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希(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圖表,一種整體思維工具,可應用到所有認知功能領域,尤其是記憶、創造、學習和各種形式的思考。它被描述為‘大腦的瑞士軍刀’。”把思維導圖融入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可以從一個中心主題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不斷向外擴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找到關聯、抓住重點、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思考力、理解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授課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思政課建設多次發表意見,可見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重大,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如何改革思政課教學,針對高職高專思政課堂還存在“還不夠生動活潑,較難吸引大學生的興趣”等問題,發揮思維導圖提高吸引力、增強師生互動、激發創造性、提升學生參與感與獲得感等作用,用思維導圖助力思政課教學改革是有益嘗試。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關于對思政教師提出的“六個要”和“八個相統一”的高要求,其中提到思政教師“思維要新”,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如何做到激發靈感、創新思維,啟發心靈?把思維導圖融入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的各環節,發揮思維導圖提高效率、優化思維的功能,提升思政教師的思考力、創新力、學習力,促進思政教師“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相對較低。“52.5%的大學生認為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30.6%的大學生認為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這表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不夠生動活潑,較難吸引大學生的興趣。”而思維導圖,具有抽象思維具體化、激發思維能動性的功能,以及其圖文并茂、色彩豐富、形象直觀地呈現形式,正是提高教學吸引力的有效方法。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輕松愉悅的,而且讓學生有參與感、獲得感,從而學生愿意把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課堂上。把思維導圖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也增強了師生互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思政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優化教學設計。首先,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會促使教師全局思考,整體把握授課內容。其次,運用思維導圖將專題教學具體呈現,也更容易看出各分支之間的聯系以及教案設計上的不足,進而調整各方面的結構、布局,使教學設計更加系統完整,更有利于整個專題的講授。再次,運用思維導圖完成教學設計,能夠提高記憶效率,節省教學時間。最后,教師也可把手繪或軟件思維導圖制作于多媒體課件中,使之更生動及豐富,從而更好地輔助教學。
把思維導圖應用于集體備課,真正做到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的集體智慧。運用思維導圖集體備課,主持人可以先繪制出思維導圖教案,使參與集體備課的成員從整體上把握教案內容,然后各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議,添加到思維導圖中,不斷地進行更新完善,更有效地結合每位教師的創造力,激發更多的創意與靈感,更容易實現集體備課的目的。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改進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實效。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思維導圖的原理,了解繪制原則、方法、技巧等。這里主要以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實訓課為例,重點論述課程實施過程。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共分為七個步驟。
第一步,問題導入。通過導課,師生確定思維導圖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中心主題。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習課程的主題,引起學生興趣。教師設計主題要依據課程內容的適宜度和班級人數而定。
第二步,頭腦風暴。這個環節采用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教師提出關于主題也就是中心圖的問題,組織學生頭腦風暴,引導學生說出答案。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與主題緊密相連,設計的問題要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比如提問“青年大學生應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回答的原則是多多益善,不要重復。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鍛煉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為以下環節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第三步,歸類整合。教師啟發、引導學生以說出關鍵詞的形式,歸納思維導圖的主干部分,也就是歸納總結上個環節同學們頭腦風暴后得出的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鍛煉學生聚合思維能力。
第四步,小組合作。以小組為單位,大概每組4-8個人。在規定時間內,每個小組畫導圖其中的一個模塊,各小組選取主干中的一個關鍵詞。小組內部學習知識點,討論并繪制自己組的部分,可依據教材或在網絡上搜集素材,做到集思廣益、優中選優。教師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與理論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機結合。最后,教師選出最有創意的小組在黑板上繪制導圖。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鍛煉學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課上師生、生生互動性強、學生參與感好,創建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第五步,檢查糾錯。教師組織課堂,各組選派一名代表,把本組的迷你導圖畫到黑板上。師生檢查并糾正繪制者,如不符合思維導圖的原則,或者邏輯關系有誤,小圖標使用不恰當等。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把小組作品呈現出來,與全班同學共享。學生知識互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第六步,代表解讀。學生代表依次上臺,解讀本小組的導圖內容,有的同學還會借機跟大家分享制作靈感。教師請臺下同學針對導圖作品提問,如果有更好的修改建議可以當場改正。與此同時,集合全班智慧的、一副大的思維導圖作品就完成了。此環節設計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正確掌握、理解了本課的理論內容,是否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輸出理論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第七步,課堂小結。教師點評學生的解讀,肯定成績并指出不足。最后借助導圖,梳理、總結本課內容。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重點和難點。
通過以上七個步驟的教學,師生合作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思維碰撞、繪制、講解思維導圖,掌握了本課的理論內容,達到了知識目標的要求。學生能夠越來越熟練地使用思維導圖的思維方法和繪制方法,提升了自身綜合能力,達到了能力目標的要求。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云班課app和H5調查問卷,同學們紛紛反饋思維導圖能夠在理清思路、關聯信息、激發創意、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提供有效地幫助,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力、理解力、記憶力、發散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利用思維導圖兼具記憶緩存、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功能,幫助大腦逐層分析,厘清邏輯,鍛煉學生腦力思考,強化思維。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個性,測評學生對理論知識所掌握的程度。思維導圖具有查重功能,網絡上沒有參考,有效避免抄襲。
改善學生思維混亂、表達缺乏邏輯、學習不得法的現狀。鍛煉學生聚合思維、歸納總結能力。通過梳理,查缺補漏,明晰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提高學習效率,節省學習時間。
思維導圖不僅應用于本學科課前預習、課堂筆記整理、課后復習反思等多個環節,而且還可以引領其他學科學習以及實踐活動;還可以輻射到日常生活中、未來工作中的時間管理、清單、簡歷、匯報總結等。思維導圖是一項可持續發展技能,適用范圍廣,有推介價值。
第一,理論意義。基于思維導圖視角下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能夠從理論層面上深入研究思政學科特點,便于思政教師更深層次的準確把握高職高專的定位,以便于利用好教材,發揮自己的優勢,用心探討優化課堂的策略模式。第二,實踐意義。把思維導圖融入思政課教學,與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緊密相連,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