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軍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平頂山 467001)
電氣裝備制造業在國家整體戰略發展的推動下進一步深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建以電氣裝備為主責主業的中央企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電氣裝備產業取得良好的成就,但在發展中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較多可提升空間,如整體價值鏈較低,產業結構相對傳統,對行業發展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高技術服務業為電氣裝備制造業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提高技術服務水平,擴大市場空間,帶動行業價值提高。
電氣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利用自身的產業優勢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以促使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據相關數據研究發現,早在10多年前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產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從價值鏈角度分析,相比美國、日本、德國等裝備制造業仍舊存在不足,如整體技術水平較低、重復建設明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造成行業的價值性降低,產業競爭力受到影響,因此加快電氣裝備制造業價值鏈的優化以及升級轉型至關重要。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工業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發揮出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傳統產業結構逐漸從工業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由此提出本課題,進一步加快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步伐,完善現有發展機制,實現產業經濟結構升級,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電氣裝備制造業是一種常見的產業分類,該產業是指為產業發展提供電氣機械設備及器材或生產工具,也是實現工業化與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基礎性行業,對于我國綜合國力與競爭力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受產業自身的性質因素影響,特征較為明顯,如技術密集型,對于高精尖技術需求較大,尤其是在研發設計環節,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以保證產業得到良好的支撐。產業鏈較長,門類較多,各個產業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性,涉及的范圍較為廣泛,需要較多的配套集成技術支撐,為產業發展產生良好的推動力,加速產業發展。同時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較為明顯,根據產業需要進一步創新,將相關的云計算、物聯網、計算機等技術融入到各個環節中,滿足發展需求。
高技術服務業是一種新型的概念,是以生產性服務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相似的產業,實現技術的外延與擴展,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為生產提供高科技含量與高附加價值服務的新興產業,應用價值較高。其產業特征明顯,如高技術屬性,以先進的科技、技術為支撐,賦予產品技術價值提升。創新性也是明顯特征,對服務業過程產生明顯的影響,有利于高技術服務業功能結構得到優化,保證使用價值提高。
產業融合是指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以及在市場需求基礎上形成的模式,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逐漸突破產業邊界的限制,實現產業間的聯合,形成一種動態發展過程,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是一種動態的推進過程,形成良好的循環體系,相互促進,進一步形成新型產業發展模式,以帶動產業競爭力提升,適應當前時代背景[1]。
耦合協調理論是現階段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中重要的理論基礎,該理論是指2個以上的實體通過相互運動或利用方式相互作用,形成良性互動,加強各個體系之間的協調與促進的動態過程,重點在于突破傳統的界限,將各經濟要素信息進行合理的關聯,重組后形成各要素的能動性主體系統,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將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的結構、指標、效益、技術、成長等指標相互關聯,耦合成共生發展系統,但子系統之間具有較為清晰的邊界,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在各個環節相互交叉融合,進一步發揮出高技術服務業的技術成果優勢,同時促使電氣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耦合機理如表1所示。
表1 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耦合機理
在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過程中,也靈活運用產業關聯理論,由于產業自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經濟體,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關聯性較為密切,因而需要合理運用產業關聯理論來推進其發展,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動力,以帶動產業活力提升。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發展促使電氣裝備制造業重要性提升,同時進一步加快高技術服務業創新,由此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融合機理,優化二者的契合性,如基于社會分工層面融合機理,從生產的專業化角度來實現技術創新,探尋其分工方式演化,明確產業主體,分析其本質內涵,保證產業發揮出自身的發展動力,實現全面創新。例如,社會的繁榮促使消費者需求層次提升,對產品的專業化程度與科技創新提出全新的要求,而裝備制造行業受自身的性質影響,主要以加工制造為基礎,對產品的設計、研發、創新等還存在不足,由此需要融入高技術服務業優勢,促使產業升級轉型,以滿足發展需求,例如現階段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社會分工層次的融合趨勢,如表2所示。
表2 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社會分工層次的融合趨勢
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的價值鏈層面融合也是常見的機理,從產業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入手,實現整體的融合,打造全新的發展模式。按照價值創造情況進行重新的組合,形成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其實質在于產業間的價值壁壘突破,實現產業價值融合,保證各個價值鏈之間的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通過價值鏈的融合與分解可以提升產業結構的穩定性,進而推動創新力與競爭力得到優化,為產業注入全新的發展活力,帶動經濟效益增長,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模糊產業邊界,構建全新的產業鏈條[2]。
強化對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視力度,從多個角度創新,解決現階段產業存在的小規模、低聚集情況,保證創新能力提高,加強前后關聯,實現與電氣裝備制造業的良性互動,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首先,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加強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通過發達國家的經驗可知科技創新水平與科研經費投入存在一定的正比關系,通過經費投入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水平,提升產業發展動力,推進高技術服務業全面發展。積極引進專業人才,通過人才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可以發揮出政府優勢,利用相關的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通過人才引進戰略來提升產業人才數量,尤其是高端人才,以此來推進產業繁榮,積極與電氣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
其次,進一步提升技術服務業聚集水平,保證其競爭力,在發展過程中該水平直接影響著產業競爭力,也是產業關聯發展中的重要因素,通過提供聚集水平來發揮出區位優勢,帶動多產業發展,如可以通過當前的技術環境、融資平臺、政策規范、市場渠道等多個方面營造發展環境,進一步強化產業實力,為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奠定基礎,實現產業融合[3]。
最后,政府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出臺相關的發展政策,以高技術服務業現狀為基礎,加強整體改革步伐,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活力,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做好權責分明,以政策帶動產業融合,激發出企業創新活力與融合動力,優化相關的手續與流程,降低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限制與制度障礙,打造全新的產業體系,進一步推進產業融合發展[4]。
明確現階段電氣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以及趨勢,如對高技術服務業需求拉動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以帶動產業發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第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明確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中產業結構產生的影響,直接關系著融合效果,因而需要加強重視力度,如加強對電氣裝備制造業的改造力度,創新其利潤增長點,保證產業附加價值得到提升,降低各種因素產生的制約,以強化產業發展動力,營造全新的發展環境,滿足融合發展需求。
第二,進一步推進電氣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發展,在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中應明確信息技術發揮出的價值,進一步融合兩大產業內部技術,保證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軟件等領域互動加強,發揮出信息技術價值。如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勢對設備進行改造,提升其智能性,利用高新技術帶動產業發展,推進現代化發展步伐,提升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動力[5]。
在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中應為其融合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如提高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二者產業融合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其競爭力的重點,因此通過提升市場需求來擴大產業優勢,如運用新材料、高端設備等進行高技術服務業產業園區建設,形成融合發展基地,在電氣裝備制造業的各個方面進行滲透融合,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不斷提升智能化與個性化服務水平,促使新型的產品形式與服務形式催生,滿足電氣裝備制造業的個性化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加強區域之間的要素流動,加強對內的開放力度,促使地域之間的市場壁壘得到消除,鼓勵技術、資本、服務、產品等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構建全新的發展市場,利用廣闊開放的市場實現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要素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在開放統一的基礎上實現自由公平的競爭,保證產業活力提高,進一步促使產業企業間實現良性競爭,降低交易成本與生產成本,驅動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6]。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應加強重視力度,明確二者融合發展的價值優勢、不足,整合現有的資源與要素,營造良好的融合環境,加強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為兩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奠定基礎,挖掘出各自的潛力與價值,提升整體技術水平,以產業融合來推動國民經濟穩定增長。