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煦

攝影/田蹊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大河中流、兩山對峙,風光瑰麗、神韻悠長。
黃河蘭州段全長約150.7公里,其中城區段河道47.5公里,占全長近三分之一。講好黃河故事,發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甘肅省提出要打造幾大黃河文化地標,蘭州“黃河之都”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程。
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肩負著黃河中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多年來,蘭州市以科學、高品質規劃為引領,花大力氣、下硬功夫推進實施了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有力地提升了水源地保護,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同時,以“黃河之濱也很美”為名片,努力建設山青水凈岸綠天藍的濱水景觀長廊,精心打造最靚麗的城市客廳,促進旅游增收,打造了科學治理與科學利用的高質量發展樣板。
黃河干流蘭州段共有河岸線95公里。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工程未實施之前,除22公里的天然陡坎不需防護外,已建成河堤57公里,還有未建河堤15.76公里。
蘭州市黃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于2020年11月30日全部完工,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工程未實施之前,原建成河堤56.92公里河道“四亂”問題較少。未建河堤15.76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固和城關區蘭州市城市兩頭的城鄉結合部,該處河道內亂倒、亂建、亂推、亂放等“四亂”問題現象特別嚴重。
工程實施期間,累計完成清理河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27萬余噸,清運河道管理范圍砂石堆料59萬余方,拆除違法建設2.8萬余平方米,拖移影響水文監測躉船5艘,修建護欄、護坡7.3萬立方米。可見,蘭州市防洪工程的實施進一步連通了城區段河道岸線堤防,同時滿足了城市防洪功能需要,且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
黃河干流蘭州段河面寬度在120至600米之間,有水電站4座,且因為旅游業發展,沿線農家樂、碼頭等利用項目眾多,治理工作亦至關重要。
在“四亂”整改方面,蘭州市堅持將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作為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的重要抓手,推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開展。累計清理黃河干流蘭州段砂石堆體和垃圾5萬余方,拆除違法建設2萬余平方米。突出整治了黃河干流城關段、七里河馬灘段侵占河道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重點督辦完成深安大橋、百合公園和廉政文化公園等涉水審批手續補辦工作。
在岸線管理方面,深入組織開展黃河干流岸線利用項目專項整治行動,完成黃河干流蘭州段240個岸線利用項目的逐一摸排調查,確定拆除取締類岸線利用項目16個,整改規范類岸線利用項目21個。期間,拆除違法岸線利用項目1000余平方米,規范各類涉河項目審批手續21個,督促業主單位補辦完成7個涉河建設項目的防洪影響分析整改報告,組織專業機構對黃河沿岸取水泵站進行水資源論證,補辦取水許可證5個,拆除黃河沿岸廢棄取水口4個。重點整治了西固區八盤峽水庫庫區內農家樂2家,拆除榆中縣青城鎮占用黃河岸線的海事碼頭1個,拆除侵占河道岸線的生態園2家。
一河貫東西,文脈流古今。浩浩蕩蕩的黃河從金城穿過,把積淀上千年的黃河文化“澆灌”進這片熱土,激活了一條條屬于蘭州自身獨特氣質的文化脈絡。在這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黃河兩岸生態系統、弘揚黃河文化,不可分割。
近年來,蘭州市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鎖定“先發力、帶好頭”的目標定位,堅持規劃引領,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和關鍵性重大項目建設,打造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示范區和黃河文化傳承示范區。
黃河流經蘭州六個縣區,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當地堅持規劃引領,制定《黃河(蘭州段)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及生態空間管控、水生態建設、綜合交通、城市設計、兩山生態、現代服務業發展6個專項規劃和體制機制專題研究,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制定了《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并將規劃的重點內容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統籌考慮,及時謀劃、儲備、實施一批關鍵性、全局性重大支撐項目,梳理形成《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儲備項目庫》,共謀劃儲備項目7大類349項,總投資9507.3億元。
“黃河風情線越來越美了,這張靚麗的蘭州名片,讓我作為蘭州人很自豪。”家住在雁灘的張杰每天傍晚都會到鄰近的河邊散步,對黃河風情線近年來“顏值”的不斷提升深有感觸。打造十大特色沿河景觀節點,實現黃河蘭州城區段新生態、新游憩、新文化、新鄉愁的黃河之濱新氣象,正是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的答卷之一。
近年來,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精心編制生態景觀提升規劃,深度挖掘和整合蘭州黃河兩岸文化旅游資源,對沿黃文旅點位進行整體串聯,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全面提升黃河蘭州段文化旅游品位。通過打造三江口天鵝灘、河口古鎮、安寧萬畝桃園、奧體中心片區黃河之濱、黃河母親公園、中山鐵橋、頤園、雁灘灘尖子、雁灘南河道、皋蘭萬畝梨園等十大特色沿河景觀節點,以金為底,鋪陳大美中國色。
同時,按照“增綠、添花、加彩”的思路,蘭州市對核心區20公里公共綠地進行全面提升,改造總面積90萬平方米,全面展現了黃河之濱一點一景觀、一處一主題、一段一特色的獨特魅力,傾情打造最美濱水景觀長廊。在提升沿河主題公園“顏值”上,按照“一園一主題”的理念,對沿河10個主題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打造了馬拉松公園馬鞭草紫色花海、百合公園“百合花海”、廉政公園霧化溪流、市民公園牡丹園和安寧櫻花大道、七里河玉蘭大道等特色景觀,形成了網紅打卡地,每日游客量達1萬余人。還通過對沿線5座黃河橋梁、山體建筑輪廓線、綠化景觀帶等39個節點的亮化,打造出了媲美上海外灘和重慶洪崖洞的夜間景觀,使“夜游黃河”成為蘭州旅游知名品牌。
黃河蘭州段推進生態濕地修復治理,實施了馬灘、灘尖子濕地修復和生態治理項目,配套建設濕地公園休閑旅游通道,有力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按照“宜花則花、宜草則草”的原則,在河灘裸露區域大面積種植三葉草、野花組合,以低投入實現綠化全覆蓋。
同時,為打好文化牌,蘭州市還提出以文促旅,做好融合文章,講好黃河故事。培育碑林、水車園等一批教育研學基地,推動碑林與在蘭各大高校的書法文化交流,建立在蘭高校藝術實踐基地。成功舉辦“黃河之濱音樂節”、“樂動金城、聲醉蘭州”黃河之濱音樂展演、“黃河之濱也很美”攝影作品展、碑林書法拓片展、黃河樓燈光秀等文體活動1800多場,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文化藝術盛宴,聚集了景區人氣,引燃了蘭州夜經濟。
蘭州市不斷擦亮城市名片,充分發揮“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名片效應,赴外地宣傳推介,“端午祭”民俗文化展演、“點亮黃河樓、魅力蘭州夜”等活動在央視新聞中播出,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提升了蘭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1年,蘭州榮獲“全國年度最佳推廣旅游勝地”“最美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海外文旅影響力最高的十大城市”,黃河樓景區榮獲“年度最具文化影響力”獎項,蘭州老街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黃河風情線核心段所在的城關區被評為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讓黃河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黨中央早已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道路。
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蘭州以重振“蘭州制造”為抓手,加快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2%;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達到16%;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市場主體達到23萬家,現代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65%;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1368”計劃,六大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通過創新驅動、集群培育、產業配套、品牌建設等方式,全面提升了蘭州制造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同時,蘭州市近郊四區堅持把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其中,城關區搶抓“新基建”等政策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省市指導和支持下,建成了21萬平方米的蘭州科技創新園,并成功引進了網易、中軟國際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科技型企業,100余家企業達成入駐意向,全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邁出了新的步伐,實現了良好開局。
另外,立足黃河穿城而過的地緣和文化優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全力做好“兩山一河”文章,努力打造文旅新品牌,也是近郊四區的主攻方向之一。
城關區提升改造9大沿河公園景觀,中山橋、水車博覽園等濱河景點成為旅游“網紅打卡點”。
七里河區結合重大項目抓經濟發展、抓產業轉型,著力發掘黃河文化,圍繞“六大文化旅游組團”之一的黃河文化旅游組團,建設了以旅游地標“黃河樓”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帶,通過項目建設推動二、三產業的發展,讓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安寧區持續增強綠色底蘊,實施大青山遠景山綠化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完善北山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北山區域禿斑和非煤礦山生態修復。突出道路綠化特色,實施北環路桃林路匝道綠化和520號路綠化恢復,全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打造綠色宜居生態環境。
西固區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積極實施了金城公園、關山森林公園、三江口濕地、達家臺農業公園、河口古鎮、水居丹霞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全力打造西固之夏、草莓音樂節、關山騎行賽、黃河越野徒步英雄會等節會品牌。
綠意更濃,環境更美。蘭州,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正呈現出更多更新的美景。

旅游明珠 近年來,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精心編制生態景觀提升規劃,深度挖掘和整合蘭州黃河兩岸文化旅游資源,對沿黃文旅點位進行整體串聯,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全面提升黃河蘭州段文化旅游品位。攝影/田蹊
作為蘭州市重點打造的特色旅游景觀項目,夜游黃河目前已先后投入金城號、飛天號、旅游號、奇峽號等豪華游船10艘,主要由白塔山碼頭、蘭州港碼頭、鹽場堡碼頭3個碼頭承接游客,東起鹽場堡,西至黃河母親,航線全長10公里。該航線利用黃河穿城而過的特點,將黃河母親、白塔山、水車博覽園、體育公園、會展中心等景觀以點串線,接連穿過中山橋、元通橋、城關黃河大橋,展示了獨特的橋文化,形成了蘭州新一輪的網紅旅游項目,實現游客從“來蘭選游”到“來蘭必游”的轉變。
此外,蘭州黃河生態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還在黃河之濱核心景區打造音樂展演,邀請國內及本地民謠樂隊、音樂人、市民團體等在音樂舞臺進行表演,通過流行、民謠、搖滾、民樂、西洋樂、曲藝、舞蹈等多形式的演繹,向市民游客呈現一個舞美聲光優化、演出陣容升級、節目內容多元、群眾互動增加的全新演出季,呈現黃河之濱一點一景觀、一處一主題、一段一特色的獨特風情,進一步唱響“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
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當下、經濟與生態,在黃河包容豁達的胸懷中,蘭州奏出了一曲和諧動人的發展之歌。
由蘭州黃河生態旅游開發集團推出的“悠游蘭州”項目把蘭州水墨丹霞景區、蘭州黃河樓景區等與市域周邊20多家景區串聯起來,打造了多日程、多線路、多體驗的旅游項目,推進蘭州旅游從“一日游”向“多日游”,從“過境游”向“深度游”的蛻變。““夜游黃河”精品旅游產品,讓各地游客可以乘著晚風坐游輪,觀賞黃河兩岸流光溢彩的美麗夜景,品茶聽曲愜意休閑。
“‘旅游+演繹’是基于黃河之濱旅游現狀及業態的重塑和創新,很受市場歡迎,后續我們將繼續以市民游客需求為本,多元創新,繼續推出適合蘭州黃河之濱特色的具有‘裂變’效應的‘旅游+’產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擦亮城市名片,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蘭州黃河生態旅游開發集團有關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