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
在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掌握唱歌技巧外,還要求學生掌握聲樂相關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歌曲鑒賞能力,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彈唱。這些都是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促進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是一項新的時代課題。
部分院校的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具體來說,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存在差異。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教學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教育能力,聲樂藝術修養是其要掌握的眾多教育能力之一,而專業聲樂教育則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但是當前部分院校在幼兒專業聲樂教學中缺乏足夠的針對性,而是以專業聲樂的教學方法為主,即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展示一遍,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反復練習。這樣的教學形式與幼兒專業聲樂教育的需求存在差距,長此以往,不利于專業學生教學素養的提升,同時影響幼兒專業聲樂教學的發展進步。
幼兒教育專業面對的是未來的教師,既要考慮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又要充分考慮學生工作后面向幼兒的教學需求。幼兒專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聲樂教學方面,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并重。但目前部分院校存在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的情況,幼兒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多是教授學生大量的理論知識,實踐性技能訓練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耳熟能詳,但是實踐能力欠缺,出現了“眼高手低”的情況。長此以往,理論知識沉淀越來越充足,實踐能力卻越來越弱。而實踐能力正是學生在后期參加工作至關重要的部分。故此,學校在培養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基礎不統一是當前學校育人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并非每個學生都是從小接觸音樂知識的,部分學生或者存在零基礎現象,而部分學生或許有一定的聲樂基礎。這就為教師的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學生的基礎能力不一,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教學,一方面會降低教學實效性;另一方面有聲樂基礎的學生會感覺教師的教學過于多余。針對部分學生聲樂基礎弱的情況,大部分院校會兼顧班級學生,結合學生的平均水平施教,基礎能力弱的學生在后期可以找教師與同學補充知識。如此一來既不耽擱教學進度,也充分兼顧到了大部分學生,但是這就過于依賴基礎能力薄弱的學生自覺性。假設學生在課后不主動學習,基礎能力將會越來越弱,如此就會出現兩大趨勢,強的越強,弱的越弱。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但是當前幼兒教育專業部分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下述兩方面:一方面,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對于學生的聲樂水平并不像專業聲樂教學那樣高,這一點或造成專業學生的倦怠心理。加之部分學生會認為以后面對的是幼兒,幼兒教育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學習;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并沒有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長期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也是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學生長期在聲樂課堂中缺乏足夠的興趣,學習效果也不會理想。此外,部分學生或許缺乏音樂天賦,在學習上比較慢,感覺自己的努力與成果不匹配時,就會逐漸在學習中失去信心。
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須緊密結合幼兒學習需求和時代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開展多元化教學,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教學能力。
教師是教學主力軍,只有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才能讓幼兒教育專業學生接收到專業的教育。幼師院校在推動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注重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個人教學能力。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可以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培訓空間,定期外出培訓,鞏固專業知識,在外出培訓的同時,還應積極倡導教師借助網絡平臺拓展自己的視野,多聽、多看,在提升閱歷視野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加大教師的培養力度,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升教師的視野,從本質上落實。
學校應為教師構建知識分享與交互平臺,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新學到的知識。在交互平臺上分享聲樂知識、教學經驗等方面內容,既能加強自己的知識傳遞能力,又能在他人的分享中獲得相關教學經驗,并進一步改進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相互分享中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在相互分享交流中,也可以嘗試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交流、反思、改進、提升這個良性循環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夯實教育基礎。
學校可以安排專業人員定期調研,在學生群體隨機抽取學生對于教師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可以講述對于教學中的改進建議,也可以對于教師的教學方面的問題詳細指出。當前大部分院校都會在校內設有意見箱,但是部分學生懶得去寫、去投,導致每次開箱都沒有收獲。故此,學校可以將其改為網絡點評,通過網絡平臺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并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建議調整改進方案,輔助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學生的建議。如此,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可以逐漸幫助教師改善一些教學問題,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會在學生的建議下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教學內容是教育中的核心要素,促進教學內容多元化發展是提升聲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之處,因此教師為了提升教育效率,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教育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完成教材要求,將教材的指導充分落實到學生,確保學生的基礎知識毫無問題,在嘗試的基礎上拓展。其次,在教材知識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緊扣教材內容向外延伸,汲取關聯的知識點豐富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完成之后嘗試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中,拉近音樂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后將目光投向生活,在生活中尋找音樂靈感,既能提升教學實效性,還能提升學生的踐行能力。在自主拓展與引導拓展的同時,都應時刻牢記學生后期的工作需要。幼兒教育專業的對象是幼兒,因此學生在拓展時主要以童音為主,多實踐,多找靈感。最后,教師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必須做到構建趣味課堂,只有從主觀意識上獲得學生的共鳴,才能從本質上激發學生的自覺性。例如教師在訓練歌唱通道及高位置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發聲,如狼、公雞等叫聲,引導學生在模仿中自主感受,尋找高位置,學習動物叫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確保學生科學找準高音,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是沒有局限的,要始終以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為主,接下來筆者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能力推薦四種教學方法:
第一,學案導學法。這一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教師結合課堂需要講授的內容,提前向學生發送學案,學生根據教師的學案自行學習。學案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學生的能力為主導入思考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將課堂構建為交流學習、補充內容的平臺,科學利用翻轉課堂、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轉換教學方法。以《梅花引》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預習任務,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打通預習路徑。對于質疑的地方標注出來,在課堂提問教師。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講解預習成果,在課堂中自主演唱,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再進行針對性指導。
第二,情境教學法。這一教學方式主要是借助情境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由于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能力不一,教師的教學難度會更大。為應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教學之前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內容。以《故鄉的小路》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尋找相關素材,如圖片、視頻等,加深學生感受這首音樂中的意境美,在多媒體的支撐下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多媒體素材的觀看中與音樂的賞析中領會其中的藝術美,在賞析中嘗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三,微課助學法。微課對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都具有較強的輔助性,教育效果遠比教師講授更高。在預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將微課提前傳輸給學生,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短視頻聚焦學生的視線,以《康定情歌》為例,教師可以將歌唱技巧在微課中傳輸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視頻的指引中集體歌唱。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組合成小組,在小組合作中進一步鞏固。
第四,小組教學法。小組課教學是集體課教學的升級版。幼兒教育專業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聲樂知識不足的情況,專業理論素養參差不齊。根據學生條件進行分組教學,對音樂素養較好的同學進行提高訓練,對音樂素養相對較差的學生著重進行基礎訓練,這樣可以做到教學的有的放矢,起到查漏補缺,整體進步的作用。開展小組教學時,可將幾個同一聲部或水平程度相近的學生分在一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嗓音條件及視唱程度分組。一般情況下,要選擇具有共性和層次性的曲目進行練習,選擇的曲目,這類曲目篇幅較短、音區適中比較容易掌握。訓練過程中,把握好度,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
對于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實踐能力與理論能力同等重要,為了進一步踐行學生的聲樂知識,學校應為學生構建多元化課外實踐平臺,在大量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踐行能力。只有充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確保學生在后期培養幼兒時具有較強的教育素養。在構建實踐平臺時,可以校內外結合,校內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唱比賽,在比賽中發揮學生的實際能力。比賽歌曲不限,可以是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是學生在課外自主學到的音樂,比賽一則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二則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此外,在教學中倡導學生多利用學校提供的音樂資源,多在練琴室、聲樂室等實踐基地練習,在反復練習中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基地,幼兒教育專業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與設備,自主踐行理論知識,夯實基礎。
校外可以聯合當地文化部門為學生提供演出機會,校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文化站一般會舉辦大量的活動,活動就是學生提升的機會,學校應把握校外的每一場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平臺。抑或者科學利用校企融合計劃,聯合當地幼兒園,給予學生課堂實踐教學空間,在課堂教學中,一則可以踐行學生的理論知識,完成實踐目標,二則可以輔助學生明確幼兒教育的需求,在后期學習中,可以結合幼兒的需求進一步展開。構建多元化實踐平臺是當前幼兒教育相關院校在培養幼兒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應充分重視的問題,對于幼兒而言,音樂、美術、舞蹈、游戲等極為重要,要想將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對于教師的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學校要確保輸出的幼兒教師必須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除了上述提到的實踐平臺,學校也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利用一切有利資源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平臺,力求在實踐中將學生的聲樂教學落到實處。
聲樂教學具有較強的規律性,也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同時,幼兒教育專業是當前社會較為關注的專業,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強化聲樂學習與訓練,完善教育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