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然,王亞超,李建科,王吉芳
(河北經貿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為了應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教育部于2017 年推出了新工科建設計劃。新工科建設是針對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戰略,一經提出就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引起高度重視并形成繼續研究熱度。很多高等院校掀起了研究新工科、建設新工科的熱潮,新工科建設與實踐類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圍繞新工科建設的相關研究成果逐漸增多。然而,距離實現工程教育強國的目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是河北經貿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等電信類專業的基礎課。電信類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電子電路的分析、設計及工程應用能力,是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支撐。然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在科技革命浪潮的沖擊下,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已無法滿足新工科背景下的電信類專業建設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老舊等突出問題。因此,如何結合新工科建設實際,對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探索,顯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互聯網的實踐進一步成果,簡單來說是“互聯網+其他行業”?;ヂ摼W與計算機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改革探索,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場景。顯然,高校課堂利用互聯網開展信息化建設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互聯網+”技術分析了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下電信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并給出了應對策略,以期對新工科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身處于教育大融通的時代,多領域、跨行業的交叉融合十分普遍,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工科專業對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的需求相對固化,形成了長久不變的教學內容體系。互聯網課程資源十分豐富,但內容過于雷同。對新工科專業來說,內容偏于陳舊。新工科專業建設,不僅要求開設一些適應時代進步的新課程,還需要對老專業和老課程進行改造,而現在的網課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新工科建設的需求。
網課資源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開展學習,并且自主控制學習的進度。然而,目前的網課資源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與新工科建設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馳。網課學習的形式常導致知識體系的松散化,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利用網課開展教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學習效果來看,網課并沒有比傳統教學更好??梢姡W課的教學模式還有改進的空間。
網課教學與教師教學沒有形成有效互補。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容易產生錯誤認知,總以為可以不聽課堂上教師的講授,反正有網課,可以以后慢慢學;從教師角度來說,難以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因為難以判定學生是課堂學會的還是課下網課學會的。總體來看,網課的教學重點、課程進度等難以與教師的進度相匹配。
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網課教學充分展示了便利、靈活、快捷、高效等各種優勢。當代大學生人手一機,機不離手,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開展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當代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開展線上教學。然而,線上教學的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例如,線上教學存在臨場感不強、無法有效監督、缺乏情感交流等諸多情景限制。這種限制將會給教學評價帶來很多的困難。從教師層面來說,很多教師只注重了線上教學這種流行的教學模式,而仍然將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為考核的主要方式。線上教學由于缺乏合適的評價體系,因此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程都面臨內容龐雜、學時壓縮等困境。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較差,已經無法及時反映行業的最新技術動態與應用狀況。同時,很多課程內容與后續課程關系割裂,缺乏起承轉合。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困難程度,打擊了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教師應該對龐雜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建立課程模塊之間的聯系,優化教學內容體系;其次刪減一些老舊的、與現實脫節的章節,增加能反映當代科技的新內容;增加科技前沿報告,介紹領域內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
教師依據優化后的教學內容整合優秀網課資源。網課資源的優劣可以通過學生評價來評判,畢竟他們是知識的直接接受者,也最有發言權。教師將不同網絡平臺的優秀資源依據教學內容之間的架構關系先后整合到一起。當然,這需要課題組、學校、教育部門等多邊組織的協調與合作。
電信類專業基礎課面向的對象為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弱,學習規劃意識不強??傮w上看,單純的網課學習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電信類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電路的基本分析和設計方法,具備分析、設計電子電路的能力。面對課時壓縮的教學困境,應該結合“互聯網+”,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即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時代獨具特色的一種教學方式。首先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及性質進行分類,對于容易理解的簡單內容,或適宜視頻展示的知識點可以結合互聯網資源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師利用線下課堂時間只進行總結歸納或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這將為線下教學節省出大量時間,而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用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開展探索、應用與實踐等活動。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給教師備課帶來挑戰。針對線上資源如何安排,學生的學習效果怎么檢查與評價,線下教學如何與線上教學進行承接,線下的學習任務有哪些,與線上學習內容的關系如何,任務如何開展等等,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失于規劃,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還應調用互動教學、小組協作、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分析、設計電路的能力。只有線上線下兩種教學形式兼容互補、共振協同,才能讓學生忙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
線上線下教學應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快速測試與即時反饋的特點,開展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測試與評價。教師提前將課件、教案等資料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預習。教師開展課前測試,也就是對學生預習效果的檢驗,了解和監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同時根據反饋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開展課中測試,解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同時檢查線上教學的學習效果。課中測試能夠有效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另外,課后測試也很有必要。課后測試是課堂內容學習效果的一個總體檢驗,起到查漏補缺的重要作用。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測試結果放入學生評價的“檔案夾”,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形成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線上線下教學還應建立針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反饋制度。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星等方式建立問卷,調查學生的對教學的建議和意見。教師根據問卷結果對線上與線下教學效果進行階段式評估、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路徑。教學的綜合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變革和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
我們固然可以通過優化教學內容的方式,刪減一些老舊的、與現實脫節的章節,增加能反映當代科技的新的教學內容,但是科技的發展是動態的,日新月異的。教學內容的增減周期通常以“學年”為單位,顯然并不能跟上科技更新的節奏。
借助校園網科技資源,可從三方面把學科前沿知識及發展動態傳達給學生。第一,教師將剪輯的相關視頻片段發布于教學平臺,可以讓學生們自學,也可以師生一起討論;第二,教師將學科前沿知識及發展動態整理成PPT,利用課堂專門時間介紹給同學們,或穿插到相關知識點中;第三,教師將科技綜述性文章提前發布給學生,課堂留一定時間給學生做報告,在一起討論。綜述性的論文通常更追求某一課題的廣度,而對課題深度要求不高,學生們通過努力是可以看明白和講明白的。
在新工科建設過程中,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改革過程難免遇到多種問題。這些問題起因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主觀還是客觀,都應該以不斷增強教師自身業務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為引領目標,才能將互聯網的助益作用最大化。本文基于“互聯網+”技術分析了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下電信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并給出了應對策略,以期對新工科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