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瑩瑩
(三江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2)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教師,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導者與實施者,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職業生涯以及未來發展意義重大,高校輔導員須采用服務育人、資助育人、心理育人、就業育人等四種育人方法,貫穿學生從入校至畢業的全過程,為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提供教育和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國家、社會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確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受到感化和啟迪。輔導員需做到以下幾點,提高服務育人成效。
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輔導員需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輔導員需加強學習黨的思想理論,在工作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守教師道德規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
新時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對家庭依賴、熱衷于網絡、師生親密度下降、個人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輔導員須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快速的危機干預能力以及較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輔導員個人魅力,有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因輔導員工作性質和內容的特殊性,其教育理念與其他任課教師有所區別,輔導員與學生相處時間長,在工作中應轉變以管理、灌輸式為主的教育理念,樹立服務、引導式教育理念,亦師亦友,真誠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于無形中教育、引導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類獎學金分配、各類獎項評選、入黨名單推薦、班干部選拔等等事項,輔導員必須公開投票、選拔、分配,讓學生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成長,有利于良好學風、班風的形成。
輔導員要學會在服務育人中引導學生獨立,在工作中避免一手包攬的工作方法,分清輔導員和學生各自的職責,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學生資助工作是學生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助過程中,需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輔導員要認真學習資助政策和有關文件,精準把握資助政策,做好政策宣講與實施,使資助工作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輔導員需精準指導并解決學生在申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如實、準確地上報家庭經濟情況,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完善精準資助工作。輔導員要特別注意上報不真實的情況,在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過程中要多方調查、談話,了解實際情況,讓真正需要資助的同學得到有效資助。
輔導員要及時傳達勤工助學崗位信息,提醒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關注通知并及時申請,輔導員需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主動為同學推薦崗位,使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助學,不但能夠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能為家庭減輕經濟壓力,從而順利完成學業,促進學生成長。
輔導員需特別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突破經濟、生活、學習、心理等各方面的困境,將思想激勵和心理疏導結合起來,給予他們精神資助和情感支撐,凸顯輔導員的人文關懷,讓資助育人落到實處。輔導員還要引導學生對國家、社會和學校的資助懷有感恩之心,好好學習,努力拼搏,將來成人成才、回饋社會。
輔導員需對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建立檔案,并與其講清還款政策,平時組織召開有關誠信教育的班會,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畢業生離校前,輔導員需開展貸款知識講解活動,宣傳銀行個人征信系統的約束作用等,讓其畢業后按照還款計劃做好還款準備。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心理育人的重要途徑,輔導員需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心理相關理論的學習和實踐創新,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心理育人。
有一些學生第一次離開家庭開始住校生活,學校的生活條件可能遠不如家庭的生活條件,心理產生失望感;還有一些學生思鄉心切,對父母極度依賴,難以適應一個人的獨立生活,心理產生失落感、焦慮感;另外,一些學生難以適應集體生活方式,宿舍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和性格喜好都不相同,原本在家庭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暴露于別人面前或是別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到自身,都會讓這部分大學生難以適從,從而導致厭學。
對于環境適應困難的學生,輔導員需向他們重點介紹大學生活的情況,與高中生活的不同之處,培養他們有意識地提升環境適應能力,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秩序,學會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適應和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盡早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的學習方式、管理體制和高中相比存在巨大差異,習慣于高中集中管理的學生到了相對自由的大學會失去方向感,不懂如何自我管理和主動學習。另外,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其學習困難,多門課程需補考、重修,甚至產生留級、退學等嚴重后果,造成嚴重心理問題。
對學困生,輔導員需了解其學習困難的原因,幫助他們設定學習目標,推薦學習資料,傳授學習方法,督促課后自學,提高學習成績;輔導員還需及時和任課教師溝通,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在班級成立學習小組,好生幫帶差生,一起進步。
一些大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敢與人交往,存在怯懦心里;一些大學生自卑,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主見;一些大學生目中無人,依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辦事,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以上問題均會造成與同學的交際障礙,無法與他人友好相處,造成生活不愉快。
對不善交際的學生,輔導員需對其進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多組織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多表現自己,敞開心扉,真誠對待他人,增強同學間的友誼以及自身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后期,對戀愛充滿期待和好奇。有的學生因為身邊的同學、朋友、舍友都在戀愛,而自己沒有戀愛,心理產生落差和焦慮,為了顯示自己合群,急于戀愛,其實并不懂得戀愛的真正含義;有的學生因為追求對象不成功,產生心理扭曲,引起嚴重后果;還有的學生因為失戀或戀愛產生糾紛,而沮喪、自殘等,產生嚴重心理問題。
對與戀愛有關的心理問題,輔導員一定要謹慎對待,尊重學生隱私,教育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積極的愛情觀,幫助學生分析愛情、學習、生活、事業的關系,給學生提出一些恰當的建議,并告誡學生盲目的戀愛只會讓自己陷入深淵。
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與同舍家境優越的同學形成反差,強烈的對比會使心理失衡,引起自卑、嫉妒或攀比心理。對與家境相關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在指導時需掌握技巧,對家境困難學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用真情感化學生,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自強自立,為創造美好的明天而奮斗。對家境優越的學生,重點幫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依賴父母,要通過自身努力,擁有積極、充實的人生。
就業育人不僅是高校畢業生求職階段的工作,且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過程中,輔導員應對學生進行全程化就業和生涯規劃指導,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明確人生發展的方向,促進學生形成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將來就業做準備。
首先,輔導員需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并了解國家和地方的最新就業政策,如三支一扶計劃、選調生計劃、西部計劃、特崗計劃、應征入伍等,以便向學生宣傳和傳達;其次,輔導員需系統學習生涯規劃理論,并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再次,輔導員需學習就業指導技巧,如簡歷撰寫、面試內容和流程等,當學生有此類困惑時,能夠有能力解惑,助學生一臂之力;最后,輔導員需積極走訪企業,通過實地觀察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實習和工作情況,豐富自身的就業指導經驗。
輔導員需對學生加強人生觀、就業觀教育。一些大學生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把金錢當作人生的追求,缺乏銳意進取、大公無私的精神,從而在制定職業目標的時候,不愿意艱苦奮斗,也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輔導員宣傳和傳達一些就業政策的時候,需鼓勵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立志報效祖國。另外,針對新時代大學生中“慢就業”“緩就業”盛行的現象,輔導員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再事業,再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領學生增強就業能力,適應社會,盡早就業。
畢業生在求職階段因為法律意識淡薄,對社會缺乏了解,很容易落入求職陷阱,如中介陷阱、試用期陷阱、培訓陷阱、傳銷陷阱等,輔導員需提高學生的權益保護意識,端正就業心態,層層篩選就業信息,防范各類就業陷阱,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
輔導員應積極參與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工作,大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能力、學習情況、性格特點、愛好特長各不相同,輔導員可以結合課程,針對每位學生制定指導計劃,對其進行生涯和就業的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認清自身優勢和劣勢,擺正心態,鼓勵他們增強自身的核心就業能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