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陽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更有助于讓學生在課堂的互動交流中打開心扉,有效緩解其文化課學習中承受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現階段大多數學校在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上,仍延續技能掌握式的教學模式,又稱為“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組織教學僵化,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另一類是“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又稱為啟發式教學模式。在“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目標設置應以學生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采取不同的講解示范面,了解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同時提出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要求,不斷啟發學生思維。
本文以高中體育課堂學習活動有效性為研究對象。
通過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檢索有關體育課堂有效性、體育教學模式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實驗對象:本文研究選取啟星中學高二年級A班50名學生(男生34人,女生16人)、B班50名學生(男生35人,女生15人)為實驗對象。
(2)實驗內容:實驗班與對照班課堂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模式不同。 A班為實驗班,采取“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B班為對照班,采取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本文研究以田徑運動中的50m跑、球類運動中的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武術中的五步拳3項動作技能作為教學內容,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3個階段為期12周的干預,并規定每項運動的干預時長為4周,每周2節課,共8節課。
(3)實驗項目考核標準:50m跑的考核標準為先測速度(S);再對動作規范程度評價,記5分;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考核標準為投10球,每球1分,滿分10分;五步拳的考核標準為動作完成度3分,動作協調度3分,動作力度4分,滿分10分。根據各項的考核標準由5位相關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動作技能進行測試和評分(5位教師采用雙盲方式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取平均值),并對成績進行記錄。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課堂行為進行錄像,在課后對視頻資料進行觀察分析。根據行為評定量表,給出每位學生相應的分值,再分別計算出兩組的平均分數,以便分別在學習態度、情意表現、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3個指標上進行分析比較。
運用數據處理軟件SPSS 26.0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
由于實驗干預的時長較短,且50m跑 的快慢受遺傳、體格參數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進行干預,學生50m跑速度的提高幅度都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以實驗前后50m跑技術動作規范得分進行比較。對參與研究的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50m跑技術動作規范和投籃成績前測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即實驗干預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50m跑技術動作規范成績和投籃成績均為同質。(表1)

表1 實驗前實驗對象的成績
經過詢問,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都沒有學習過五步拳,因此五步拳成績也為同質。
干預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50m跑動作規范程度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成績均有所提高。這說明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50m跑動作規范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都有一定的效果。 但采用“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驗班相較于采用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的對照班,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提高幅度更大。(表2)

表2 對照班與實驗班實驗前后50m跑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成績縱向對比
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分組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同時為保證每一位小組成員在進行競賽時都有同等的機會獲得成功,每個組的水平相當。此外,在課堂上進行一些靈敏反應類的小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靈敏度。與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合作探究、分組教學、表揚鼓勵的手段,且還包含游戲和競賽,雖然在提高學生50m跑速度上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探究,但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50m跑的動作規范上的效果是顯著的。這種模式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同時可以讓積極性高的學生帶動積極性差的學生,共同進步。因此,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學生50米跑動作規范程度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成績提升幅度大。
由表3可知,相較于采用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的對照班,采用“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學生五步拳的平均成績更高。五步拳是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都沒有接觸過的動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練習。

表3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五步拳成績對比
其中在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集體練習,缺點是學生缺少展示自我的機會,雖然組織較方便,學生學習的速度較快,但學生缺少學習的動力和樂趣。
在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觀看有關五步拳的介紹視頻或掛圖,讓學生了解五步拳的起源、機理,激發學生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在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動作要領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組,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這種方式能合理地考慮到學生在體育課上自主練習的需求。
由表4可知,體育課中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學習態度、情意表現、交往與合作能力3個指標上的平均值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采用“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更優。

表4 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課堂行為表現的影響
由于一體化教學模式注重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因而學習態度表現良好。互幫互助的練習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技術動作的學習。同時在分組教學時,組與組之間的水平相當,保證每一位小組學生在進行競賽時都有同等的機會獲得成功,“以賽代練”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動作技能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表現出堅定的意志品質以及穩定的情緒,因而在情意表現上的分值高,同時在比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愿意主動與同伴交往合作,在教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學生會自覺遵守活動規則、愛護公共器材。而對照班是教師主導的課堂,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較少,多會產生消極的訓練態度,因此學生在學習和練習的主動性上較差,學生不認真主動練習,進而意志品質較為薄弱。
總體來說,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的“教”能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學”能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其主動地探究式學習的能力;“練”能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精準化練習以固牢學生的運動基礎;“賽”滿足了學生的求勝心、集體榮譽感以增強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50m 跑、籃球單手肩上投籃和五步拳3個階段的教學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但“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相較于傳統的集體組織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更明顯。
通過行為評定量表法得出,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交往和合作能力表現上的平均分值比對照班學生高,因此采用“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更能優化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從而提高高中體育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體育工作者要倡導在課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重視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摒棄傳統刻板教條、循規蹈矩的組織形式,減少教師講得多、學生練習得少的現象,讓學生真正忙起來、動起來、樂起來。
無論進行哪種動作技能的教學,教師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采取“教、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此類教學模式合理地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急于表現自己的心理、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體育課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交往與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