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英語學科作為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科知識與文學知識的教授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在當前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在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應充分重視大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文學素養。然而,就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而言,往往過分重視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學生在各種英語水平測試中能夠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仍然缺乏一定的文學知識和文學素養,不能夠熟練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近年來,教育界開始認識到英語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其中蘊含的人文知識對于學生也具有重要教育價值,如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僅僅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而不注重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不具備一定的中外文學知識,學生的英語寫作將十分局限,僅僅體現在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的運用,而無法體現出人文性,英語寫作質量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意識到文學素養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培養高校大學生文學素養,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近年來,為了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育部陸續頒布了相關教育文件,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轉變教育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還應重視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即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培養大學生應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和書面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和文化素養,以適應新時期國家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具體要求。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應該明確的是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并不是基本語言技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對英語語言包括讀寫能力在內的文化素養培養。
語言和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的載體,而語言無法脫離文化獨立存在,語言中滲透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人文內涵。對于語言的學習某種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學習,而通過文學知識學習是掌握文化知識和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研讀,能夠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如西方文化中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批判視角等內容,將這些文化差異性體現在英語寫作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英語寫作中也能更好地傳達情感與思想。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只有獲得更好的輸入學生才能更好地輸出,英語寫作即是學生知識輸出的重要途徑,而文學語言是文學知識的外在體現,部分文學語言是語言的精華,也是語言多樣性的重要體現,涉及了最高雅的語言和最通俗易懂的口頭語,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其中的語言也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參考素材和模仿樣本。通過對文學作品和文學知識的深入研讀,能夠擴充學生詞匯量,掌握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同時明確在不同語境下 更為恰當的用語,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由于學習文學知識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研習文學作品學生能夠掌握不同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風格和文章組織架構等,有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從表層的學習深入到更深層次的學習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水平。與此同時,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較為突出的特征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就英語課程教材而言,其中每篇文章中的布局、編排以及內容等都蘊含了一定的人文內涵和思想情感,因此通過對教材和各種文學作品的研讀與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寫作中的情感表達和文化知識滲透。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中西方文學的魅力,通過正確的引導,增加學生文學知識儲備,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在此基礎上能夠將其正確的應用在英語寫作中,提升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由于在以往的英語寫作教學中,較少涉及文學知識的學習,因此為了通過文學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教師應首先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意識到文學知識的魅力,通過課堂導入和課程教學等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學習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具體而言,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前設置幾個文學知識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網平臺等多種方式收集相關的文學資料,在課堂上回答這些問題并進行分享。例如,在《大學體驗英語》教學內容中,涉及了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教師可以此設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對這句名言的出處、背景以及莎士比亞的生平經歷等內容進行收集素材,由于學生對于文學名人較為感興趣,因此通過合理設置文學問題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進而提升其文學素養。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增加文學賞析內容,一方面學校應為文學素養培養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例如,部分高校在大學生課程體系中增設了中外文學賞析課程,作為學生的選修課程,課程時間安排在周五或周末晚上等。另外,有條件的高校可直接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增加兩節中外文學欣賞課程,安排在每周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如果無法加入正規課程,也應在大學英語整體教學計劃中,增加文學作品賞析的內容,教師注重在課堂教學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講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首先收集文學知識教學的相關資料,注重選擇一些中外優秀文學作品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等,并在上課之前向學生闡述文學欣賞課中作品的講解安排,把作品資料分發給學生,讓他們提前預習并自主閱讀,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應詳細講解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內容、結構層次、語言特點及作品風格等,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學作品中的這些特征進行對比分析,促使學生掌握不同的體裁和文體風格。例如,對話中使用的會話體(Conversational style),增加效果的詩體(poetic style)等,由于這些都是學生在英語寫作時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學生明確不同的文體和語言風格的應用技巧,從而根據具體的寫作要求合理安排寫作內容和組織架構以及語言表達方式等。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好引導作用,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需要把教學重心放在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上,因此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選擇性閱讀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閱讀能力,或者組織豐富多樣的英語學習活動和文學活動等,引導學生逐漸積累優美的語句和巧妙的語言表達,作為英語寫作的素材。例如,利用晚自習等其他課余時間給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文學價值較高的英語電影,觀看完成后要求學生根據電影中的故事情節、精彩片段、經典對話等用英語進行概括總結,并以書面形式提交給老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檢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水平和文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寫作能力,同時對電影中傳達的思想價值觀等深入分析,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另外,學校可以組織舉辦一些英語角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收聽一些文學作品的錄音,或者觀看一些由優秀的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老人與海》,《簡愛》等,鍛煉學生的聽力,同時在文學作品及電影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鑒賞能力,學生的英語語感也能得到提升,提升學生英語寫作中語言表達能力。
在大學學習生活中,為了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滿足其業余愛好的需求,一般都為學生設置了第二課堂活動。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將學生的英語文學知識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學習文學知識的機會和平臺,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其文學素養。例如學校或教師可組織英語詩歌朗誦比賽或者英語話劇表演等,采用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這些活動都需要以大量的文學知識素材為基礎,因此在對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學生能夠體會到文學與藝術相結合的魅力,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另外,教師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開設文學知識專題講座,豐富學生文學常識,傳授一些文學語言表達的技巧,便于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加以應用,提升其英語寫作質量。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不應僅僅關注于學生的基礎英語知識傳授,還應加強學生文學知識的教授,提升其文學素養,文學素養有利于學生寫作中的語言表達、句式結構、組織架構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而文學知識的教授作為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教師應通過增設文學作品賞析內容,引導學生課外自主閱讀以及組織多樣化的英語文學活動等,增加學生文學知識儲備,提升其文學素養,更好地應用于英語寫作,提升學生英語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