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雯玉
一直以來,除了書法課堂,我們對學生的寫字更多的是滲透在語文學科:課堂上的寫字指導,通常是教師范寫一個,學生書寫一個;課后的寫字指導,更是結合《習字冊》展開,通常是學生描紅后再交由教師批改。每學期一次的“規范漢字比賽”,通常是學生臨帖后上交,最后知曉自己的名次;每學年的書畫作品比賽,通常是學生在作品紙上獨立完成……如何讓這些寫字指導融合在一起?五年級《妙筆生花》這節書法課,恰是在這些指導上的“再出發”。
這節課,不再是單純地取材于書法教材中的一課,也不再是停留在這節課堂上的書寫,而是真正地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充分運用與語文教材配套的《習字冊》,進行臨帖練習,并融入學校“規范漢字書寫比賽”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規范、端正、整潔、靈動地書寫漢字的能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字育人,樹立文化自信。從硬筆作品臨帖創作、落款、鈐印,體會如何書寫一幅完整的硬筆作品,從而讓學生潛心臨帖創作書法作品,激發其書寫興趣。
1.借助《習字冊》掌握臨帖的創作方法。
2.學生臨帖創作,掌握漢字書寫規范要求。
3.欣賞優秀的硬筆書法作品,培養書法的審美能力。
通過讓學生臨帖,強調漢字書寫規范:正確、端正、整潔、生動。
通過欣賞優秀的硬筆書法作品,讓學生了解一幅完整書法作品的構成要素,從而選擇適合自己臨摹的書法作品內容及形式。
教師準備:《習字冊》、PPT、歌曲《中國娃》音頻、范寫漢字視頻、書法作品集錦視頻、紅筆。
學生準備:各種作品紙、鋼筆。
(師課前播放歌曲《中國娃》)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聽到的歌曲是解曉東演唱的《中國娃》,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那么,你們認為我們為什么要練字?
生1:堂堂正正做人。
生2: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師(播放硬筆書法作品集錦視頻):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通過臨帖完成一幅作品。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寫好中國字,做個正直人。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名家硬筆書法作品,滲透書寫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書寫欲望。
師:臨帖和摹帖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何為摹帖和臨帖呢?摹帖,就是把薄紙蒙在帖上,直接描畫,多摹幾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結構。臨帖,就是看著范字,照著去寫。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分析,便容易掌握筆法結構,從而把范本的精髓學到手。只摹不臨,雖然字的間架結構會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兩者各有所長,效果各異。
師:其實,我們每天都是書法家,都在做著“摹帖”“臨帖”這兩件事。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說嗎?
(師出示《習字冊》)
師:《習字冊》每一課的書寫內容可以分為三部分。
師(出示第一部分):這部分,我們通常稱之為“描紅”。
師:對單個字的書寫,要做到書寫上的正確、端正、整潔、生動。(見圖1)
師:(1)規范:書寫正確,筆畫不多也不少,能按筆順規則書寫。

(圖1)
師:(2)端正:字講究法度、點畫穩妥、布白均勻、重心平穩。
師:(3)整潔:紙面平整、整潔,字跡清楚,沒有涂改的痕跡。
師:(4)生動:字的筆畫有“鋒”,字形整體自然連貫,有一定的“書法味”。
師:硬筆書法的練習,就是這樣從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字的結構再到通篇臨寫。(見圖2)

(圖2)
師:正文是作品的主體,占據了作品的大部分位置,需作妥善安排,書寫時應注意幾點:(1)章法的安排。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生動。方格中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白。長條格中字走中心、錯落有致、字距勻稱。(2)字形的正確和風格的統一。既可以寫規范簡體字,也可寫繁體字,但切不可繁簡體混雜使用,因為繁簡混雜被認為是創作者文化藝術素養不高的表現。(3)關于標點符號。可以不用標點符號,也可以不采用起首低頭、空格和提段的書寫規范;若采用打標點符號的格式,則所用標點符號既要正確又要以不損害幅面的完整、美觀為原則。(見圖3、4、5)

(圖3)

(圖4)

(圖5)
師:我們可以這樣來寫。
(師播放范寫視頻,見圖6)
師:請打開《習字冊》,完成臨帖書寫。
(學生書寫)

(圖6)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習字冊》出發,通過觀察,師生總結提煉出在臨帖過程中的相關習字要求,并通過課堂上的書寫,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意識,引導學生由練字向書寫作品過渡。
師: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的內容是相對完整、健康、上進的。大家可以根據創作的目的選取現成的或自撰合適的詩、文、格言、短語等;也可以從紙幅的大小、擬寫正文字的大小兩個方面考慮選取所書內容的長短。(見圖7)

(圖7)
師: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法紙。硬筆書法格式大致分為:豎寫(從右往左寫);橫寫(從左往右寫)。款式有(橫幅、條幅、扇面等)。(見圖8)

(圖8)
師(總結):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相對于毛筆書法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很小,但常用的款式大致是相同的。除了通常無法寫成大幅中堂以外,毛筆書法常用的款式如條幅、橫幅、扇面、楹聯、長卷等在硬筆書法作品的創作中都可以選用。
師:在確定了作品紙和正文內容后,一幅完整的硬筆書法作品還應包括什么?
生:落款。
師:落款是指書法作品正文以外的其他文字,它主要是用來說明書寫作品的作者、書寫時間、地點等。這幅的落款是什么?(見圖9)

(圖9)
生:書寫者的名字。
師:這樣的落款比較短,稱為窮款,也有長款(見圖10)。落款還可以寫某年某月某某書于某地。

(圖10)
師:落款位置沒有固定格式,也無絕對的位置,它與正文互為關聯。落款內容視情形可長可短,但字體不能有大小懸殊,要有相應比例,款字的大小應與正文字的大小相協調。下面請同學們給剛才寫的正文加上落款吧。
(學生在作品紙上寫落款)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樣寶物。它會讓我們的作品錦上添花。這叫作——鈐印(見圖11)。它是硬筆書法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小印章,在硬筆書法作品中,用得好可以畫龍點睛,用得不好,就會破壞整幅作品的氣韻。

(圖11)
師:硬筆作品所用印章分類:按其刻法可分為兩類:陰文(白文)和陽文(朱文);按其所刻內容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名章,即刻有書寫者姓名、字、別號的印章,一般為小圓形、小方形;二是閑章,包括年號章、雅趣章、齋館章等等,大多為橢圓形、小長方形、葫蘆形等各種好看的、不規則的形狀。
師:鈐印應做到不偏不倒,以能穩定字幅重心為妥。
師:蓋印之前應認真地審視作品,確定印章的最佳位置。閑章,如果是引首章,就蓋在作品的右上方。名章則蓋在左下方落款的位置。印章大小應與款字及正文字的大小相協調。一般應與款字大小相當,切不可太大。太大顯得笨拙,太小顯得小氣。一幅作品中,用印不宜過多,最多不超過三枚,用多了會分散欣賞者的注意力。(見圖12)

(圖12)
設計意圖:從觀察作品的布局到學生書寫落款,再到教師示范蓋印,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創作作品的意識,也讓學生直觀地體驗了書法作品的書寫。
師:請你們也來試著寫一幅完整的作品。寫完之后我們一起來評一評。
(師出示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規范漢字書寫評價表
設計意圖:結合學校“規范漢字書寫比賽”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既讓評價變得更為接地氣,又進一步拉近了學生與書法作品的距離。
書法作品離學生的距離有多遠?通過這樣一節課的學習,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就讓學生了然于胸了。對他們而言,一幅書法作品成為“樹上的那顆桃子”,學生努力去“夠一夠”,也是可以完成的。因為,書寫的工具是他們熟悉的硬筆;書寫的內容可以是他們最為熟悉的文本;書寫的要求也是最為基礎的。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幅書法作品是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的。
而這樣一節課,也給作為語文教師兼職書法教師的筆者帶來了一點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了學生手邊已有的教材,如語文書上《語文園地》中的“寫好鋼筆字”板塊,如《習字冊》上的“描紅”板塊,再加上“書法作品賞析”板塊。將這些素材整合在一起,讓學生的書法練習真正可以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由課堂上的教師指導變成學生在家的自我揣摩。這樣的書法練習,就不單單是書法學科了,已與語文學科、美術學科等融合。
我們平時總在強調讓學生寫好字,可“好”的標準是什么呢?在這節課上,通過視頻示范、要求分解,真正將“寫好字”的要求落地。與此同時,對學生書寫漢字的評價,也逐漸從單個字過渡到了一排字,再到一段字,直至一幅作品。以要求為抓手,促進學生學會賞析自己的作品。
在這節課上,筆者一直在強調的是作品的完整性。每一個過程的關注點,都是作品完整的一部分。通過賞析、書寫、探究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來了解一幅完整作品的涵蓋面,從而提高了學生多層次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