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衛霞(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鶴壁 458000)
專業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要基礎課程,為實現專業課程的理想學習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學習專業課程的主要目的。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不扎實,尤其是在教育體制不斷變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生源出現非常明顯的改變,學生的基礎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不能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考試過關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非常有必要針對專業課程教學進行相應變革。經過數年的專業課程教學實踐,再加上課程組成員的深入討論可以充分意識到,針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展開分層次教學是一種良好的創新思路。
高職院校的專業類型主要包含經管類與理工類兩種類型,學生層次分為本科與專科兩個層次,通過對教學變革的可實施性進行綜合考量,能夠把大學數學主干課程根據理工類本科、理工類專業、經管類本科及經管類專業等幾個層次為學生講課。其擬定的教學內容能夠和學院中每個系部加強交流與溝通的力度,從而明確各個專業的基礎要求,分別擬定相應層次使用的開課計劃學時、課程教學大綱和開課學期等有關內容。
專業課程作為高等院校育人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在目前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顯現出很多問題。例如,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教師的教學速度與進步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控制,不能熟練掌控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少,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等。鑒于這種情況,為了提升高校教學的質量,非常有必要創新以往教育理念、轉變原來的教學組織方式、促進教學創新與變革、加快構建教育教學的內涵。在很多教育教學方案創新與變革中,分層次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現如今,我國各個高職院校加快了各科課程的教學創新與變革,然而實際效果還未達到預期的目的,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教學內容缺乏專業性,不同專業教學內容一成不變,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比較簡單。專業課程的教學情況不能實現理想的效果,各個高校考試成績出現及格率較差的情況。學生覺得很多課程與專業缺少銜接,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內容非常枯燥。專業課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如:系統性強、邏輯性強及抽象性強等,再加上內容呆板、死板,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內容時覺得非常困難。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包含全面的推理論證、概念引進,同時又包含分析范例、導出方法等,不論從深度上還是廣度上來看超出中學一堂數學課的內容。在短時間中得到大密度的信息,導致剛入學的學生不能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再加上學生的學習水平與數學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學生學習層次參差不齊。這種差異以客觀性存在,不僅需要提升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方法,而且還需要按照具體狀況進一步摸索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模式,依據學科特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專業課程分層次教學。
專業課程是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主要基礎課程。為了滿足新時代分層次教學的要求,應重新擬定課程培育目標。首先,讓學生充分了解專業課程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與基本計算,培育與強化學生的運算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為后期課程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其次,因為專業課程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主要課程,利用專業教學,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培育與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形成數學思想,特別是對于一些考研的同學,不僅需要符合本科學習的要求,而且還需要學習更深層次的內容,充分了解題目,從而強化自身的思維訓練。
在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分層次教學變革過程中,還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創新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從整體方面來看,分層次教學創新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個基礎上針對層次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不能受限于一致標準,從教學手段方面來看,應采用線上整合線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學生應根據數學能力分為基礎扎實、基礎一般及基礎較差三種類型,對于這三種學生應按照分層次的原則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基礎不扎實的學生而言,老師講課過程中應重視基礎知識點的鞏固與新舊知識點有效銜接,為學生提供大量網絡資源,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觀看學習資料,逐步拓展自己的思維,增強自己的專業意識;就基礎一般的學生而言,教師應采取引導型的教學方法,首先為學生布置教學任務,按照學生的完成狀況展開查漏補缺的教學,按照學生的薄弱點為學生講解;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為其講解基礎知識過程中應設置一些難度比較高的習題,考核學生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能力,與此同時為學生提供視頻公開課,使學生可以主動拓展練習,逐步挑戰難度更高的習題。
教學大綱作為教學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主要文件,需要按照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狀況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特別是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難點等。按照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狀況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想要實現的學習目標,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講解相應知識。擬定教學大綱應重視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基礎理論、教學方法及重點內容,從而讓教學大綱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要求。
因為專業不同的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側重點同樣不同;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水平不同,所以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存在較大差異。專業不同對數學的要求層次需求不同,一些專業對知識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學生既需要充分了解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概念、推導及原理等,同時還需要培育與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創新思維,在具體問題解決過程中靈活運用專業知識。
在高職院校分層次教育改革與實踐中,首先需要優化與創新課程內容,從專業類型方面來看。高職院校主要分為經管科與理工科,同時將學生類型分為本科與專科兩種類型,所以為了實現理想的專業教學改革效果,在教學變革以前應全面考察市場,有機整合高校專業必修課程,根據專業與學生類型不同,將人才培養劃分為不同類型,每一類當中的課程教學內容均會存在明顯差異。其中講課內容應通過校領導與老師進行深入探究與綜合考量,最后慎重決定。課程教學內容的變革從整體上來看應按照實踐與適用的原則,不能融入太多理論性的知識,重點培養與增強學生使用專業知識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另外,為了提升分層次教學內容變革的質量,老師還需要融入部分課外與校外的優良素材,和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系統結合。
為了實現理想的專業課程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培育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應創新與優化原來重視理論知識考核的課程考核方法,把注重結果的考核方法不斷改變為注重“過程—結果”的考核方法。例如,我國一些高校現有的專業類課程考核主要分為日常考核與期末考試兩個環節,期末成績可以全面評價上述兩者。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日常考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課后作業布置。任課老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安排不同的課后作業,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檢查批改完成后,老師應詳細記錄并評價等級。如果學生完成作業率低于10%,應取消考試資格。二是課堂考勤考核。根據課堂紀律對學生展開考核,上學期間學生不能遲到、不能早退、不能缺課,上課過程中不說話、不睡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點名提問,詳細記錄學生上課過程中的表現,同時評價等級,如果違反課堂紀律達到相應次數,應不允許考試。三是獎罰體系。針對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如:上課過程中說話、玩手機、睡覺等,應詳細記錄同時扣除積分并進行懲處;針對上課過程中發言積極、主動扮演或提出和本課程有關的良好觀點結論等學生,應給予其加分,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講,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四是處理問題論文或者是競賽,任選其中一項即可。其中處理問題論文: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指出具體問題,將學生劃分為小組分工合作,使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處理所指出的各種問題,可以將一篇論文作為處理問題的方式。院級專業競賽:參與院級專業競賽并獲得獎項的學生應增加素質分。指導閱讀主要包括專業文化、專業歷史和擴展專業課程知識等各種書籍。教師設計時間進度,在學期中展開抽查考核,期末按照閱讀書籍撰寫閱讀報告。日常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其中30%為布置作業、40%為出勤考核、10%為獎罰制度、20%為處理問題論文或者是參與競賽。
通過對以上內容進行敘述可以看出,社會教育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跟隨時代快速發展的腳步展開相應創新和變革,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按照分層次的教學創新與實踐原則,經過深入探究,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快改革目標的實現,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的提升,最終增強各個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