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瀘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都對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做出了重要指示。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計劃在三年時間集中力量建設50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高水平專業群(即“雙高計劃”),旨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創新服務平臺。“雙高計劃”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教重大建設工程,是新時代中國職教戰線的大事要事。藝術院校作為“雙高計劃”重要建設單位,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責使命,是培養“立德樹人 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文藝人才的搖籃,是地方文旅事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雙高計劃”十大任務之首,具有領導各方面、貫徹全過程、落實硬指標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藝術院校把方向、聚力量、強隊伍的關鍵步驟。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藝術院校要積極構建“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縱深推進”的黨建工作大格局,從而激發出干事創業、踔厲奮發的內生動力,以一流的黨建工作引領“雙高”建設,最終實現院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領導的堅強陣地。最新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公辦職業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職業學校基層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民辦職業學校強化學校的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從法律層面明確黨對職業院校的全面領導。藝術院校黨的建設核心領導作用和政治功能的有效發揮,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藝術院校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黨的文藝發展的直接組織者,學校黨委是貫徹落實“雙高計劃”各項任務、確保實際成效的直接責任者,是教育教學、藝術創作、藝術實踐、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直接推動者,是廣大師生員工成長成才的直接服務者。加強藝術院校黨的建設,有助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藝人才培養方向,有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有助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雙高計劃”是我國職業教育進入新時代,應對新形勢做出的重大戰略規劃,對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助推高職院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雙高計劃”是在職業院校骨干校、示范校、優質校基礎上的再次升級,重點聚焦“高”“特”“強”,重點突出示范引領和標志性成果。“雙高”建設是在抓好黨建的前提下進行的,沒有黨的建設引領,“雙高”建設將丟失目標、迷失方向。因此,黨建工作的質量水平高低決定著“雙高”建設的質量水平,也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預期效果。只有加強黨的建設,確保正確的辦學方向,才能促進藝術院校事業蓬勃發展,培養更多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高素質文藝人才。
黨的建設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環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遵循,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黨的建設提供方向指引和動力引擎,切實提升育人成色與實效。黨建工作作為藝術職業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師生、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扣好藝術生人生正確的“扣子”,絕不能有絲毫動搖和偏差。加強黨的建設有助于進一步強化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而最大程度優化行政隊伍、專業教師隊伍、后勤服務保障隊伍,切實提升相互協同、同心發力的全員育人水平;加強黨的建設,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能夠有效激發勇于擔當、干事創業、踔厲奮發內生動力;加強黨的建設可以提升藝術院校現代化治理能力,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縱深推進”方位育人體系架構,切實將育人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在日常工作中。
隨著“雙高計劃”深入推進,藝術院校在加強黨的建設方面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多形式的有益探索,黨的建設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黨的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和動力同在,藝術院校距離新時代高質量黨的建設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首先,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現象,部分黨員對黨建工作關注較少,狹隘認為黨委部門才是開展黨建工作的唯一部門,與個人發展無關,粗淺認為教學科研、藝術創作、參賽獲獎與其切身利益關聯緊密,相較于黨建工作見效快,更容易產出標志性成果。開展黨建工作存在一定敷衍現象,習慣于被動完成任務。其次,部分黨員干部傳達黨的政策、推進黨建任務存在一定“中梗阻”難題和“斷層”現象,向上級報送材料圓滿完成,向二級單位傳送內容卻層層遞減,導致黨建工作無法到達師生“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第三是黨員干部受傳統思維、慣性思維、惰性思維影響,視野不開闊、思考不深入、擔當不盡力、本領不更新等現象一定范圍存在,支部學習與活動形式傳統老套、固步自封,導致基層黨組織整體學習氛圍不濃,支部黨員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不強、熱情不高。
一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脫節游離,就黨建而開展黨建工作,判斷不準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關聯與邊界,忽略黨建工作與中心業務工作的緊密聯系,導致黨建與業務工作“兩張皮”。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藝術院校理論武裝既要強調政治功能,也要落腳為藝術教育服務,而當前理論學習內容單一,不夠精準,枯燥空洞,沒有從解決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出發,沒有從激發黨組織活力著手。此外,立足新時代,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黨建工作實效亟待加強,個別黨組織、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黨員組織生活存在弱化、虛化和邊緣化現象,黨員能力素質不均、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院校黨組織組織力、思想引領力、攻堅戰斗力、師生凝聚力和發展推動力均有待提升。
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建工作的定位與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開展黨建學習和黨內活動的主題渙散,載體方式單一,缺少黨建的趣味性及吸引力。往往忽視其自身學科特色與專業優勢,沒有深入思考如何用好文旅平臺、藝術師資、藝術實踐、文藝惠民等特有資源,開展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的黨建學習、活動與實踐,沒有系統梳理出具有鮮明類型特色的藝術黨建工作品牌,探索高質量的藝術院校黨建工作模式,形成藝術黨建工作典型案例,打造出藝術黨建精品項目,從而進一步推進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特色化水平。
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雙高”建設為引擎,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動文化融合、思政融合、育人融合、考評融合,破解黨建和業務兩張皮。一是將藝術院校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融入黨建,推進學校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三項建設”,實現思想引領、職業素養、文化浸潤“三維融合”,鼓勵廣泛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不斷鑄就黨員干部獨特精神風貌,涵養“藝風藝德”。二是實現黨建和思政的深度融合,整合黨建和思政的功能要素、人員要素和形式要素,將黨建內容滲透融入思政課堂,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堅持以師生為中心,搭建黨建與思政信息共享平臺,在內容上推陳出新,方式上守正創新,部門間協同發展,隊伍上同頻共振。三是要聚焦藝術院校育人過程中的短板、弱項,破解藝術創作與人才培養發力不均、育人質量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增強推進“三全育人”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增強各類人員、各個崗位的育人活力,形成各項育人工作的同向同行、互聯互通的良好態勢。四是強化多維考核融合,建立院系黨總支(支部)、領導干部、普通黨員三維考核,圍繞“雙高”建設目標任務,精準測算黨建工作量和業務工作量,有效激發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內在動力,確保“雙高”建設任務沿著正確方向不斷開創新局面,產出新成果。

藝術院校黨的建設目標是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文藝工作接班人,學校黨委必須發揮黨管人才、黨管隊伍作用。一是強化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要發揮黨員干部主力軍作用。積極開展黨委領導班子賦能計劃,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員干部提能計劃,以解決本領恐慌為目標,圍繞加強黨的理論、政策法規、職教改革、藝術修養、行政管理等,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輪訓、專題講座,強化督學導學。二是強化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持“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心理咨詢教師的思政素養、育人能力、媒介素養以及為師生服務能力,將黨建和思想工作深度延伸。三是強化專業教師一線教學功能。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與學生聯系非常緊密,要充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牢牢掌握黨對教師隊伍的領導權,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隊伍。
藝術是最美的語言,也是極具感染力、生命力的教育方式,極大豐富了黨建工作載體、形式和表達模式。藝術院校要充分發揮藝術專業優勢,堅持以黨建引領藝術,以藝術創新黨建,達到黨建與藝術教育、創作、實踐融合推動、提質增效。首先,創新理論武裝形式,利用校內外資源組建藝術院校黨建和思政宣講團,用藝術的語言宣講黨的理論,讓師生聽得懂、感興趣、受啟發。其次,創新黨建活動載體,拓展藝術院校黨建工作渠道。把“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與藝術學習、藝術創作、藝術實踐和藝術惠民結合起來,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群眾文化,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求,廣泛開展“永遠跟黨走”“紅歌大傳唱”“藝術進校園”“文化進萬家”“廉潔書畫作品展”等活動,把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形勢政策教育,以藝術的形式感染人、熏陶人,讓黨內活動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三是打造“藝心向黨”黨建品牌,以黨建示范創建、質量創優為切入點、突破口,培育一批標桿院系、支部工作法、標桿黨支部典型示范。推動開展“黨員創先爭優示范崗”,教師支部“雙帶頭人”全覆蓋,持續孵化“黨建+藝術”工作項目,積極創品牌、樹旗幟、亮名片,推動黨建工作與教書育人、藝術創作無縫對接、雙向驅動,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力和學校美譽度。
黨建工作與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是藝術院校黨建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訴求,也是體現院校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為破解黨建工作方式傳統、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難題,充分滿足新時代黨建信息化要求,一方面推進黨建+云數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功能,暢通院系黨組織、黨支部、黨員網絡工作體系,建立由各層級黨組織黨員信息庫、學習資源庫等組成的黨建大數據庫,及時有效開展隊伍構成、人員流通和信息變更帶來的數據更新,綜合研判各層級黨組織最新情況以及思想動態,為精準做好黨建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助力黨建工作精準化、科學化、高效化。另一方面實現黨建+云管理,通過信息上傳和資料整合,全面掌握組織管理、黨員發展、黨費繳納、信息溝通、黨內活動等工作開展情況,及時開展工作對接,任務傳遞和復盤反饋,形成反應迅速、高效運行的信息化黨建管理模式。第三是實現黨建+云服務,以校級組織部門為樞紐,以二級單位基層黨組織為脈絡,為全院黨員干部提供信息咨詢、活動發布、辦事流程以及資料下載等內容,運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開展“藝路成長”線上接力和“藝心為民”線下志愿活動,提升黨建民主化水平,不斷滿足藝術院校黨員群眾對新時代黨的建設要求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