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碧
我國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功底的漢語言文學的人才,使專業人才既能跨文化交際理論,還能具備較高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宣傳我國文化與思想,并且能從事我國跨文化交際或新聞出版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鑒于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實效性,使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能為我國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傳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大部分教師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下降,雖然能在課堂中扎實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巧,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不足,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不斷學習和實踐,能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能夠加強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和運用。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及時與教師展開交流和互動,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和指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專業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具有較強實踐性和互動性,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在課堂中邊學習邊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達到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的目標。
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傳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偏向于理論性,在課堂中和課后的實踐教學與訓練有限。而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希望在課堂中展開實踐活動,在社會中將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其中。教師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合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的重要舉措。學生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零距離進行學習和了解,教師在課堂和課后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指導和幫助,運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和實踐,不僅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未得到良好培養的缺陷,還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以興趣為前提進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的學習,對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專業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國高校本科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需要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轉變我國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偏理論教學的方式,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能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
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活動、主要目的是為我國培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專業人才,但學生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還應擁有較強外語表達能力,如此才能將我國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該專業課程的設置,是一種固定且靜態的課程形式,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表達能力為主要目的,是定向培育學生的重要體現。外語課程,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的開展,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保障。采用漢語+外語的教學模式,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人才培養目標,不僅符合我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的人才培養原則和目標,還符合新時期下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目前,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開展的教學模式是課堂講授。教師雖然重視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的教學,但忽視了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的開展,其實踐教學并沒有成規模、成體系,實踐教學模式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還有待完善。因漢語國際教育是我國信息時代發展所產生的新型專業,近年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也為我國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漢語專業人才。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不同國家的學生展開因材施教,不斷推動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
我國開展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跨文化學科,以漢語為基礎,以文化教學為導向,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的學生朝向應用型人才發展的重要路徑。但在目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并未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特點明確學科定位,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時,忽視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進度的了解與掌握,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并不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的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展開中國傳統文化和漢語知識的講授,并未在專業中科學合理設置實踐教學課程,使得實踐教學課程與理論教學無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因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為我國跨文化交際開設的專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目前,雖然高校針對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學生展開因材施教,但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只注重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對學生展開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將自身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在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中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
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為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我國跨文化交流與發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并未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實踐平臺,且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師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雖然部分教師積極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完善,但實踐教學模式并未真正融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使得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并未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涉及的教學內容較廣,如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和文學等多個領域,為此,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大部分高校專業教師雖掌握了扎實理論基礎知識,但教師的實踐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待提升,無法有效將多個領域教學內容相結合展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活動。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在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時,只重視將語言學理論與其他專業理論教學密切結合,漢語國際教育理論內容與實踐的結合不科學、不合理,導致高校開展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未得到良好培養,不符合相關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
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并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特點,準確定位漢語學科,有效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要重視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還應積極引領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漢語進行交流與溝通,使學生在漢語國際教學專業畢業后能夠成為跨文化交流與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此外,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學科是應用型學科,以語言為基礎展開的教育教學。而教師要想有效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展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則需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比例進行合理設置,使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課程中能學習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在課堂中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夯實自身專業本領和專業知識,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教師不僅要重視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開展實踐教學,還應在課程教學環節中制定專業評價機制,使專業評價機制與實踐教學相對接,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定位明確,促使學生在理論中學習到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培養,以此有效實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效率質量的提升。
在傳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能通過以往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跨文化能力的培養與教學。而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融入實踐教學,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尊重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實踐與學習存在的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展開針對性實踐教學。例如,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根據不同國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為每個學生提出相關案例問題、對學生展開專門性教學,使學生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能夠扎實掌握跨文化交際素養和跨文化能力,使學生成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另外,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轉變自身傳統教學理念,意識到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對促進學生今后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采用校企合作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將在校期間所學知識,在企業實踐中合理運用。教師還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和相關專業比賽,讓實踐教學成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中的一部分。培養學生實踐理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達到人才輸送與社會需要無縫對接。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學科。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為學生搭建網絡實踐平臺,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展開單一性的實踐教學,不僅會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還無法在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為此,教師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平臺,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在網絡實踐平臺中對學生展開針對性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整體溝通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將自身所學知識實際運用到生活之中。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國家和社會對人才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運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培養,使學生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因此,學生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培養效果,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是主要決定因素。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系統性培訓或學術交流會,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意識,使教師意識到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和創業意識培養,對學生今后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教師應運用新時代下的新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展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課程,根據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制定針對性教學目標,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根據新時期對人才提出的實際需求,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以實踐課程為依據,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應用教學活動,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的學生,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對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以及對我國漢語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是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也是培養學生能力提升的前提基礎。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將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優化和豐富,提高實踐教學在傳統教學內容中的占比,是提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為此,高校可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通過多媒體和自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習和實踐,學生在多元化教學環境中展示自我,教師根據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幫助學生豐富針對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扎實鞏固每一個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使學生能夠將自身已學到的知識和技巧靈活運用,為學生今后展開跨文化交流和互動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要注重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素養,使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不斷成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鑒于此,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強化學生記憶,使學生有效將自身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此不斷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效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