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雅楠. 雷彬 宋衛信 柯發輝.
(1.甘肅農業大學理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2.甘肅省腫瘤醫院人事科 甘肅蘭州 730050)
“五育并舉”育人體系中,德智體美勞是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邏輯整體,創新德智體美勞教育過程性評估機制,修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不斷完善“五育并舉”育人工作體系,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成長成才。優良學風既是高等院校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障。在“五育并舉”視域下,以學生學業進步為目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為核心,推動學風建設科學發展,優化學風建設工作體系,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落實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之處,也是高校立德樹人的使命所在。
近年來,高校學生人數劇增,高等教育已轉變為大眾教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信息知識的多元化,導致部分大學生“三觀”偏離主線,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興趣減弱,缺乏合理的學業生涯規劃等現象層出不窮。
大學生涯是人生“三觀”形成的拔節孕穗期,對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眾價值觀多元化,新媒體的吸引力日益擴大,導致部分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缺乏,學習動力不夠,科研思維能力不足,甚至有些學生只是將學習看作是未來的生存手段,大學生活僅僅作為社會生活的緩沖,過多地將時間浪費在休閑和娛樂,沒有將自身價值融入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中,“被迫”學習,對學習的價值認知模糊,學習效果欠佳。
隨機抽取某高校1657名同學以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對《新時代大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學習狀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習目標不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學風建設的前提。調查數據顯示64.5%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2.6% 的學生甚至對學業成績不在意。二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學風建設的基礎,認為平時應該努力學習或者相對努力學習的僅35.1%;61.5% 的學生僅僅在考前“臨陣磨槍”,只有35.6%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三是學習紀律拖沓,嚴格的學習紀律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因素。調查數據顯示,40.5% 的同學上課時刷手機、睡覺;僅有20.6%的學生聽講。四是學習興趣不高,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風建設的有力保證,僅有25.7% 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感興趣,22.9% 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以及就業前景不甚了解。
高校學生工作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足,學風建設工作頂層設計不合理、學風建設措施守舊;高校各環節和各部門,沒有形成較強的合力,統一性不夠,這些因素不同程度制約著學風建設工作體系的科學化、規范化。究其原因,優良的學風沒有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流思想,學風建設工作地位不高;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及學生干部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地位、職責邊界不明確、協調聯動機制不夠暢通,甚至個別課程設置不合理、課堂教學水平欠缺。
學風建設的核心是學生,完善的管理體系,“四有”品質的教師和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促進學風建設的重要因素。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在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更高的價值層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二級學院要持續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結合工作實際建立思政工作網絡,建立學院、班級、宿舍聯動機制,把思政教育融入于學生工作各個方面,積極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新途徑,讓思想政治教育為學風建設工作指明方向。利用入學教育、主題班會等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風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學風問題與個人的道德品質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品質與養成教育有機融合,倡導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專業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
在學風建設工作體系中,教風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風建設包括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規范。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堅持以人為本,鼓勵教師為教育實施與改革出謀劃策,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其次,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以及教學實踐活動中展現出的責任感等因素,能夠充分激活朋輩教育功能,是育人載體中缺一不可的隱形資源,在學風建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缺一不可。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風建設的核心,二級學院要依托教風建設做好師資隊伍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對教師責任感的勉勵,提升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并要積極打造精品課程建設,關注師生教學科研的發展方向,科研精神激活學風建設,積極鼓勵教師引導學生投身科學研究,做好學生專業學習的引路人,加大對名師典型的宣傳工作。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高校要秉承“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的教育理念,開創學風建設新局面,營造優良學風的校園氛圍。二級學院是學風建設工作的發力點,結合專業特色,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一院一品”學風建設活動,多樣化構建優良學風建設載體和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感,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科研的能力。
二級學院要重點關注學業幫扶機制,組建“趕學幫超”學習小組,提高后進學生專業課成績;以創建文明宿舍為抓手,重視學習積極性、學習成績等相關考核指標,宣傳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要積極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構建多元化聯動協作機制組織,保證學風建設工作各項制度舉措落實落細。
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主線,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心懷愛國之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肩負民族復興、祖國富強的責任擔當,心懷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公德。將公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秉承在服務社會的事業中成就自己的個人價值。
二級學院是教風、學風工作建設體系中最直接的實施者,學風建設工作成效直接體現出高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堅持以師風師德建設為靶向,圍繞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主線,鼓勵教師以高尚的師德和豐富的學識教育學生,當好學生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領路人;引導學生明確在不同時期的德育目標和內容、構建多元化的德育文化載體,探索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通過價值引領、文化宣傳、藝術熏陶等方式,培育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自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扣好人生第一??圩樱砷L為品德高尚、情懷寬廣的時代新人。
揚教風,促學風,正師風,樹班風。二級學院是高校學風建設最前沿的陣地,也是學風建設工作的著力點,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科研熱情,對知識的渴求是高校學風建設工作的主要任務。通過開展專業認知教育、新生專業研討沙龍等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邀請優秀校友,回母校分享事跡,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在學生中樹立“學霸”典型,分享有效學習方法,營造校園學習氛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指導大學生掌握正確的職業規劃方法,科學有效地規劃職業生涯,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充分搭建校園文化活動平臺,積極開拓新媒體學習平臺,方便師生學習;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專題討論會、學術報告等,引導學生的學術情懷,培養學術素養;根據學院專業特色,舉辦各類專業競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學習效果。重視班級、宿舍在學風建設中的基礎地位,著力打造標桿學風集體,樹榜樣,促學風,揚正氣;建立“趕學幫超”學業幫扶小組,積極發揮學生黨員、成績優異學生的朋輩幫扶作用,指導專業知識薄弱的學生努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達到有效學習的目標;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重點關注課堂教學紀律,建立課堂出勤督查小組,由學院領導、班主任、輔導員以及班長干部督查“打卡”,引導學生培養自我管理意識,強化自我教育。
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秉承“健康第一”理念,通過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錘煉意志品德。體育不僅能夠塑造人格品質,并且能夠提升綜合素質,奠定成長成才和干事創業的身體基礎;對于青年學生而言,體育運動有助于“自我意識”建立,正確認識自身優點與不足;有助于“自我管理”的發展,恰當的做好情緒管理;有助于“團隊意識”的增強,培養協作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于“社會意識”的形成,提高有效的溝通理解能力。二級學院根據本學院學生特點,積極搭建院內體育競賽活動平臺,營造體育競技校園文化氛圍,形成“生命在于運動”的校園風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健康向上的中華體育精神內涵。體育運動不僅引導學生如何挑戰自我,而且幫助學生學會受挫,擺脫消極;更增強了學生的規矩意識。創新性地構建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育人體系,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理念,激發青年學生奮發進取,砥礪前進的堅強品質。
美育就是要教育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堅持正確審美觀,做有美感的人。高校要深入開展美育教學,探索建立美育協同育人工作體系,優化完善美育課程體系,發揮課程的主渠道美育功能,提升學生藝術愛好,鼓勵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素養。二級學院是學風建設的主力軍,依托主題團日活動,文藝晚會,舞蹈大賽及歌詠比賽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美育競賽活動,極大地豐富了青年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利用地域性傳統特色文化,創新性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通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夏令營等方式組織青年學生參觀革命紀念圣地、歷史文化博物館等,積極鼓勵學生聆聽“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藝術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知曉美、鑒別美的能力。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獲取的多元化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快捷途徑,海量信息涌現,魚龍混雜,難辨善惡,學院要完善美育工作體系,嚴格審查美育內容,引導學生學會思辨,提升追求真善美、擯棄假惡丑的能力。學院要著力打造積極健康、專業特色鮮明的學院文化,豐富學院文化宣傳載體,打造櫥窗文化宣傳陣地,對學院涌現出的優秀榜樣、典型事跡進行宣傳。
高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是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的有效途徑,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保障,在“三全育人”教育體系中具有先導性基礎的作用。二級學院要重視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以及價值,開創性將勞動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教學有機結合,弘揚勞動精神主旋律,教育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學院學生工作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年度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與創優評優、推優入黨,獎助學金評定掛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理念以及價值觀念??茖W規劃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多媒體對勞動精神進行宣傳教育,推崇勞動精神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領悟勞動、懂得勞動,是二級學院優化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多措并舉拓展勞動實踐平臺,弘揚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有計劃地持續推進勞動實踐,并通過“我愛我?!薄⑽拿鲗嬍覄摻ā⒅驹刚叻盏榷鄻踊d體,提升學生勞動技能、豐富勞動內容,強化責任擔當,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是二級學院學風建設的有效舉措;加大勞動教育理論的研究力度,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并吸納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科研項目,讓學生在科研中體會勞動的真諦,弄清楚勞動教育的精髓,不斷深化勞動理論的認知,是學風建設工作體系的理論支持。
高校學風建設工作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學生為中心,將實驗室與體育場、教室與宿舍、線上教學與線下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建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學風建設工作機制,創新學風建設工作思路與方法,扎實有效地開展優良學風建設,將“五育并舉”教育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轉變“唯分數論”概念,引導年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完善新時代高校全員、全程、全方位科學育人體系,推動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