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傳紅

打小癡迷科普科幻,書香悅讀一路相伴。分享科學奇美理趣,留下探索思考印記。
我們剛剛經歷過的這個夏天,從極高氣溫、嚴重干旱,到洪水熱浪、大型野火,相較以前似乎有了太多且太大范圍的呈現。而在看似與日常生活相距甚遠的地方,也發生著驚人的變化:冰川退縮!這是當融雪量超過積雪量時才會出現的現象。就在兩個多月前,在創紀錄的高溫下,瑞士東南部大約形成于7000年前的科爾瓦奇冰川的部分冰層已經融化,科爾瓦奇峰上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冰脊幾乎完全消失了。
真不要以為類似這樣的一些變化與我們“相距甚遠”。美國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阿拉斯加地區變暖的速度自2014年來已經加快,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冰和陸冰的消失導致的,因為這會暴露出更大面積的深色海洋和陸地,而它們能夠比冰或雪吸收更多的陽光。
變暖速度的加快,給阿拉斯加州帶來了更大規模且越來越頻繁的野火,因為更高的氣溫使得植被和森林地面變得更干燥,從而增強了其可燃性。氣候變暖也縮短了雪季持續時間,冬季降雪推遲,春季融雪提前,導致夏季和干旱季節延長,從而更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在美國一些地方,氣溫升高往往會造成閃電增加,并由此引發更多的火災。在北美洲西部,還有一個加劇火災的潛在因素,就是大面積死于蟲災的森林。美國地理學家亨利·波拉克分析:過去,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冰期控制了專啃松樹的樹皮甲蟲的數量;現在,由于冬季越來越暖和,冰凍期越來越短,樹皮甲蟲受到的季節性威脅減少了。于是一到春天,大量饑餓的害蟲就出來尋找食物,松樹林就是它們的覓食對象。被過度啃食致死的樹木,則成了森林火災的燃料。
冰與火,就這樣產生了關聯。從中,我們可以探尋不同事件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杰夫·古德爾2017年出版的《巨浪來襲——海面上升和文明世界的重建》一書記述了這樣一件事:2012年夏天,美國氣候學家賈森·博克斯在前往格陵蘭島調查冰蓋的旅途中,看到自己的家鄉科羅拉多州熊熊山火的視頻,忽然萌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山火里出來的煙灰會使格陵蘭冰蓋融化嗎?”
考慮到大氣環流,煙灰應該是有可能到達那里的。幾個星期之后,博克斯從衛星激光影像中發現,格陵蘭冰蓋的上方真的出現了一片煙云,這很可能就是從遠方飄來的山火煙塵。而2004年已有學者指出,煙塵可以明顯地影響冰雪的融化速率。譬如有個推論說,如果北極冰雪的反照率由于煙灰遮蓋而降低2%,那么,其對冰雪融化速率產生的影響,就會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所產生的影響相同。
古德爾評價,博克斯將一次具體的山火事件和具體的融冰事件直接聯系起來,是一種富有詩意的創新思想。這個想法“說明氣候上的微小變化可能以難以預測的方式進入正反饋,并相互放大。”
在氣候科學領域,如果兩個或以上極端氣候事件同時或相繼發生,或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時伴隨的其他條件放大了它的影響,就稱之為“復合型極端事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21年8月發布的一個權威報告預測,全球許多區域出現極端事件并發的概率將增加。高溫熱浪和干旱并發,以風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為主要特征的極端海平面事件,疊加強降水造成的復合型洪澇事件加劇……
時隔一年,似乎真的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