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溢敏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需要工匠精神支撐引領,國家大力培育弘揚工匠精神,社會召喚“大國工匠”,高職院校致力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文化育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符合時代訴求,體現職業教育特色,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涵養師生工匠精神,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為學校“雙高”建設提供文化引領,凝聚奮進力量,成為閃亮的“機電名片”。
此次調研以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實地調查等形式開展,隨機發放回收師生有效問卷3675 份。開展對30 名學生、10 名教師的個別訪談,對學校實訓車間、文化景觀進行實地走訪。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綜合統計、定量定性分析研究,積極探索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既是對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又具備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的特質,集職業理念、職業能力與職業品質于一體,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協作共進、追求卓越等方面的內容。
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以育人為目標導向,涵蓋理念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四位一體”建設內容。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引領力,能潛移默化而深遠持久地涵養學生素質、情操,是一種隱性的育人力量。
實現“中國制造2025”“中國智造”的目標一方面需要大量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培養工匠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并非一日之功,需長期的文化熏陶、習慣養成。校園文化是工匠精神萌芽、成長的“精神沃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師生涵養工匠精神,樹牢職業理想、提升職業素養,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教育方針強調“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傳承工匠精神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勞動能力和勞動情懷,培養“惟專惟精、匠人匠心”的人才,這與高職院校培養“德技并修”的技術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標相契合。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有益于學校提升育人質量,促進內涵式發展。
特色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辦學軟實力的體現。弘揚工匠精神是高職校園文化的特色,是區別于普通高校的優勢所在,高職院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對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路徑進行積極探索,有助于職教文化品牌的打造。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了理念文化為動力、制度固化為保障、環境文化為載體、行為文化為重點的“四位一體”的校園文化體系。調研數據顯示,73%的師生都認為校園文化對個人的影響非常大,92%的師生認為工匠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關系密切。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將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發揮“機電文化”品牌效應,實現文化育人于無形,立德樹人于點滴。
理念文化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凝練地域文化,挖掘辦學歷史,總結奮斗歷程,彰顯育人特色,獲全體師生認同的精神內核,對全校師生具有導向、激勵和涵養作用。將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融入理念文化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廣大師生深刻理解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本質和豐富內涵,浸染學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塑造精神品格,促進理念文化真正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樹立大國工匠的人生目標。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肇始于1930 年,前身為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華,總結奮斗歷程,明確育人定位,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理念文化,“崇實圖新、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彰顯著腳踏實地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追求和剛毅堅卓,發憤圖強的作為。“克盡厥職,篤行技精”的校訓體現了敬業崗位、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職業理想。“開物成務、明德至善”的校風,“實干砥礪才能,責任成就夢想”的口號,寄語師生要勤于鉆研,磨礪技能,學以致用,立志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一是用好新生入學、新教師入職、新學期伊始、校慶活動等重要節點開展校史校情教育,通過了解學校創立、發展的歷程加深對“崇實圖新、自強不息”辦學精神的理解和認同;二是利用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平臺開展學校理念文化宣傳,校風校訓入腦入心;三是將校訓鑲嵌到校園樓宇墻面,鐫刻在實訓設備、紋繡在師生工裝、印制到辦公文具的同時更烙印在每個機電人心里,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調研數據顯示,77%的師生認為學校將工匠精神融入理念文化成效顯著。65%的學生認為工匠精神對自己的影響很大,82%的學生愿意把工匠精神作為個人的價值追求。由此可見在理念文化凝練中傳承工匠精神,為師生播下了工匠精神的“種子”,引導師生樹“匠心”,培育職業理想,堅定職業理想,做工匠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
做好頂層設計,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管理制度、獎懲制度中體現工匠精神,激發組織和個人的內生動力。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具備一套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頂層設計支撐,一是將工匠精神融入宏觀的框架性制度體系,寫入學校章程、“十四五”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二是將工匠精神融入微觀方面的操作性辦法,例如學校“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管理辦法、競賽項目管理辦法、“雙師型”教師培養辦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對外辦學、內部管理辦法;三是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管理日常。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做好“導生應用”和“誠信積分動態管理”,加強過程管理、創新考核辦法,培養大學生走向社會后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精神等各種能力和素質,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在日積月累中塑造工匠精神,培養“有教養、有本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在制度文化建設中體現工匠精神,形成傳承踐行工匠精神的長效機制,逐漸形成崇尚工匠精神、踐行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
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外顯形態,是學校發揮環境對師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教育作用的物質載體,體現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價值追求、審美意向。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環境文化,通過景觀文化、樓宇文化、墻體文化建設,營造注重技術崇尚技能的育人氛圍,成功鋪筑“以文化人”的教育之道。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環境文化設計中,讓環境文化與理念文化、視覺文化有機交融。一是以教學樓、辦公樓、實訓車間、校中廠、宿舍樓、園林景觀、道路等為設計重點,融入產業元素、行業元素、職業元素、企業元素等,體現專業特色和工匠精神。二是重點打造工業文化墻、機械電子文化墻、工匠主題景觀園、工業文化和職業文化走廊、大國工匠及勞動模范先進事跡宣傳欄、技能大師格言墻等環境文化景觀。
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師生認為學校工匠精神融入環境文化建設效果好以上層次(含好、較好、非常好)占比88%。訪談中,專業課教師表示在辦公樓、教學樓懸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論述摘選、技能大師格言、大國工匠事跡,展現職業教育的特點,砥礪教師,見賢思齊,愛崗敬業。激勵學生,篤行技精,勇于創新。學生表示將“大國重器、大國工匠、昆明工業發展簡史、高技能人才發展歷程”展覽融入實訓車間,學習高鳳林、胡雙錢等大國工匠、技能大師、勞模模范,獲益良多,激勵自己要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匠心品質。讓“校園環境美、文化氛圍濃”成為學校的鮮明特色,營造了注重技術、崇尚技術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
校園行為文化指學校師生員工遵循的規章制度與各種活動、行為中體現出來的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行為文化一方面是理念文化的外化和動態表現,受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影響,另一方面,行為文化一經形成,又反過來深化和影響著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最終落腳點,通過“理念傳播——行為規范——習慣養成”三大階段使學校文化的設計者和施行者共同推進行為文化建設,形成與學校辦學理念相吻合、富有個性而鮮活的行為文化系統。
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立足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形成以愛國主義為底色、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校園行為文化品牌。一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儀式典禮活動。新生開學典禮,校領導為新生講好家國情懷第一課,筑牢愛校報國機電魂,寄語師生錘煉工匠精神,鍛造新時代“大國工匠”。畢業典禮,優秀畢業生代表領誓學生宣言,“追求真理,樂學精做;掌握技術,奠基職業;心存感恩,愛校報國!”砥礪畢業生踏入工作崗位,牢記母校教育,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教師節舉辦“傳承尊師重教美德,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拜師儀式”,在全院范圍內營造尊重技術技能人才、傳承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二是工匠精神融入合作共建活動。舉辦職教周活動,展示職教成就、弘揚工匠精神。聘請耿家盛、秦選等10 位技能大師為學校特聘技能大師,開展“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精湛技藝”為主題的勞模工匠進校園——技能大師論壇活動,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技能大師、技術名匠的學習機會,講好工匠故事,激勵學生砥礪專業技能。通過技能大師工作室、校中廠、廠中校等載體,進一步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傳承和弘揚勞模精神和匠心品質;三是工匠精神融入主題文化活動。以“為民族制造育英才、為學院發展獻熱血”校園文化品牌為抓手組織開展“書香滿機電,傳承工匠魂”讀書觀影活動、“弘揚工匠精神,立德樹人爭先鋒”主題征文、演講等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涵養工匠精神。四是工匠精神融入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等途徑,使學生走進企業,感悟企業文化,體驗工匠精神。學校有3 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徒弟學生向企業師傅拜師學藝更傳承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匠心精神”。
一代代機電人秉持匠心,勠力同心、敬業奉獻、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經過10 余年的砥礪奮進,學院躋身為“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立項單位,是國家骨干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云南省優質高職院校、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云南省教學管理15 強、云南省學生管理15 強、云南省就業先進典型單位。在學院發展進程中,涌現出許多秉持工匠精神的優秀師生。學院有4 個技能大師、名匠工作室,學院構建“四級賽制”,每年組織開展廣泛的技能比賽,獲得多項全國、全省大獎。畢業生郭宏,創新了不銹鋼堿發藍技術,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優秀事跡入選“國家中等職業教育資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畢業生陳俊,榮獲“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章”;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21 年畢業初次就業率97.02%,位列云南省第二名。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特色亮點鮮明,育人成就突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激勵機電學子匠心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