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芳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300)
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國內外學術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在這一方面,國外的研究時間更長、研究程度更深、研究成果也更為豐碩,所以我國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過程中更多選擇了借鑒西方相關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但是這些來自國外的教育理論往往強調價值中立。受此影響,國內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在很長時間內忽視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的核心問題。這又導致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過度迎合學生對自我興趣探索的偏好,放任學生漠視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辯證關系的深入探究。在這種存在價值導向偏差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上往往容易過分看重個人得失,急功近利。
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蘊含了有助于教師開展價值觀教育的教學內容(例如人生價值的實現),但教師往往對這些內容沒有進行深入解讀,而是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了指導學生運用各種生涯規劃工具,特別是量化分析工具,比如生涯決策平衡單等去實現對自我職業生涯的理性規劃。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合理性,但這也導致價值引領在整個課堂上的滲透程度相對較低,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
職業道德是求職者應當具備的重要品德,也是整個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所流傳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映的便是與職業道德相關的內容。但當下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有所欠缺的。教師往往更重視的是對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和發展能力的訓練,而不是職業道德的養成。這不僅是因為在學生尚未就業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深入而詳細的職業道德教育較難實現,也是因為教師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重能力訓練,輕道德培養,容易導致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當中出現德不配位的情況。
經過上文闡述,我們已經明確了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認識問題是過程,解決問題才是發展。所以,在本文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從三個方面提出課程思政理念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策略,希望可以為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積極作用。
以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學主要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全過程。教師依據課程內容與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性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核心能力構建”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關于“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一部分的講解,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解我國的時代發展情況以及當下時代的狀況和特征,在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師圍繞“新時代的人才應當具有時代精神”這一話題進行重點講解。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述有關時代精神的內容有效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再比如“你的未來是夢嗎”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向學生講述了如何制定職業生涯發展的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自我理想的制定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實現學生個人理想的制定符合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一般范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同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如此做法也能實現社會主義思想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集體主義原則是我們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另一項重要舉措。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考慮到大學生對集體主義原則的概念非常熟悉,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充分強調該原則:第一,注重實踐體驗。大學生能夠熟練背誦集體主義原則內容并不意味著他們對該原則有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并將其充分貫徹和落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創設有助于培養集體主義意識的教學情境。例如,組建學習小組,讓小組成績與個人成績掛鉤?;蛘咭哉n后任務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微縮創業大賽,要求全班學生4 人為一小組成立創業團隊,每個成員負責不同的項目。為了確保創業項目的成功,每一位成員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要站在整個團隊的角度考慮。團隊是一個小集體,每一個成員都能為集體的利益考慮,這是整個團隊能夠取得成績的必要條件。隨著創業項目的實施,每一位成員都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集體主義觀念會得到強化。第二,應用獎勵機制。集體主義原則主張在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下,個人利益要服從于團隊利益,作出必要的讓步。而這無疑會對相關成員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學生集體主義的培養初期,這一點會成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阻力。為此,我們可以采取獎勵機制,以榮譽獎勵或實物獎勵對那些維護集體利益的個人予以肯定,激勵每一名學生積極維護集體利益,深入貫徹集體主義原則。當這一素質具備,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時才會更加理性,在完成規劃目標的過程中,行動才會更科學。
第一,教師要加強價值引領的意識。價值引領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教育,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價值引領都必須充分貫穿其中,通過和學科教育相融合的方式表現出來,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任課教師,我們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這種引領意識首先表現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引導。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利益,追求個人充裕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這種目標的制定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夠全面,因為它忽視了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要和社會利益保持一致。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做貢獻才是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規劃的根本目標。為了讓學生認識并踐行這一點,我們可以帶領他們系統性回顧個人的受教育生涯,尤其是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享受到的國家的優惠政策以及各方面的福利(例如學費減免政策、獎學金制度、創新創業激勵計劃等),通過列舉這一系列的客觀事實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能夠取得學業進步離不開國家的培養。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后,學生的感恩意識會逐步得到強化。感恩意識強化之后,學生在制定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時,才可能將維護國家利益、為社會做貢獻作為首要目標。這種引領意識其次表現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施過程的引導。確定職業發展的目標后,學生要將其逐步落實,在落實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考驗,學生要做的是勇敢面對困難,積極接受考驗,對個人的未來充滿信心,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講述在落實個人職業發展規劃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另一方面也要向學生強調,只有秉持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思想態度,才能戰勝困難實現目標。
第二,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以往的教學中,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實現通常有單列的教學時長作為保障,但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卻缺乏這種保障。為了更有效地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首先需要單列實現價值觀目標的教學時長??梢試L試明確每次課至少拿出5~10 分鐘左右的時間專門用于實現價值觀目標。其次將部分需要反復練習的能力訓練項目(例如使用決策平衡單)以及自我認知的測評活動放在課后利用網絡平臺完成,為開展價值觀教育活動留出足夠的時間。再次增設價值觀教育專題,增加價值觀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權重。比如在環境探索的板塊當中,除了設置研習環境探索方法的專題之外,還可以設置諸如“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尋找時代風口”這樣的價值觀教育專題。
第三,教師要創新課程教學形式。價值觀引領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創新教學形式,努力避免教師單方面向學生說教的教學方法??梢圆捎们榫澳M,現場辯論,短視頻制作,勞模工匠訪談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價值觀教育能夠入心入腦。
第一,理實一體化教學,增加實踐課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首先要在教育形式上作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理論講解為主,均為教師向學生單方面講述從事某項工作要具備的職業道德是什么。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弊端,因為理論性的講解只會讓學生初步熟悉職業道德的相關內容,并不會對其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教師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向學生闡述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是施工員這一崗位的重要品質之一。學生能夠理解這句話,但是未必能對這句話產生非常深刻的認識,因為學生并沒有充分接觸施工員的工作環境和具體工作內容。施工員的工作環境相對簡陋,工作強度相對較大,繁重的工作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和體力負擔。而在這種條件下仍然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堅持完成工作,才能更加體現職業道德的珍貴和重要。因此,我們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實踐機會,要求他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主動感悟職業的從業道德。例如教師可以帶領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假期和周末時間到工地觀摩學習,感受最真實的工作環境,而后才能真正明白能夠勝任該崗位的職業道德究竟是什么。當然受制于風險防控的制約,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對于不能開展實踐教學的學校,也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訪談職業人物的這種間接實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某個特定行業職業道德的理解。
第二,結合“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優化授課主體。現代學徒制是一種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少高校正在申請這一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部分高校已經完成了這一培養模式的試點。不管是正在申請試點的高校還是已經完成了試點的高校,都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當中“雙導師”制度這一優勢,邀請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良好的從業道德的“師傅”,向學生講述自己的工作狀況,特別是職業道德這一部分的內容。通過校內教師和校外“師傅”的聯合培養,學生不僅會對職業道德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也會更加重視自身職業道德的培養。
思政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和支持。課程思政理念下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質量可以引導大學生將國家的前途命運、社會的進步發展與個人的學習成長有效聯系起來,培養使命感和責任心,助其成才,助其成為專業實力和思想道德素質兼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