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蕾,劉浩天,王中澤熙
(新疆第二醫學院 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大學生能否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成長成才至關重要。然而,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不夠、興趣不濃等現象在醫學院校中的表現尤為突出,醫學生只注重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思政課的學習缺乏主動性。這種現象使得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降低,進而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因此,如何提升醫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顯得十分重要。
為了使“醫學院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這一概念具有可操作性,當前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德育目標為理論基礎,以知識、情感、行為三個維度為導向,設置問卷和訪談提綱,對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化訪談。研究選取了新疆某醫學院進行樣本數據收集,其中包括一、二、三、四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代表性。在發放調查問卷的過程中,共發放問卷500份,剔除11 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489 份,有效回收率97.8%。問卷采用5 級評分,主要評定學生對項目所定義問題的同意程度。半結構化訪談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對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以及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三部分內容展開調查。調查結束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問卷評定了學生對“大學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十分有必要”的同意程度,數據顯示63.40%的學生認可度較高。
從調查數據可以得知,大多數學生對思政課程具有較高的認同感,但在評定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提高個人社會責任感”的同意程度時,65.24%的大學生認可度較高。
通過對學生的深入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認同的,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可以提高個人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提高個人社會責任感,只有少數學生表示自己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是獲得學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當前研究對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在評定學生對“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我能主動回答問題”的同意程度時,58.08%的大學生對“能主動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老師提出的問題”的認可度較高;32.31%的大學生對“能主動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老師提出的問題”的認可度較低。在評定學生對“我能在課下按時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業”的同意程度時,絕大多數大學生認可度較高,占比高達62.17%。
通過對學生進行訪談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有少數學生不能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們在課堂上不能積極回答問題,課后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生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有些教師講課所用的案例陳舊空洞;聽不懂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點不感興趣,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
此外,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思政課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在評定對“我很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同意程度時,調查數據顯示,65%左右的大學生表示“我很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
通過深入訪談可以發現,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滿意度較高,但部分學生仍表示,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知識理論性強,讓學生感到授課教師與自己很有距離感,從而不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生希望老師可以用貼近自己生活的事例來講道理,這樣才會有親和力和感染力。
當前研究對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在評定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內容是我所感興趣的”的同意程度時,61.75%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內容是我所感興趣的”的認可度較高;28.42%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內容是我所感興趣的”的認可度較低。在評定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不存在問題”這一問題的同意程度時,57.05%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不存在問題”的認可度較高;30.26%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不存在問題”的認可度較低。
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學生表示,部分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選取的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習聯系不大,教學內容無法真正滿足自己的需求。
通過調查和訪談可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認同的,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提高個人思想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個人社會責任感,只有少數學生表示只想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相應的學分,由此達到順利畢業的目的。
一方面,部分大學生希望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來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然而,由于當下的現實環境復雜,價值觀念多元化,導致許多大學生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無法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無法正確認識客觀現實。另一方面,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對象主要是“00 后”大學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創新精神和反叛精神,又受到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00 后”大學生對說教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較為滿意,這類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與課后實踐,但仍有部分學生表現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滿。其主要原因如下:
教師方面。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以“填鴨說教”的教學方式為主,另外一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又出現了過分依賴課件、課件制作粗糙等現象,這些現象使得教學改革缺乏實效性。
學生方面。醫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學習的科目更多、學習的課程理論性和實操性均很強。面對學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學生表現出一定的畏難情緒,這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很好地處理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科目在學習時間分配上的關系,平衡學習與生活。
總的來說,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較高,但個人的實際需要與當前的教學情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公共必修課,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工作量較大,容易忽略不同專業對思政課需求的差異性;教師不能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的性格特征結合,忽略了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進而影響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
全面、正確地認識課程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明白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以及該課程的重要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選擇,進而掌握相關的教學知識。校方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以學生能力為起點,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助力培養醫學人才。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更是如此。首先,思政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應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進行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講好中國故事,使思政課更生動、更活潑。其次,注意培養自己高尚的人格,用人格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收獲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和喜愛。再次,通過使用情境教學、趣味教學等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內容的傳遞方面,學習者的自主建構是有效供給教學內容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習者只有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系統中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在醫學院思政課教學中,教學活動應該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生共同構建教學內容和教學開展的形式,讓學生將思政課中的知識學牢、學活。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切入點。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教學方法上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要讓大學生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熏陶,學校要注重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引領思政課教學。要注意堅持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運用討論式、交互式教學形式,并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現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讓思政課堂“活”起來。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醫學院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因素制約著其教學效果的提升,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面對此類現象,應從知識掌握、情感激勵、行為管理三個角度出發,通過加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優化教學過程、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以此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