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吾
從根本上講,恩格斯的機械—位移運動觀與黑格爾的分野在于,黑格爾沿襲了亞里士多德的“潛能”位移運動觀,而恩格斯則秉持19世紀科學發展產生的新運動觀。如果把康德對機械—位移運動的自然哲學研究成果作為參照,那么黑格爾是從康德向亞里士多德倒退,恩格斯則是在批判繼承康德的基礎上與時俱進。
下文我們將厘清,按照恩格斯《反杜林論》的思想邏輯,他作出的“運動是矛盾”論斷究竟指的是什么?這里的解構,是按最常用的、最一般的意義上使用的,即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
厘清毛澤東的“問題即矛盾”“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等命題,需要了解毛澤東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歷史,需要了解毛澤東以現實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實踐哲學思想。毛澤東實踐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社會實踐的重要產物。
從1925年寫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形成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抓首要問題的發問方式,到1937年寫作《矛盾論》強調抓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體現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及其思想方法論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社會革命實踐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通過以上歷史回顧,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一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