品質形成的有效集合體。而科學課程更貼近學生實際,強調科學探究精神,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科學課元素,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度較小的應用題,為學困生量身定制,即口頭列式,說明理由,口算結果。如:圖圖家1月份使用生活天然氣,已經用了4/5,還剩20立方米,問圖圖家一共購買了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氣?口頭答題即從已知條件入手,推斷出結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后進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這對學生創造性品質的形成是十分有幫助的。
即找出應用題中缺少的已知條件并補充完善。如:小美家七月份家庭支出為300 元,由于疫情原因,比原計劃少了1/6,小美家七月份計劃支出多少元?分析題意,首先找出關鍵句,即比原計劃少了1/6,然后補充缺少的必要條件進行擴題,即七月份支出比原計劃少了支出總量的1/6,因而確定計劃支出總量為本題的單位“1”,七月份實際支出是支出總量的(1-1/6)。通過對題目變式,找出隱含條件,使題目主干更加清晰,學生們個個爭先都想親自動手嘗試,品嘗到了自己動手解決“絆腳石”的喜悅。學生一旦喜歡上成功這種感覺,就再也擋不住他們探求真理、邁向成功的步伐。
即把應用題中多余的部分省去,使之變為普通的列式計算的題目。如:學校組織全校學生注射新冠疫苗,截至周二,已注射了全校的3/4,還有120人沒有完成,問全校已經注射疫苗多少人?縮句的關鍵是不改變原句的意思。這道題可以通過兩次縮句,即(1)注射了全校的3/4 后,還剩120 人,注射了多少人?(2)全校的1/4 是120 人,注射了多少人?這樣的訓練方法,不但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創造性品質的培養。
即以問題為切入點,一步步推導到已有條件。如一只蜜蜂的體重是125 毫克,一只螞蟻的體重是蜜蜂的3/5,那么,蜜蜂的體重比螞蟻多多少毫克?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要求蜜蜂的體重比螞蟻多多少,必須知道蜜蜂和螞蟻的體重分別是多少。蜜蜂的體重是已知條件,而找出螞蟻的體重是此題的關鍵,根據螞蟻的體重是蜜蜂的3/5得出螞蟻的體重為125×3/5=75 毫克。這種逆向思維的方式是從問題到條件,思路清晰,教師采用追問的方式,一問一答,難題便迎刃而解。
在以上四種訓練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科學課的方法,創設開放性課堂,指導學生發現解題切入點,適時為他們創造條件,不能在學生剛剛學會思考的萌芽時期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做到: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安排、分配和利用;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尋找解決方法;給學生一定的困難,讓他們自己去克服;給學生機遇,讓他們自己把握、抓住;給學生一些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數學知識空洞乏味,而科學知識卻深受學生喜歡,這是因為科學實驗貼近實際。我們所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他們活潑好動,如果課堂教學內容單調、持久緩慢,就會使學生容易疲勞和厭倦,注意力分散,產生情緒低落及興致不高等不利于教學的心理和表現。這促使教師采取適當且行之有效的辦法,“寓課堂教學于興趣之中”,激發學生的熱情,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如:影片《星際大戰》中,甲星球到乙星球的距離為1020 光年,一輛空中客車從乙星球出發開往甲星球,一輛空中貨車同時從甲星球出發開往乙星球,兩飛船6 天后相遇。空中客車平均每天行駛90 光年,那么,空中貨車平均每天行駛多少光年?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師問到“能否分享給全班同學聽,并且用算術和列方程兩種方法?”此話一出,立即引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熱烈討論,總結方法,效果非常好,這要比傳統的提問回答生動有趣,可謂一舉多得。
按照平時的課堂教學,學生完成習題后,教師的及時評價,給了學生一顆定心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教師在評價時,要么表揚優生,要么對后進生給予鼓勵,可時間久了,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教師讓學生對其他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老師在上課時沒有按常規自己評價,而是讓學生點評。在經過認真思考后,乙同學首先肯定了甲同學的結果,然后補充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先求出乙車行駛的路程,根據甲、乙兩車所行路程的比是3∶4,把乙車行駛的路程看作單位‘1’,求得甲車行駛的路程為180 千米,最后求出A,B 兩城相距420千米,即60×4=240(千米),240+240×3/4=420(千米)。”乙同學不僅充分肯定了甲同學,而且抓住已知條件,切中要害,回答問題思維清晰,語言表達邏輯性強,獲得了在場教師和學生的熱烈掌聲,這成為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讓學生自編應用題是創新數學課堂的重要舉措,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解題方法的基礎上,才能自編自導,通常的方法有仿照問題編題、根據生活實際編題、因果法編題等。人都有好勝心理,小學生也不例外,誰都想奪“冠軍”。這種心理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主動思考、人人爭先,很快一份份帶著他們探索精神的“新題”誕生了。新編應用題是一個消化再吸收的過程,通過“咀嚼”“吸收”已有知識,“再咀嚼”“再消化”,進一步增長知識,自主地、創新性地編出新的應用題。這樣一個練習過程是應用題教學不斷演化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思維能力的過程。
在當前日益深化的課改中,各學科都面臨改革新教法、提高課堂效率的問題。數學教師也要推陳出新,學習科學課堂中的先進理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解決學校、家庭中的實際問題,真正讓學校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