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玉 呂小強

摘? 要:陸豐皮影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地方優秀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需重視其傳承發展。陸豐皮影造型藝術獨具一格,承載了當地人們的民俗信仰。本文從皮影的藝術特色、現狀、傳承發展等方面出發,通過查找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結合陸豐皮影傳承保護中心的現狀提出以下看法:首先,傳承需融入教育,且要普及到中小學,高層次人才參與;其次,要緊跟時代步伐,通過現代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其多重價值、提高受眾率;最后,充分利用當地地理環境資源,開發多元文化,加強與旅游型企業的互動合作,發展多種文化產業,助推鄉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陸豐皮影造型;傳承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2021 年校級科研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陸豐皮影造型的傳承發展策略”(XCZX21-001)研究成果。
提升鄉風文明、興盛農村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提出:“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皮影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一種藝術形式。陸豐皮影戲作為汕尾地區優秀的民間文化,歷史悠久,它蘊涵了當地人們的民俗信仰,也承載了數代藝人們的傳承積淀、改良與創新,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審美與價值取向。陸豐皮影造型既有傳統影身的特點,又有海陸豐民間習俗特色,藝術風格獨特且具有多重價值。保護傳承陸豐皮影造型文化,開發其多元價值并發展多種文化產業助推鄉村經濟的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傳承發展陸豐皮影造型藝術并開發第三產業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陸豐皮影戲的概況
陸豐皮影戲始于南宋,盛于明清,由閩南移民帶到海陸豐,是潮州影系的一支,現在大陸惟一的遺存,也是我國三大影戲體系之一[1]6,150。中國皮影戲于2011年11月2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陸豐皮影戲成為了汕尾第一個也僅此一個的“世界遺產”項目[2]180。2006年6月陸豐皮影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1月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54。陸豐皮影專業劇團于1957年成立于汕尾陸豐,是廣東唯一的皮影劇團[2]150。它于2012年12月更名為“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同時,陸豐市委市政府將其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189。 現在陸豐市的“皮影大廈”是皮影動漫文化產業公司和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基地。陸豐皮影戲曾一度璀璨奪目,參加過國內外多場展演,并取得很好的成果,受到觀眾的好評和專家學者的肯定,于2016年6月,被評為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但由于多元文化的影響,劇團曾一度無固定演出,資金缺乏,設備不齊,處于停滯的狀態。2007年在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與扶持下,才恢復演出。陸豐皮影造型是皮影戲中重要的一部分,有首創正面影身和改動關節的獨特特點,每個造型都承載和蘊涵著海陸豐地區人民的信仰、風俗與審美取向,在藝人們一代代的傳承積淀和改良創新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
二、陸豐皮影造型藝術特色與現狀
(一)藝術特色
陸豐皮影造型藝術的生存和發展,既有傳統造型的特點,又有海陸豐民間習俗的滋養,地方特色濃厚,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影身的造型質樸、寫實。1978年導演彭美英等創作了第一個正面影身,為皮影造型開創了先河。與北方皮影造型相比,陸豐影人造型制作雕刻少,多采用彩繪,利用中國水墨畫、平涂等繪畫技法。其色彩艷麗、通體透徹,紅黑綠是它的主要色調;線條則粗獷、簡潔,與北方皮影戲夸張變形的造型相比,陸豐皮影造型更接貼近生活,影人四肢比例更接近真人,裝飾紋樣也較簡單。陸豐皮影戲影身以牛皮為主,相對較硬,所以影人的表演動作有所限制。但在局部動作表演上,陸豐皮影戲則更勝一籌,其關節轉動更加靈活,還可以做到嘴巴靈活開合,眼睛能夠轉動。最具特色的是影人雙臂是用布帛制作,所以旦角的動作柔而豐富。
(二)陸豐皮影造型現狀
在時代轉型的背景下,陸豐皮影戲逐漸沒落。近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陸豐皮影劇團無外地演出,在汕尾本地的演出也極少,幾乎處在無演出的狀態,皮影造型藝術在皮影戲中失去了展示的空間和存在的價值。而在傳承方面,存在造型傳承人數少、年齡分布不均的問題。此外,皮影造型藝術前期也沒有得到系統的保存,后面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下保存系統才慢慢開始完善。
1.傳承人少,年齡分布不均
據陸豐皮影博物館資料記載,目前,陸豐皮影傳承人共8人,其中縣級3人、市級2人、省級1人、國家級2人。據傳承人洪曉慧述,皮影國家級傳承人彭忠已年過九旬,退休之后便未繼續參加皮影工作。當下劇團團長是蔡錦鎮,也是劇團的前輩和主力軍,由于劇團一度停滯,人員四分五散,導致在陸豐皮影傳承人彭忠和蔡錦鎮兩位前輩之后傳承人斷缺。到2008年,陸豐皮影才開始招收新學員,但目前傳承人仍較為缺乏,且年齡分布不均,處在高齡和低齡階段。傳承人的間斷,可能導致一些技術難以延襲與發展,如國家傳承人彭忠在制皮方面技術堪稱一絕,牛皮的處理方法多變,自成體系。但現在皮影所需的牛皮已不再采用藝人自己處理的方式,而是選用半成品(買已經處理好的牛皮),再進行打磨制作。
2.傳承方式
皮影造型的師承關系主要為地緣、親緣、師緣三種。陸豐皮影早期多以親緣為主,這種傳承方式限制了傳承人數[3],導致劇團除了原先的老藝人之后少有新藝人加入,這大概傳承人間斷的原因之一。在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扶持下,2008年皮影劇團開始招收了一批新學員并派送一些骨干學員到湖南、山西等地的高校以及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同時聘請老藝術家到陸豐劇團授課。
3.皮影造型藝術遺損
之前存留下來的皮影造型藝術品也存在遺損現象。陸豐皮影造型制作材料為牛皮,影身在多次使用后會損壞且出現褪色現象,由于沒有及時進行修復與保存,一些藝術品已殘破。在政府扶持之下,專業人員對皮影造型藝術品進行了搶修保護,之前的部分影身得以保存,現存于皮影大廈博物館內(如圖1、圖2、圖3)。圖1是陸豐最早的卡紙皮影造型,色彩褪掉,幾乎成為黑白;圖2是一張破殘的影景,已無法繼續使用,現存于博物館展廳內,另有一些因磨損而破壞的影人經修補后繼續使用。圖3是老藝人留下的較好的作品,也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存于陸豐皮影博物館展廳內。
4.宣傳力度不夠
在網絡各種平臺上搜索陸豐皮影,抖音號關注率為183,粉絲數為389;微信陸豐皮影戲公眾號,發布有關皮影的內容最早是在2020年4月24日,宣傳資料也不多,這些數據顯示了陸豐皮影在群眾中的關注度很低。人們對陸豐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陸豐皮影大廈)知之甚少,去皮影大廈考察前,筆者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向陸豐當地年輕人了解皮影大廈的位置及對外開放時間,約一半左右的受訪者不知道陸豐皮影大廈的存在,雖不是正式問卷調查,但從這些口頭數據也可看到皮影的宣傳力度不夠。據傳承人洪曉慧說,之前陸豐當地的人很少知道陸豐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的存在,特別是一些年輕人,近幾年在政府部門的高度扶持下,開展了一些公益活動,皮影才慢慢走進當地人們的生活。
(三)陸豐皮影造型藝術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傳承發展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從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進行構建,這構建就像一個系統工程,相互關聯,而文化振興就是這系統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皮影戲是陸豐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汕尾唯一的“世界遺產”項目,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需放于重要位置。陸豐皮影造型獨具特色的風格特點,兼具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在鄉村振興中需促進教育和經濟共同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保護與傳承。
1.皮影造型藝術融入教育
(1)將皮影造型藝術普及到中小學課堂
陸豐皮影造型藝術的傳承發展需普及到中小學教育。陸豐市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于2017年6月30日在東海鎮六驛學校成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陸豐皮影戲人才培養基地。傳承人洪曉慧告訴我們,她和劇團的幾位同事每星期四到陸豐六驛學校小學部給學生上皮影造型課。但只在一所學校傳授是不夠的,皮影非遺文化需普及到每一所中小學,至少要先在汕尾市的中小學課堂中普及。在現代網絡平臺的沖擊下,電影、電視劇、游戲的誘惑力更大,傳統皮影戲演出可能很難引起年輕一輩的興趣,但皮影獨特的造型是一個有效的突破口。中小學美術課堂利用現代數字化平臺,讓學生觀賞皮影生動有趣的造型,了解、接受皮影文化,進而在美術課堂中讓學生描繪設計皮影造型的形象(對學生的繪畫不作過高要求),讓學生了解、欣賞皮影造型的風格特點,培養他們對皮影造型藝術的興趣。學校是傳播知識與文化的重要載體,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年輕人身負傳承優秀民間文化的重擔,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2)促進皮影造型藝術融入高校
鄉村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需要高水平文化人才的參與。政府相關部門應支持鼓勵當地高校設立皮影研究基地,邀請皮影造型傳承人到校園開展講座,讓高校師生系統全面地了解皮影造型藝術的價值和魅力,掌握皮影造型的制作過程。對美術專業的師生來說,支持鼓勵美術專業師生掌握皮影造型制作技法,特別有必要培養美術專業教師學習研究皮影造型藝術,設計創作有高度有深度的皮影造型作品。對于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引導學生在產品設計中加入陸豐皮影造型元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皮影造型藝術的傳承發展過程中,傳承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在保留傳統皮影造型藝術審美的基礎上,需要有新的血液注入。另外,還需要熟悉現代數字網絡平臺的高層次人才參與,在對皮影造型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的同時,有效利用數字平臺擴大皮影造型藝術的受眾范圍,提高經濟效益。皮影造型藝術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傳承發展才更具深度與高度,為非遺文化灌注新鮮血液,為振興民間藝術文化起到助推加速的作用。
(3)加強社會參與
陸豐皮影文化傳承與發展需要國家和社會同時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各方人員共同參與。當前,陸豐皮影文化的保護傳承,主要靠國家政府的扶持資助,來自社會層面的支持很少。但傳統文化發展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若社會層面始終不參與到陸豐皮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來,政府面臨的是巨大的文化傳承壓力。因此,陸豐皮影戲的保護、傳承發展需加強社會各界的參與 [4]141。國家政府為陸豐皮影戲發展提供資助和鼓勵的政策措施,社會人員和相關企業也應參與其中,如企業可在陸豐皮影造型文化開發中做出相應的投資,在活躍鄉村經濟的同時促進非遺文化的推廣、創新和發展[4]141。
2.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皮影造型第三產業
如果說皮影戲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珍貴的藝術遺產,那么,陸豐皮影造型獨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具有一定的美學和收藏的價值。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陸豐皮影作為地方優秀文化,應充分發揮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并助推鄉村經濟發展。把皮影造型藝術引入第三產業,國家應加大扶持、鼓勵非遺皮影藝術與旅游業互動合作、共同發展,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非遺文化傳承方式的多元化,跟上現代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1)文企結合
皮影造型藝術需結合企業共同發展,才能更好地傳承并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與企業合作開發設計皮影實用性工藝品或旅游紀念品,利用企業豐富的營銷手段和市場經驗,讓皮影文化以多元化方式傳承、創新和發展。同時,企業可利用皮影戲的地位打造品牌產品,將皮影造型元素融入品牌建設中,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弘揚、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形象。皮影造型元素與現代產品融合,打造出獨特的產品,能夠吸引民眾關注,提高民眾的消費積極性和對品牌的信任[5]。同時,國家政府也應給非遺創業企業以經濟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勵非遺企業創立創新品牌,如設計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皮影燈、皮影感溫杯、皮影智能機器人等。皮影燈可以將皮影造型元素與其他材料相結合而形成一種實用性工藝品, 利用燈的光源的映照來凸顯皮影造型元素的美感。皮影感溫杯,是一種通過熱水加溫、燈泡發光使皮影造型圖案轉動的杯子[6]。以上所舉例子在吳朋波《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已有成品,我們可以借鑒其制作原理。而皮影機器人的構思,主要是順應現代智能化的需求。機器人的運用一直在普及與推廣,把機器人造型設計成皮影造型或加入皮影元素,把非遺文化融入未來使用率較高的產品中才是傳承保護的長遠之計。產品的設計需突出陸豐皮影地域特色同時增添現代流行元素,理念創新應以能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反應和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為準則,才能增強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促進鄉村振興中皮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企業共同發展,將皮影文化以多種形式傳遞給受眾,從而促進就業機會的增多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2)文旅結合
文化與旅游業共同發展,打造文化旅游網紅點。汕尾是一個海邊城市,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在陸豐開發創意皮影基地,尋找專業人才規劃設計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文化旅游景點。如陸豐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有皮影博物館和皮影劇院,另外可以設立一個造型工藝場所,外來游客參觀博物館的同時可以體驗皮影造型的繪制。造型工藝所主要經營皮影工藝品和游客體驗,在工藝所展示皮影工藝品,明碼標價出售。而體驗項目則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繪制體驗。工藝基地提供皮影造型工具材料、設計制作說明并配專業皮影造型人員在現場指點。游客可購買材料設計、繪制皮影藝術造型,不懂的地方由現場工作人員指點輔導,消費者可把自己作品帶走。第二類為半成品皮影造型形式。把皮影造型做成半成品組裝包,組裝包分為兩種:一種有彩繪造型組裝包,一種無彩繪造型組裝包,類似于小孩的樂高玩具拼貼組裝模式。組裝包里是已雕刻好的卡紙皮影造型,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買繪制好的皮影零散造型自己拼接,也可買沒彩繪的自己設計彩繪后再進行拼貼,其形式如同兒童樂高玩具,配備組裝拼貼步驟和完整效果圖說明書,方便消費者參考。在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對于擴大就業、豐富鄉村生活、促進文化傳承發展有積極作用。
(3)鄉村文化數字化
在數字化趨勢下,技術與網絡的結合更能帶來經濟效益。傳統的展示與傳播方式要順應時代的快速變遷與發展,如何準確定位皮影造型文化產品,發展創新適合當代傳播媒介的內容成為實現鄉村經濟提升的重要問題[7]。優秀傳統文化應利用現代數字化媒體技術,通過創意形式進行傳承創新發展。陸豐皮影造型文化也應跟進時代步伐,結合數字化平臺展示,開發多元文化產品,如通過抖音、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創新、包裝皮影造型,打造創意性皮影視頻。在鄉村建設數字化燈光皮影造型藝術,發展鄉村文旅產業;進行傳承人創意直播,在擴大受眾面的同時,還可進行互動,起到促進高效傳承與發展的作用。文企與文旅的發展也需結合數字化媒體平臺,才能更好地發展。鄉村優秀文化需順應現代數字媒體的發展趨勢才能把文化精神內涵更有效地傳遞給受眾。陸豐皮影造型文化應積極利用現代技術與數字媒體進行開發與包裝,唯有如此,才能高效傳承和發展多元文化,實現鄉村經濟發展。
三、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陸豐皮影造型藝術有助于繁榮鄉村文化,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躍鄉村經濟。傳承發展陸豐皮影造型藝術需壯大隊伍,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參與;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數據平臺包裝推廣;加強社會各層人員的參與度;擴大皮影造型藝術的應用范圍,增強其藝術價值,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合作,把陸豐皮影獨特的造型藝術融入到其它行業,發展成為多元文化產業,如此才能在在傳承創新的同時為鄉村帶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鄧琪瑛.光影歲月——陸豐皮影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9.
[2]王曉鑫,彭薏菁,江海濱.陸豐皮影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王初薇,林遠洋.陸豐皮影戲的多重價值及保護、傳承、發展對策[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8):72-74.
[4]史昀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豫南皮影戲傳承提升問題研究[J].黃河之聲,2019(17):141-142.
[5]孫金華.非遺對企業品牌建設的價值研究[J].國際品牌觀察,2021(7):70-71.
[6]劉海英,劉頒,韓福麗,趙淑娟,張淑榮.皮影元素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8(5):125-127.
[7]鄭穎.皮影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與鄉村振興戰略互動探究——以甘肅皮影音樂為例[J].藝術評鑒,2021(4):169-171.
作者簡介:
陳秋玉,汕尾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筆繪畫、非遺文化。
呂小強,汕尾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水彩、油畫、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