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潔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山東濟南 250000)
高校大學生尚處于青春期,他們朝氣蓬勃,大腦聰慧,求知欲強,生理上已經趨于成熟,但由于還沒有獨立生活和工作經驗,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主觀意識和表面現象上,在思想觀念和價值觀點等方面都欠成熟。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信息的巨大沖擊,外來文化和不良風氣會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現階段應采取合理的思想教育方式,來關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首次提道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的課程要做到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創新。目前來看,各高校正在努力的進行全面的思政教育工作,但還沒有形成融會貫通的協同育人局面。原因概括為兩點內容,其一,高校的課程思政還沒有全面挖掘到學科與課程的專業優勢,沒有真正深入挖掘到育人的價值且協同性較弱。其二,高校教師的育人工作缺乏系統性要求與統一培訓,高校教師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意識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
紅色題材舞蹈作為一種視覺、聽覺及動覺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形式,蘊藏了紅色文化精神,將愛國主義、奉獻精神、英雄事跡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使受教育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將舞臺上的紅色題材舞蹈作品與自己的直觀感受緊密聯系在一起,吸納作品中蘊藏的紅色精神和思想內涵,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高校思政教育協同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舞蹈詩《逆行》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傳播紅色基因的號召,運用高級的藝術創作手段,宣揚了愛國主義、人民至上、舍己求人、愛崗敬業、大省情懷等紅色思想主題,在對高校大學生帶來進行舞蹈藝術熏陶和審美教育的同時,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一定的沖擊,以此來促進思政教育的開展。
舞蹈除了能夠愉悅身心,還具有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夠反映國家的政治形勢和人民的精神態度。早在原始時代,人們就有了文化與審美的意識,他們在勞作、狩獵和生活中創造了舞蹈,舞蹈也成了原始人民表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奴隸社會時期,人們已懂得樂舞具有教化的重要作用,在《論語·泰伯》一書中,孔子及弟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主張將音樂與舞蹈等藝術形式融入學習中,使禮樂引領人向善,學生們達到禮樂一體,從而更好地推行仁政。在封建社會里,舞蹈被當作一種具有實用性的文化來看待,在政治、祭祀、教化與娛樂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唐代的《破陣樂》就具有強大的歌功頌德意義。在現代社會功能中,舞蹈藝術同樣具有宣傳教化的作用,例如抗日戰爭時期紅軍宣傳隊表演的《豐收舞》,解放戰爭時期的“翻身秧歌”,新中國成立后的《再見吧,媽媽》都作為紅色題材舞蹈作品成為宣傳革命精神,人民思政教育而創作的經典之作。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識形態,該文化來自中國近現代無產階級革命中,總體來說由物質形態和精神文化兩方面來構成。在物質形態中,紅色文化指一切真實存在過的革命文化。在精神形態中,紅色文化指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革命奉獻精神。物質形態與精神形態的結合,造就了中國特色的具有革命意義和精神象征的紅色文化。紅色題材舞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多樣的社會意識形態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的革命歷史時期,紅色題材舞蹈通過英勇的人物形象、真實的革命事跡來表現崇高的革命理想。在當今社會,紅色題材舞蹈以歷史的真實性和當代社會人們的情感相結合,在延續愛國主義情懷基礎上,以現代的舞蹈創作語言來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生活中的真善美。
舞蹈具有互動性和傳播性等藝術特點。它以身體為藝術載體,以經過提煉、加工和美化了的肢體語言為主要手段來表現細膩、極致的思想感情。當觀眾走進劇場,坐在一個黑暗并安靜的環境中時,觀眾和演員之間就建立了某種必然的聯系,在這種聯系的帶動下,一場即超然物外又身臨其境的奇妙之旅開始了。舞蹈詩《逆行》的舞臺運用了360度大型旋轉道具,在有限的空間中挖掘出多種時間空間相錯元素。這種多層次的時空代入感,豐富了舞臺的表現力,利于人物情感的表達與抒發,讓觀眾與演員之間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使觀眾自覺地產生了主體意識,情緒思維跟隨著演員一起活躍起來。當看到女主人公奔赴戰“疫”前線,英勇地與新冠病毒作斗爭時,觀眾們會隨著主人公燃起熊熊斗志之火;當男主人公犧牲在戰“疫”前線時,觀眾們不舍的淚水潸然而下;當戰“疫”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時,觀眾們群情激蕩,驕傲自豪,仿佛本身就是舞臺上的逆行者,為國家,為人民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就是紅色題材舞蹈藝術的神奇魅力,它運用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舞蹈語言取代了思政教育的抽象說教形式,使高校大學生在舞蹈藝術的紅色熏陶中,主動而深刻地接受了思政教育。
愛國主義情懷作為舞蹈詩《逆行》的主要精神力量,一直貫穿于作品的始終,2020年1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了整個湖北省武漢市,直線上升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使得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遍體鱗傷。中國人常說:百事孝為先。在這樣一個危險時期,兒女本應以年邁父母的安危為重,但國家有難,忠孝不能兩全,舞蹈詩《逆行》的主人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決然簽下血書,奔赴湖北武漢戰“疫”現場。
當兩位老人分別為他們的兒子和兒媳穿上工作服的一剎那,我們感受到了親情力量的偉大,對祖國的歸屬感、認同感在那一刻涌上心頭。縱觀我們國家歷史,從古至今在每一次和災害作斗爭的情況下,我們從來都是破釜沉舟,砥礪前行,這樣空前絕后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在這場戰“疫”行動中,他們不是戰士,卻沖在戰斗的最前鋒。他們身為凡人,卻有著鐵人一般的崇高精神。舞蹈詩《逆行》的舞臺上一群身穿風衣的醫護人員正在去湖北的征途中砥礪前行,他們在舞臺上穿梭,奔跑,行色凝重,腳步匆匆。他們右手高高舉起,重重落下,當機立斷,簽下血書,發誓要為戰“疫”行動獻上自己的力量。
舞蹈詩《逆行》中的男主角身為基層一線人民警察。在疫情來臨之際,他們開啟了白加黑,5+2的無休堅守工作。他們身穿警服,手拿溫度計,帶著最普通的醫護口罩,在高速口、市中心排查迎來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在這場來勢洶洶的戰役中,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筑起銅墻鐵壁,在后方開啟了保衛戰工作,爭取第一時間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
腳步匆匆的志愿者,疾馳而來的救援物資出現在舞臺上。大家齊心合力將醫療器械、防護用具、糧食蔬菜等捐獻物資運送裝車,百里相送,喊出最真誠的口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舞蹈詩《逆行》選取了在戰“疫”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種職業,展示了他們在戰“疫”過程中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展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決心,贊美了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秀品格。
在舞蹈詩《逆行》中,男主人公最終因夜以繼日的超負荷工作,犧牲在戰“疫”防護工作前線。在倒下前的最后一秒,他依然手舉救護物資,但卻再沒有機會把它送到受災人民群眾的手中。據公安部統計,全國共有90多名人民警察在此次戰“疫”行動中犧牲。他們雖然不是這次戰“疫”行動的主角。但卻是人民安全健康的主要守護者。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首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英雄贊歌。舞蹈詩《逆行》中女兒在聽到爸爸犧牲的噩耗時,她把警帽捧在手心,悲傷在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記,她的臉上卻寫著驕傲和不屈。她把警帽高高舉起,在心中發誓將來一定要做像爸爸一樣的人。
舞臺上,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現場,女主人公依然在拼盡全力搶救病人。當同事們都在盡力遮掩噩耗時,她心中其實早已知曉。內心的堅韌讓她沒有停下來悲傷,因為前方還有很多的病人在等待她的救援,于是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是這樣的堅韌,像極了竹簽下的江姐,烈火中的邱少云,讓她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把生的希望留給更多的人。
當戰“疫”初步告捷的消息回響在湖北大地時,回家的日子也慢慢臨近了。當女主人公送走最后一位康復的病人時,武漢解封的消息也悄然而至,她由衷的長舒一口氣,心中的悲傷終于化作眼中的熱淚潸然流下,她最終用她的不辱使命,告慰了愛人的在天之靈。
病房中,一群醫護工作者站成一橫排,他們手握手,腳并腳,像一座銅墻鐵壁一樣阻擋著病毒的入侵。舞臺上一名醫生因體力不支跌倒在地,她在戰友的幫助下艱難地爬了起來。雖然已經疲憊不堪,但只要有一絲力量在,她選擇和其他“戰士”一樣繼續奮力前行。
人之發膚,受之父母,女孩的頭發更是美麗和愛情的象征,作品中舞蹈編導運用了浪漫主義編舞手法,突出刻畫了醫護工作人員翩翩起舞的身姿和烏黑閃亮的秀發,表現了醫護人員內心對于美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然而剪發前的浪漫主義情懷與剪發時毅然決然的信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一個個醫護人員頂著短發精神抖擻地站在舞臺上時,她們在這次戰“疫”行動中做出的犧牲和貢獻也一覽無遺地顯露在舞臺上,對他們的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的贊美之情也有心底油然而生。
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方式主要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其涵蓋的哲學和社會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降低了學生們學習的親切感和積極性。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注重書本內容的講授,導致課堂缺乏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高校思政教育協同創新是思政教育生態系統的要求,保持思政教育生態系統的平衡就要求系統內部的各個部分相互聯系和作用。思政教育課程雖然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總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紅色題材舞蹈作為高校“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生態系統的一種藝術形式,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和通識課等各種課程同向同行,減少了高校大學生對傳統思政教育課堂的抵制情緒,培養高校大學生對思政政治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態環境。
舞蹈詩《逆行》作為中國首部戰“疫”舞蹈作品,具有感人至深的戰“疫”故事、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精心制作的舞美設計,這種集政治性、藝術性和生活性為一體的紅色現實題材舞蹈作品突出了大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主體地位,轉變了思政教育課程的思維模式,消除了大學生們對于高抽象性、高理論性的思政教育顧慮,激發了高校大學生認識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創新了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方式。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總有一些舞臺作品符合了時代發展和文化教育的需求,比如芭蕾舞劇《白毛女》、民族舞劇《草原小姐妹》等紅色舞蹈作品作為經典的舞臺藝術形式,一直都閃爍著璀璨的光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代表大會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立志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近年來,舞蹈藝術家不斷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挖掘和創作以人為本,觸動人心,陶冶道德情操的優秀舞蹈作品,例如舞蹈詩《逆行》,它作為中國首部戰“疫”題材舞蹈作品,通過對疫情事件的描寫,對戰“疫”人物形象的刻畫,把愛國主義精神、甘于奉獻精神和愛崗敬業品格生動地展現出來,為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障。目前該舞蹈作品已經完成了視頻錄制階段,并以登陸學習強國APP,成了高校重要的思政教育教學資源,為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紅色題材舞蹈藝術具有美育功能,它能通過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表現手法來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喚醒大學生對美的認知。舞蹈詩《逆行》作為高校大學生學習思政教育的一種手段,通過無言的肢體語匯訴說了逆行者的內心情感。舞蹈詩《逆行》中的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作為并駕齊驅、互相滲透的存在,在與觀眾進行情感交流過程中,用美化了的肢體語言給觀眾傳達了愛國主義、人民至上、舍己求人、愛崗敬業、大省情懷等思政教育理念,給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完成了舞蹈藝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
新時代下的高校大學生作為精專業的文化知識人群,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思想品德素養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祖國未來的興衰成敗。舞蹈詩《逆行》作為紅色題材舞蹈,在具有藝術的本體審美價值外,更增加了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政教育功能,使舞蹈詩《逆行》成為集教育價值、藝術價值為一體的紅色題材舞蹈作品,為大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