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嘉
(濮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南濮陽 457000)
眾所周知飼料中植物性組分的磷以植酸及其鹽的形式存在,占2/3[1];但是魚的體內缺少分解植酸的內源性酶,因此飼料中大量的未被魚機體利用的植酸磷則隨著糞便排到環境中,造成飼料資源浪費,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長[2]。有相關研究還發現植酸在機體的消化道內有著很強的螯合能力,并起著抗營養的作用[3];因此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植酸酶(phytases)主要應用于家畜和家禽中,水產動物中主要是以直接添加的方式應用于有胃魚的養殖,如鮭和虹蹲等[4];而對于無胃魚類,其消化道pH值較高而且短,所以食物在其消化道內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植酸酶起的作用不完全[5];目前對于植酸酶在無胃魚類中的研究不多,因此探討無胃魚類的飼料中植酸酶的添加量對于其生長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以鯽(Carassiusauratus)為研究對象,通過在其飼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酶,研究對其生長的影響,為提高無胃魚類的飼料利用率、保護水體環境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鯽購于某水產養殖公司;共選用規格相近的225尾同一批魚種,體質量均為(41.24±4.23)g,購買的鯽魚苗先飼養于水族箱中。
將購買的225尾鯽魚種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對照組、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3組、試驗4組。每一組45尾,分3個平行,每個平行15尾。每個平行的鯽飼養于規格為0.8m3的水族箱中。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3組和試驗4組分別飼喂在對照組飼喂的日糧中添加有400U/kg、800U/kg、1200U/kg和1600U/kg植酸酶預處理的基礎日糧,植酸酶的處理方法參見鄭濤等[6]所述方法進行。預試驗15d,整個試驗為期84d,試驗日糧的配方組及營養成分參見表1。試驗過程記錄鯽魚的始末體質量及飼喂的餌料量。

表1 試驗鯽魚基礎日糧配方及營養成分 %
試驗過程保持各個水族箱的水溫為(23±2)℃,每天于上午7:00、中午12:00、下午18:00進行飼喂,保證24 hrs增氧。
試驗過程記錄的始末重量,根據下列公式計算相對增重率和餌料系數:
相對增重率=(試驗末鯽魚平均體質量-試驗前鯽魚平均體質量)/試驗前鯽魚平均體質量×100%;
餌料系數=飼喂的餌料量/(試驗末鯽魚平均體質量-試驗前鯽魚平均體質量)。
試驗所得的鯽魚始末體質量、相對增重率及餌料系數經SPSS22.0軟件分析后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所有的結果值均用平均值±標準誤差表示。
通過表2可以看出和對照組相比,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鯽魚末期體質量和相對增重率高于對照組,其中試驗2組顯著性的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3組和試驗4組的鯽魚末期體質量和相對增重率低于對照組,但未達顯著性水平;餌料系數以試驗2組的最低,并且顯著性的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進鯽魚生長,以試驗2組的添加劑量最優。

表2 不同添加量的植酸酶對鯽魚生長的影響
目前已經有相關研究報道證明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鯉魚、鯰魚、鮭魚、比目魚等對植物性原料中磷的利用率[7-8];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添加植酸酶對水產動物的生長性能并沒有起到顯著性影響的作用。如陳新宇等[9]認為植酸酶對凡納濱對蝦的存活率、增重率及飼料的利用無顯著影響,羅琳等[10]認為添加中性植酸酶對花鱸的體質量和餌料系數等均無顯著性的影響。該研究通過在鯽魚飼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植酸酶,發現添加400U/kg和800U/kg植酸酶后提高了鯽魚的相對增重率,降低了餌料系數,說明添加植酸酶可以促進鯽魚生長;主要原因是添加的植酶水解飼料中的植酸釋放無機磷的同時將植酸螯合的淀粉酶、內源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等蛋白質釋放出來,這個過程還可以釋放與植酸螯合的無機鎂離子和鈣離子等,提高了對它們的利用率[11]。該研究發現最適宜的添加植酸酶的量為800U/kg,和劉曉俠等[12]的最適宜的添加量為1000U/kg研究結果不符,其原因與不同的飼養環境有關系,環境中的溫度、pH值等均會影響酶的活性[13],同時魚所處的生長季節不同、魚體的鈣和磷比例不同對植酸酶的利用均有影響[14];因此,在無胃魚中植酸酶的添加量應該根據當地的環境,通過試驗比對,選擇合理的添加劑量,才能選對合理的植酸酶的添加劑量,從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